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解放73周年《省机·重型》建厂73周年纪念《触景生情》美篇续集(三)

离弦

<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9日是吉林市解放73周年,也是吉林省机·重型机器厂建厂73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特编辑制作《触景生情》美篇(三),展现吉林市的风采,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对工厂尽量选择各车间设备运转现场和照片两种形式展示,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借助现在有关单位的生产设备和现场,但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所以只能让厂友欣赏这些,以勾起对工厂过去的回忆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吉林省机械厂于1948年3月9日建厂,建筑面积约0,427万平方米,地址在吉林市北大街四十二号,1949年未搬到吉林市巴虎屯东大营,后来和二、三厂合并成立了吉林省机械厂。具体情况见厂史页。</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原来的日本总领事馆,在北京路东段,是吉林市政府解放初期政府所在地,后来变成吉林医学院了。</p> <p class="ql-block">此图就是原来的日本总领事馆,解放初期的政府所在地另一角度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做为吉林市人你知道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是谁吗,他就是沈越。1948年8月15日光复后,我党派沈越来吉林市工作,11月25日任吉林市市长。市政府设在原日本总领事馆(原来的吉林医学院,现在的财富广场),设有:秘密科、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卫生科。我党派来的人很少,科长大部分是留用人员。后来蒋介石发动内战,1946年5月28日我军撤离吉林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沈越继续担任吉林市市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建设于1940年的吉林市火车站,1981年拆除原地重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1重建的吉林市火车站,仿照一条大客船的模式建造的,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交通的需要,又在原地重新建设了现在的吉林市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吉林市火车站,时代在发展比起1940年和1981年的火车站大气多了。東西两侧开通,地下有停车场、商业店铺,地上有通往市区各地的交通车,站内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市北山的正门,后修的门典雅古气富有艺术特色。北山是吉林市岀名的旅游景点,有滑雪通道冬夏可用,吉林市举办过多次国际马拉松赛,这是起点和终点。山下的人工湖可乗游船观光,山水相连风景秀丽,是来吉林市必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解放前的北山公园。山前下面有人工湖,山上有廟庙群:关帝廟、天下第一江山、药王廟、坎离宫等廟庙,每年农历四月廿八廟会有许多人来参加,热闹非凡,是吉林市一个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北山公园前面的图像,解放后不断的修善,增加了山上瀑布、揽月亭等新设施,更加吸引游人来访。</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市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917年,1926年完工,是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点击画面看详细說明。这是解放前没修江南大桥时代的江边影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临江门大桥,建设于1998年6月,获得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奖,1999年获得全国第八届优秀设计铜牌奖。吉林市从丰满开始至金珠乡解放前只有三座桥,它们是丰满桥、江南桥、东团山下的铁路桥。现在有:兰旗桥、红旗桥、白山桥、临江桥、江湾桥、铁路高铁桥双向两个桥、雾凇桥、龙潭桥、青源桥、江北桥、哈龙桥、九站高速公路桥、金珠桥等大桥,使吉林市的交通四通八达。这些桥梁的数量、设计风格、建筑结构、样式等,在吉林省内是举指可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雾凇大桥,2014年竣工通车,继解放大路吉林市东西连接后,这是又一条联接吉林市東西部的主干道。雾凇东路东段,从重型机器厂北库门前和家属区附近通过,省机械厂4号住宅楼是定位基准,这也是值得怀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市白山大桥,经过四年零三个月的建设,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通车了,大桥通车強化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城市了支撑能力。对吉林市西部地区和丰滿区域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石化公司,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名的156项工程的101、102、103厂,成为中国化工业的摇篮,后来又扩大104、105、106等厂和吉林化工工业园区,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也是吉林市支柱产业《吉林化工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化扩建后的吉化乙烯厂厂景色。