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摄影网“梅州俱乐部7月佳作点评”贴回顾(2012年)

罗利光

点评嘉宾:梅州阿山 <p class="ql-block">  受金钟828主席的邀请,委托本人为梅州俱乐部七月评选佳作及赏评。其实,本人生平最怕点评作品,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艺术的喜好各有不同,有人喜欢风光、有人喜欢纪实、有人喜爱花鸟,对“佳作”的评判也就有了偏差。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标准也就不是艺术了)。所谓好的作品,在某一领域,某一时段而言,可能是好作品,可如果换了一个地方,比如梅州俱乐部的作品放到广州俱乐部,你的“好”作品,就不一定“好”了;又或者七月份的“好”作品,如放在其它月份,又会产生变化。福建霞浦的风光作品很美,但如果有几千张风格差不多的作品放在你的面前,你还会觉得它美吗?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新、美、奇、难、特是一幅艺术作品的主要构成要素。所以,我们在上传作品的时候,首先,这作品是否能打动自己,如果连自己也打动不了,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我的表现形式是否司空见惯?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方式?比如拍荷,取材很容易,但要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就非常不容易。再次,不要重复自己,有人拍的作品,看一、二张觉得很新奇,但再仔细地看下去,每张作品的风格、内容都一样,就好象某饼干很好吃,吃10块你觉得很好,觉得下次还想再吃,可如果一下子让你吃100块,你还会觉得这饼干好吃吗?所以,我们在上传作品的时候,对每张作品都要反复筛选,是不是有重复的可能?有无上传的必要?而不要等观众来帮你把关,要知道,在图片泛滥的今天,大家看的图片太多了,作品如无特别之处,是很难激起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在这方面,南京的李小白老师做得非常好,大家可前往学习。</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觉得对待艺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幅作品的好坏,不是通过某某等网站的“置顶、精华、加红、推荐”等而对号入座的,关键在于这幅作品是否能激发你的共呜?能否过目不忘?如果是,那就是好作品。 希望我的点评,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本人水平所限,评论难免有所偏差,敬请谅解!</p> 第一幅:<br>作品名:流光溢彩满天飞<br>作者:情怀依旧<br>点评:这是作者一次不经意的作品,大光圈慢速曝光,大部分作品都过曝了,只有这张是成功之作。画面点的移动形成了线,线的移动构成了动感,是一幅唯美作品,有一种不安分的燥动。不足之处:作品标题太过直白,缺少联想的空间,且为作者偶然所得,期待作者能遵循慢速曝光的法则,突破技术上难关,创作出一批具有独特个人摄影风格的作品来。 第二幅:<br>作品名:日出瞬间<br>作者:碧溪山人<br>点评:这是一幅色调优美、云山袅绕、宽幅画卷、气势感很强的山水画作品。作者利用中国山水画构图特点,从高处俯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雄伟大气。该画面的绽蓝色调有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一道光芒像利剑划破天际,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而剪影式的前景正好和云海形成前后呼应,使云海的层次更加丰富。不足之处:因作者使用了较高的ISO(200),大光圈,快速,使得画面的噪声点比较大,画质不够透。 第三幅:<br>作品名:南靖•土楼<br>作者:牛牛138<br>点评:客家人最早是从中原迁徙过来,客居他乡的异乡人,当时为了不受外人的排挤和侵犯,所建造的建筑均有浓厚的围龙屋特点,世世代代“团圆”是客家人的共同愿望,所以,不论客家人客居何方,到了晚年一定会叶落归根,回到祖居。这幅图作者用8mm鱼眼镜头,正好体现了客家建筑“圆”的特点。遗憾之处是建筑里面的旅游商业景象,失去了原生态的味道。另,天空有后期置换的嫌疑,按照鱼眼镜头的成像特点,聚焦点不应该在天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鱼眼镜头虽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表现方法是为主题服务的,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到处滥用则不可取。