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No1. </p> <p class="ql-block"> 外婆听说我要寻找家中的古物时,急不可待的就把她的宝贝拿了出来,一个全实木,雕花的首饰盒。不像现代首饰盒以实用简约为主,这个首饰盒更为华丽,就像一件艺术品,经历了岁月的蹉跎,依旧可以看出匠人不错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外婆说这是她太婆留下来的,一代一代的,现在已经没人用了,可是她还是用心包裹起来,留存了下来。说这是一种念想,也有几代人希望他们晚辈的女娃娃们能够不为生活所苦,永远靓丽可人。</p><p class="ql-block"> 现在太婆不在了,外婆说起来,手摸着首饰盒,说很想念太婆了。我抱在手里也觉得更加沉了!——许恒屹</p> <p class="ql-block">No2.</p> <p class="ql-block"> 外婆家一共有9个兄弟姐妹,那时的中国处于解放初期物质极度匮乏,粮票就是那个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粮票的历史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的生活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是写照和证明,具有着深刻历史意义,当然也是外婆一家艰辛、努力生活的真实记录。外太婆和外太公为了能够让外婆和一大家孩子能够填饱肚子,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积攒下的这些被汗水、泪水浸湿过的粮票,如今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激励着我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学习、节约粮食!</p> <p class="ql-block"> 这台蜜蜂牌缝纫机是外婆的嫁妆。据外公介绍说,他们结婚时的四大件分别是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但是由于家里穷,四大件仅准备了其中的唯一一件,也就是保留到现在的这台蜜蜂牌缝纫机了。</p><p class="ql-block"> 这台缝纫机不仅是外婆家发家致富的法宝,也是妈妈的童年不能磨灭的记忆!外婆勤劳的双手通过这台缝纫机加工出了无数条被子、衣服为妈妈一家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是这台缝纫机也是儿童时妈妈的讨厌的物件:妈妈上学时的书包就是外婆用加工被子的碎布拼凑出来了,当看见别的孩子背着新买的书包时她非常失落也非常讨厌这台缝纫机。现在的妈妈讲着之间的故事脸上却洋溢着无比自豪的表情,我也明白了妈妈内心对外婆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No3.</p> <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辗转搬了好几次家,扔了很多带不去的身外之物,但是他那老式花床的床头上始终有一个柜子上着锁。我一直很好奇,想着那里肯定藏着“宝贝”,或许是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金银珠宝,或者是奶奶的奶奶曾经戴过的金簪美玉,又或许是爷爷积攒了一辈子的百元大钞……</p> <h3> 春节期间,我小心翼翼地向爷爷提出想看“传家宝”的申请,爷爷爽快的答应让我心潮澎湃。可他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来的“宝贝”让我大失所望——那竟然是一本破本子和一块刻着毛主席头像的木板。</h3> <h3> 看着我发光的眼神暗淡下去,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细细给我讲述了这些“珍宝”背后的故事。</h3>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些都和大爷爷有关,大爷爷是爷爷的亲哥哥。他曾经参加过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他一起的很多战友在战争中牺牲了,大爷爷和他的队伍九死一生,凯旋归来。回到家乡以后受到缙云县人民政府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表彰。</p> <h3> 大爷爷心里一直热爱祖国,感恩毛主席,他还心灵手巧,这块木板上的毛主席头像以及边上的字都是大爷爷亲手雕刻的。爷爷说这绝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贝。</h3> <p class="ql-block"> 后来大爷爷到苏州工作,但他饮水思源,不忘桑梓,每次只要有机会回家都要和卧病的太奶奶同床睡,方便夜里照顾太奶奶。大爷爷平时省吃俭用,但他每次过年回家都要给村里所有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压岁包”,祝他们岁岁平安。听爸爸说大爷爷已经交代了百年后遗体要捐赠给国家医疗研究,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和敬佩的赤子之心啊!</p> <h3> 爷爷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大爷爷能参军是家里的骄傲,他希望我们家每一代都有人参军。大爷爷是陆军,爸爸从小吃苦耐劳,在大爷爷、爷爷的言传身教下成为空军。接下来,我和我的哥哥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忘初心,接过保家卫国、心怀感恩、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胡裕熙 </h3> <p class="ql-block">No4.</p> <p class="ql-block"> 爷爷的房间里有一个古老的木头箱,我问爷爷:“这个木头箱是你自己做的吗? 爷爷笑着说:这是结婚时奶奶的嫁妆。" 还有遗传下来的光绪元宝,我看到光绪元宝的表面,锈迹斑斑被磨损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我还发现了一枚有别于其他钱币的银元,我问妈妈,这个钱币上的头像是谁呢?于是,我了解到了一个历史人物,他叫袁世凯。</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1914年5月1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5月4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916年1月1日,他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为“洪宪”,在声势浩大的反袁护国运动中,3月22日,被迫消帝制,皇帝生涯不足3月,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葬于河南安阳市。——谢凯泽</p> <p class="ql-block">No5.</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传家宝是一枚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银币,它也是珍藏着一段历史的哦。</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其时锻造数量极为有限,特别是带六角星的现在已极为稀疏,具有很高的保藏价值。钱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侧面肖像,边缘内上镌中文隶书体“中华民国”四字,下镌“开国纪念币”五字;左右长枝花饰。</p><p class="ql-block"> 由于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产生于民国时期,而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光阴,本身钱币数量就较为稀少。