</p><p class="ql-block">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吉林市还有:吉林热电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丰满发电厂都是156项工程的重要项目,这些厂后来都成为我国专业门类基础工业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丰满水力发电厂,图片的上面为解放前建厂初期的照片,始建于1937年历经80多年,老坝于2019年5月退出历史舞台。图片下面为现在新坝的照片,新坝于2014年7月开工,2019年5月完工,装机总容量为1480兆瓦,老坝为1002.5兆瓦,新坝大大提高了装机容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坝上游的景观。新坝长1068米,高为94.5米,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总量为276万立方米。新坝采用了新技术解决了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控制问题,解决了日伪时期遗留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了松花江沿岸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左侧为老坝拆除长684米,高度拆除27.5米,湖水通过这大缺口流向新坝。</p><p class="ql-block"> 丰满水电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项工程之一,堪称《原动力》,乃中国水电之母,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李鹏总理曾在此当过总工程师,第一版人民币五角钱纸币正面照片就是丰满水电站。这是吉林市一个亮点,值得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两本小人书是描述丰满电厂从1937年建设开始到解放初期的故事,书名《原動力》,由书林书店发行,作者:艸明原、朱怀新,画面:俞云。于1950年2月26日发行。书的封面作画岀于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之手。因松花湖象玉带一样蜿蜒在山间,在小说中以(玉帶湖)名字岀现,书的主人公以《孙怀德》名字出现,实际名字叫《孙云甫》,当时是木工参与了电厂初建施工,到建设完工后参加电厂管理工作。是中共地下党员,后任电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又调到牡丹江发电厂任厂长。最后调到沈阳电力建设局直至退休。图片右侧是孙云甫的退休证。</p> <p class="ql-block">寒江雪柳银枝绝,玉树琼花雾凇美,</p><p class="ql-block">吉林一景誉天下,八方游客汇江城。</p><p class="ql-block"> 作者: 离弦</p> <p class="ql-block">松江水温润两岸,一夜寒风雾气浓。</p><p class="ql-block">琼花绽放银装裹,玉树雾凇缀江城。</p><p class="ql-block"> 作者:离弦</p> <p class="ql-block">吉林省机械厂建厂初期座落在吉林市北大街四十二号,这是北大街解放前的影像。现在的北大街找不到原来建厂初期的地方了,更没有四十二号了。据厂史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厂建筑面积0·427万平方米,到1990年是17·3万平方米。工厂总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职工由257人/49年、3921/59年、2537/70年、3470/80年(重型)、3090/90年,职工总人数最高年份曾达到4277人。这是省机械厂发展历程的一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史目录,主编是时任厂办公室主任:岳景楷、党办主任:徐宝民。</p><p class="ql-block">编委:张文淸、董世文、于学全、祖述坤、王福蕴、陈佰淸、付春礼。</p><p class="ql-block">厂史记录了工厂从1949年——1984年生产经营管理和政治工作两大部分,及工厂的大事绩。1984年以后没有记载,厂史于1985年4月完成。</p> <p class="ql-block">此页为厂史目录第二页。</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省机械厂厂史慨述,共分四页正文,点击页面可查看详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史正文之二。</p> <p class="ql-block">厂史正文之三。</p><p class="ql-block">正文之四:见下页。</p> <p class="ql-block">接上页</p><p class="ql-block">15石油钻机的研制成功,为国家石油钻机系列添补了空档。同时也使工厂产品有了方向,为企业振兴,提高经济效益,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p><p class="ql-block"> 是一个70多年前的史料非常难找到。那是解放初期为了恢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组成东北招聘团队赴上海招聘人才,这是东北赴上海招聘技术和管理人员广告,其中有我厂招聘工作信息。当时我厂招聘了十多位人员有:舒忠孝、吕明扬、张思德、严庆生、张振美、陈佰清、张丙城、胡绍声、任事务、王财根等,从江西招聘来的有廖时楚、彭树阴、胡启贻等。后来有的人调走了,其中张振美1952年在厂里还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他们为省机械厂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舒忠孝是总工程师在技术方面是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此信息得到姜培秀(老主任、老科长、老书记)现年94岁高龄老人的证实。