(题外话) 摄影:刘伟良(深圳)<div>作品名:梁祝</div> 摄影:石广智<div>作品名:花非花</div> 第四幅:<br>作品名:雨后拍荷花<br>作者:陕南人<br>点评:荷花难拍,难在于它的题材得来太容易,难在拍它的人太多,拍荷拍得比较好的有福建的画意摄影师石广智先生,他用相机的拍摄技巧,如推拉、中途变焦、拍打、多重曝光等手法,把司空见惯的荷花表现得美仑美奂。还有深圳的刘伟良先生,在吸收石广智的拍影技巧基础上,还把自己所学过的美术设计元素融合进去,让平凡的荷花焕发出新的生命。这张《雨过拍荷花》虽无前两位先生的深厚基础,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荷叶与荷花之间惜惜相依的感情,让题材得于深化。把人“物”化,物当“人”化,是我们摄影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拍“像”上作功夫,还要在内涵上多费心思。 作品名:弱光摄影+《夜摄深圳湾》+-多图ING<br>作者:匪徒邱老恭<br>点评:这是一幅色调优美、曝光准确、片质极佳的夜景弱光摄影作品。夜景摄影关键在于曝光准确,片质透,这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夜景拍摄经验。现有一些影友作品,构图很美,色调也棒,细看之下,片质控噪力差,风光片作为商业或城市名片用途,对用光、片质有苛刻的要求,也是品评一幅风光片成败的关键。本片不足之处:因作者的视点较低,致使水面上的轮船与大桥粘合在一起。画面构图较散,物体与物体之间缺乏联系,纵观全画还缺少能抓住眼球的主体。 第六幅:<br>作品名:睡莲<br>作者:影梦儿<br>点评:这是一幅比较能抓眼球的睡莲作品。它没有精湛的拍摄技巧,也没有美术人过硬的后期制作水平,但作者却有一双独到的、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与众不同的构图模式,在拍摄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表现风格。拍摄手法切忌跟风,这是艺术生命长盛之所在。 第七幅:<br>作品名:坪山梯田<br>作者:牛牛138<br>点评:这是一幅高角度俯拍,拍得比较大气的山水风光图,前、中、远景层次分明。此图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山中的云雾,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云则灵。而层峦叠嶂和连绵不断的远山让观者有种空灵的感觉。不足之处是右上角的云层稍过曝,另在后期上稍稍提一点饱和度,使画面不至于这么灰。 第八幅:<br>作品名:重游瑶琳仙境<br>作者:快乐的林肯<br>点评:这是一幅夜景作品,旅游区的夜景灯光多,色温不好控制,而这张作品整个色调很美,画面的蓝冷色调,增加了诡域的气氛,“瑶琳仙境”的主题也通过这个梦幻的蓝色调表现出来。另外,作者对噪声点控制也非常到位。 第九幅:<br>作品名:微距拍大眼睛<br>作者:陕南人<br>点评:能把昆虫拍得如此精致,确实需要有高超的过人技巧。微距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拍摄的物体和最后效果是我们常人无法用肉眼去观察得到的,而这张昆虫之作,甚至还把它调皮的习性表现出来,就好似一幅戏谑的漫画,让人忍俊不住。在艺术的表现上,作者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当物化,物当人化”的层次,这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不足之处:昆虫头上左上角的白圆点和身体下方双爪所握住的树枝,高光部严重溢出,分夺了观者一定的视线。 第十幅:<br>作品名:小品一片<br>作者:糊涂客<br>点评:这是一张“小题大做”的作品。作品的取材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也司空见惯,可这张作品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作者用老式门栓的一个局部,用油画般的色调,增加了画面的光感,通过斑剥的细节增加其沧桑感,好象在向我们诉说着房子主人的故事。 第十一幅:<br>作品名:逢甲故居彩霞飞<br>作者:乌石头<br>点评:这应该是一张通过接片的宽幅风光作品。作者从高处俯瞰,用宽幅接片,不但把客家围龙屋,还把它旁边所属的环境表现得一览无遗,天空的云彩刚好又把比较空白的画面充实了,使画面显得饱满,是经典的地方名片式风光表现手法。