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礼社古镇,感受革命情怀

张建清

<p>江南古镇礼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个古镇面积虽然不大,但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经国济世者代有才人,最著名的是当代最著名的两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薛暮桥。</p> <p>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出生在无锡玉祁镇,礼社是他祖父及先辈生活的地方。</p><p>孙冶方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书记。1925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经济学,毕业后留校担任政治经济学课程翻译。1930年9月回国,不久后进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陈翰笙博士带领下从事农村经济研究,是中国左翼经济学研究团体“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抗战爆发后,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书记。1941年7月,到苏北新四军军部,任华中局宣传部宣传科长。&nbsp;</p> <p>,华中党校教育科长。&nbsp;49年后,孙冶方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兼上海财经学院院长。1954年调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参与创建新中国的统计核算体系。1957年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是经济学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之一。</p><p>从1956年起,孙冶方痛感斯大林体系所存在的内在缺陷,撰写了《把计划和统计工作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从“总产值”说起》、《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财经体制问题》等著名论文和报告,从社会主义也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的角度对这套体制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思想。这些思想对当时中国经济界和学术界均产生重要影响。</p><p>孙冶方的开拓性研究在前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但是到1964年以后,他横遭政治批判,文革期间更是入狱七年。在狱中,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撰写了《我与经济学界一些人的争论》长文,默记《社会主义经济论》“腹稿”85遍。获释出狱时,直言自己“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观点”。</p> <p>孙冶方为推动中国学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所做出的努力赢得国人极大的尊敬。他敬畏规律、守护真理的理论勇气,求真务实、严谨精深的学术精神,仗义执言、勇于担当的刚毅品质,存同求异、宽厚包容的博大胸怀,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风貌,堪称学界楷模。</p><p>1983年2 月22日,一代经济学大师孙冶方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p> <p>1983年由薛暮桥、徐雪寒等一批孙冶方生前好友捐资成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三十多年为培养新一代杰出经济学家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经济学界的诺贝尔奖。”</p> <p>孙冶方纪念馆位于礼社古镇中街,建立于1996年。</p> <p>孙冶方纪念馆分东西两间,有五个展厅,以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孙冶方坚贞不屈、追求真理的光辉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