</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中间位置的人就是舒忠孝总工程师,今年应该是超百岁的老人了。在此只获得二张舒总照片,这个还比较淸楚的看到他的形象,发表一下纪念他。舒总工作严谨认真,尊重科学,平易近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看看舒总的形象,回忆在他的主持技术工作的场景和印象。照片左侧是冯青山,右侧是肖志峰同志。</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王福蕴书记提供的,他人不在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右侧是工会放映电影的周宝库同志,左边的不认识了。回忆工厂的过去建厂初期厂大门向西方向开,这是1958年厂扩建后的大门向北方向开了,后来的照片门上加上横樑是为了节日宣传而设的。这个影象永远是过去式!值得纪念和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0年十一月一日起吉林省机械厂经吉林省机械工业局批准启用吉林重型机器厂厂名。照片左侧为八十年代的党委书记徐宝民,中间是王福蕴、右边是冯青山两位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徐宝民在预审后此写下了《沁园春》·怀念</p><p class="ql-block"> 七十三年,从无到有,弾指挥间。忆重型往事,诸多传奇;单件小批,杂活生产。试验基地,贡献颇多,却给职工留遗憾。细思量,其个中原委,苦辣酸甜。</p><p class="ql-block"> 而今沧桑巨变。引众多同仁感慨言。看厂史展览,浮想联翩;从有到无,真情难断。偶有聚会,浅酌闲聊,把盏祝願人平安。俱往矣,须牢记历史,与君共勉。</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划归吉化后的厂大门口和厂前区影像。</p><p class="ql-block">预审约稿感言:王振忠(曾任重型机器厂副厂长)</p><p class="ql-block"> 触景生情,人之常情。三十年青春相伴,省机重型情最浓。更何况一家几代都在巴虎屯大地模爬滚打的省机重型老职工。每个场景都彰显他们勇挑重担,勇攀高峰的风范,每台设备都刻着他们的磨练和忠诚。这里就是他们的全部,这里就是他们的人生。无景情系心中,有景激情涌动。省机重型走过五十年的历程,黯然落幕。但共和国不会忘记,省机重型的精神,“技术立厂、敢于创新、勇挑重担、甘于奉献”永恒。</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卷扬机还在矿井提升,我们的石油钻机,仍在三北大地轰呜。我们制造的800t液压砖机、汽车吊;还有120t瓷砖压机仍记载着“全国第一台”的美名。省机重型精神哺育的后代,正在国家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开启新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8年3月至1952年7月的厂领导名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2年7月至1984年的厂领导名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8年3月至1976年了6月的厂党委领导的名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1年6月至1984年的党委领导的名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厂长罗建国同志(左)和党委副书记冯俊同志(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3年至1975年的党委书记高长忠同志。让我们再看看回忆一下,这些老领导的面容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省机械厂元老张文清同志,从建厂初期就任总支书记,到1957年后改党委曾经三次任党委书记至1982年退休。让我们再看看老领导的面容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董世文同志,在1982年至1983年任厂党委书记。1978年至1982年还任厂长。让我们再看看老领导的面容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1967年吉林省机械厂革命委员会公告,记录了当时的革委会任务和组成人员名单,。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省机·重型建厂1952年至1999年以来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劳动模范名录。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公布一下他们的名字,纪念他们,向他们表示敬意,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重型机器厂厂徽,赵修信同志提供的,当时按照人数发发,他的编号是(0237),能保留至今是处于对工厂的怀念和热爱。现在成了厂子的文物了,他的爱人沈丽娥也保留了所在水暖器材的厂徽,保存厂徽还有李栋(2084)满庆惠(2508)(张文波);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吉林省机·重型厂《统计手册》,由总统计师陈佰清同志策划设计並编写,赋出了很大心血。记录了1949年以来厂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是《省机·重型》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划归吉化后几乎停止了记录。这个《美篇》有关数据都是查阅此资料所得,也是厂史的一个重要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办公楼前区域,图片正前方是俱乐部,1955年建成,能容纳600余人座位开会与看电影戏剧,右边(兰色门面)是厂招待所;说起招待所也能想起田云志和杨树伟俩位同志任所长时候热情招待工厂客户的工作情景。