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雷达兵军旅岁月, 不忘老战友情深意切。

昆仑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1978年3月从沈阳应征入伍到上海空军雷达团股役15年,部队机关在上海,所属部队驻地分布在上海市和周边的江苏、浙江海岛等地。我在服役期间分别在昆山十三连、雷校学习一年、硕放六连、团保卫股、青浦十四连、启东十三连、天罗岗二连、佘山八连、再次到保卫股任职。无论是高山连队还是海岛连队,无论是单机连还是双机连,无论是警戒连还是引导连,无论是基层单位还是机关工作,走遍了全团所有驻地。操作过514和581两种雷达。自从我在1992年8月15日从上海结算转业费回到沈阳故土,我的双脚从未踏过黄河南岸,直到2017年4月13日参加昆山连战友聚会以来,双腿就没有闲过,跨过黄河、越过长江曾三次到上海,二次到无锡,二次到山东,一次到陝西和港奥参加战友聚会和走访战友,先后参加了昆山十三连、天罗岗二连、佘山八连、嵊山一连、青浦十四连、启东十三连泰山、青浦连青岛、天罗岗二连定边、老港九连靖边,青浦连无锡、硕放六连无锡等十一次战友聚会。同时这几年先后有江苏、上海、山东、大连的战友来沈欢聚。因在多个连队工作过,在上海地区时间长,在同期战友中,最后一个回沈阳的。还因加入了多个战友微信群,也十分关注老战友的信息,特别是看到有些不同地区的老战友相聚的照片发上来后,凡是有认识的战友照片发上来,都及时下载保存下来。尤其是加强了互动互访,在同战友互访与相聚中深刻体会到,一次次的精彩,一次次的收获,一次次的升华,一次次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军雷达兵初建时的有关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7月,为加强上海的防空力量,华东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防空处,并与上海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防空治安委员会,负责组织指挥上海的防空作战和民防工作。从国民党遗留的旧雷达中,挑选两部较完整的日制四式雷达,于9月组建了一个雷达队,只有8个人,队长沈庭正和7名技术人员是上海解放时从国民党军队那里接收过来的,将雷达架设在安国路原高等法院六楼顶上,边修理边执行对空警侦察任务。同时在浦东和市区高处建立了几个对空监视哨,测报飞临上空的敌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9月,淞沪警备司令部用缴获的日本制造的四式旧雷达,在上海安国路成立了第一个雷达队。解放初期,由于城市防空的需要,在军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苏军的帮助下,在陆军的基础上,吸收大批知识分子,迅速成立了雷达部队,在要地和首都,紧急执行对空警戒侦察任务。从1950年4月起,南京、上海和北京三个雷达营相继组建,并担负对空警戒任务,逐步发展建设成有几十个雷达团,成为空军的一个技术兵种。因此,雷达兵的创建时间,应该是1950年4月2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月,原国民党国防部第六厅所属雷达研究所决定将从南京迁往台湾。在国防部催促南迁下,雷达研究所决定大部分人员和值钱的器材物资迁杭州,南京留少数人看仓库,观察形势发展再说。5月3日杭州解放,该所被我军顺利接管。1949年6月19日,我军杭州市军管会派7兵团教导团的指导员刘子真到新接管的雷达研究所任军代表。同年9月,华东军区通信处派李克林为军代表,接管了雷达研究所留在南京的全部人员和设备器材。1949年10月,奉华东军区命令,在杭州的雷达研究所迁回南京,归华东军区航空办事处统一领导。1949年11月7日,南京航空办事处主任乔坚到雷达研究所,向军代表刘子真和所长葛正权传达东军区航空处的指示,要求立即组织力量修复雷达,培训技术人员,准备筹建雷达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华东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郭化若非常有远见,指示防空处,从兵团所属文化干训团抽调高中文化以上的几十个同志和1949年11月同济高职参军来的四个同志,成立了雷达训练队,正式开始委托交通大学,代为培训自己的雷达维修人员,以适应雷达部队发展的需要。队长为陈毓,指导员为奚惠江,以后又增加了邹育沪、胡寿澄两位辅导员。雷训队地址在法华路梅泉别墅7号。每天到上海交大上课。学习班主任是交大讲师蒋大宗,负责组织教授们来讲课。第一期学员于1950年5月结业,分到上海防司电讯营雷达队工作。接着,在5月6日,又开办了第二期雷达训练队,仍委托交大代培。队长为陈毓,协理员为刘希河。学员多为刚参军的大专和高三学生40多人,另有同济和交大电机系的三四年级的大学生段有科、王惟浚、曹昌颐和刘恺四人,因电工无线电原理都学过,直接到雷达站工作。这期学习班,因援沪担任防空的苏军雷达营要撤回国,故提前于8月初结业,分到各雷达站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抽调山东的泰山泰西军分区营以下干部战士194名到南京,与从华东军政大学、南京警司教导大队、上海青年团校调来的知识青年124人,以及从原雷达研究所抽调的6名大学生,27名技术人员和部分雷达设备器材,组建成华东军区航空处电讯大队,于4月22日正式成立。这是我人民空军第一支雷达部队。由时任泰安县大队大队长兼武装部长的孟继萃为大队长,军分区来的作战副科长李启文为副大队长,刘子真为政治教导员,泰西来的王德明为副政治教导员。1950年7月,全营到上海,由苏军雷达营进行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出兵侵朝,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边,东北形势突然紧张。7月底接军委命令,调整在上海学习的南京雷达营到东北执行任务。8月中旬雷达营抵达沈阳,归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建制。根据指示,立即展开,将五个中队分别部署在:一中队安东(日本四式雷达、美国602雷达),二中队沈阳(日本四式雷达、美国602雷达),三中队清远(日本313雷达、美国602雷达),四中队石柱子(日本313雷达、美国602雷达),五中队分驻山海关(日本313雷达)和老爷岭(日本313雷达),担负起东北地区的对空警戒侦察任务。1951年3月,被授予番号雷达第101营。营长为孟继萃,政治教导员为王德明。根据军委命令,于1951年10月,派遣四中队进驻朝鲜咸兴,执行对空警戒侦察任务。这是我军赴朝参战的第一个雷达分队。东北这个雷达营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从台湾桃园及浙江定海机场,出动B-24、B-25等各型飞机17架,对上海发电厂,自来水厂轮番轰炸,投弹60余枚,是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就是上海人民难以忘怀的“二.六大轰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空袭,因为雷达发现不了敌机,对空监视哨测报距离太近,在敌机飞临市区上空时,才施放空袭警报,市民来不及疏散和隐蔽,部队仓促应战,再加上对空火力薄弱,对敌机没有多大威胁。当时空防形势十分严峻,影响很大,引起上海市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军委迅即调整在沈阳高炮学校编训的几个高炮团提取结束训练,调华东地区,重点加强上海是的防空。同时,与苏联政府紧急协商,请苏军帮助上海防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月16日,经上海市市长陈毅特批,从上海交大电机系电信组应届毕业班,借调21位同学,到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安国路雷达队帮助工作。防空处长刘光远接待了他们,讲了形势任务和希望,给他们很大鼓舞.他们来了以后,一面熟悉雷达机线路,一面调试机器.由于机器不正常,经请专家教授的帮助指导,总算雷达机能正常工作。他们便开始轮流值班,担负战备。1950年3月20日,他们观察到国民党飞机来袭的回波,立即将情报报给高炮部队。等敌机临近,高炮部队给以猛烈射击,吓得敌机乱扔炸弹,仓惶逃窜。这次成功,提高了大家的信心,也受到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3月,苏军巴基斯基将军率空防混合集团军来上海协助防空。他包括米格-15战斗机团、拉-11战斗机团、依尔-10强击机团、杜-2轰炸机团,以及一个探照灯团和一个雷达营。雷达营所属分队10部Π-3A雷达,先后分别部署在南汇、海盐、镇海、启东、苏州、徐州和上海大厦等地。5月11日夜,来空袭的国民党轰炸机在200多公里处就被安国路雷达站发现,赢得了足够的战斗准备时间。再加苏军雷达站中近距离情报连续,引导准确,我空炮灯协同作战,于21点左右,将来袭的一架国民党的B-24轰炸机,击落于浦东塘桥镇。以后敌机几次来袭,遭我军拦击后就不敢轻易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5月,经毛主席批准组建雷达营,并由驻沪苏军雷达营帮助训练。上海防司在5月25日于上海正式成立一个雷达营,为保密对外称上海防司电讯营,后授予番号为141雷达营。营长佐光,政治教导员宫长胜,副营长兼参谋长为丁章。他们将安国路(76号)雷达队编为一中队,又在定海组建四中队。同时动员在雷达队工作的交大21名同学参军。结果,楚一名同学因家庭困难要回去外(黄秀铭),其余20名同学都同意参军,穿上军衣,正式成为我军的雷达兵。他们是林学昌、石松年、夏克同、唐安琪、刘瑜、计燕华、史济民、叶隆俊、李龙荪、陈辅伦、乔云台、孙祥麟、吴炯明、沈逢吉、李曾善、刘篪、桂体仁、卢象畴、曹美琪、周思文。他们是第一批雷达操纵员,也是技术员。