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忆家婆

XLF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题记:谨以此文悼忆共同生活了27年的家婆,唯愿家婆往生极乐,一路走好!🙏🙏🙏</b></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农历正月初二上午辰时,家婆与世长辞。她脸带微笑安详地离开她爱的我们。虽然我们知道家婆走的时候是了无遗憾的,但我们的痛仍然是揪心的,对她的思念如潮涌,泪水如雨注。</p> <p class="ql-block">  自从1994年元月嫁进夫家,就与家婆朝夕相处,毫不夸张地说,和她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老公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太多太多。都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没有血缘关系,却要叫一声“妈妈”,彼此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却忽然要为了对方彼此改变……说起来似乎确实很“难”,但我和家婆之间的相处却从来没有感觉“难”过。归根结底,我有一个勤劳善良,开朗明事理又心里只装着他人的好家婆。</p><p class="ql-block">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最出真情。27年的陪伴,和家婆早已是母女情缘,无话不说,无话不聊是我们拥有的常态;27年的相处,我们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口,虽然这种相处状态是相互的包容与大度成就的,但没有家婆优秀的素养,宽广的胸怀奠基,我想这也是不可能达到的;27年的同行,我们共享温情,共沐风雨。我们之间虽没有血脉之缘却有胜似血脉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婆是个心里只装着他人的人。在家婆的生存字典里,似乎只有为子女着想,为他人着想这样一条一生不变的至尊格言。家婆特别闲不住,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五个子女,哪家有困难,她便第一时间前往。</p><p class="ql-block"> 她的厨艺是街坊四邻有口皆碑的好。在经济条件还比较有限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只要哪家有红白喜事,街坊四邻总是喜欢在自己家里摆上几桌,宴请至亲好友,而家婆的热心肠和好厨艺便成了上人下请的第一人选,家婆做冻米糖、油烧果子亦是行家里手,这也是那个年代春节家家户户待客必不可少的零食。因此每逢春节来临,街坊四邻便要预约家婆的日期,家婆通常也是有邀必往,乐意为之。而有幸成为她儿媳的我,自然而然的享受着一日三餐的美味及各种糕点美食。</p><p class="ql-block"> 2009年,是家婆身体的分水岭。这之前的一日三餐,家婆天天变着花样为我们准备可口美食。每天下班回来,家婆就已洗切好当餐要吃的美食,能先弄的饭菜就提前弄好,需要讲究出锅即食的美味就静等我和儿子回来开锅即炒,为的就是让下班、放学回家的我们能尽快吃上可口的饭菜,而此时的我,也把打打下手、一起收拾碗筷当成一种乐趣。通常,家婆也会一边忙活一边告诉我一些炒菜的决窍,而我,也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新奇事逐一讲给她听。我想,我现在自认为还不错的厨艺应该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及家婆的亲自传授中提升的。</p><p class="ql-block"> 2009年后,由于摔了一跤,加上一些旧疾的复发,年龄的增大,家婆的身体便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只要她身体稍微舒服一点,买菜、做饭、收拾家里便仍一刻闲不住,无论我怎么劝她不要做,她总说看到我那么忙,那么辛苦,她在家,能帮一点是一点。</p><p class="ql-block"> 2013年开始,看到家婆的身体状况,家里的家务事我几乎不让家婆插手,我让她只要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帮了子女最大的忙。2013年下半年开始,女儿来到身边上幼儿园,我变得更加忙碌,虽然我妈妈来帮衬了半年,但之后开始的每一天买菜、做饭、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上班……让我有时忙得喘不过气来,家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帮不上忙特别内疚,所以经常借口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让小姑子照顾她。</p><p class="ql-block"> 随着身体的状态越来越差,回老家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她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一点我的负担。2019年6月开始至逝世,由于腿脚不便,无法上我家的六楼,回到石城老家居住,便再没有在我家住过,这样使我陪伴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有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回去陪陪她。