不足之处:用光比较平,色彩不够亮丽,感觉有点压抑,作为地方名片式风光,亮丽的色彩能勾起游人重游故地的欲望,还有一点,可能作者在本画面作了一些的后期处理,这本无可厚非,但要不露痕迹,这在风光片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决定一张优秀风光片的关键。 第十二幅:<br>作品名:法国美女(现场蹭拍+后期创意)<br>作者:金钟828<br>点评:这张作品色调柔和,主体人物与背景融合得很好,特别是背景的光柱和云朵很漂亮,可见金钟主席在后期处理方面过硬的技巧。但是,技术是为主题服务的,后期技术如能与主题巧妙结合在一起,就能为作品添光增色,反之,则会出现画蛇添足之嫌。<br><br>下面我上传了创意摄影师杨洋的部分作品,让我们感受其通过后期带给我们神奇的影像魅力和想象的空间,他的创意作品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div>作者:杨洋</div><div>作品名:落荒之地<br></div> <div>作者:杨洋<br></div>作品名:望乡 作者:杨洋<div>作品名:愚公移山<br></div> 第十三幅:<br>作品名:夏日的蜻蜓<br>作者:陕南人<br>点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这幅图片正好表现了南宋诗人杨万里《小池》的真实写照。本图作者用微距镜头把平日里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世界,用代表夏日的黄绿色调、(蜻蜓)分毫毕现的写实风格展现出来,荷叶向上呈现的三角所产生的不稳定感使人很快把注意力放在了蜻蜓身上,荷叶反射光正好补光折射到蜻蜓身上,使蜻蜓的质感得到很好的表现。摄影人的使命就是把平常人无法观察到的世界展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人的眼睛”。本图的不足之处在于荷叶左右两边的白边过于抢眼,分夺了观者的视线。 第十四幅:<br>作品名:求爱<br>作者:寄居蟹123<br>点评:这虽是一幅动物类作品,但表现的却是人间永恒的真“爱”。作者用两只鹅的头和颈叠出来的“心”形,表现了“爱”的主题,寓意一目了然。此图片故事性强,是一幅非常值得众影友学习的片子,我们拍鸟、拍荷、拍人、拍风光,不能为拍而拍,比谁拍得更清晰、比谁的(狗)头更棒,比谁懂得美术能把色彩拍得更好,等等,这些都偏离了摄影的本源,有谁在意过一篇精华的文章或小说是用什么笔写出来的么?离开了摄影主题、内涵,就什么也不是了,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只能称之为“摄影图片”而已。 第十五幅:<br>作品名:璀璨香港<br>作者:十期班长<br>点评:这是一幅夜景作品,作者利用超低角度、慢速度曝光表现了“璀璨香港”的主题,说明作者在摄影前是作了很多准备功课的,绝非到此一游的偶然之作。首先,超低角度是一般常人无法观察的世界,这个角度比较容易吸引人的眼球,慢速曝光让车灯的移动形成光的动感,带有一定的技巧,且作者所选用的后面几幢大楼 也是香港具有地标性的建筑,是主题和形式比较统一的一幅作品。 第十六幅:<br>作品名:西冲,浪那个浪<br>作者:pekin<br>点评:这幅画面,如果单纯从技术上讲,缺憾还是有的,如天空曝光过度,水浪层次不够丰富,人物的动态比较平板。但如果从拍摄现场来看,台风来临时的摄影人和被摄影人都是令人可敬可佩的,我们摄影人经常为了拍一幅好作品,往往把自身的安全置之于度外,甚至有些影友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同样需要我们去讴歌。所以,我们在处理紧急关头的瞬间如风暴和地震来临、枪林弹雨的战场等,抢拍和记录是最重要的,技术和形式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第十七幅:<br>作品名:呵护<br>作者:平石中<br>点评:画面虽很平实,但作者却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把这难得一见的瞬间定格下来,让人深深感受“人间有爱”的主题。母爱是伟大的,不管是万物之灵的人还是动物。说明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摄影人,机遇永远为这一类人而准备。 第十八幅:<br>作品名:晨读<br>作者:快乐的林肯<br>点评:一杯茶、一个热水壶、一张凳子,一个男人光着膀子,在老街自家的门口悠闲的看报纸,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是底层老百姓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老百姓对生活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只需要平静、安稳和与世无争。作者用平实的镜头,朴实的摄影语言,表现了最普通的场景,却让我们回味无穷。作者如能把报纸的一些时代信息摄入画面,反映人物所身处的政治背景,则更有说服力。