前面是职工上下班的路,这条路走过了我们职工工作的生涯。那时候这条路还是土路,到王洪举同志任党委书记的时候,修了厂区和家属区的主要干道,大大的改善了职工上下班路上的条件,这是一段难忘的路,记忆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陈玉琴的纪念照,难忘的年代!在看人物的同时还要看她站在哪个位置上?后面是通往厂原来正门的路,左边是铸造车间厂房和焖火窑,这条路是我们上班的主要路段,让我们走过了多少青春年华,走向人生的成熟,学会了技能学习了做人,让我们永远难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铸件的木型,是铸造件的第一道工序。你能想起原来木型车间的位置吗?在我的记忆里朱振岩、浑德利、史洪文、邵书廷等同志,都是木型的元老级别人物。木型工艺是把一个平面图纸上图样转换成立体木质结构的木型,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种。</p> <p class="ql-block">这是鋳造工在用木型造砂型,用砂箱装砂、压实、开边、留水冒口、排气孔等工艺流程完成合箱,准备浇注钢水或铁水,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元老级人物有陈汉西、李玉生、赵长青、黄宝城、许文礼等老同志了,让我们怀念他们!</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化铁炉的铁水(类似钢炉出的钢水)镜头,我厂铸铁有二台冲天炉(化铁炉),可以冶炼普通灰口铸铁、合金铸铁、高级铸铁、球墨铸铁等,一次性可浇注七吨以上的铸件,生产能力很高。化铁炉岀铁,称得上"钢花四溅"很状观。</p><p class="ql-block"> 再回忆一下电炉炼钢,我厂第一代炼钢工人有常瑞云、吕长发、韩来庭、矫明德等老师付。由0,25吨电弧炉开始炼钢到3吨电弧炉炼钢,从能炼碳素钢到合金钢,再到高级合金钢、特种钢等钢种,最多可岀五吨钢水。为工厂产品配套服务作岀了很重要的贡献。这个工种职工人数不多,高温作业,是很辛苦的。你能记得有哪些炼钢工人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浇注,有单独的浇注工人,在高温的条件下作业是非常辛苦的,你能记得住有谁吗?</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在浇注,边浇注边打炉渣,防止铸件夾渣,确保铸件质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铁水包在浇注,机械传动装置让浇注过程更稳定和安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照片,照片后面好像挺零乱,实际是当时的铆焊车间的厂房和露天作业场地。大板棚子的厂房,车间外面备用的是:三角架、人字架、单辟简易吊等起重设备。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用很多土办法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工艺手段落后,但是承担着机械产品配套的铆焊结构件的制作,硬是干岀了为吉林九站糖厂、范家屯糖厂、通化钢铁公司初建的钢结构配套设备。在此向老一辈的铆焊工致敬。让我们回忆一下老铆焊工吧。照片上的人可不是铆焊车间人员,当时是无意借背景照的照片,没想到今天留下了老铆焊车间的影像,你能辨认照片上的人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田振岑同志,老铆工了,在为通钢建设赋出了很大贡献,1960年通钢厂建成后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这是担任铆焊车间主任时的容貌。后来相继担任过检查科长、保卫科长等职。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位老同志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铇边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铆焊车间用的。大型切割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压力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25mm剪板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型切割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型剪板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借助一个厂的铆焊车间设备能力简介,利用它让我们想起我厂当年的车间场景。能想起来你曾经在哪个岗位上工作过?是一个难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䤝焊车间的卷板作业场地。你在这种工艺条件下工作过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卷板机在卷板作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铆工和焊工在一起联合作业,在压力容器筒体上对焊接前法兰盘的水平和垂直找正作业,二个工种合作作业是经常的事。铆工和焊工看到此场景会触景生情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焊工在做焊接作业的场景,你是电焊工吗?能辨别是什么焊接工艺方式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锻造车间的空气锤在作业,是借助一个小厂的厂景来代替我们锻造情景,让我厂锻工想起你曾经工作的岗位,这是永远的记忆了!锻造车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铸造在一个厂房,有二台夾板錘,还没有空气锤,五八年后才有自己的厂房,经过设备更新改造,有了四百多公斤的较大吨位的空气锤,直到有1200吨水压机设备,为重型机械产品配套提供锻件,锻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同志是省机械厂建厂初期的锻工元老,上面是隋希贤、下面右侧为叶长禄、左下为周洪奎。