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之际,国林推出诗集《庚子纪事》

国林613

<p class="ql-block">  2021年新春佳节之际,帝乡作者国林先生,推出了他的一部新诗集《庚子纪事》。</p><p class="ql-block"> 这部诗集,是作者在农历庚子年一年中,目及世界主要是身边发生的国事、家事、身边事、天下事、历史事、朋友事、个人事等等事件,进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一个心灵记录。时间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结尾。</p><p class="ql-block"> 《庚子纪事》是作者在一个完整庚子年中的诗歌笔耕纪事,展现了作者对人间世事的一种态度、认知、体悟、观点和看法,也展现了作者在诗词领域里的一种实践以及对诗歌的一种认知观,是一部了解作者在庚子年里历经各种世事后的心路历程之书。</p> <p class="ql-block">诗心何处寻(节选)</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何以为诗?</p><p class="ql-block">诗何以载?</p><p class="ql-block">当我编辑这个集子的时候,这两个时常萦绕在脑海里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它们像摇荡空浮的花絮,不时晃动在我的面前,让我于浮游飞飘的花絮影子里,不断地远眺着、思想着、回溯着。</p><p class="ql-block">摇曳飞飘的花絮,犹似蓝天上飘过的朵朵白云,时东时西,时南时北,飘向远方,最后不见踪形。</p><p class="ql-block">然而,那些飘动过的花絮影子,仍在脑海里回荡着,浮游着,东晃西荡,久久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由是,我不断地追问自己,诗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为什么要写诗?我写作的这些诗,会有什么作用?这些诗在我的生活里,在他人的视线里,在读书人的眼睛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p><p class="ql-block">晃晃乎影现,淼淼兮朦胧。</p><p class="ql-block">愰惚间,我忽然想到了这样一种景象,那就是万物皆有影啊!这种影子,实形的,虚空的,高浮的,低悬的,漂渺的,幻化的,远游的,近显的,亮闪的,暗淡的......啊,千奇百怪,光怪陆离!</p><p class="ql-block">如是我又想到,万物皆有影,有影必有物,有物必有景,有景必有望,有望必有思,有思必有邃,有邃必有道,有道必有行,有行......</p><p class="ql-block">然后呢?</p><p class="ql-block">然后的事情,一定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着“然后”的无数个解答。</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思绪一燃烧,著说千万迷。</p><p class="ql-block">有着这样的思考,按说在不明白真相原由的情况下,自己的诗词写作就应当停歇下来,等日后思考清晰了,思想明白了,心中知道了“为什么”的因由后,再去构思,再去酝磨,再去动笔,也不迟啊!</p><p class="ql-block">事实不是这样。</p><p class="ql-block">诗情大白天地阔,文以载道著书然。</p><p class="ql-block">物态千百样,事相各纷呈。</p><p class="ql-block">如是乎,我在不太明白什么叫诗、写诗究竟为什么的情况下,仍然投入了相关的精力,进行了热情的、不知疲倦的、乐此不疲的写诗活动,而且还是在一个年度里游走着,观察着,交流着,思想着,哲理着,互动着,书写着,并且是一写就不能停歇下来,一写就写出了这么多的诗,然后归拢归拢,足够印制一部诗集了啊。</p><p class="ql-block">这不能不说,无论你明白不明白什么叫诗,知道不知道写诗的因由何在,你都能有写诗的心绪,你都会产生写诗的情愫,也都能酝酿出写诗的意境,而且还能写出诗来,写出很多的诗来(至于诗写的好赖、高低、雅俗,宽窄等等,那是另一回事儿)。</p><p class="ql-block">这不能不说,诗具有天然的魔力了。</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有着诗词爱好、时常又不安分的人们来说,诗有一种无形的诱惑力,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更有一种催促你掉进去不能自拔的非常力。</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诗的魔力。</p><p class="ql-block">当前文艺圈子里的诸多诗歌爱好者、写作者、作家艺术家,稍有点写作外知面的人就会知道,当前写作诗歌的队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欣荣的圈子,有点儿男女老少齐动员、全民放声尽歌喉的阵势。这之中,不泛痴心写作者,平时写诗就像着了魔一般,废寝忘食,筚路蓝缕,乐此不疲,狂癫放荡,天马无羁,汪洋自恣,其态百样,其形可掬。</p><p class="ql-block">诗如甘饴,食而解饥。</p><p class="ql-block">诗如老酒,品而美醇。</p><p class="ql-block">看看生活中那么多钟情于诗歌、献身于诗歌写作的诗人、爱好者,我们还能不相信诗之于人的诱惑力吗?还能不相信诗之于人的魔幻力吗?</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诗对于许多诗歌爱好者来说,确实有一种穿透性的诱惑力,有着无以自拔的魔引力。</p><p class="ql-block">溯源经巡,可以想象,每一个上过学、认过字、读过书的人,对诗歌的认知大都不会陌生。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从开始的启蒙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的系列学习,再到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等等的系列深造,诗歌一直伴陪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让许许多多青少年的骨子里,早已根植了诗歌的基因,如同阳光下备置的汽油,偶遇星火,即情迸发,马上就会有熊熊的大火燃烧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应当不难想象。</p><p class="ql-block">启蒙时期的腹式教育、儿歌教育,深入到每个幼小生命的心灵深处,洒下诗音诗情的种子。步入正规的学堂后,一路又是诗词歌赋的朗读背诵,无疑会在诸多青少年心中印烙着深深的诗词之魂。也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文学上有天分平时又十分爱好诗歌的青少年朋友来说,难免会在学习中萌生诗歌的写作并尝试着了。目前我们知道的许多成名或是正在成名的作家、艺术家们,以及众多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当年在学校里的那段时光,都会多多少少地有着这方面那方面的体验。</p><p class="ql-block">这一点,相信大家不会有异议了。</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诗歌学习与熏陶,犹如语文的终身相伴一样,诗歌也是伴随着每个莘莘学子们一路走来,时远时近,时断时续,何期以止!</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早《诗经》里成诗或是更早的人类活动时期开始,诗歌就成为了中国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诗经》之后,名家便层出不穷,代代相传,各领风骚。从屈原、宋玉、建安七子、谢灵运、陶渊明,到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再到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东坡、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李煜、元好问、萨都剌、纳兰性德、王世祯、郑板桥、龚自珍、柳亚子,再到毛泽东、郭沫若、艾青、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冯至、何其芳、田间、李季、贺敬芝、李光中、顾城、苏婷等等等等,那么多闪耀在中国历史文化元素里的响亮名字,他们的诗词名声,早已把后来者给熏染得跃跃欲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