</p><p class="ql-block"> 这将近两年的时间家婆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通常出院没几天便又住院了,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关。虽然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她仍然不忘惦记我的身体,每次电话问候她时,她总是要叮嘱我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知道我身体有恙时总是第一个电话打来问候。我和女儿回老家陪伴她时又叮嘱女儿要多帮妈妈的忙,说我很辛苦,要多减轻我的负担;亦经常教育她儿子,说我太累了,她现在帮不了我忙了,让老公要多做点家里的事……这份关心,这份惦念,这份叮嘱,总是如春风般时刻温暖着我,总是能泯灭与老公相处时偶生的愤懑与抱怨。</p> <p class="ql-block">家婆是个爱生活,明事理的人。她虽然是三十年代出生的人,但她的思想和我们甚至孙辈之间都没有代沟。她很善于也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忙活间,闲暇时我将看到的、听到的、遇上的新奇事、趣味事讲给家婆听,是一种常态。儿子是个很粘奶奶的人,奶奶也一直特别宠他,在家里耳濡目染我和他奶奶的相处之后就算求学在外、工作在外亦不忘抽时间和奶奶讲述外面的世界。家婆总是喜欢听我们讲年轻人的世界,不时点评两句超前我们观点的想法。家婆喜欢逛街,喜欢旅游。腿脚灵便的时候挽着她的手上街,带她吃美食是我们的乐趣,洋溢在她脸上的笑容告诉我们她喜欢这种生活,所以只要哪里有比较有特色的新店开张,我们一定会带她去逛逛。和家婆的这种亲近感是自然而然的,以至于无论是在休闲娱乐时还是在生病住院时,旁人看见我问家婆最多的一句就是:这是你女儿吗?家婆逢人便夸我的好,说我是个“好媳妇”。“好媳妇”三个字是家婆这27年颁给我的最有份量的“勋章”,这枚“勋章”像明灯,让我朝它前行。后来偶读一本书《正念的奇迹》,与家婆的行事风格不谋而合,我暗自佩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婆居然深谙正念之道。</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标签,但家婆的勤俭节约向来只是对自己,对他人从来就没有“节约”过,也能接受我的“不节约”。我是个得了“不买衣服不舒服”症的人,虽然衣服霸占了家里每个房间的衣橱,但永远少一件的观念永远占着主导地位,购新衣时的快乐远比穿新衣时的快乐多得多,也许我享受的是购物时的干脆和拥有时的快乐,很多衣服买回去后就沉睡在衣柜多年,我知道这是一种“病”得“治”但是“治”不了,因为人生总是要有那么点爱好的,这或许就是我的唯一吧。家婆看在眼里,也不过多干涉我,偶尔还评点我的衣服这件好看,那件不好看。家里炒菜做饭,我是个怕少不怕多的人,又不喜欢吃剩饭剩菜,所以经常会倒掉吃剩的饭菜。家婆总是说没有坏,不能浪费,她来吃,以至于倒剩饭剩菜时都得趁她不注意的时候。久了,她也就习惯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是叮嘱我弄的时候别弄太多,省得浪费。</p><p class="ql-block"> 和家婆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我们对彼此的秉性都特别了解, 家婆知道我不是个挑剔的人,也不是个爱无理取闹的人,所以每次和老公争吵的时候,她总是能明辨是非地批评自己的儿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告诉他应如何对待妻儿,保持家庭和睦。她是个明事理的人,或许这也是我们婆媳关系一直不“难”过的法门。</p> <p class="ql-block">  家婆是个特别坚强乐观的人。她的这种坚强非常人所能及,无论经历任何风雨,她仍笑着面对生活。年轻的时候,用微薄的工资拉扯大五个孩子,家里家外,没有一刻闲着,落下不少病根。老了又不断忍受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我想最让她难以忍受的应该是脚踝的糜烂之痛。回忆整个治脚之路,钦佩家婆的坚毅,敬佩俩个姑子的至孝之心。</p><p class="ql-block"> 2014年清明节的时候,由于脚踝瘙痒,伸手一抓,抓烂皮肤,于是就开始了漫漫的忍痛之路,年年月月日日。由于免疫力低下,伤口愈合能力差,脚部糜烂由一只脚变成两只脚,由一处变为两处,三处直至四处,虽然有孝顺的女儿每天的每天为她清洗伤口,上消炎止痛药,但随着糜烂的面积越来越大,那种痛不言而喻。每次看到她清洗伤口时紧锁的眉头,紧咬的牙关和抽搐的身体,不敢哼出一声,就知道她在忍受着多么锥心的剧痛,因为她生怕她的一声呻吟就影响她女儿的情绪,让她女儿不敢下手认真清理伤口而影响它的愈合。每年365天,天天如此。</p><p class="ql-block"> 脚的糜烂带来了诸多的不良连锁反应,住院的次数也一年比一年多。2019年清明节,家婆不知道听了谁的土方子,用黄鳝血敷了伤口,脚的糜烂速度已到控制不住的趋势,在石城住院后于5月4日转赣州住院。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可是任何药物均已不起作用,伤口越烂越大,心脏开始出现衰竭,肺部出现感染现象。6月10日,考虑诸多因素,出院回石城休养。