因此,在兵荒马乱、国内战争频发的期间内,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呢。——章艺馨</p> <p class="ql-block">No6.</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爸的“宝贝”——一本集邮册!里面的年纪有比我大的,有比我爸大的,还有比我爷爷大的!听爸说这张“风筝”邮票还上过98年春晚!</p> <p class="ql-block"> 我家还有个老古董风车,我都不知道这是用做什么的。爷爷说这个风车可是农家稻谷丰收不可缺少的工具呢!饱满和不饱满的谷物就是靠这个风车筛选的呢!所以每次看着它,我就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诗。——李子墨</p> <p class="ql-block">No7.</p> <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看似平稳移交的背后却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中英联合声明》的艰难签订,交接仪式的时间分歧等,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国家分发这些纪念币,便是要我们牢记这个重要的日子,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坚定信念,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强大。——王迪瑞</p> <p class="ql-block">No8.</p> <p class="ql-block"> 我问妈妈:“同学们都在寻找传家宝,我们家有没有传家宝呢?”妈妈听完,带着我来到了家里一直在用的碗柜前告诉我,这个碗柜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里面传承的是从太奶奶开始充满爱的家的味道。还有里面总是装着各种好吃的小吃的年龄比我妈妈还大的木柜子,门上有精致的图案,看上去矮矮的,但妈妈说它小小肚子里总是会装有各种各样承载着长辈们关爱的小零食,陪伴着她长大。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食品都是家的生活重心。而长辈对晚辈的爱,也在各种美好的食物中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所以,在我们家,这两个柜子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项梓淇</p> <p class="ql-block">No9.</p> <p class="ql-block"> 我在家的抽屉里发现了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 ,我第一次见到这些陌生的钱币我很好奇。于是,我百度了一下,我们国家一共发放了五套人民币,分别是:1987年、1955年、1962年、1987和1999年的,和现在的人民币有些区别,我仔细对比了一下颜色和纸张的大小,总结出异同之处,以前的人民币没有50元,100元。爸爸告诉我: 社会经济发展太快了,这几张老旧的人民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而且现在大家都喜欢用更先进更方便电子币,不用带现钱 ,带手机就可以买东西。真的为我们伟大祖国快速发展而骄傲。——陈奕言</p> <p class="ql-block">No10.</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传家宝”——我的外公在18岁时得到的一张奖状。它张贴在老宅子一个昏暗的角落里整整41年了,比爸爸妈妈的年龄都要长。奖状上面已经布满了灰尘,纸张也已发黄,起了褶皱,但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这张奖状说明外公年轻的时候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我终于明白外公的油漆手艺为什么那么精湛,家门前的菜园子为什么总是那么井井有条、果疏丰硕。</p><p class="ql-block"> 这张奖状真是一个“传家宝”啊。——刘芷秋</p> <p class="ql-block">No11.</p> <p class="ql-block"> 这一张金华市的粮油专用卷。是从爷爷家的抽屉里发现的,这是一种有价凭证,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不值钱,但它见证时代的变迁,爷爷把它保存了下来。还有两枚清朝的铜钱和铜币,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的不是很清楚,上面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滕越</p> <p class="ql-block">No12.</p> <p class="ql-block"> 外婆家的缝纫机——外婆说年轻的时候有女儿的人家基本都会学裁缝,这台缝纫机是她的嫁妆。外婆的手艺也非同一般,妈妈和我都特别喜欢她给我做的衣服和裤子。外婆说,以前的老式缝纫机都是由脚踏驱动曲轴带动大轮旋转,再经皮带带动机头的主曲轴,经过进针、入线、形成线环、退针、入圈、挑线、送料、线迹形成这八个步骤才算完成缝纫工作。虽然和现在的电动缝纫机相比从速度和针脚上都相差一些,但是她还是喜欢用这台老古董做新衣服,补衣服。——龚子洵</p> <p class="ql-block">No13.</p> <p class="ql-block"> 我在奶奶家看到了很多老物件,爷爷奶奶年轻时用过的茶壶,拜年走亲戚用来装东西的桶,爸爸儿时下河抓鱼的鱼篓等等。每一个老物件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用途,曾经物尽其用,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回头再看时,每一个老物件都藏着一幕幕的酸甜苦辣。——金子翔</p> <p class="ql-block">No14.</p> <p class="ql-block"> 在太公太婆家发现一件很神奇的老物件,是太太公太太婆遗留下来的。听太婆描述传说在古时候是收黄粮的,当时那个年代灾难很多,老百姓也很贫穷。他心地善良,不收取穷人家的粮税,在灾难面前他也独挡一面。老百姓就把他当成神仙供奉着。——金琳钧</p> <p class="ql-block">No15.</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传家宝是一台落地钟,她准点发出的“叮咚”的钟声,悦耳动听,仿佛给外公家的往旧岁月安装了记忆,也让妈妈娓娓道来的故事显得楚楚动人。它是一台钟,也是一个故事,还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传承。——高子淇</p> <p class="ql-block">No16.</p> <p class="ql-block"> 嗨,有小朋友认识上图这个石磨吗?这个可是我们家族留下的。小时候,逢年过节村民都会在一起排队磨豆腐、米糕……随着石磨的转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在那时候听起来尤其悦耳,你帮我家,我帮你家的,小孩在一旁玩耍嘻戏,其乐融融。虽然物质条件有限,却特别的快乐。村民们的淳朴团结还有老一辈人的智慧表露无疑。——邹子慕</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时间沉淀了岁月的馨香,“传家宝”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香醇,生命的泉水缓缓流淌,感谢前辈的小家大爱,让时光多了一份感动;感谢前辈在风雨兼程中奋斗,让生活多了温暖和明媚;感谢前辈丰富多彩的经历,让流年多了一份生动;感谢生命,这一程山水,我们将不忘初心,带着爱去努力,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