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孙卫昌</p><p class="ql-block">长安西部的古村大堡__中丰店村,该村形成于周后期,也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它得益于从终南山汇流而下的一河清流,在周公灵台之北设有上南丰,下南丰渡口,在此村有中丰店渡口,由于河堤东移而有的北丰店,另没为新庄村。中丰店渡口,常常有人经商做生意,所以繁华昌盛,也吸引了达官显贵设邸建居,村内现存有清代总兵张鹏程的世居府邸和数百年的大国槐树,虽经岁月洗礼,至今还郁郁葱葱,永葆青春,还有残存着许多的古碑,石刻。那些雕花纹饰的砖刻工艺直让人叹为观止。更值得感动的那些具有清代不同时期的皇家十二圣旨,更能说明张家一门的英勇威猛和对江山社稷的赤诚忠烈……还有几面金字牌匾。如"机宜果断"</p> <p class="ql-block">乌面将军马信。明末清初本村出了一位大人物,明朝末年郑成功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成功手下第一悍将马信,人称“乌面将军”,也是中丰店人。当时郑成功17万水陆大军攻占南京,明军先锋大将就是马信。因其功德无量,康熙御赐“奕世承休”匾额。其后世子孙七代十三人,历经六朝,除一人为进士外,均为正二品总兵武将。</p><p class="ql-block">《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8卷《义行传》就有本村乡贤记载:“说的是本村翟姓先人翟发、翟瑞、家庭比较富裕,乐善好施,经常在灾年赈灾乡邻,晚年时,将乡邻所借钱粮字据全部付之一炬,统统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外界人士却很少知晓在中丰店村西南方,还有一座不知兴建年代的古洪教寺(俗称:疙瘩寺)现在学校后边大疙瘩处。据传,原来这里也是僧侣众多,寺宇恢弘,气势磅礴的大寺庙院,由于法度严明,佛威浩荡,神明灵验,所以香火极为旺盛,参禅拜佛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每年正月初八傍晚时分,中丰店村各个堡子,都要举着社旗标志,敲锣打鼓,广置高香大蜡,鞭炮上寺祭拜,此名为"争烧头炷香“,以优胜者的浩大声势来显示本社(堡)真诚与威风。</p> <p class="ql-block">初九早晨更是声势浩大,几乎全村男女老少,都跟在自己村社的锣鼓仪仗队伍后边,一路锣鼓喧天,鞭炮不停,直达疙疙瘩寺而来……在寺内又是一场争锋对垒,强行登足,这时的鼓点急促,铙钹响映,大有霸王强渡,楚汉争雄之势,地下的鞭炮声不断,锣鼓点急促威猛,观看者呐喊声,交相辉映,好不热闹……直至一方捷足先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锣鼓点才稍降止平稳,变成平安气韵,有所减缓。接下来再由其他各社堡分别上寺祭拜。</p> <p class="ql-block">另据村民讲:今天西安市西七路有省级重点中学名叫西安中学,学校历史比较长,创建于清末1907年,是陕西省创办的第一所新学,当时名为“秦省第一学堂”。辛亥革命后1913年,学校更名为“省立一中”,曾经搬到中丰店疙瘩寺开班教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在西安大肆投掷炸弹,妄想吞噬我们的大好河山。广大教师员工他们在这里严谨治学,纪律严明,学习风气蓬勃活跃,省立中学安全地在这里度过了前后三个年头,除了原校区学生外,也接纳了斗门,细柳地区的适龄学生,为当地也培养了一批国家可塑人才。</p> <p class="ql-block">二OO九年六月五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长安区中丰店村,温总理与正在驾驶割麦机收割麦子的朱培林亲切交谈,总理还坐到2米多高的收割机驾驶台里,手握方向盘体验麦农割麦的感受,询问油价上涨对机器收割的影响。村民告诉总理,买一台12万元的收割机能有4万元补贴,今年补贴提高了,还准备多买几台呢……深厚的历史积淀,灿烂的文化风采,成就了一个古老而弥新的中丰店村。</p> <p class="ql-block">纵观其整个祭祀仪式流程,仰视着古老的国仪程,完全可以审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只不过这需要经过一帮好爱文化遗产的人士,来整理,借鉴,组织,加工,总结,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使这个民间文化活动,得以槐尤发新绿,抚摸着透过沁香的历史牌匾,中丰店村这个祭祀古寺的长久延续与健康地发展流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本期编辑:沁园主人</p><p class="ql-block"> 辛丑正月初九日</p> <p class="ql-block">孙卫昌(沁园主人),陕西长安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影世欣闻联合会会员。政协长安区文史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