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党百年 风华正茂)品家国天下,传承中华文化——油田学校国学讲堂

油田学校霍文娟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季学期伊始,油田学校国学讲堂,如约而至。本期国学讲堂由初中思政教师霍文娟主讲。</p><p class="ql-block"> 讲座开始前,王晨旭书记带领全体教师,在王孝军副校长礼赞下一起向古圣先贤孔子行礼。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世代传承的经典文化,其中“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梳理“家国天下”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思想体系,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题为《“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具体内容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国天下”的历史渊源;“家国天下”出处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两千多年前,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把“家国天下”作为常说的话题。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个人与家国天下的关系来说,“家国天下”是从个人出发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有机关系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拓展。“家国天下”观念经常通过古装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是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到“家国天下”的精神结构。“家国天下”观念的形成有其重要的历史因素,也就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周武王(姬发)将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天子分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政治关系是由血缘关系来确立的,传统儒家以“君父——臣子来表达这种关系”在社会意识领域中,“忠”“孝”是合一的。</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规范贵族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周朝设置了严密的周礼。周礼的核心是订立人伦秩序。周礼的基本精神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西周礼乐精神一经确立,这种以内制外,以德化民——历代统治者尊奉的治国经典。这种源于早期国家的家国同构关系的伦理观,也成为了传统中国的重要价值观念。周秦之后家国观念的流传,与历代德治的国策有关。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德治形式广泛。既包括汉代的五经博士设立和官学教育、隋唐及以后的科举制等官方的推动,也包含来自儒家润物细无声的德治教化。德治教化关乎天下的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是“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一、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二、“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三、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p> <p class="ql-block">  “家国天下”意识,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