<p class="ql-block"> 利用这个假期时间,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是这样教数学》,说实话,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路上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尤其是小升初最后复习阶段,数学的复习课和练习课,机械重复训练上起课来总感觉枯燥而乏味。孩子们不是熟能生巧而是熟能生厌了,还有在数学学教研活动中,针对练习课,很多老师也很迷茫,恰好华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仿佛看到了一道光,可以指引我们前进。</p><p class="ql-block"> 1 练习课也可以如此有趣</p><p class="ql-block">华老师的一节多位数减法复习课,名字叫做《千金难买回头看》,利用了数字黑洞459,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多位数减法计算,从而发现了有趣的数字黑洞,并且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从开始设置了给行李箱设密码的问题情境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华老师又很会制造悬念,所以瞬间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在华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不断地进行着多位数减法的计算,但都是发自内心乐意去做的。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头看”慢慢地发现规律,通过“回头看”产生更为系统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我们在复习课时,是不是也该跳出传统的练练练,考考考,俯下身子认真研究数学计算的奥妙呢?然后引导孩子们去真正爱上计算呢?</p><p class="ql-block"> 2 获得教育机智途径—读书并思考</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有一节课堂实录让我感受到了华老师的教育机智。 一次公开课,他磕破脑袋,不得不带帽子上课,华老师竟然能把磕破的脑袋与一顶帽子合成一件难得的“教具”,与所教内容《中括号》结合得天衣无缝。华老师在阐述如何去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的时候,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句话“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他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华老师是读了很多很多书的,我想唯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有这样的教育机智吧。华老师在书中也讲到: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p><p class="ql-block">3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教学</p><p class="ql-block"> 华老师的数学课堂做到了民主平等。他的课堂是和学生之间平等沟通、真诚互动和民主协商。对话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真诚倾听,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表达,从而获得心与心的交流和各自思想的分享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他少了一些台前风光,多几份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了一些明确表态,多几份真诚倾听;少了一些激昂陈词,多了几份热情鼓励。真正体现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们以后得数学教研可以从这本书出发,认真思考下一步我们如何教数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