为了雷达部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此时,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所属雷达训练队一期学员约40人毕业,分到雷达营,增强了人力,就相继组建了5个雷达中队,即启东、海盐、镇海、南汇、苏州。上海雷达营的部分人员,由苏军帮助训练,并到苏军雷达中队实习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驻沪苏军将帮助中国军队训练3个月,把全部装备和防空战备任务交给中方。上海防司确定,苏军雷达营的装备和防务由上海雷达营接管和担任。上海雷达营立即制定计划,接收了提前毕业的雷达训练队二期学员,上海对空监视哨营电讯训练队的刚参军的省上中、育才、格致、虹口、敬业等中学180多名中学生(其中省上中最多有40人),以及刚参军的大学生(交大的徐燮林、童天爵、陈怀瑾、大同的陈大伟、朱运生等),增建了几个中队,并于8月中旬,全营开始了专业训练。为加快培训各类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各中队人员配属到苏军的相应雷达中队,采取讲课与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到9月底,大部分战勤人员可以上机单独操作,在苏军人员的监护下,能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了。为加强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将50多名大学生,分成三个训练队,分别学习雷达、电台和电源站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学习后,由中苏双方组织全面考核,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全营开始接收苏军雷达营的装备和防务。苏军于10月底回国。从此,上海雷达营正式担负起上海的防空警戒任务。营长佐光,政治教导员宫长胜,副营长兼参谋长为丁章,技术股负责人是唐安琪,各中队的技术组长分别是乔云台(安国路,日本四式雷达),石松年(百老汇,苏联Π-3A雷达),李龙荪(启东,苏联Π-3A雷达),陈辅伦(镇海,苏联Π-3A雷达),计燕华(南汇,苏联Π-3A雷达),史济民(苏州,苏联Π-3A雷达),童天爵(徐州,苏联Π-3A雷达),叶龙骏(吴淞,日本313雷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1月中旬,为了加强华北地区防空的雷达兵力,防敌机偷袭轰炸北京,军委电令上海防司组建一个雷达营,辖三个中队,立即北上,担负保卫首都领空的任务。上海防司非常重视,黄径深参谋长亲自主持筹建工作,调配部队和干部。由张鸣任营长,刘富春任教导员,邵彬任副教导员,率安国路一中队(队长盛福祥、指导员乔云台,日本四式雷达两部),徐州八中队(队长王瑞新、指导员张瑞明、技术组长童天爵苏联Π-3A雷达两部,其中一部由海盐站调来),吴淞九中队(队长崔永维、指导员杨玉珂、技术组长叶龙骏,日本313雷达两部)等三个中队六部雷达到北京,根据京津卫戍区防司安排,三个中队分别部署在塘沽、荣城和海阳。从东北雷达营调来的五中队一半(副队长康学智、副指导员钟先洲、技术组长张叶明,日本313雷达一部)部署在蓬莱。这四个中队,于12月起,先后担负起首都东南方向的对空警戒侦察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0月,华北军区独立205师特务营,改编为京津卫戍区防司雷达营,当时没有装备,为尽快学习掌握雷达情报指挥技能和兵器操作技术,为接装担负任务作准备,营长王俊杰率领四个中队和接收华北“革大”的50名学员一起,于10月赴上海插入防司雷达营训练。12月起,接收抗美援朝参军参干的25名大学生,由政委崔三英带往上海防司雷达营,学习雷达业务和战勤工作。其中,大学生专门成立雷达技术训练队,学习雷达维修技术(同济的高凤彦、裴锡麟,交大的杨炳元、陈乐水、吴翔等5人调去学探照灯)。经2-3个月的突训,完成学习任务,于1951年3月返京。根据华北防司决定,北京雷达营与已担负对空警戒任务的雷达营合并为一个雷达营,由王俊杰任营长,崔三英任政委,邵彬任副政委。张鸣调华北防司任雷达科长,刘富春调华北空司工作。在京外执行任务的一、五、九、八中队,序列依次改为一、二、三、四中队。为保密起见,雷达营对外称为电讯大队,各中队分别称为青海部队、西康部队、宁夏部队和新疆部队。雷达技术训练队于4月底才结业,除学习期间,张才安、韩青调南京学习SCR-270雷达,黄绩调沈阳学习苏联PYC-2雷达,何柞镛调哈军工,罗悦华等8人留上海防司雷达营工作外,回京的只有35人,他们是清华的汤坤荣、杨旭、萧平、赵军,北大的丁安然、邵治良、张振镛,燕京的冯启禧、施正特,辅仁的任宏刚、刘树森、张毅军,华北工学院的于光远、储晋才、鲁琛、周宗瑞、王克、华北革大的王良录、幺树世、李秀清,上海交大的李均、李著勋、黄为群、何捷明、蒋泽廉、陆平,复旦的丁启鸿、沈明、冯元珍、梁连珠、胡智群,沪江大学的孙仲康、林浩然,同济的葛平。他们经过历史思想鉴定后,即于7月分到营技术股、修配厂和各中队任技术员。由于这批人员充实,很快又接收了苏联的PCY-2雷达和修复美国SCR-270雷达,日本313雷达,扩建了四个雷达中队,并调整了雷达部署,使用不同频率,远程和近程雷达,交叉配置,提高了雷达网的探测能力。五中队驻在青岛,六中队驻在大沽,七中队驻在大浦,八中队驻在通县,对外分别称为甘肃部队、绥远部队、性质部队、松江部队。而将一中队迁驻德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1950年起,我军创建的担负防空任务的三个雷达营的大概情况,也可以说一个新的兵种从此诞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创建雷达兵的四批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批是:1950年2月,是陈毅市长向上海交大借来的21位交大应届毕业生(实际参军的是20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批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26位第一期雷达训练队结业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批是:1950年5月至1950年7月,45位第二期雷达训练队结业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批是:1951年1月,25位上海参军的大学生和26位北京参军的大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四批人,在我们雷达兵部队创建初期,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那时的雷达连,不管是雷达的战斗勤务工作,还是雷达技术保养和维修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指导和培训。上海雷达营首任营长当年的评价是:“建军初期,他们成为我们雷达兵的技术骨干,为防空建设作出很大的贡献。”后来任雷达兵部副部长的章锦远同志的评价是:“他们是第一批雷达操纵员,第一批雷达技术员,为雷达兵部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span></p> <h1><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对空监视营的建立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6日,上海市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损失很大。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陈毅严峻指出:“我们解放了上海,但只解放了领土,还未解放领空。”随即,在苏军的帮助下组建由歼击机、高炮、探照灯、雷达和对空监视哨协同作战的防空部队。华东警备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从苏州急调上海,于1950年3月25日改编为“上海防司” 对空监视营。</p><p class="ql-block">初建的对空监视营实行三三编制,即全营三个连队,每连三个排,每排3-5个哨(班)。营部驻上海武夷路。营长金兰生,教导员张仁祎,副教导员钱祖德。一连连部在苏北兵房,并在沿海设哨,兼管上海市近郊和市内的高楼大厦上的</p><p class="ql-block">哨所。连长刘勇,指导员赵鹤林。三连在浦东南汇、川沙沿海的乡镇设哨,连长赵介生,指导员陈骏。二连设防在浦东奉贤,连长张锦银,指导员施永康。全连沿东海边设了金山、民福、南桥、城东、泥城、四团以及接收原上海警备司令部防空处移交的浏河、太仓、昆山等哨,全连工十二个哨所。崇明哨、舟山哨属一连,嵊泗列岛哨直属营部。这时,全营有40多个哨,形成了以上海市为中心的监视哨网,弥补了雷达低空盲区对空侦察的不足,大大加强了上海防空作战的预警水平。要求指战员要成为防空作战的“千里眼”、“顺风耳”。作战的主要手段是耳听耳测,作战的主要武器是望远镜、方向盘、电话机(海岛哨所配有电台);茁长的主要人为是准确发现和测定、上报敌机的机型、架数、方位、距离、航向等数据。发现我机也同样上报。除了上报空情外,各哨所还要上报当地的天气情况。</p><p class="ql-block">1951年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为保卫铁路运输线的防空需要,对空监视一连抽调一个排.由排长刘宝福带队去朝鲜执行对空监视任务,直到1952年回国.1952年8月,又从二连、三连以及轮训队选调22人,由排长林玉香带队去朝鲜,配属于高炮523团,执行保卫清川江大桥的对空监视任务。1953年4月又派一个排去轮换,直到朝鲜停战后才撤回。