建厂初期以焦炭炉加热,手工自由锻,到夾板锤机械锻造,再到反射炉加热空气锤模具锻造等工艺的发展,为厂产品生产配套服务作岀了重要贡献。是高湿作业工种。在元老中还有周玉岭同志曾经在锻工岗位上1956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也是省机械厂建厂以来到关闭唯一的全国劳模,又曾经获得过三次省劳动模范称号。还有赵子文同志也是锻工的劳动模范。让我们向这些元老级人物致敬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C650卧式车床在加工零件。机加车间车工一组为大车床组,老操作者记忆中有:张风岐、苗全国、刘志高、王云俊等老师付,车工厂友们你们记得他们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C630车床在加工矿车轮,相当年省机械厂年代生产308A矿车和马克尼斜向人车、自翻车等矿山运输车辆,后来将这项产品转岀,成立一个吉林市矿山机械厂。这是原来省机械厂工程师孙世光同志为此《美篇》专门录制的视频,对获得了他录制的此视频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C630车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高德恒同志在加工蜗杆。厂友们你是车工吗?车工工艺过程是机加的主要过程,车工是主力军,好多职工都是车工岀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隋显林同志在C620车床上加工零件。20机床的数量比较大。</p><p class="ql-block">以上回顾了从20到50车床的影像触景生情吧?你是车工的话干过哪个机床?有过什么回忆,请你在《美篇》最后留言栏目中写下你的感言吧。</p> <p class="ql-block">  一台T68镗床在加工零件的过程的演示,网友们谁是镗工啊?永远难忘的回忆吧!这是借助外厂的机床孙世光同志提供的视频影像。</p><p class="ql-block">以下铣、铇床也是他拍照的。在此向他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铣床在加工零件工作中,铣床是机加车间的主要工艺流程之一,郑国安、李桂林等都是省机械厂老铣工了,铣床的同志们你认识或知道这两位吗?他们现在都是90多岁的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牛头铇床在加工零件中,这种铇床是省机械厂建厂初期的设备,后来增加了大铇床和6米龙门铇,杨德宝同志是老铇工了,在大铇床这个岗位上做了多项技术革新,获得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份子称号,铇工厂友们触景生情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由八车间(军工车间)于克兴主任为主策划设计的200吨油压机,他正在加工零件过程中。于克兴同志经常搞技术革新,1957年、1979年两次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值得敬佩。</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陈玉琴同志在机加车间磨床加工零件。约稿请她回忆一下当年的事情:他说:我是1970年四个面向被分配到吉林省机械厂接受工人階级再教育的,感到非常自豪。一名学生头一次来到工厂那么陌生,看到一切都那么新鲜,从无知到掌握有关方面技能,都离不开师付的帮助,通过不断努力1974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刻不忘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退休了也一样不忘记应该做一个好党员。为陈玉琴点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厂自行设计研制的全国第一台液压汽车吊,汽车吊是那个年代我厂主导产品,方向性产品,可惜后来被转移别的地方了。背景是老装配车间厂房。照片是董玉书同志(右二)保存下来提供的。是特别珍贵的省机械厂文史资料了。感谢🙏他,在此也感谢保存省机·重型照片的所有同志,謝謝🙏你们对工厂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装配车间姜永阁同志提供的照片。片子是依当年生产的压力机为背景拍摄的。照片中前排自左一毛荣贵(书记)、二为姜永阁、三为尹二贤(计划兼调度)右为卓广山,后面左一为常志华,中间为李彦福,右为张文富(主任)其他人是各组组长。让我们想起当年装配车间在每个月未都要会战,为了完成当月产值,加班加点的赶任务,至今难以忘怀,再道一声装配钳工你们辛苦了,装配车间的同志们你还记得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装配车间钻床组直径100mm的大立钻,照片提供者牛杰同志在加工石油钻机零件。反映的仅能看到车间一角,厂友们你有车间内景这方面照片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热处理车间办公室照片,牆上挂吉化吉装公司颁发的先进车间的锦旗,这位女技术人员是马朝东同志,正在向l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戴有清同志(左一)汇报热处理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陪同的是吉化机械装备公司副总经理王道恒(右二),右一你去辨认吧。热处理车间归吉化前曾是吉林市热处理中心,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有过多项创新性的技术革新,是朴世钧和顾军同志,主持热处理车间工作时留下的盛名。顾军同志在1992年曾被评为吉林市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把卡尺,机械工人离不开它。用它测量机械零件的加工尺寸,判断是否符合图纸标准要求,网友们你用过卡尺测量工件吗?通过自己加工测量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出现后你是什么心情!