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游

Jessie.Q

<p class="ql-block">来海口三月啦,基本都是在家或西秀海滩溜溜,不出远门。因为限制出京,孩子来过春节也泡沫啦!就这样,春节我们也坚持在家呆着。我经常开玩笑说“退休了还能为国家做点事,那就是错峰出行,不给交通添堵,不同年轻人裹乱!”其实是老了!门还是要出的,特别是在海南!</p><p class="ql-block">初八终于到了,今天出门啊!</p> <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位于澄迈金江镇美榔村。</p><p class="ql-block">古称买榔二塔,俗称姐妹塔。</p> <p class="ql-block">双塔,古石桥,三眼水井,一对护村神兽,一座复建的庵(做博物馆用)!但这个古村却是迄今为止,海南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据说,双塔建于宋代。</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介绍,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南宋澄迈人陈道叙,年轻时信佛,终生为佛教徒,曾任当地都督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道叙有灵照,善长二女。长女灵照,善良适人,嫁人为妻,次女笃信佛事,出家为庵。陈有感于二女品行端正,故修行竖之,捐钱在辑瑞庵建“买榔二塔”以示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坐东朝西,姐塔在左,妹塔在右,相距20米左右。双塔为石筑,仿木结构,空桶楼阁式佛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宝刹等组成。</p><p class="ql-block">但在我们眼中,塔形在内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是舍利塔,给两个女士建塔好像第一次见哦!</p> <p class="ql-block">姐塔五角六层,高约13米。</p> <p class="ql-block">妹塔方形七层,高12.6米。</p> <p class="ql-block">双塔的塔座塔身分别雕刻有佛祖,文臣,武将,力士等石像,以及浮雕一些麒麟,象,狮子,马等神兽和莲花瓣纹卷,塔芯供奉了释迦牟尼和弥陀二佛像。图像工整,生动逼真,保存之完好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两塔之间有一座石桥,据说海南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石桥。</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美榔村的姐妹泉井。</p><p class="ql-block">三口井成三个形状,分布在三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最上面的井为六角口,这个井的水是用来喝的!</p> <p class="ql-block">中间这一层的井是一个四个角口的井,听说这个井水是用来冲凉(洗澡)的。</p> <p class="ql-block">最下层的这个井它是一个扇形的池子,说是用来洗衣服的!</p><p class="ql-block">这一定是真的!应该是用来洗衣服的,因为旁边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南方在河边洗衣服都是需要一块平整的地方或是就一块平整石头,方便用棒槌槌揉衣服。</p> <p class="ql-block">古井的周围是用火山岩垒成的圈,划出了一个古井的区域!</p><p class="ql-block">这三口井水都源于自然冒出的泉水,泉水顺着暗道顺序往下流,再流进双塔的底座下方!据说美郎村至今都被几个鱼塘环绕,一个比一个低,活水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水溢出养育着火山岩,火山岩又衬托的水,水成了美郎村的一个重要景观。</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一下!这份讲究,在这里生活的得是多大的大佬啊。?</p> <p class="ql-block">村道口一对用火山岩雕琢而成的护村神兽,形象很生动啊,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辑瑞庵旧址。现在是很小,很简单的介绍性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村很小,除一对正在劈柴的老人,没有见其他人。</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在古村中溜溜达达,照个相,到此一游呗!</p> <p class="ql-block">回来后,翻到一个叫孔见的人写的一本《海南岛传》,其中第十三章第6节是这样记载美榔双塔的啊:“离海口西南三四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美郎的村子,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来了一家人,男主人名叫陈道叙,字号名台居士,家中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灵照,一个叫善长,听起来都不是在家人的名号……!” </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太监。两个女儿的生活要由太监来照顾起居,女儿?天下还能是谁家的女儿呢?”</p><p class="ql-block">“不知在什么时候他们已经看好了那片泉水喷涌的地块,很快建立起一座庵房,叫辑瑞庵,庵名由当时的琼州安抚史谢图楠提(宋光宗曾赐谢图南“南天一柱”,以表彰他在海南打击海盗威震南天)!……足见陈家人来头不小。</p><p class="ql-block">……就离庵房不远的地方还建太监房,供太监们居住。还有最让人疑惑的,而且也超乎人们想象的是,他们后来在安华庵房后面建了两座造型奇特的塔……!”</p><p class="ql-block">看来美榔双塔博物馆只能先简单介绍一下下,这个塔和这个村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需要挖掘。</p> <p class="ql-block">搜索“侯成咖啡”文化园,第二站!走起!!</p> <p class="ql-block">饥肠咕噜的我们,商议一下,把中饭和品尝咖啡有效合并。</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大粒咖啡树!满树一串串的白花香气扑鼻,把我们和蜜蜂都吸引过来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看我们这些50后玩得开心得极了!这心境,这身手,这姿态,谁想比比?</span></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版本的50后!