他们协同高炮部队击落敌机,为保卫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防司在全国组建了17个对空监视团。1953年1月,上海防空监视一四一营扩编为华东防空监视二四一团,监视哨所增加到近百个。对空监视范围,扩展为:北起徐州、连云港、,南到南汇、金山,东起嵊泗列岛,西到皖南的芜湖、绩溪、无为。</p><p class="ql-block">195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工业有了发展,国产雷达增多,对空监视团增加了部分雷达,撤消了一些监视哨连,全团既有监视哨连,又有雷达连,番号改为对空情报二二一团,团部从上海迁到南通。1960年前后我团各连全部装备了雷达,监视哨连撤消。从此,以,“目测、耳听”为手段的对空监视哨完成了历史使命。这时,对空情报二二一团一分为二:1959年先由团长孙延禄,政治处主任盛文田(后任副政委),带领团部的部分干部赴盐城,组建新的雷达三十一团;到了1961年底,又由政委徐飞,原副团长郝楷南提任团长,带领团部和指挥连调防到安徽合肥市(后又到蚌埠),番号改为雷达兵第十二团。</p></h1> <h1><p class="ql-block"> 空军雷达兵第二团</p><p class="ql-block"> 空军雷达兵第二团(简称雷达二团),是空军的一支老部队,是原空四军的一个直属团,1954年12月在上海市余庆路正式组建。</p><p class="ql-block">雷达二团是从1949年9月全国第一个雷达队逐步发展起来的。1950年5月25日,奉命组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兼上海防空部队司令部电讯营。1951年4月,电讯营改编为防空部队雷达第一四一营。1953年6月1日该营改编为防空部队雷达第三四一营。</p><p class="ql-block">1954年12月9日,奉总参谋部第89号命令,防空部队雷达第三四一营扩编为防空部队雷达第三四一团(简称雷达三四一团)。团部驻上海市余庆路。1955年7月18日,奉国防部命令,雷达三四一团和对空监视二四一团混编为防空军对空情报第兵二二四团(简称情报兵二二四团),1957年空防合并后,9月5日改编为空军雷达兵第二二四团(简称雷达二二四团),番号4229支队,团部迁至上海市黄渡路87号。1964年2月8日,根据南京军区空军(简称南空)司务字第86号通知,雷达二二四团改编为雷达二团,番号3781。根据毛主席关于“军队不宜久驻一地”的指示,经军委批准,1971年2月,雷达二团的机关(含指挥连、训练连、修理所、生产队)与雷达三十一团的机关(含指挥连、训练连、修理所、生产队)调防。团部由上海市黄渡路87号迁至江苏省盐城县南洋公社巨墩。</p><p class="ql-block">根据南空(1985)司军字第206号命令雷达二团团部及吕四、东台、射阳、兴化雷达连撤销;如皋情报营(含营指挥连)及长沙、弶港、如皋雷达连划归雷达三十一团建制;大丰、五佑、六垛、阜宁雷达连划归雷达二十七团建制;泰州雷达连划归雷达二十四团建制,同年9月26日8时正式交接各种关系,指挥所同时解除战备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4年12月至1957年9月,雷达三四一团(情报兵二二四团)直属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的领导和指挥。1957年9月至1985年9月,雷达二团(雷达兵二二四团)直属于空四军建制。</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1日,浙江嵊泗黄龙岛雷达站遭受台风袭击,314-乙雷达被海浪卷没,连长林才发带领18名同志抢救兵器时全部壮烈牺牲。1964年7月,硕放连连长鞠绍奇,参加空军“郭兴福式教练员”大比武,夺得第一名。1957年12月至1958年4月,老港连对313雷达加装了接收机反干扰电路提高了在地物干扰中掌握低空目标的能力,被总参谋部提纲使用。1965年3月,昆山连对Π-30雷达的图传装置,由八木振子天线改装成抛物面天线,图传距离由原来的12公里增加岛55.5公里,发挥了超常规性能。</p><p class="ql-block"> 1967年9月8日,美制U-2高空侦察机从启东入陆,团里组织10个连队、16部雷达先后及时发现,连续掌握目标航程555公里,为航空兵和导弹部队击落该机,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连续的空中情报。经空四军批准,昆山二连、老港九连荣立集体三等功。昆山操纵员陈世泽荣立二等功。钱晋颐、刘兴存、郝同庚、周春英立三等功一次。孙传宝安全行车16.7万公里,并参加抗美援朝。崔炳德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二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相当一段时间,上海地区只有一个雷达团建制,北起吕四港连,南到西霍山连,东起佘山岛,西到江阴连,严密的雷达网,担负着防空警戒任务。</p><p class="ql-block"> 空军雷达兵第十二团</p><p class="ql-block"> 空军雷达兵第十二团(简称雷达十二团),是由“上海防司” 对空监视营发展成雷达团的。</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25日,中央军委命名华东警备八旅二十四团一营转制为上海防空监视一四一营。在这是我军第一个对空监视营。营部驻上海武夷路。营长金兰生,教导员张仁祎,副教导员钱祖德。下辖三个监视连,40多个监视哨,“星罗棋布”式的分布在上海周围,担负着保卫大上海的对空监视任务。</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国还不能生产雷达,为弥补空中盲区,上海还需要依靠监视哨提供对空情报。1950年5月11 日,浦东塘桥击落的敌B-24轰炸机,就有监视哨部队监视上报核实敌情的功劳。由此,在那时对空监视哨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全国范围的对空监视哨部队,由这个营发展到17个监视团。</p><p class="ql-block">1953年1月,监视一四一营,被扩编为华东对空监视二四一团。任务已由重点保卫上海到兼负保卫华东领空的安全。团长李静,政委程健,全团共有6个连队,近百个哨所。绝大多数的哨所只有6、7人,除24小时昼夜轮流值班外还要坚持日常训练,尤其是要自己买采做饭,日供三餐,战斗生活十分劳累。</p><p class="ql-block">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防工业自制的雷达增多,监视哨部队逐步装备雷达。</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监视二四一团从上海调防到南通,番号改为对空雷达情报兵二二一团。除了保留苏北两个监视哨连外,其他接收兄弟雷达团的雷达站,共有:崇明陈家镇、南通军山、启东汇龙镇、如东长沙(北坎)、东台弶港、大丰大中集,加上硕放望亭和泰州等八个雷达连9部雷达。同时新建了团指挥连和团指挥所。团长是孙延禄,1956年政委病逝,原华东防司政治部文化处长李莹调任团副政委,主持全团的政治工作。</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两个监视哨撤销,增建如皋机场雷达连.1957年再建泗阳406雷达连。1959年初又新建了吕四龙王庙402雷达连,为打敌P-2V,同年秋增建海安402雷达站。至此,雷达二二一团在苏北地区,全部使用雷达执行对空警戒任务。</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18日,正值春节,敌RB-57侦察机进入我团防区,各雷达站都捕获目标准确上报。当敌机过境到山东即被海军航空兵击落。二二一团在南通五年多。</p><p class="ql-block">1959年8月,为适应新建盐城机场和进驻航空兵师的需要,团长孙延禄,政治处主任盛文田(后任副政委),奉命带领团部的部分干部赴盐城,组建新的雷达三十一团。</p><p class="ql-block">1961年10月,二二一团从南通调到合肥,番号改为雷达兵第十二团。1962年初团部转赴蚌埠,驻淮河边上的双龙山。</p><p class="ql-block">原南通团防区的雷达连分别移交给了雷达二团和雷达三十一团。团长郝揩南、政委徐飞率领团部人员和指挥连到了安徽,先后接收和组建的雷达连:</p><p class="ql-block">一营有肥东、六安、安庆和颖上、蒙城雷达连。营长李健、教导员严厚佘、参谋长贾占国。营部在合肥,同时组建了营指挥所和营指挥连。</p><p class="ql-block">二营有双墩、凤阳、固镇雷达连。1962年曾从台东转移到定远大金山的Π-20雷达站,又调至蚌埠机场旁的老虎山,归属二营。后来营长由卫关沐任营长。</p><p class="ql-block">三营有明光、汊涧、盱眙、老子山雷达连。营长陈志炎。团指挥连和团指挥所都在蚌埠机场内。</p><p class="ql-block">1981年至1993年,全团的兵力部署便更为十一个雷达连,其中:</p><p class="ql-block">一营撤消了营指挥所和营指挥连,改为管理营,下辖四个雷达连:一连合肥长丰,二连六安清凉庵,三连六安武涉山,四连安庆。原二、三营撤销,七个雷达连直属团部,即五连泗县,六连盱眙,七连汊涧,八连明光,九连凤阳,十连老虎山,十一连蒙城。另有团指挥连、汽车连和营级农场。先后担任团长的有:杨兴海、田福祥、王长树;政委有:杨常信、顾祖根 、刘靳锁等。</p><p class="ql-block">军委空军于1993年底,决策撤销简称雷达十二团建制。 </p><p class="ql-block"> </p></h1> <h1>  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一团</h1><h1>  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一团(简称雷达三十一团)是根据南京军区空军命令,由空四军负责,于1959年8月组建的(初期番号为雷达二二○团),团部驻江苏省盐城县南洋公社巨墩。