今天回忆起来是不是有点耐人寻味!通过一把卡尺让我们一物一回忆触景生情,联想到上班年代的往事也很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重型机器厂常贤广厂长和办公室主任赵金山与厂部小车司机的合影,不用一一介绍大家可能都认识了,他们为工厂提供办公服务赋岀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里道一声你们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辆四轮马车,可它算是我们厂第一代〈小车了〉,那时候工厂刚刚成立不久还没小汽车,趕马车的人姓张,现在不知道名字了,后来调到门卫去了。建厂初期我厂从上海招聘来十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有位高级工程师(据说姓张的人,后来调走了)家不在厂宅住,在市里路远,天天用马车接送他上下班,这样才有了这辆马车。真是个有趣而又难忘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此信息得到了姜培秀同志老者的确认。</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王家发师付照片,是我厂第一代厂办公室的小车司机,开过吉普车、上海轿车、华沙轿车等汽车,也是难忘的老司机了。在这里发表他的照片也是为了记念一下王师付。厂办公室小车🚗职工在有紧急情况下也派车,开过小车的司机朋友们看看,或许会回忆一下往事,老厂友们坐过王师付开过的汽车肯定有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主要是看人后面的吉普车,是让我们对厂办公室用过小汽车的回忆,它是我厂第一代小汽车,1956年后开始是美式吉普车,后来是天津吉普,再后来车型在不断改变。在我的记忆中赵吉祥同志开此车的时间比较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奥迪轿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厂的小车车型,照片左侧是魏雨明同志,右侧是常贤广厂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半裁子解放车也是厂办公室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位司机是魏雨明同志,他提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枣红色的子弹头面包车,造型美观大气质量比较好。还有白色的面包车等等。从四个轮子的马车到各种类型的汽车记录了我厂小车变化的历程。编者了解有限,,如果你了解的更多可在观后留言中留下你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主要是看三个人的右侧大客车标有“吉林重型机器厂”的标志,这是我厂上的世纪七十年代的首台大客车,到九十年代更新了一台枣红色的比较好的大客车,在我的记忆中好像郝世飞同志开过大客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厂的定型产品石油钻机,规格有1000米、1500米、3200米等型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产品,也是重型厂的主导产品,自开发以来共生产20多套整机及其绞车、变速箱、转盘、水龙头、泥浆泵等石油钻机各种配套部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厂定型产品矿井提升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产品,自产品开发以来生产过不同型号的整机有300余台。在装配车间任务紧张的时候,为了完成当月生产产值任务,调度室曾把部件分解到有能力的科室去干,检查科曾几次分到过矿井提升机液压站部件的装配任务,技术上以宋宪芝同志为主,计量室研磨伐体、伐芯,要求精度等级很高,我是调度又干活又跑件,参加月未会战,还学到了一些钳工和机加知识,大家都干劲十足。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至今记忆犹新,真是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耐火砖压力机,也是我厂的定型产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厂开发的定型产品旋转钻机,有KX、Ky系列产品,其中Ky系列产品是以我厂为主制定了机械部部颁标准,标准主要起草人是我厂副总工程师林谦六同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以来产出各种型号产品40余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Kx150B旋转机在厂內作爬坡型式试验,背景是动力车间厂房和储煤厂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Q50汽车起重机,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产品,共生产了870余台,后来又开发研制了液压汽车吊车,是全国首台,后来都转出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品种,还有矿车系列产品都转让出去,省机械成了试验厂,真是思绪万千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160吨磨察压力机,是生产用设备, 也是我厂的一个定型产品。1973年以来共生产200多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厂定型产品压力机,有几种型号,见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厂的定型产品煤气发生炉,有1米6、2米4、3米13等型号。1984年以来生产各种型号的煤气发生炉近70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风华正茂的青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吉林省机械厂团委书记毕胜同志和辛军与全厂各团支部主要成员的合照。