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xinxin

作者:云笛   10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读后感这种文体,我一向不怎么拿手,看着面前摆着的厚厚的《三国演义》,我一筹莫展。这时候,我想起了上次去姐姐家,姑姑提出的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三国中,谁是最狡诈的那一个?我陷入了思考……</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其实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整本书是以褒刘贬曹的想法去写的。以正史的角度去讲,《三国演义》的观点着实有些偏激。我想从正史的角度客观地去作答。</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看法是,答案不是刘备,不是孙权,更不是曹操,也不是群雄逐鹿的一代代豪杰枭雄,而是一个虚无,一个没有。对于此问的解答,有两个见解,第一个见解是:在三国中没有最狡诈,只有更狡诈。所以才会有这个没有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客观的去判断谁更狡诈,而比更狡诈还要狡诈的人还有很多,固然,答案就会陷入一个巧妙的,却无休止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第一种看法,也是姐姐的见解。而我的看法是第二种:我们可以不急着去解答,而是要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身份就会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局中人。比方说,你的身份是曹操,那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再者,汉献帝年幼懦弱,在乱世中,人人的野心都会在一次次掌权的利益争斗中增加膨胀,想坐上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如果为百姓们思考,恰好可以结束连年征战,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如果再站在曹操的角度上换一个背景,在行军打仗中,或许足智多谋不再是诸葛孔明的代名词,狡诈多变才是他的标签了吧?更何况“兵不厌诈”嘛!然后,你再站在孙权和刘备的角度想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英雄豪杰枭雄谋士都是阴险狡诈之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分析完这个问题之后,以上的两个见解都会使问题不攻自破,当我们再拿起《三国演义》时,我们要去看的就是重大战役的谋略,将军的忠勇之魂和谋士的盖世英才了。而不是对枭雄豪杰的议论纷纷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读《三国演义》时,要读的、要感悟的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兄弟之情和豪迈之风,是“献宝刀孟德谋董贼,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的嫉恶如仇和热血沸腾,是“袁本初损兵折大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之魂和高超武艺,也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求才心切和足智多谋,更是“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的神勇豪气和智勇双全……</p><p class="ql-block"> 到了文章的结尾处,我轻轻闭上眼睛,一副副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像播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现,激动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睁开眼,合上书,充满笑意的望着我那厚厚的《三国演义》,像是在与一位朋友交心。这本书看完了,我也是三国鼎立这个时代的见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