同年9月1 日正式担任战备,主要负责苏北地区的防空作战和航空兵飞行训练的情报保障任务。</h1><h1>  1959年,上级决定组建雷达三十一团时,南空已部署有衢州、杭州、上海、南通、南京五个雷达团。</h1><h1>  1971年2月28日,根据毛主席关于“军队不宜久驻一地”的指示,经军委批准,雷达三十一团的机关(含指挥连、训练连、修理所、生产队)与雷达二团的机关(含指挥连、训练连、修理所、生产队)调防。人员调防以徒步拉练的形式进行,行军路线为团部—刘庄—如皋—平湖—南通—浏河—上海,为时5天。团部由江苏省盐城县南洋公社巨墩迁至上海市黄渡路63、84、87号。主要担负上海地区日常防空作战和航空兵飞行训练的情报保障任务。</h1><h1>  当时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一团各连分布情况:</h1><h1>一连浙江嵊山岛;</h1><h1>二连浙江嵊泗天罗岗;</h1><h1>三连上海川沙王家湾;</h1><h1>四连江苏苏州穹窿山;</h1><h1>五连江苏苏州浦庄;</h1><h1>六连江苏无锡硕放;</h1><h1>七连江苏常熟虞山;</h1><h1>八连上海崇明佘山岛;</h1><h1>九连上海南汇老港;</h1><h1>十连上海青浦万隆;</h1><h1>十一连上海江湾机场;</h1><h1>十二连浙江嵊泗大悲山;</h1><h1>十三连江苏昆山马鞍山;</h1><h1>十四连江苏启东惠龙镇供应站;</h1><h1>航一连(新兵连)上海川沙孙桥十村;</h1><h1>航二连(新兵连)上海虹梅北路;航管营连撒销后均作为新兵连驻地。虹梅北路也曾作为每年老兵退伍返乡集散地。</h1><h1>修理所上海虹桥路2410号;</h1><h1>汽车连、生产队上海闸殷路8号;</h1><h1>团指挥连上海长丰公园。</h1><h1>训练连上海华漕;</h1><h1>新兵连上海南汇卫家码头。</h1><h1>团机关在上海黄渡路八十七号,1986年迁至大场少年村路22号;</h1><h1>卫生队及干部战士宿舍在黄渡路八十四号.</h1><h1>  1985年9月,雷达二团如皋情报营部(含营指挥连)及长沙、弶港、如皋雷达连分雷达连划归雷达三十一团、撤销青浦十四连。</h1><h1>  1986年9月,由于南空在院内原卫生队的一幢别墅楼拆除后,建了上海天鹅宾馆,雷达三十一团团部从虹口区黄渡路87号搬迁到了大场少年村路22号(即现为雷达三旅驻地)。现黄渡路87号院建小天鹅饭店,后面的原干部宿舍和招待所都已出租他用。</h1><h1>1999年3月由雷达五团与雷达三十一团整编为空军第一个雷达旅为雷达三旅。</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初昆山战友合影,背景是文笔峰玉清亭左侧的小平房就是我入伍之初的指挥室和各班排战士宿舍。在七八年下半年就拆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南汇卫家码头新兵连大连战友合影,我们沈阳的我、李庆伟、朱洪山、李希满、戴锡忠等6个新兵与他们编为新兵四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9年3月17日南空机动训练考核昆山雷达连集体合影留念。地点就在连队山脚下,坐北朝南。连队看我还算灵巧,负责用六五式方向仪校对天线方向。同月被提为操纵一班副班长,主持班里工作,现在也没弄清为何提当时兵龄最小的为副班长(没有班长),当时七九年度操纵员还没有分到连队,操纵员最老的是七三年度兵吴家树,也是我们当新操纵员时的教员。前排左起马建平張伟志吉睦平孔小根陈国浩许强娄立奎周灯杯。二排左起农邓宏宋延伟吴家树杨勤生杨宝运朱长兴朱金明刘哲岭兰文宁谷和。三排左起万泰文张明山赵呈优童乃军许国前林荣铜黄汉培周宗会邓忠瑞武增勇。四排左起迟曰成兰陈华陈云弟吴军昌顾玉发彭水源杨孝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9年10月于昆山雷达阵地。左为宋延伟右为娄立奎。雷达兵永远守卫着祖国的蓝天。</span></p> <p class="ql-block">1980年8月昆山581雷达阵地。6月原514雷达调往九连,虹梅北路航一连撤销,581、582雷达各一部调到昆山,因当时正在复习备考雷校,故没有随514雷达调往老港九连,还算幸运被雷校录取,否则作为班长,很难适应新雷达操纵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我于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在武汉空军雷达学校时的照片。我们当年辽宁从沈阳苏家屯入伍96人,从大连金州入伍24人,共计120人到雷达三十一团。共提干7人,其中5人出自雷校第二期排长班,1人出自技师班,1人出自南空教导队。</p><p class="ql-block">图一、王忠斌郑江赵博海宋延伟在校园草坪上。</p><p class="ql-block">图二、赵博海宋延伟游武汉归元寺。</p><p class="ql-block">图三、宋延伟在上射击课,练习手枪射击。</p><p class="ql-block">图四、宋延伟在校园中。</p><p class="ql-block">图五、赵博海宋延伟薛继民在雷校刚落成的教学楼前,我们毕业时也没有使用。</p><p class="ql-block">图六、薛继民王政杰宋延伟在校园中。我们三人出自卫家码头新兵连四排,我和王政杰是在一个班。</p> <p class="ql-block">图一、1982年6月硕放六连407雷达阵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二、1982年10月6日硕放6年843雷达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于启东十三连,背景是指挥室,再后面是407雷达阵地。</p> <p class="ql-block">1986年9月于天罗岗留影。2017年4月18日再次重返老连队时再也寻不到了这个巨石了。</p> <p class="ql-block">1986年9月泗礁天罗岗514雷达工作室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空八连集体照。我是87年12月初上岛。背景是佘山岛灯塔和514雷达天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8年2月我在佘山八连任指导员与雷达排长余圣峰合影。上方左为海军观通站雷达阵地,中为灯塔,西为空八连宿舍。从照片上看出,当时佘山岛植被很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1生12月27日大场少年村路22号团部院内。这是在上海难遇的下雪天气。真的很难遇。且留影存念也属难得。我89年11月再次到团部工作时,办公楼还是旧楼,现在看已用上新办公楼了。</span></p> <p class="ql-block">佘山岛。</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的东海佘山八连,我曾在这里工作一年半。我团四个海岛连队,我曾经在两个连队工作过。拍摄时间为89年秋季老兵退伍,新粮上岛入库季节,视频中出现的战友大多认识。</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9日薛继民来沈在皇姑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绿春江饭店相聚。前排牛连元赵博海何俊宋延伟薛继民王忠斌。后排李庆伟李海张跃建宋长生朱洪山赵振军孙晔。</span></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15日石明山夫妇从灯塔王兴涛处来沈,杨成才招待,我约78年兵战友一聚。前排原丽华赵博海石明山夫妇郑江。后排宋延伟杨成才王庆华何俊张跃建。</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17日到灯塔王兴涛相聚。王兴涛琚宝龙赵振德宋延伟杨成才XXX。</p> <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31日苏家屯部分78年兵战友与沈阳81年兵战友庆八一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青浦十四连战一友刘金生邀我们沈阳铁西一聚。张国敏刘金生宋延伟高连荣郭志强。</p> <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17日,宋延伟刘亚洪张跃建程光何俊吕兴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重返军营之旅,难忘战友深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2017年4月13日至4月24日分别到上海老团部、昆山、虞山、嵊泗天罗岗、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参加昆山十三连、天罗岗二连、佘山空八连的战友联谊会,23日应王培荣主任之邀参加了嵊山一连的告别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一、2017年4月13日迎着东升的太阳,乘东航空客320飞机,开始了重返军营地,共叙战友情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二、在上海黄渡路87号老团部办公楼前。曾于1982年11月至1984年4月在团保卫股工作过,三楼右数第二个窗户就是当时保卫股的办公室。