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元宵诗词

罗老师

<p>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p> <p>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灯会,才被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这正好给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遇。而元宵节,则讲究“全民同乐”,朝廷甚至发文“开禁”——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上街尽兴狂欢。</p><p>因此,青年男女趁此良机寻找意中人,邂逅一桩甜美的爱情;也可以趁机与昔日的情人约会。</p> <p>元宵节在古代就是狂欢节、情人节。</p><p>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丰富多彩的活动“闹元宵”,但谁也不会把它和“狂欢”、“情人节”联系在一起。</p><p><br></p> <p>《正月十五日夜》</p><p> (唐)苏味道</p><p>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p><p>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p><p>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p><p>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p><p>此诗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象。看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的欢哥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氛围中度过。“火树银花”,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可见游人之盛。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言尽而意未尽……</p><p><br></p> <p>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一词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讲述了一则元宵节一对有情人“约会成功”的故事。元宵节的夜晚,街上花灯亮如白昼,绚丽缤纷,一对有情人观灯之隙,趁着熹微的月光,偷偷在柳荫下羞涩地约会。也许一年当中只有这么一次约会,所以,这次节日会面显得格外珍贵!</p> <p>“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讲述的是青年男女在元宵节上没有寻到昔日情人的惆怅心情,表达一方对另一方的思念之情。后人可以从词中感觉到那份浓浓的惆怅,遥想到那份人海之中的寻觅之苦。</p> <p>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则写得更为传神、直接,简直就是一幅古代元宵节幽会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一方在人海之中翘首张望,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心上人的身影。</p> <p>“众里寻他千百度”,把那份对爱情的执著写得淋漓尽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传神地刻画出了青年男女苦寻之后的那份惊喜:啊!原来他(她)就在那儿!</p> <p>无论是甜蜜,还是思念,又或是离愁,每一种关于爱情的心境,在此夜都变得如此美丽动人。</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