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布达拉宫

叶 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踏上布达拉宫前广场,正面仰望心中特别神圣的吐蕃王国宫殿时,我还是被震撼了。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红白相间颜色特别分明。那种红色是深朱红色,而非北京天安门的大红。给人一种特神秘、凝重、肃穆、平静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位于玛布日山上海拨3700多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为观音胜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意为观音慈航以普救众生。布达拉宫最开始是七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后来宫殿基本都毁于雷电和战乱。公元1645年,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历代格鲁派活佛都致力于重修布达拉宫。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格局,是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土登嘉措,扩建后的建筑。布达拉宫从下到上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雪”、白宫、红宫;分别象征着佛经中的三界说,欲界、色界、无色界。白宫位于宫殿东部,外墙刷白色,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红宫位于宫殿西部,外墙刷红色,保存着历世达赖喇嘛的八座灵塔和众多的佛殿。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成为喇嘛及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内部精美豪华的装饰、精致的卡垫、华盖、法器、帐幔、锦锻、金银器皿,瓷器和石器等,一方面是藏族艺术的宝库,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旧西藏贵族与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之间的巨大差别。布达拉宫它巍峨地矗立在雪域高原上,成了一座城市甚至是一片高原、一个民族和整个西藏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布达拉宫必须提前一天订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布达拉宫的特别严格,并不亚于登飞机前的安检,要出示身份证,要接受电子检验器的安全检查,然后才能入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布达拉宫,一般旅游者是从后山车道进入参观,而藏民进宫是按藏传佛教的传统顺时针方向,朝佛从前门拾级而上,我们就是从前门进入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第一眼从东南角度近距离看布达拉宫时,那真是太美了。由于是早上,正好是雪域高原第一缕阳光,照在玛布日山上,整座宫殿犹如披上金色的霞光,金碧辉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红白宫墙无声地昭示着它的高贵,从下向上攀援进阶,那是一个世俗逐步通往宗教的阶梯,飘动的帷幕则映衬着它的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近布达拉宫,虽然巍峨壮观,但细看建筑还是比较粗糙,远不如故宫那样宏伟。发现白宫是简单的大石头砌的,外面的白色只是用石灰水从头往下刷制而成。红宫的红色是藏民用当地的一种白玛草捆在一起然后用木条或石条压紧,外面涂上红染料。与白墙红墙零距离,我感到它并不华丽,特别是那种古老的石块,历经风雨的白玛草,使我产生一种历尽沧桑、回归原始、回归自然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白宫石阶去登顶,确实有一种神圣感,很多藏民从很远的地方,用去自己积攒一大笔资金,携家带口千里迢迢从各方赶来,只为亲眼看上布达拉宫一眼,亲自到拉萨去朝圣。石阶很长很高,迂回曲直有一种走不到头的感觉。很多藏民走累了就席地而坐,边吃干粮也有吃面包喝饮料的边休息,他们的孩子还在不知疲倦的嬉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布达拉宫的里边,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没有留下宫里边的图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里的灯光比较昏暗,这里的酥油灯是永世不灭的。宫内的房间一个接着一个,象走迷宫一样,明显感到浓浓的酥油味,很多藏民捧着酥油,往酥油灯里添加,并一个塑像一个塑像地跪拜。人们不断的往敞着口的福田盆里扔钱,买福田祈平安。我也虔诚的祈祷,往每一个福田盆里扔几个硬币,藏族朋友立即告诉,在西藏硬币是不流通的,原因是硬币上没有藏文。我出发前特意兑换的新币,在这里竟然不能用了,于是我又重新拿出纸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布达拉宫曲折陡窄的木楼梯上费力攀登,从阴暗狭窄的佛堂和经书架子中走出,终于站上布达拉的金顶上!这是布达拉宫中最高也是最开阔的地方,身边碧空如洗,天是宝石般的湛蓝;白云絮结如绸缎般的雪白;雪山峰顶白雪皑皑静默在远处;原野纵横在高原深处;拉萨河金光闪闪缓缓的流淌;黄绿树木相间的拉萨城区,人车如蚁,许多藏式屋顶赫然飞入眼帘,五色经幡随处可见,时不时有雄鹰在周围轻翔。此时此刻深秋中,我站在世界屋脊城市的最高处,当我用心灵去仰望天空,俯瞰世界,犹如走进梦幻般的天堂,一种心灵的净化与洗礼,情不自禁的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下山的路途中,十分幸运,正好赶上藏民,在修缮布达拉宫的后面宫殿屋顶,藏语中的“打阿嘎”我终于看到了。就是一群人男男女女都有,整齐的唱着歌,手里拿着木制的夯板,边唱边用夯板打实屋顶上的泥土。很有意思,那愉快、嘹亮、带有浓郁藏族韵味,不紧不慢的歌声,那悠扬和谐的动作,至今记忆犹新,那种地地道道藏民,特有的劳动号子和藏族风格的感觉,我真的找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围绕布达拉宫,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转经”。早上有很多人早早起床,围绕着布达拉宫一圈接一圈的转,类似内地人早起散步。大部分人穿着藏服,单人的、三五成群的都有,手拿转经筒,边走边转经筒边念着佛语,还有叩拜等身大礼的藏民,那种执著、虔诚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面图,这是藏民的基建队,在修缮布达拉宫的后面宫殿屋顶。我在很远就听见嘹亮的,有节奏的歌声,并夹裹着有节奏的拍打声,转过一个墙角,看见他们藏语中的“打阿嘎”,哦,我终于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就是一群人男男女女都有,整齐的唱着歌,手里拿着木制的夯板,边唱边用夯板打实屋顶上的泥土。很有意思,那愉快、嘹亮、带有浓郁藏族韵味,不紧不慢的歌声,那悠扬和谐的动作,至今记忆犹新,那种地地道道藏民特有的劳动号子和藏族风格的感觉,我真的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信佛已经成为藏族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坚信:有信仰的灵魂是不会孤独的,不孤独的灵魂是祥和的;有信仰的生活是宁静的,宁静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从他们眼神中,读到了膜拜,在至尊至伟的造物之神面前的真诚,读到了骨髓里,灵魂被彻底洗礼的清静,读到了他们通过虔诚的朝拜,而感到身心从容、幸福的感觉。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