右数第一间为干部股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三、2O17年4月19日再次来到曾于1986年7月至1987年12月天罗岗雷达二连任副政指时住的宿舍前,留个影,作个纪念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四、4月22日于上海浦东鹿家嘴观光廊桥上背后是浦东三剑客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五、4月13日在战友聚会筹备组人员和先期到达的战友聚餐上同政治处老领导王培荣副主任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六、4月23日告别上海之夜于外滩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七、当告别上海,告别战友之际,4月24日早上(此时是从入住宾馆出来,在龙之梦开往浦东国际机场的机场四号线大巴上)百感交集,情不自禁,泪水奔流直下……战友们,我终生难忘多彩的艰苦奋斗的军营生活,难忘那矗立山顶上旋转的雷达天线,难忘那俊秀的玉清亭和文笔峰,难忘那忘那一块块茂盛的小菜园,难忘泗礁第二高峰天罗岗,难忘那海涛拍岸夜难寐的余山岛,难忘那父兄般的领导关爱之情和战友的兄弟之情!老领导亲,战友亲,老乡战友亲!再见了上海,再见了战友们!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图八、4月24日从浦东国际机场乘东航空客320飞机还回沈阳。告别上海,告别战友!只要有战友的地方,就是风景最好的地方,我还会来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以此留给未来美妙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2017年5月25日于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一、2017年4月14日昆山连战友上海聚会合影(含家属)。参加合影人数约为110多人。其中战友80人,受邀的上海的原部队老领导及参加聚会的家属。记得我们当时安排了十一桌,个别桌还加了位置。</p><p class="ql-block">图二、昆山连战友聚会合影,参加战友聚会的80人。</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5日在昆山食堂前与老连长武增勇合影。食堂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5日在昆山军官士兵宿舍前留影。原址是连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一、今日老连队装备的385相控阵雷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二、2017年4月15日在老连队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一、昆山玉峰山全貌。连队就驻在玉峰山上。</p><p class="ql-block">图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日昆山文笔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三、今日昆山玉清亭。我服役时曾作为连队招待所,也曾作过卫生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7年4月16日中午王培荣夫妇董明勇夫妇在龙之梦A座6楼宴请参加昆山连战友聚会的宋延伟武增勇赵学升张明山李教斌及夫人。</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6日晚受到战友迟曰成热情招待。宋延伟徐玉金娄立奎石明山。</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6日晚迟曰成宴请参加昆山连战友聚会的辽宁老乡。徐和邓友财娄立奎宋延伟迟曰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月17日在徐玉金夫妇款待王军民王培荣宋延伟周长江石明山夫妇的晚宴上,右一为唐升淼。</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8日在天罗岗二连战友聚会上与迟万有迟曰成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9日重返天罗岗雷达站时与陪同我们的东北老乡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原老团部位于黄渡路87号的办公室楼。2017年4月拍。当时住天鹅信谊宾馆高层窗户对着老团部,幸运地拍下这张照片,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2017年天罗岗二连老战友及军嫂在老部队食堂前合影,共84人。</p> <p class="ql-block">图一、2017年4月19日重返天罗岗老连队时入住华侨酒店。</p><p class="ql-block">图二、在原战士宿舍二层楼旧址上重建的宿舍大楼,其右上角为雷达阵地。</p><p class="ql-block">图三、图四、我们分别在雷达阵地旁道路上。</p><p class="ql-block">图五、在黄渡路84号院门口留影。此院为原为团卫生队及干部战士宿舍。我在1982年11月至1984年4月住在此院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一、2017年4月21日在空八连战友在黄渡路87号小天鹅饭店聚会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二、2017年4月22日空八连战友于上海浦东观景天桥上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22日在上海五角场与徐和迟曰成相聚于空八连战友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21日,孙处长兰助理参加长沙连战友聚会到上海与众多原雷达团老领导相聚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上,聚会视频。当年雷达团的老领导和转业到上海的一些老战友。有许宝罗团长、姜国俊团长、杨浩贤团长、杨关仪副团长(照片上有李树林政委)、刘成月参谋长、顾鹏才副团长、王培荣主任、孙正龄处长、朱维金处长等。</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6日硕放六连邱建强战友自驾从上海淞江到丹东东港看望老战友,我们苏家屯战友贾福贵金鑫李伟宋延伟特赶到东与战友相聚于东港。</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7日邱建强战友来沈阳故宫一游。当时宋延伟拍照没入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一、青浦雷达站新貌。青浦雷达站于1964年4月建站,当时一部刚从苏联进口的丌一8雷达,在上海防空雷达中性能最好的。架设在上海西面距市中心45公里,青浦县朱家角镇的一个报费的万隆纸浆厂。这里是水网地区,四周平坦,阵地东西面都是农田,南面是沪青平公路,北面是漕港河。1958年底,雷达六连由上海大厦雷达站,虹桥雷达站和青浦雷达站组成。1959年,青浦雷达站改编为雷达三连。八十年代分别为青浦十连、十浦十四连。青浦连队于1985年10月18日撤销,当时连队装备一部406雷达,一部407雷达,连队干部战士于10月30离开青浦分配到空军雷达兵第三十一团各个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聚朱家角,情系青浦连,更重战友义一2017年青浦雷达连首次战友聚会(2017年11月11日一13日)在江南古镇朱家角举办,原副连连梅锦涛倾力筹办,获得圆满成功。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友及家属50余人参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部队装备的雷达天线。</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12日在青浦连老战友在老连队营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潘永昌老政委。曾任上海市虹口区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游历沪港澳深美景最忆战友情深义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与丽华刘金生陶利群一行四人,于2017年11月11日早8点10分乘吉祥航空的HO1286航班飞往上海,13点55分降落浦东机场,然后坐地铁二号线到徐径东。由梅锦涛派车接到朱家角珠街阁大酒店参加青浦雷达连首次战友聚会。第二天上午参观青浦引导雷达装备和老连队营区。中午在部队就餐,标准是四菜一汤一果。下午到青浦大观园游玩。晚上是告别宴,战友们畅饮话别,一派不舍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日早餐后一道游朱家角古镇。前两个夜晚己游过古镇夜景。上午9点半。六连战友邱建强用两台车把我们接到松江。会同王永淦战友夫妇陪同我们一起游松江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天主教堂,中午在松府文化酒店盛情招待了我们,使我与分别了37年之久的昆山连战友朱金明重逢,与张越荣夫妇相聚。难能可贵,深表谢意。宴请后又欢送我们到地铁10号线经换乘3号线于当晚赶到虹口足球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日晚,受李金田,石明山战友诚邀,在老团部旧址小天鹅酒店与老政委李树林夫妇、胡玉勤、李金田、邢桂民、宋国光、石明山夫妇、徐和、蒋新生、吴文勇、王辉战友相聚。