前排右三为毕胜,二排右三为辛军,右二为本片的提供者陈玉琴,其他人还有孙宝善、赵国、王风林、李淑范、陈翠华,网友们去辩认吧,如今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在这里看到你们问一声好,无限感慨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76年5月4日青年节省机械厂团委书记及委员的合照,前排右三为辛军右二为陈玉琴,其他人网友去识别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彩照,应是重型机器厂划归吉化后的照片,厂职代会在厂招待所召开分组讨论会,里面坐着的是副厂长董振声,靠右边角侧的是陈玉琴,还有李德惠、王喜君,其他人网友去辩认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史中对我厂劳动服务公司的记载之一,从1968年建成以来的经过。点击查看图片。</p><p class="ql-block">为让我厂一千多知识青年解决就业方向问题,连金岗和程梦甲两位同志辛勤工作负责进行组建,后来整个公司最多达到十六七个基层单位,现在,许多当时的知青都接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了,让我们为创建劳动服务公司的二位老者,表示怀念和感谢🙏。</p><p class="ql-block">归吉化后和水暖器材厂合并,成立了吉化松南机械厂,最后都关闭了。</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之四。由于重型机器厂的关闭劳动服务公司也陆续关闭,目前只剩下一个松南机械厂的化工厂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水暖器材厂的厂徽,由当时的车工沈丽娥同志保存,看岀来她对工作过单位的怀念是多么深情。</p> <p class="ql-block">厂史中有水暖器材厂一部分,共有二页,这是首页。</p><p class="ql-block">这是1970年3月17日由张振同志率领30多位家属创办的“家属连”,当时如铸钢车间为一连……军工车间为八连等等,厂里的各车间都以连队称呼,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如今张振同志已经是卧床不起多年的超百岁老人,常年住院,我曾经两次去探望他,不认识人了。他是建厂初期元老级别的人物,在厂多个部门担任过中层干部和厂工会主席等职务,为工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友网友@姜永阁构思的巜早安》·巜永远的怀念》帖子,很好👍,是省机重型人不忘老厂的一种情怀,有着向大家问安和对工厂怀念的双层含意,让省机人天天安好,意义深远,望大家传承。</p><p class="ql-block">@连吉的感言选登:省机厂友相聚·鼎力传承·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厂友相聚不是来宾,都是自己人。来的都为省机精神的凝聚,都是省机的老人参。省机三十年,重型十年,改嫁十年。省机走完了五十年的历程,黯然落幕,没有称道,甚至没有正音……无妨。它无损省机曾经的辉煌,它抹不掉省机为人民共和国立下的丰功,它更淹不没养育的数千员工,数万家人。省机不在了,省机人还在,省机的功德还需守护,省机精神的守护,就是省机精神的传人。愿省机精神鼎力传承,与时俱进,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纪念省机·重型机器厂《触景生情》美篇第三集编辑,从年初发布征稿到现在,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是经过:策划、设计、征稿、构思、咨询、查询、统计有关数据、编辑、修改、再修改,预审再䃼充,再完善的反复过程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有时候为了排版选片加文字説明,而眼花缭乱,构思思绪万千,彻夜不眠。为了不能忘记《省机·重型》的过去,总想把尽量多的历史事件展示出来,让厂友了解过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一种享受。由于篇幅格式和占有资料及了解的情况有限,展示内容有不完整的地方请谅解。</p><p class="ql-block"> 此美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是厂友、网友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对提供录像和照片的:孙世光、李杰、严顺海、陈玉琴、隋显林、魏雨明、赵修信、沈丽娥、姜培秀、网友:付冰石、李乔、赵有玺、汪兴民、于庆涛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篇又经过原重型机器厂党委书记:徐宝民、副厂长王振忠、劳资处长李颜鹏的预审,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此篇编写制作可能还会存在某些问题,敬请对《美篇》感兴趣的朋友(读者)阅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正,也欢迎各位在阅后写下你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请大家注意,此《美篇》仅供厂友阅览,不对外公开宣传,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 编 者:孙厚义</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9日</p><p class="ql-block">附言:笔者还想在今年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前,再篇写一个《美篇》,内容用我厂离退休人员晩年的幸福生活,来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征稿《倡议启事》在年初元月五日厂友网上公布过,具体要求可查询《倡议启事》,欢迎大家参与投稿。</p><p class="ql-block"> 联系电话:135047832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