另,画面的构图稍感急促,适当交待一些周围场景会更好。 第十九幅:<br>作品名:石上流清泉<br>作者:古舞飞扬<br>点评:“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这幅作品把水流通过慢速快门控制得如轻纱、如碧烟,让人恍如进入梦境一般,是一幅水流控制得比较成功的画面,而上部的绿色和川流不息的水流都暗喻着勃勃的生机。作者如能把这种技术运用到祖国的名山大川,让构图更宽广一些,气势更雄伟一些,必能发挥其技术的最大威力。 第二十张:<br>作品名:水乡兴化景如画<br>作者:李小白<br>点评:这组风光片无论从构图、色彩、意境、主题、片质等方面去推敲,都是一组让人赞叹不已的大家之作,同时也是一组在梅州俱乐部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盛宴。作者用佳能5D拍出反转片的效果,在摄影技巧上已找不到太多的硬伤,同时这组照片还体现了作者在美学、文学上的造诣。或蓝紫色、或淡绿色、或金黄色使每一幅画面形成了独有的色调,尤其是每一幅画作里的动体(船),均是作者精心刻画和细心安排的点精之笔,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水乡兴化美景一一展现开来,让观者沉醉于如痴如梦的美景中。所以,摄影人要把摄影玩好,技术是首当其冲的,其次,则是要加强对美学、文学、社会各学科的修养,才能真正把摄影玩出品味来。 作者:李小白<div>作品名:水乡兴化景如画<br></div> 作者:李小白<div>作品名:水乡兴化景如画</div> 作者:李小白<div>作品名:水乡兴化景如画<br></div> 第二十一张:<br>作品名:迟来的龙舟赛<br>作者:fangmg<br>点评:“岸阔潮平平若镜,一声炮响千钧令,划桨男儿拼血性。锣鼓劲,水花飞溅蛟龙拼。”好一幅端午赛龙舟图,作者通过鞭炮所渲染出来的气氛,远处观望的人群,两支你追我赶的船队,特别是画面主体船队(左边)指挥队员那摇旗呐喊、地动山崩气势,和队友们奋力拼搏的表情,传递着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和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作者在场景选择,瞬间的把握上都比较到位,对角构图则使画面产生了不稳定感。不足之处是左下角的树桩太刺眼,太孤立,拍摄时如能避开就好了。 第二十二张:<br>作品名:长潭秋韵<br>作者:乌石头<br>点评:“一叶扁舟烟浪里,半壶水酒古今中”。在喧嚣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忽而被这幅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勾画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回远古的时代。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只有心灵的一种净化。建议在后期处理里,可把左边的黄叶适当减淡,并作雾化效果,使整幅画面得于统一。船的位置稍稍偏左一些视觉上会更舒服。 第二十三张:<br>作品名:即将消失的窑场<br>作者:李小白<br>点评:这是一幅构图考究,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品。在大面积黑黝黝、无边无际的深洞外,有一小片蔚蓝色的天空,可是,我们的农民兄弟,却反而把求生的路驶向这充满险恶、永无复生的苦难深渊,为什么?生活的残酷让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于伤殘自己为代价,这不是一种英雄的气概,而是生活的无耐,它让我们观此图后心情异常沉重,久久无法透析一口气来。 第二十四张:<br>作品名:如画小东江<br>作者:老雏鸟<br>点评: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小东江云蒸霞蔚,朦胧飘渺,仿佛仙境。一叶扁舟飘荡在青山绿水的小东江上,迎着缕缕轻烟似的白雾,闭着眼,静静地享受这种纯净的湿气。耳边听着鸟鸣虫吟,雾气间杂着植被的芳香,在拂晓时分把尘世中的浊气和躁气慢慢地宣泄于花草丛间。所以,摄影爱好者把小东江称之为摄影创作的“天堂”,只要你有心去过,就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此图不足之处在于创作的时间太过晚,画面的雾气不足,缺少雾色朦朦的感觉,背后的山体与雾气过渡不自然,光比稍硬。 全部上传完毕,最后说明一下:因有些作者在同一期里好作品很多,或同一主题(内容)佳作不少,因佳作规定的数量有限,也为避免同一内容而产生的视觉疲劳,故不便将其一一呈列,只能选取能代表的部分作品展现,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