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红梅

<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包饺子、蒸馒头……做一些必备的食品,做的时候会时时想起那些在妈妈身边幸福的时刻。妈妈是一位勤劳的女性,她养育了我们六个儿女,孙子外孙有十三人,大部分在我家长大。妈妈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就起来为我们全家做饭,一直忙碌到夜晚。尤其逢年过节时,二十几口人吃饭是很平常的事情。妈妈的脚很小,但那却抵挡不住她对家庭和儿女的热爱。那时虽然食品很贫瘠,但妈妈总能将饭菜做的香味飘溢,勾起食欲,为我们健康的身体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家人多,妈妈最爱做的是土豆馅蒸饺子。她提前用温水和面,将肉和土豆切碎,夏天的时候再加点韭菜。饺子馅红、绿、黄各种颜色相互交织,煞是好看,那时我家用大铁锅蒸,一般是蒸大大的两个笼屉。蒸熟后,吃到嘴里土豆的黏和韭菜的香味混合起来口感极好。现在,我家也经常做这种饺子,材料和妈妈那时相同,但是好像一直做不到妈妈的那种味道。</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临近春节,妈妈开始生豆芽。因为人口多,妈妈每次都会生两小瓮。那几天,妈妈对待豆芽就像侍弄宝贝一样,炕头热了放在炕尾,炕尾凉了再挪到炕头。每天早晚两次淘豆芽,上面浇水,从下面那个小眼流出,一直沥干净。并在上面压一块石头,并且还需压紧压实。每到大年二十八、九,豆芽就生好了。妈妈再用竹簸箕把绿豆皮簸出,直到每一根豆芽都是白白、嫩嫩的,再分发给哥哥、姐姐们和其他亲戚朋友每家一份。春节时,豆芽拌粉条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是自妈妈病倒后,我就再没有吃到那样美味的绿豆芽了。</p> <p class="ql-block"> 妈妈最擅长做的是各种莜面,经常做的是莜面鱼鱼,妈妈那时用案板从两头搓,一边各放三、四个小剂子,两只手一起搓,搓一会,便将莜面往案板两侧撩,搓一会,撩一下,再将小剂子加大,如此循环几次,两边的案板就会堆起细细、长长、均匀的莜面,搓一屉莜面鱼鱼,妈妈通常再做一屉莜面窝窝,妈妈的右食指和中指之间夹小块莜面,把手倒过来往石板上放一点,用手掌一推,再用左手食指往上一卷,一推一卷、一推一卷,一会便做好一屉。妈妈做的汤也是两种,一凉一热。我小时候不爱吃莜面,妈妈总会为我单独蒸一碗米饭。都说众口难调,但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却将每个人的胃口都调至最佳状态。</p> <p class="ql-block">  冬天压粉条也是我们生活必备的一项。一般是爸爸称重,妈妈和粉面。那是个技术活,白矾的数量和水的温度决定着粉条的筋道程度,这个活一般是妈妈承担。我记得好像先打芡,再加上干粉面和好。由于压的多,每天得和十多盆甚至二十多盆粉面,我的印象中妈妈每和完一盆,汗流满面,但是妈妈从来没有喊过累。现在想起那时妈妈已经六十多岁,还要承担那么重的体力劳动,真是心痛。</p> <p class="ql-block"> 我二十多岁时,妈妈开始教我做饭,她曾经对我说“学会做饭不吃亏,最起码自己想吃什么会做什么。”她的手艺我没有学到很多,但基本能够满足家人的需求。偶尔心情好或休息天时,还会为丈夫和儿子做顿可口的饭菜。在做饭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明白,妈妈教会我做饭,是让我用这种方式,把爱延续和传递下去。</p> <p class="ql-block">  妈妈已经去世多年了,妈妈的味道似乎还残留口中。我时时会想起妈妈,想起我们曾拥有的那个大家庭,想起妈妈做的菜及各类面食。《舌尖上的味道》这样写道“想家,确实首先想念的是妈妈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碗饺子,当时觉得并没有多么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妈妈的味道寄于情,妈妈的味道至真。”妈妈没有文化,她没有教授过我知识,但她却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生活。她用独有的味道,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爱和幸福,生成出久远的暖意,生命有了保温的内胎。妈妈的味道,弥留舌尖,温暖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