</p> <p class="ql-block">  家婆是个有福之人,就在医生无计可施,无药可医的时候,5月27日在单位与同事的一句闲聊,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由于当时正在住院,一是怕医生说我们乱用药,不按医生治疗方案来,二是家人的过于谨慎,虽然同事提供了不少成功案例,但因是美国刚研发的新药还没有在国外上市也没有中国上市而心有顾虑,因此暂时搁放一边,并没有马上试用。</p> <p class="ql-block">  回石城休养后的家婆,虽然两个姑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家婆脚的糜烂越发不可收拾,那种痛真是常人无法接受的,看着家人发来的图片,心痛不已。</p> <p class="ql-block"> “死马当活马医”是我给家婆和家人一个不太敬重但却有根本性转变的建议。7月8日,无计可施的家人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正式用药,奇迹便开始接踵而来。刚用药一个星期,脚的糜烂之处就开始有了好转迹象,长出点点鲜红的肉芽,家人是欣喜的,说明开始生肌了。</p> <p class="ql-block">  事情总是那么多变,用了半个月药后的家婆,脚一天天好转,因肌肉的生长让腐肉的结痂使家婆有了拉扯之痛,急于解决此痛楚的家婆随手拿起一拿芦荟胶就往伤口抹,这一抹,带来了脚的再次严重恶化,严重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于是和同事的对话,和美国医生的视频反馈更加频繁。</p> <p class="ql-block"> 在同事的热心下,不断调整药水的配方,加上小姑子每天的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婆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让她天天咬牙坚持,忍受着伤口清理的剧痛,伤口日较好转,让我们见证着此药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当我们正欣喜终于找到一款有效药减少家婆不少痛苦的时候,命运多舛的家婆又因心脏衰竭和肺部感染再次住进了县中医院,10月26日因情况危急转入县医院急诊科抢救,因医生抢救及时而度过一劫,但身体特别虚弱,第一次鼻腔插管,咽喉插管,所幸家婆很坚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0月29日家婆病情好转,便拔了管下了呼吸机转普通病房治疗。11月2日儿子带着女朋友莎莎看望她时已经非常清醒,告知她莎莎妈妈很热心关切她的病情,将她的病历资料拿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姐夫寻医问诊时,她还不忘让我转达感谢之意,和我聊天时还郑重其事的交待一些事情,我让她不要想那么多,好好保重身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1月3日刚吃完中午饭的家婆忽然再次休克,因抢救及时又度过一劫,抢救过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住进了ICU,呼吸靠呼吸机呼吸,吃饭靠鼻腔插管灌流食,每天24小时两位家人轮流守护,所幸家婆的意识是比较清醒的,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问她什么只会用点头或摇头来示意。因咽喉插管口腔经常口干又无法喝水,每次医生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时,家婆便拼命吮吸药棉,每天医生从口腔伸管进咽喉吸痰时家婆痛苦的表情让守护的我们全身跟着颤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ICU的家婆,是痛苦的,无奈的,她总是不停的用手势朝门口挥舞着,做着各种动作,我们猜测着,她点头或摇头示意着。我陪护的日子,她便抓住我的手在我手心不停的比划,在比划了很多遍之后我仍无法猜测准她要表达的意思,便随手拿起一支笔和一个信封让她把想和我说的话写下来,家婆的手是无力的,颤颤巍巍的信封上划了一堆,但我至今无法破译上面的文字。我问她是不是想回家,她点点头,我只能安慰她,让她耐心点坚强点,病好了就马上回家。清醒的时候,她仍然不忘关心她的子女,不能言语,就用手传递那份母爱。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永远那么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傍晚六点零五,我和老公刚离开重症监护室准备去吃饭就接到大哥说家婆情况有变的电话,赶紧回到重症监护室,医生正在进行急救,又因抢救及时,方法得当,家婆再一次脱离生命危险。但医生觉得这种情况继续治疗已没多大意义了,按石城风俗还是让老人回家更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家婆的几个子女权衡再三,决定第二天便拔管出院,接家婆回家。</p> <p class="ql-block">  11月13日,医生拔管准备接家婆出院,原来一直担心拔管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没想到拔管后的家婆意识非常清醒,精神也好了特别多,本想直接接回家的计划在医生的建议下改转院去离家很近的县中医院观察几日,因为医院的条件总是要比家里好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重症监护室的近十天,还有一点值得安慰的就是家婆脚上的伤口愈合的速度出奇的加快,询问同事的老公,说是因为重症监护室是无菌房,所以不会有感染源,因此愈合速度加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闯过一次又一次生死关的家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或许是孝感动天,亦或是家婆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毅力得上天垂怜,在中医院观察几日后状态一日比一日好,便回了家里休养,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家婆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日渐好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1月26日,第一次能坐起来,吃饭也由流食变成了硬食。