同时又与在同一酒店相聚的战友王兆华、刘世云、曹明、徐耀、顾敏、邹殿亮、王安来、张西芳战友相遇,相互敬酒叙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4日游南京东路、外滩、东方明珠、豫园商城等。晚上受昆山连战友戴敏华诚邀在虹口天华酒店与昆山连战友陈海根、王军民、陈关虎、陆永明及徐和、石明山战友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5日上午10点20乘春秋航空9C8921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飞往香港,下午2点多到香港,打的到香港岛城市花园站,由林华音战友委派同事丁总(丁健)迎接至皇后大道西263号和益大厦15楼住下。一道吃过晚饭后丁总陪我们游览了从中山公园到港澳码头一带的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6日我们四人乘船到澳门一日游。晚上归港后,在住处丽华为我们做了几个菜,四人小酌了一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7日丁总陪我们遊南丫岛榕树湾、索苦湾。晚上乘缆车上太平山观香港夜景,真是美不胜收啊。晚上吃特色小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日上午继续到中山公园一带港湾游玩,丁总约请我们参观华音在港工作的办公室,中午在干诺道西118号西营盤好彩海鲜酒家宴请我们品尝香港特色美食。接下来乘地铁到湾仔、中环会展中心游玩,再到时代广场购物,经汇丰银行观夜景,乘双层有轨电车回住处。自己到超市买了酒菜,丽华在住处做了六个菜,大家聚在一起把酒言欢,答谢林总、丁总,告别香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日早乘巴士经皇岗口岸入境深圳,到丁总在深圳的办公处休息。乘地铁在丁总、王总陪伴一道游玩了市民广场、深交所,经福田地下商场走廊回到新安民北方饺子酒店,刘全生宴请丁总、王总和我们一行。对丁总王总和战友的一路陪伴和热情周到的招待帮助表示感谢!再次感谢林华音老战友的周到细致的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乘地铁一号线转乘三号线到深圳机场。18点05分乘深航ZH9609航班从深圳经停杨州于23点20到沈阳。20日零点30分左右都安全顺利的回到家中,结束了会战友揽美景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一路有战友朋友的陪伴和热情周到的招待,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军旅情使我们相聚在上海,战友义使我们再重逢!我们永不忘却那流淌着青春岁月的军旅生活,最长忆那部队结下的兄弟般的战友之情。永生铭记上海空军雷达三十一团,永生感念我的战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写于2017年11月25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7年11月13日上午,六连战友邱建强用两台车把我们从青浦朱家角接到松江。会同王永淦战友夫妇陪同我们一起游松江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天主教堂,中午在松府文化酒店盛情招待了我们,使我与分别了37年之久的昆山连战友朱金明重逢,与张越荣夫妇相聚。难能可贵,深表谢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7年11月13日,参加青浦连战友聚会后,应李金田、石明山战友之邀,参加后勤处战友的宴请。宋延伟夫妇石明山夫妇李树林夫妇后排徐和邢桂民宋国光吴文勇前排胡玉勤李金田蒋金生相聚在上海黄渡路87号小天鹅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13日相聚于小天鹅酒店(原老团部办公楼)李政委爱人刘世云徐耀王兆华李树林。</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13日,徐耀(训练股长)宋延伟王兆华(团长)。</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14日,戴敏华战友宴请我们。前排戴敏华王军民陈关虎陈海根刘金生。后排陶利群石明山陆永明徐和宋延伟原丽华。</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共同干杯,庆祝再次重逢于上海。戴敏华王军民陈关虎陈海根石明山徐和陆永明宋延伟刘金生。</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7日,徐玉金石明山宋丛海徐和宋金林蒋金生XXX陈海根杨彩林杜永娣战友上海淞江相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启东连泰山战友聚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法龙战友邀请启东连老战友及家属40余人于2018年5月15日至17日到他家乡泰山聚会。为我们安排了三晚两天的活动。这期间先后举办了战友联谊会,游览了世界名胜古迹泰山、曲阜“三孔”、参观了和法龙的山东龙太纺织有限公司和举办了战友泰山聚会告别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泰山战友聚会圆满成功,非常感谢和法龙战友盛情邀请和周到热情并独资筹办!祝和法龙战友事业兴旺发达!</span></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16日游曲阜孔府。</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9日。前排荀为众宋延伟陈一春郑江刘亚洪管志荣郭志强。后排张鸿宜吕兴斌蒋骧张跃建何俊吴惠清李庆伟邹明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6月10日无锡战友来苏相聚。因管志荣战友要组办江湾十一连战友无锡聚会,陈一春战友带队一行六人来苏寻访老战友,受到沈阳战友的热情招待。管志荣战友在苏家屯凤凰大酒店宴请沈阳老战友,对此致以衷心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前排蒋骧宋延伟吴惠清陈一春郑江管志荣张鸿宜荀为众。后排刘亚洪何俊邹有刚杨树龙张跃建李庆伟郭志强邹明义杨国好史平久王新材温得荣刘信芳何春明李振生吕兴斌。</span></p> <p class="ql-block">欢迎江苏战友来沈相聚。</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9日天罗岗二连部分战友相聚江阴。</p> <p class="ql-block">部分泗礁营老战友合影。其中李兴根为当年接我们苏家屯这批兵的新兵连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徐东宁到天津与海岛连队老战友(73年兵)相聚。</p> <p class="ql-block">部分天罗岗二连的战友在江阴相聚。</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3日,前排朱锡康赵树峰陈一春刘亚洪赵世斌。后排宋延伟李庆伟陈进何俊刘金生郭志强杨国好。于沈阳苏家屯生日城酒店相聚。</p> <p class="ql-block">陈进郑江陈一春何俊刘亚洪于苏家屯生日城酒店.。</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3日江苏无锡战友陈一春、朱锡康来沈阳。刘金生陈一春宋延伟朱锡康。</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4日于苏家屯生日城酒店。前排朱锡康张国敏迟万有赵世斌陈一春刘亚洪陈进。后排邹明义宋延伟刘金生郑江郭志强楊国好何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伴随着“终生难忘战友情”深沉的旋律,唱着“战友分别几十年,我们天天在想念……”,回顾“当兵的历史”,8月19日至9月1日应1979年定边战友的盛情邀请,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西、福建、辽宁等地的几十位战友、军嫂们,来到塞上江南定边、靖边,参加二连、九连部分战友聚会。因定边战友的精心组织,细致安排使聚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应邀参加聚会的战友、军嫂们一致表示,感谢定边的战友和军嫂们!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期待战友们来日再相聚。我们分别游览了塞外沙漠草原、红色圣地延安和古城西安等地风光。品尝了陕北特色美食,领略了陕北烤全羊酒文化仪式,了解了陕北的风土民情,饱览三边老区、内蒙沙漠草原,革命圣地延安、西安古城的美景。同时我们拜访了许多陕西的老战友,受到这些老战友们热情周到的招待。我们对老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西安的同乡战友对我们的热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一路相伴相随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浓浓战友之情,永记于心,终生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0日在陝西定边二连的部分战友聚会合影,地点在定边五洲餐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8月21日晚二连战友定边聚会烤全羊聚餐。