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武安固义《捉黄鬼》

北京李岩

河北武安固义傩戏是中国北方地区惟一现存的傩戏,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固义的傩戏有舞台和街头两种,街头剧主要是《捉黄鬼》和其他花会《捉黄鬼》是一出沿街表演的哑剧<br>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捉黄鬼》中的黄鬼是人间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对人们进行孝敬父母、与人为善的伦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div>据悉:今年所有社火活动禁止进行,翻出旧作2018年正月十五武安固义《捉黄鬼》与好友分享。<br><br></div> 01固义村,在华北平原的最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族聚居村落。全村人口约2700多人。 02固义村68岁的老艺人李增旺是固义傩戏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社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固义傩戏”的传承人。老李家也就成了指挥部和后勤部。存放他家里的上百套戏装、旗帐、锣鼓,都要经过他和其他几个社首的整理、修补、发放、晾晒和存放。 03傩戏并不是年年都有,但一办就得连着办三年,这是老辈子留传下来的规矩。李增旺担忧这一茬老人不在了,现在年轻人接不上茬,再过三年还不知还能不能办下去。 04凌晨3点多演员开始化妆。 05 06捉拿黄鬼的是阴曹地府阎罗王的三个鬼差:大鬼、二鬼和三鬼(又叫跳鬼)。 07室外气温很低,演员用酒涂抹赤裸的双臂御寒。 08孩子们通宵不睡等候捉鬼 09两位扎着靠旗,身穿铠甲、威风凛凛的黑、白“探路”在村内街道上巡神。在黑暗中出村迎接各路神灵,是谓“迎神”。 10凌晨4时,傩戏的重头戏“捉黄鬼”开始了,寂静的山村开始喧腾起来。装扮好的大鬼、二鬼和跳鬼,身着单衣,经过“跳火”跑到村中。 11 12三鬼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灵棍的年轻人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将村里村外踏走三遍以驱除邪祟,是谓“踏边”。 13、所有的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用服装道具自家制作祖辈相传。 14 15孩子们也跟着长辈学习傩戏表演 16 17早晨7点左右第一阶段表演结束,8点继续进行。 18大鬼、二鬼和跳鬼再次踏走三遍。 19探马不停穿梭与人群之中叫做“闯道子” 20从各村筹集了几十匹骡马供探马换乘。 21参加傩戏表演的队伍主要是固义村四大会社,西大社、刘庄户、东王户南王户。 22全村2000多人,有一半以上参加了演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 23配合其演出的还有队戏、赛戏、花车、旱船、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以及迎神、祭祀、送神等仪式。 24 25 26 27临近中午黄鬼被抓住了。 28 29万众高呼,傩戏表演达到高潮。 30下午一时许在村西搭台审黄鬼 31“阎王”核准了“黄鬼”忤逆不孝之罪,并对“黄鬼”判处了破肚抽肠之刑。 32透过弥漫的烟雾,“黄鬼”被“抽肠剥皮”,象征着人类战胜了邪恶。 33“黄鬼”被除掉,万众欢腾,巡游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