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育红北校区六年级语文组参加“课改中国行”线上培训活动

<p class="ql-block">  2月21日-2月24日我们组全体语文教师一起线上聆听和学习了新教材课改中国行公益云端研修,内容丰富包括:解构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人教社专家详解下册教材,语文要素落地实操课。</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聆听、体会、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  专家老师们用鲜活的课堂实例为我们阐释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2月25日,老师们聚在一起,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吴文月:我认真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熊宁宁的讲座《统编小学六年级下册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从培训中我学习到很多。在训练学生表达方面,一定要重视情境,强调方法,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训练点。</p><p class="ql-block">孙芹芝:我认真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熊宁宁的讲座《统编小学六年级下册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教材的整体结构与特点,认识到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侧重点不同,六年级下册更加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更加凸显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双线结构、螺旋上升的共性。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能力基础上,准备把握每单元每一课阅读要求的提升点,注重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要引导学生有初步的文体意识,如对小说、议论文、文言文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由阅读理解和学习表达方法,关注表达方式、表达顺序,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和所表达的观点,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p><p class="ql-block">李莎:聆听了新课改的讲座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p><p class="ql-block">庞军霞:在今后教学中要向吴忠豪专家所说的,语文要素不要像打一枪换一个目标,不要像小猴子下山,语文要素应该是滚雪球。例如:三年级让孩子每篇课文都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整个三年级一直培养,指导,落实,这是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冰雪:通过培训更加明确教材整体结构与特点,阅读、综合运用、总结提升。如何把握教材阅读要求的提升点,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专家以教材实例进行讲解,对六年级下册语文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更有了方向性。表达、重视情境,强化方法。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指引我们一步步的理解和运用。实操性很强。</p><p class="ql-block">张四平:这次的培训,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后,我们将继续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在理论水平要有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要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span></p>

教材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学习

新课程

聆听

学生

阅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