</span></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8月25日中午昆山连战友王云峰 宋延伟 陈云娣 宋在卫重逢于靖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8月27日随老港九连部分战友在枣园五大书记雕塑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8月28日晚在富平老战友周牢柱家庭院合影。感谢周牢柱,董瑞社,彭景云老战友的热情周到的招待。并一路送我们到临潼华清宫。</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9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战友在陕西富平习仲勋纪念馆前合影。左起董瑞社俞瑞友 陈云娣 周牢柱子 赵靠民 宋在卫 宋延伟。</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9日老战友周牢柱在家中盛情款待我们。宋在卫家属陈云弟周牢柱宋在卫俞瑞友宋延伟彭景云董瑞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8月30日在西安的家乡战友杨长义,用2台车从临潼华清宫接我们到西安,安排好住处并设酒宴热情招待我们。9月1日中午又以请吃上车饺子习俗并驾车送我一家到火车站,使我们踏上回家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31日在古城西安老战友周长江、赵社庄盛情款待我们参加九连战友聚会的九连、十三连的战友。</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宋在卫 赵社庄 周长江 樊黑娃</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甯重标 张铁波 黄建明 俞瑞友 陈云娣 宋延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9月21日至23日余山八连75年丹东战友于子斌携夫人,78年大连战友李延安携夫人,马俊勇携夫人,薛继民,宋政玉夫人,应78年沈阳战友相邀来沈阳苏家屯相聚。沈阳战友王晓旭夫妇,刘喜坤夫妇,李庆伟夫妇,张承福夫妇,宋延伟夫妇,赵胜杰,张国敏参加接待和相聚。我们与这些战友分别了四十余年见面后都相拥相抱,非常亲切。我们陪他们分别游览了沈阳故宫、大帅府和浑河西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1日大连战友李延安夫妇来苏家屯。宋延伟王晓旭李庆伟李延安刘喜坤分别为喜坤庆伟延安延伟爱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1日空八连战友来苏相聚。前排李延安于子斌马俊勇。</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5日于沈阳皇姑区。顺时针赵振军张跃建李庆伟杨长义张德发宋延伟郭志强吕兴斌吴凤亮郑江温天林李昌志刘亚洪何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江南丹桂飘香的十月,暨2019年10月12日出发如约到无锡参加青浦连第三次战友聚会。并从16日到22日受老战友陈一春、陈云弟盛情邀请到无锡、杭州游玩。在无锡、杭州期间受到非常热情周到细致的款待 ,提供了吃住行玩全方位的保障。他们一路陪伴我们分别到江阴、萧山和吴江等地看望战友及游玩。分别受到老战友薛振华夫妇、何兴华夫妇、汤国良、戚建强、孔小根夫妇、戚建华、俞瑞友、陈晓兴和李鸣等的热情款待,并与几十位老战友欢聚。非常感谢陈一春陈云弟等老战友的盛情款。感谢无锡战友辛勤付出,呈现给我们非常精彩的战友聚会。感谢一路盛情款我的所有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上会战友、叙友情、忆往事、赏佳景、尝美食、聚大餐、新升华。是我人生感知世界最好的集成,也是留给未来最唯美的记忆。所有这些都军旅生活的馈赠和知心战友的恩赐,是我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感恩军旅,感谢战友!享受健康,快乐生活!再次向这些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一路相伴相随的老战友 。浓浓战友深情,终生难忘,永记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10月16日上午在陈一春战友陪伴下到江阴徐霞客镇看望薛振华、刘一华和李德华等几个我在余山八连的老战友。我们到薛振华家受到他们夫妇的热情欢迎和款待,还赏了我小孙子一个红包。他们的女儿也在百忙当中看望我们。中午聚餐时还特邀了何兴华战友夫妇参加,场面非常热情,令人难以忘怀。下午派人陪伴我们游览了徐霞客故里。随后到了何兴华的厂里,晚上受到何兴华夫妇的热情款待,并邀八连的黄建刚、王双兴、团招待所的王汝才、二连的顾忠江、张忠清、九连的华国清等老战友相聚,场面同样热烈欢快,战友情义浓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2日早陈一春陪我从杭州到吴江同里古镇游玩并在同里三桥附近的吃的特色中餐。下午到吴江松陵饭店入住A206房间。晚上李鸣战友在吴江食府(松陵饭店内)盛情款待我们。并相邀昆山连沈希林、二连朱国壮、团警卫排王根生等老战友欢聚,畅叙军旅激情往事,相聚甚欢,令人难以忘怀。二十三日早与一春战友惜别后,到苏州分别游览了拙政园、狮子林和平江路历史街区,华灯初放时返回松陵饭店住B308房间。二十四日上午从苏州火车站乘K516次列车于二十五月中午到达沈阳北站。结束了两周的完美快乐的江南之旅。再次感谢一路陪伴的陈一春战友,热情款待我们的薛振华夫妇、何兴华夫妇和李鸣等战友,还有相聚在一起的众多战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10月18日上午,应老战友陈云弟的盛情邀请,从无锡东站乘G7349次高铁列车于十点多到达杭州东站。陈云弟亲驾车到车站接我们。并入住中豪大酒店8916房间(住四天)。中午设宴欢迎我们,并邀八连的戴水发、戚建强,启东连的戚建华,二连的吴连发,硕放六连的郑洪昌、吕泗连的吕雪泉等老战友相聚。下午在沈师傅的陪伴下游览了小孤山、西泠印社、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北街寻梦、岳王庙等景点。晚上陈云弟陪我们到昆山连老战友孔小根家,受到孔小根夫妇的热情款待。非常尽欢尽兴,真是老友相见非常热情,不忍离去,零点以后才返回中豪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日起沈师傅陪我们从西湖东线开始一路经涌金广场、钱王祠、御码头、南屏晚钟(净慈寺),中午在仁和路知味观品特色佳肴。下午游六和塔。晚上在城市阳台地下老头儿餐馆品尝杭州特色美食。晚后观看日月同辉大型城市灯光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日继续沿西湖从刘庄、光华复旦、文澜书院游玩 中午在楼外楼进餐,品尝西湖醋鱼等特色菜肴。下午泛舟西湖,游小瀛洲三谭印月等景点。晚上由戚建华宴请我们,并邀吴连法、王传荣、长沙连的赵建祥、吕雪泉、青浦连的王幸福、九连的俞瑞友、陈云弟、戚建强、戴水发等老战友一起欢聚,场面异常热烈,令人流连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1日上午俞瑞友陪我们趋车到萧山看望老战友陈晓兴。陈一春从无锡驱车到萧山,陈云弟从杭州赶来萧山欢聚。中午陈晓兴在南港海鲜楼设宴热情款待我们。并邀请二连的油机技师王仁水、军医吴健、汽车连的孙永传一起相聚。一起诉说军营往事,共同畅饮谈笑,非常开心快乐,分手时依惜道别。陈云弟陪我们参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峰会体验馆。晚上陈云弟战友在欧凯大酒店设宴为我们饯行话别,并邀戚建强、戚建华、俞瑞友、王幸福、吴连发、王传荣、吕雪泉、杨宝金(团指)等老战友一起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2日早餐后陈一春驾车陪我们奔江苏吴江同里古镇游玩。非常感谢陈云弟老战友在杭州四天时间的全方位吃住行玩的盛情款待。感谢沈师傅两天半时间的全程陪伴和保障我们游玩和品尝杭州美食。感谢戚建强、孔小根夫妇、戴水发、戚建华、俞瑞友、陈晓兴等老战友的热情款待,感谢杭州战友的陪伴。再见我的战友们。祝福你们健康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6日,到江阴看望空八连老战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受到薛振华夫妇的热情款待。左起刘一平薛振华夫妇李德华夫妇宋延伟夫妇陈一春何兴华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0月16日晚受到何兴华夫妇的热情款待。前排左起何夫人王双兴(八连)陈一春宋延伟黄建刚(八连)宋齐辰原丽华。后排左起王让汝才(团招待所)张忠清顾忠江(二连)华国清(九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0月18日晚上陈云弟陪我们到昆山连老战友孔小根家,受到孔小根夫妇的热情款待。我与孔小根都是昆山十三连514雷达操纵平面手,他在二班,是连队一号班人员,我在一班任班长。1980年5月21日我到华漕训练连去学习备考雷校,于7月17日回到连队时,他已于6月随514雷达调往老港九连,这是别后三十九年的重逢,实在难得。</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9日刘泽海夫妇到上海,受到转业到上海的老战友的热情招待。前排胡玉勤刘泽海夫妇蔡广启XXX。后排游振全宋金林王兆华张春禄徐和王忠琪石明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0月21晚陈云弟在欧凯大酒店二楼设宴为陈一春和我们饯行。