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嬴秦故里最初的回忆

讷言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提出秦始皇老家在莱芜这一课题的是在泰安工作的两个莱芜人,一个是在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工作的毕玉堂,一个是在泰山研究院任研究员的冯钦淮。</p><p class="ql-block"> 冯钦淮在莱芜市牛泉办事处工作过,我上农中的时候(1981~1982)他是牛泉办事处科协主任,还给我们上过一节课,对农业知识的作用大加赞扬,在先前上高中时我与他的儿子冯华是同学,所以《莱芜日报》上一报道这件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冯主任是这样讲的:现在农村的粮食增产出现了停止不前的状况,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几年的粮食增产靠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现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今后单靠政策发力使粮食增产已经不大可能了。今后使粮食增产的关键是依靠科技、依靠教育,这就是常说的“科教兴农”。掖县的李登海就是依靠科学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杂交玉米良种——掖单2号,使玉米获得了大丰收。我们牛泉办事处也有李登海这样的能人啊!鹿毛埠的鹿赞庆、鹿赞法兄弟二人依靠科技养兔获得了巨大成功,每天卖兔子毛一三轮车,当然也包括收购的,这也体现了他们的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今后,农村的发展、粮食的增产就依靠像你们这样的学成归来的“田博山”“土状元”了。冯主任的讲话对同学们的激励很大。</p><p class="ql-block"> 毕玉堂,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汶南人,现代散文作家,与著名作家贾平凹交往过密。主要作品有《鲜艳的维吾尔》《游西海公园》等。文笔优美,比喻富有创意,让人感到新鲜,读后令人难忘。他写的散文《鲜艳的维吾尔》与我写的散文《神奇的大汶河》曾经共同编入了全国首届吴伯箫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集《汶水流韵》中。</p><p class="ql-block"> 有关毕玉堂的事情,我是听三叔吴胜芹说的,三叔与莱芜艺术馆的创作员、国家高级编剧张丽华先生是好朋友,张丽华除了履行公职之外,还做着花椒购销的生意,三叔就是在那里给他做工,因为过去都是牛泉公社时期“农业学大寨”“战山河专业队”中的“宣传队”的成员,所以友谊深厚。</p><p class="ql-block"> 听张丽华说,他编写的莱芜梆子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得了全国梆子戏一等奖,要到西安去汇报演出,毕玉堂原来也在莱芜梆子剧团工作,就要求也随团去拉二胡,演出结束后毕玉堂带领张丽华到贾平凹那里去做客。贾平凹用小泥子壶泡茶招待了他们,用的茶碗儿就更小了,跟鸡蛋壳郎一样。当时,莱芜这样的小城市的人还没有见过用这样小的茶壶品茶,莱芜人一般都是大茶壶大茶碗喝茶,透饮。都以为贾平凹用这么小的茶壶招待客人非常小气,几年之后才知道,用这么小的茶壶喝茶不叫喝茶,叫品茶,是雅士风度。</p> <p class="ql-block">  左一:毕玉堂,右一:张科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