刘,赵二同学保持四十多年的标准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澄迈县道伦角雷公岛。</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海南岛西北顶端,和广东徐闻县隔海相望。据说也琼州海峡两岸建跨海大桥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穿行在一片树林中,在泥泞的小路上拧巴了一阵,居然看到对面来了一台京牌车,“老乡见老乡”!彼此默契的摇下车窗,刘同学问“能过去吗”?“能啊,拍大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雷公岛涨潮时就是孤岛,退潮时就成为半岛。</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中午差不多二点多抵达雷公岛的,呈现出来的的确是半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海边的一些绿叶植物(查了一下叫“秋茄叶”,属红树科植物),被海风吹得在泥泞中摇曳,应该是退潮不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雷公岛东侧海滩不是沙滩,而是成片的石头。有像火山石的黑色,还有像珊瑚一样的白色,形状各异,非常粗糙,表面上都是空洞,或沟壑,有的非常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心翼翼的在石滩上走着(真的是害怕摔倒,只要倒下,很难估计伤势程度)!带着满脑袋的??欣赏石头……!注意,我身后那位拎红兜子先生……,跟我想的一样一样滴😊😊!</p> <p class="ql-block">这里海水太清澈,海岸上各色礁石鳞次栉比,完全没有被开发过的痕迹,风也不大,白色浪花一朵朵,节奏感极强拍打着海岸。</p><p class="ql-block">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在风中飘起凌乱不堪的塑料袋!希望当地能有人及时清理一下,更希望去观景的各位像爱惜自己一样爱惜爱惜我们身边这片蓝色的海洋,一定不要乱扔垃圾,一定及时把自己用过的垃圾带走吧!</p> <p class="ql-block">雷公岛西侧是沙滩和种植红树的滩涂,比较平缓,可以能依稀看到海岸对面的建筑,应该是湛江吧!?</p> <p class="ql-block">直奔临高解放公园!遗憾的是纪念馆已经闭馆!门前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解放公园是临高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主要有解放海南岛时解放军渡海登陆点临高角,烈士纪念碑和海南岛“临高角百年灯塔”三个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临高角是突出于琼州海峡的一个岬角。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拦潮礁石堤直插大海,潮起而隐,潮落而亦现,被誉为仙人指路。</span></p> <p class="ql-block">复拍解放公园展示的临高角鸟瞰图,对临高角更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1950年4.16日夜晚,就在这个位置,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40军和43军2万多名用进400艘木船,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开创了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80名解放军官兵牺牲在临高角这一带。1995年海南省在这里为他们立碑,以示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热血丰碑雕像</p> <p class="ql-block">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热血丰碑”题词。</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个临高角呢,确实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一种地理现象,在岬角两边形成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两道景观!</p><p class="ql-block">登海堤上,可观看海上日出日落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边的波涛汹涌,浪花翻滚!</span></p> <p class="ql-block">岬角东边伸向海中的栈桥,观赏到的是南海波涛。</p> <p class="ql-block">西边被称为大鹏湾。海水十分平静,任潮起潮落,波澜不惊。</p> <p class="ql-block">一片风平浪静。</p> <p class="ql-block">一个监工!</p> <p class="ql-block">渔舟唱晚!</p> <p class="ql-block">也让我们来一个大鹏湾日落的美景,留给未来的回忆。(自然的长青指路和刘赵摆拍区别有点明显)</p> <p class="ql-block">解放公园里还有一个景观,海南岛最古老的灯塔——临高角百年灯塔。</p> <p class="ql-block">海南最古老的灯塔之一,是由法国人1894年11月建的全钢结构的灯塔,高20.6米,宽1.8米。</p><p class="ql-block">目前仍在使用,是海南西北较重要的航标,也是临高角进出琼州海峡的重要航标。</p> <p class="ql-block">1997年这座临高角灯塔被世界航标协会列入世界100座文物塔标之一;2010年这座灯塔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法国人留下发的员工宿舍。里面展示了一些当年的老照片,讲述当年灯塔和守护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灯塔和这座蓝白色的房子被围在一个小院里哦!是2000年新建的灯塔工作室,属国家海事局管理的单位,不对外公开!</p> <p class="ql-block">三位对知识和历史充满着探求欲的同学,继续寻觅!</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内容还真多,紧着忙活一天哦!</p><p class="ql-block">但还是追到临高文澜公园,号称1.7公里长,87座独立的牌坊!每个牌坊都提一对联,看来文脉,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我这拍照技术差点!</p> <p class="ql-block">放两张网上荡照片,给大家感受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