脚部的伤口也最终完全愈合,这是所有人想都没想到的事情,家婆这样的身体和免疫力,那么大的久治不愈的糜烂,居然能完全愈合,以至于家婆后来含着泪对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脚还能有愈合的一天,你费了很多心,也要帮我好好感谢你的同事……”。我告诉她,这是她自己平时积攒的福报,所以在关键时刻总能遇到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想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认为给子女添加了麻烦便会说说泄气话:“早知道这样,当初在重症监护室不要那样抢救,走掉就算了,现在弄得给大家添麻烦……”我赶紧安慰她不能这样想,告诉她她健康是一家人的福气,她在,这个家就有凝聚力,就有主心骨,现在所有的苦难都熬到了头,要做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由于要上班,所以照顾她的任务从2019年6月始就全由在老家的小姑子和保姆负责,为了让保姆能好好照顾她,我经常给保姆额外的红包,保姆每次向家婆说我好时,她总会热泪盈眶地说:我这个媳妇是没得说的……随着抵抗力下降,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小姑子忙里忙外,细心照顾,我也只能利用假期或偶尔请假回去陪陪她,远在深圳的儿子也常利用假期回来看望奶奶,照顾奶奶,逗乐奶奶。家婆每次看到我们,就特别开心,聊的话题也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病初愈后的家婆虽然不间断的仍然要去住住院,调养一下,但她最终还是一直坚持着,参加了她疼爱的孙子——我儿子的订婚仪式,当她看到我亲家时盈着泪水,拍着胸口哽咽着说不出话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家婆超乎常人的坚毅,家人的细心和耐心,让她一直坚持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心愿,本来终于等到了一家大团圆的日子,却在最具团圆意义的年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家婆是伟大的,坚强的,她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一次又一次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她是让人钦佩的!家婆的经历,让我再次相信了正念的力量,让我见证了什么叫孝感动天。虽然家婆忍受了那么多生理和心理的折磨,但她仍然是幸福的,有至孝的儿女:亲生的五个,加上认的一个干女儿,无一例外,特别是两个女儿,她们对家婆的那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万里挑一的细心周到,从烂脚开始,整整七年的时间,每天的每天,风雨无阻为其清洗伤口,上药,每次的住院细心的照顾,不能自理的日子,每天的生活,每天的饮食,细心细心再细心,斟酌斟酌再斟酌……如果没有她们,家婆无法坚持下来;亦有难得的贵人相助,让她闯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县中医院的黄院长成了家庭医生,随叫随到,不叫亦主动到,随时关注家婆的病情,指导用药,以至于家婆对他有了强烈的依赖;一遇到难事困事就伸手援助的邓叔叔;为家婆免费提供半年多伤口愈合神药的同事一家人……因为有你们,让家婆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得到延续,让她最终达成了所有的心愿,了无遗憾地离开我们。她走得那么安详,那么心满意足!感恩有你们!🙏🙏🙏</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的年,是个生离死别之年,今后的年,注定是装满怀念的年。或许家婆太眷恋生前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特别喜欢这个举家团圆的年才选择这个让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与世长辞,她想告诉我们的是,她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每年的每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家婆,一路走好,感谢今生与您的相遇,让我们有了这段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情缘!您慈祥的面容,亲切的笑颜,是最暖心的定格;把您写在文字里,是最永恒的记忆;把您装在心里,永远怀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