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大写的老师》读后有感

🍒豆豆🍒

<h3><br> 中学时,学习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喜爱文中深情朗诵《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国文老师,他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作者眼睛里,也深深凝注在我的心里。<br><br> 大学时,有幸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他试图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鼓励我们大胆开发自己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br>早已耳闻苏州有一位语文名师—薛法根。可到底何许人也,当时也未有体会。如今手中捧着这本《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似乎明白其为人。我想,像薛法根老师、于漪的国文老师、大学时期的良师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老师吧!<br><br> 成为一个大写的的老师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诸多方面的聚合,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声音”。<br>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我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你觉得你们的父母爱你们吗”?全班一致传来—“爱”!可是,这时突然冒出一个低低的声音,“不爱”。虽然班上其他同学没有注意到,但是我朝声音方向望去,是他—个子不高,瘦小的身板,坐在教室前排。平日里喜欢蹦蹦跳跳,和别人在教室追赶,搞恶作剧,只是经常惹祸的“小青蛙”。<br> 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和孩子的妈妈联系上了,孩子妈妈来校沟通。当我说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妈妈有些惊讶,她说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她都会亲自辅导孩子的作业,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前,语文数学都会过一遍。有时做完功课,孩子总是站在阳台往外面看。而她最近正在寻思着给孩子报一个作文兴趣班,问问我有没有什么推荐的······<br>从她的话中,我立马知道这只“小青蛙”如此调皮的原因了。加上听说课堂上的事情,妈妈又一次错愕了,难道真的是由于我管的太严了吗?得知妈妈是这样一种“搀扶式”的教育方法,我们便又趁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向他们介绍了班级里另外一个和她想法相似,但做法却截然不同的妈妈,希望通过他们俩的交流,能够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br>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安静。当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被悉心关注时,教育的闲适也就融入了生活。海德格尔说“诗意的栖居”,当我们有了这份闲适,生活便会萌生出一种诗意。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绿洲上,诗意的栖居。</h3>

孩子

大写

老师

闲适

教育

妈妈

诗意

声音

于漪

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