陈一春特独自驾车从无锡赶来同杭州战友相聚,先到肃山,再到杭州。再前排左起戚建强宋延伟陈云弟陈一春王幸福。后排左起杨宝金辰辰俞瑞友吴连发戚建华赵建祥吕雪泉王传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0月22日陈一春战友陪我们从杭州到同里古镇游玩,晚上到苏州吴江,原本我是想联系我曾在部队三个连队都共同在一起工作的一个战友的,不巧的是刚好外出了。一春联系我不太熟悉的老战友李鸣,在吴江食府盛情款待我们,并邀请了几位熟悉的老战友一起相聚,着实令我感动,留下美好的记忆。左起朱国壮(二连)沈希林(十三连)宋延伟李鸣(修理所)陈一春(二连)王根生(警卫排)。</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江阴战友与张常清赵学升战友夫妇相聚江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江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银杏树叶飘落似黄金铺地时节,2019年12月3日我与硕放六连的战友贾福贵夫妇、金鑫夫妇一道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乘飞机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老连长赵靠民也于同日从西安飞往上海,应老战友邱建强、张春林、王永淦相邀到上海松江、嘉定游玩,受到非常热情的款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日中午张春林、邱建强分别驾车到浦东机场接我们,随后我们到上海嘉定,晚上張春林老战友安排我们入住嘉定欧亚美-新业国际大酒店,并宴请我们,沈岳之技师夫妇特从市区赶到嘉定相聚,并带来一瓶珍藏多年的日本清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日张春林战友陪我们游南翔古镇古猗园、老街双塔等,中午品尝正宗南翔小笼包,朱建宁战友也从浙江丽水赶到嘉定与我们相聚。下午游上海外滩,晚上到松江,邱建强战友夫妇安排我们入住上海新晖大酒店,并设宴款待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日上午邱建强战友陪我们游松江广富林遗址,中午王永淦战友夫妇宴请我们一行。下午随邱建强战友驾车到无锡参加硕放六连的第一次战友聚会。晚上陈一春战友热情款待我们战友联谊活动筹备组和先期到达无锡的老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日迎接陆续报到的战友,全力投入战友联谊会活动,晚上成功举办硕放六连第一次战友联谊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七日上午游无锡灵山胜境,下午游鼋头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日早上到硕放老部队,上午游惠山古镇锡惠公园。中午告别老战友酒宴,依惜话别,宣告此次战友聚会圆满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日凌晨陈一春战友送我们一行五人到苏南硕放机场返回沈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每到一地,都受到战友们高规格的热情款待,到处洋溢者浓浓的战友深情。一日战友,终生兄弟,战友情谊永不忘。为此,真诚的感谢张春林、沈岳之、邱建强、陈一春战友的热情款待和一路陪伴。我从1992年8月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5年来,从未到过河北承德以远的地方,但为赴战友之约,这次是我从17年4月参加昆山连战友聚会以来第三次到上海,第二次到无锡,先后参加了昆山十三连、天罗岗二连、佘山八连、嵊山一连、青浦十四连、启东十三连泰山、青浦连青岛、天罗岗二连定边、老港九连靖边,青浦连无锡、硕放六连无锡等十一次战友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2月3日晚硕放六连战友張春林沈岳之在上海嘉定新业国际大酒店设宴招待我们一行参加无锡战友聚会的战友。左起邱建强贾福贵金鑫沈岳之赵靠民张春林宋延伟。这是我与张春林沈岳之分别三十七年后的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六连战友上海外滩相聚。邱建强贾福贵张春林金鑫朱建宁赵靠民宋延伟。</p> <p class="ql-block">硕放六连战友上海淞江相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江南银杏树随风摇曳,落叶似黄金洒满大地的时节,2019年12月6日至8日,空军雷达兵原31团硕放六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陕西、新疆、宁夏、内蒙、西藏、安徽、山东、浙江、福建、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十九个省市区的48位老战友、15位亲属和应邀参加联谊活动的兄弟连战友10余位战友及家属,共计70余人,分别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无锡维纳斯国际酒店南禅寺店(红兴饭店),举办了以“情系第二故乡,回忆军旅岁月,共叙战友情谊,游览无锡美景”为主题的联谊活动。战友们开怀畅饮,共叙友情,重回老营区,并分别游览了无锡灵山胜境、鼋头渚、惠山古镇和锡惠公园等名胜古迹,品尝了无锡特色美食。在筹备组精心安排和陈一春、荀为众战友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硕放六连第一次战友聚会获得圆满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硕放六连战友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8日,硕放六连战友聚会在老连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6月30,启东连战友杨守政和法龙(山东泰山)宋延伟于沈阳。</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30,启东连战友和法龙(山东泰山)宋延伟杨守政于沈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友山村小院来相聚,把酒言欢畅叙尽开颜。2020年7月18日下午4点战友刘亚洪、李庆伟、张跃建和孙晔带来酒和菜,来到苇子沟来相聚,晚8点离开。战友相聚,非常开心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30日沈阳部分战友庆八一小聚。前排张跃建李庆伟王忠斌刘亚洪李昌志杨长义。后排赵振军孙晔张德发温天林宋延伟刘喜坤何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8月24日晚,受戴锡忠战友相邀,刘亚洪、李庆伟、郭志强、孙晔和我与青岛来沈的杜世伟战友相聚于永胜志博饭店。席间张国敏和赵胜杰同相会。</span></p> <p class="ql-block">战友互访精彩片断。</p> <p class="ql-block">战友互访精彩片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友互访精彩片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友互访精彩片断。</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4日于苏家屯四合园酒店,前排王忠斌陈进刘亚洪何俊杨长义戴锡忠。后排孙晔张德发张跃建赵掘军宋延伟李庆伟事昌志。</p> <p class="ql-block">同上。前排陈进夫妇刘亚洪何俊杨长义戴锡忠。后排孙晔王忠斌张德发张跃建赵振军宋延伟李庆伟李昌志。</p> <p class="ql-block">同上。新春战友小聚会视频。</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相聚在太平村。前排李庆伟宋延伟赵振军张跃建戴锡忠。后排王忠斌杨长义刘亚洪张德发李昌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2月27日,受时任由沈阳市委组织部派遣到辽中区四方台镇太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老战友赵振军的邀请,刘亚洪、王忠斌、李庆伟、杨长义、张德发、李昌志、张跃建、戴锡忠、宋延伟一行九名战友驱五台车,为豪华阵容,赴四方台镇太平庄村先后参观了太平庄村村委会,太平庄村为沈阳粮油高产示范村、沈阳电商村之一、沈阳无假村。村中农户合作社~沈阳新鹏程蔬菜合作社。其在村冷库可储存3000多吨新鲜萝卜,其主要产品为:胡萝卜、水果萝卜、心里美、大红袍等。内蒙、山东、福建等地均有其基地。目前,是沈阳市场萝卜批发主要经销商之一。村内农家私企~醉香缘酒厂(姚家酒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午在四方台镇客来多饭店设宴热情款待我们。为此表示表心感谢赵振军战友!席间一曲《驼玲》送战友和《男性的本领》都昭示了男儿要自强,当努力拼搏奋斗,依惜送别战友,企盼来日再相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参观“富超”企业,该私企经营酿酒(固态)、压榨豆油、地下酒库等。这是一家讲究经营文化的私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结束后,大家依惜话别,送杨长义战友自驾车回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