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1970年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期阶段,66、67、68三届老高中生,响应毛主席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的伟大号召,轰轰烈烈到边疆、到农村大有作为去了。连续多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工厂已无人员补充。有幸的是我们黑龙江省70届毕业生全部直接从学校分配到工厂、商业、医院等行业上班。我作为70届毕业生的一员,被分配到当时市十大厂矿之一的牡丹江矿山机械厂,当时有个口号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为即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矿机厂在全市各中学招进125名新工人,被分配到铸钢、铸铁、铆焊、机加、锻造、热处理和运输等车间,我被分到时了铸铁车间(当时叫一连)做一名翻砂工。这是一个很苦,很脏,劳动强度很大的工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车钳铣,没法比。电铆焊,将就干。要翻砂,就回家。”可我怎么就偏偏做了一名翻砂工了呢,在学校我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在班级是不错的,后来才知道铸铁车间共分去10名翻砂工和2名大炉工,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当时“文革”中莫名其妙被作为出身不好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真是一进入工厂就有一种颇受歧视之感。但我觉得这一份工作也是来之不易的,为父母挣气不让老人伤心,再脏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干下去,而且要干就要干好,干出点成绩来,是希望激发了我的动力。就是在感受歧视和精神动力推动下开始了我的翻砂工作,学徒期2年,第一年工资23元,第二年工资28元。</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师傅他身才不高但很强健,微瘦的脸颊黝黑的皮肤,有一双深邃眼晴,说话带有山东口音。对他的徒弟热心而严厉。他是工厂唯一的八级翻砂工匠,工艺复杂、工件大、难度大的活都是由他来操作,这样我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师兄大多了(因为工件大用砂量大)。</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是型砂准备,把成吨被铁水烤干的翻砂土一锹锹的通过筛子筛选,再加上粘土等进行搅拌,一时间是尘土飞扬,两条胳膊都累得酸痛酸痛的。</b></p><p class="ql-block"><b> 其次是造型,3米多的大砂箱放进底砂,放进大木型后填进面砂,再填进成吨的的砂子,然后用手工捣固锤(当时还没有汽动锤)把砂子捣实后开箱取出木型,用专用工具修型,粉涮黑色的铅粉,黑色的铅粉蹭到哪哪黑,洗都洗不掉。</b></p><p class="ql-block"><b> 再次是把涂上铅粉的砂型放入干燥窑烘干后,下砂芯、下支架、开浇注口、留冒口和通气孔,然后合箱打卡子压铁块准备备浇铸。</b></p><p class="ql-block"><b> 最后是每周还要参加浇铸,上吨火红的铁水流进铁水包中,由天车吊运到砂型前,由我们把住包杆对准浇注口把1700多度高温的铁水注进砂型。这时火红的铁水映红了脸,烤的满身汗,有时铁水四溅,溅到空中、溅到地面、溅到每个人身上,就是身上的工作服着了你也得文丝不动把握铁水不间断的进入浇注口,只能由别人帮你灭火了。</b></p> <p class="ql-block"><b> 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铁水溅到我的鞋上,把鞋盖烧着了,工友一锹湿砂子上去,火是灭了但把脚烧了个大泡。特别是冬天浇铸完后烤得浑身都是大汗,进入洗澡堂连棉裤都自己脱不下来。再有是打箱,浇铸后的第二天进行打箱,这时砂子被铸件烤得干干的,铸件还有上百度的高温,打开砂箱热气腾腾、尘土飞扬,偶尔一线阳光射进车间,就会看见空中的漂浮尘砂翻翻滚滚。工作下来已是汗流浃背,就是戴上口罩,吐口痰还是黑色的。这样又脏又累的工作流程,每周循环一次,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偶有乐趣的是在工作中偷着铸几个哑铃送给同学,听到的赞许声。</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17岁的我虽然身高1.80米,但体重只有120多斤,正是成长期身体不是很强壮,但精神气还是十足的,每天除了按时保质完成翻砂工作外,业余时间还主动负责起车间向厂宣传部投送稿件和车间版报的编制工作。经过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受到了师傅们和车间领导的好评,工作第一年被评为全厂优秀徒工(全厂2名),并在全厂工作总结大会上代表车间发言,第一次体现了自我奋斗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b> 我在翻砂工的岗位工作了三年,虽然师傅的水平很高,但我当时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工作中只是师傅告诉怎么干就怎么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到后来上大学在学习铸造工艺时才醒悟了很多为什么,才深知铸造工艺是我国传统的十分深奥的学科。</b></p> <p class="ql-block"><b> 40多年过去了,矿机厂和其它大的机械厂一样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已不存在了。但当年在矿机厂铸铁车间三年的翻砂工作经历,却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是翻砂艰苦的工作环境,锻炼了我勇往直前的意志,激发了我在困境中突破的毅力,培养了我珍惜生活、珍惜工作、珍惜人生的情感,为后来做好新的岗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b> 2013-7-1 10:09</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