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兴纱厂是我生长的地方——纪念大兴纱厂建厂100年 棉七告诉社会 活动感想<br></h3> <h3> 石家庄很多老人都知道大兴纱厂,却不知道它一直生存至今,就是现在的石家庄棉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br> 大兴纱厂从1921年建厂到2021年,我们迎来了它的百年大庆。通过学习大兴纱厂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大兴纱厂的前世今生,期间大兴经历了私营企业——公私合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最终实现了民营经济的回归。在我国众多知名企业中具有标本意义。<br></h3> <h3> 我出生于1959年,是土生土长的大兴纱厂的职工, 那时,石家庄的大国棉都有自己的小社会,厂区家属区范围内设置的俱乐部、球场、幼儿园、子弟学校、洗澡堂、理发店、菜市场、杂货店、食品店等等一应俱全,一个工人一辈子可以不用走出厂区,他们举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在工厂里挥洒着汗水和热血,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在棉七我家算是典型的父一辈子一辈,我和爱人夫妇双职工也都在棉七工作了一辈子,一家几代人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 </h3> <h3> 1977年我18岁,在棉七子弟学校高中毕业,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棉七工作,一晃40多年,我从一名学徒工到车间主任,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这里,我的生命和这块热土血肉相连。见证了这个百年企业在浮浮沉沉中一路前行。 <br> 从1977年入厂时,石家庄第七棉纺织厂当时为国营企业,刚进厂时对棉七的印象是破破烂烂,路不平,灯不明,设备陈旧。我所在的前方车间清花工序的设备都是一八九几年的设备,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工作环境又脏又乱。由于是1921年建成的老企业生产布局不合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曾一度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同时,还肩负着4000多在职职工,特别是近2000多退休职工的生活,经济负担异常沉重,从1977年我入厂参加工作至今,以我在这个企业的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深深感触到棉七的生存比石家庄其他几个大棉纺厂的生存尤为艰难。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88年纺织局举办的车间主任培训班,当时是到了年末,各大厂的车间主任基本上都不来上课了,只有棉七和其他小厂的车间主任在上课。经打问,人家都忙着分配各种奖金,而我们当时只有区区几块钱的奖金,当时对我刺激很大,我就想等棉七发达了,效益好了,一定能赶上超过你们大厂,棉七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所以棉七人一直都在咬紧牙关,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的开拓进去,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大兴纱厂前辈的艰苦创业精神,夹缝里求生存,求发展。 <br> 回顾大兴的创业史,发展史,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棉七的生存和发展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棉七也经历了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生产质量经营上都没有什么大的转变和起色,职工生活也没有什么改善,纺织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我们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1997年,棉七到了被纺织局勒令破产的境地。面对棉七的命运和几千职工的生计问题,这个大国企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听上级的,我们就得破产消失,职工就被迫下岗分流。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棉七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企业改制,经过紧张的筹备和大量的工作,于1998年改制为石家庄棉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公有制改为了民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企业。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制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一少部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改制不理解不支持,有的甚至恶语相加,一时间人心动摇,怀疑改制是否能改变企业的现状,改制是否能成功,事实证明棉七改制后,全体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合力,艰苦奋斗。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更多的占有市场增加销售收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老旧设备厂房陆续进行改造,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以前纺车间为例,淘汰了清华的老爷设备,成卷机全部更新为自动落卷机A076,新增清梳联一套,增改了201 B梳棉机,併条机由1242型小卷装陆续改造为304、305、306新型併条机,精梳全部改为进口的意大利条并圈联合机和精梳机,粗纱机由1251型小卷装粗纱机陆续改为454型和423悬锭粗纱机,并改造和新增清花梳棉的除尘设备,经过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使前纺的生产设备上了一个大台阶,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供应能力,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极大的改善了生产环境,消灭了脏乱差,所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使企业的效益稳步提高。 <br> 经过棉七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我们于2001年全体股东第一次分配到了企业30%的红利,对棉七的股东和我个人都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是棉七人第一次挺起腰杆,我们赢了,棉七改制成功了,同时也告诉我们的同行棉七会赶上超越你们的。 <br> 棉七自1998年改制后,经过了近十年多的发展,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进入2007年以后,受国内市场和各个环节上的制约,经济效益出现了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了连续的亏损,像棉七这样的大型企业已不适合在市中心发展和生存,在此严重的情况下,棉七面临着手捧金饭碗无饭吃的局面,为此棉七以火车入地为契机,果断地关停所有的生产线,处理设备,改变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土地置换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土地置换和转变经营投资模式,棉七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龙江1号和公司原厂房的改造,就是棉七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回馈在棉七发展和改制中做出贡献的老前辈老员工,企业每年都为他们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特别是股东,每年都能按50%的股本金分到红利,在其他棉纺厂都消失的情况下,包括其他行业每年为退休员工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的企业几乎没有,我作为棉七人我骄傲,我自豪。<br></h3> <h3>我们有了获得感,存在感,幸福感,这是我进入棉七40多年来的最佳时期,我在这里感谢对我成长,帮助和教悔的老前辈,老师傅和老同事,更要感恩棉七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今天在大兴纱厂创建100周年之际,我骄傲地告诉社会大兴纱厂还活着,是棉七延续的大兴纱厂的存在,我们这些棉七人就是最好的见证,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棉七发展得越来越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