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军:李京生律师祖宅~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考述

陈延军律师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faxx66q" target="_blank">陈延军:最高法院院长任建新秘书李京生辞职当律师</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fh2mvc6" target="_blank">陈延军:李京生律师祖宅~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考述</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b></p><p class="ql-block">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p> <p class="ql-block">左二陈延军律师、左八李京生律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李京生律师,山西省盂县乌玉村人,山西盂县著名晋商李嘉谷的重孙,李京生之父李琸龄在民国二十一年出走他乡,后参加了八路军,离休前任北京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寿七十有八。李京生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秘书,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副厅级干部),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高级合伙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晋商李嘉谷大院》</b></p><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3日,山西盂县旅游项目“晋商李嘉谷大院”恢复古建项目开工典礼举行。</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位于盂县县城东南孙家庄镇乌玉村,距县城约5公里,占地7.69公顷。是盂县一处建筑规模较大、晋商历史文化厚重、极具晋东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具有一定的维护和开发价值。</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当时,盂县李氏祖先从洪洞迁居于盂县城内,后又迁居于盂县秀水镇泥河村。绎过先祖的奋斗,十二世祖李嘉谷在乌玉村续建了如今的大院,远近闻名,被称作晋商李嘉谷大院,至今已四百四十余年。</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建有坐北朝南的4个大院,占地面积大约三万三千余平方米,有房屋530余间。大院民居构建独特,为两层窑洞式布局。正房为城堡式的楼房,上层均系明柱走廊串成的楼阁,下层是砖砌的窑洞。另建有伙计院、磨房院、炉子院、马圈院、花园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大院古建有60%以上建筑保存完好,院落建筑中的廊柱、照壁、门楼、门窗,以及大多木雕、砖雕、石雕保存完整。此次晋商李嘉谷大院恢复古建项目建设由其后人与政府共同组建。</p><p class="ql-block"> 大院此次大规模的恢复古建将打造集大院景观区、民俗体验区、接待服务区、杄林休闲区、移民住宅区、停车区和娱乐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建成后将会对推动盂县旅游文化产业建设,解决盂县本土村民就业,打造晋东旅游文化圣地方面起到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叙事考述(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走进乌玉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壬辰孟冬上擀,盂县文联组织,县文化研究会、文管局、报社、老年摄影学会、诗词楹联学会、书法学会等群团成员,雨雪天气,30余人乘大巴车赴距县城5公里的孙家庄镇乌玉村,参加晋商李嘉谷旧址规划旅游开发研讨会。乌玉村委领导魏俊锁先生和晋商李嘉谷大院旅游开发项目经理李学才先生热情接待,走进村委办公室,魏俊锁先生阐述了李嘉谷大院原旧址概况和开发规划规模前景,后大家在雨雪中,走进了在村委会驻地后面一条街上的李嘉谷大院旧址。</p><p class="ql-block">X</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青砖、高墙、门宏、飞檐雕壁。保存善好的原李家大院西门院落,一行人在魏俊锁和李学才引领下,院内有院,最里面的正房是二层砖洞式结构建筑,西里院保存基本完好,外院的房舍多被拆毁,几家户主分别住在院内,但不是李家后裔。从靠西这所院落走出,经几户与之不协调院房屋舍,经一条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的窄巷,到达中间后院,砖木结构,二层建筑显的古重,据说这一处院子是李家最初从泥河村搬居乌玉村时建的别墅,距今大约200年余。最后大家来到最东面的一处院落,门庭和外墙保存还算完好,里面的院屋早已拆覆无存,只有后来建造的房舍,与之原李家院落窥不相同。纵观这三处建筑群落,除中间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楼宇院落外,看来均属清末民初建筑。现在能看到原晋商李嘉谷旧居原貌,得益于文革时期该址为当时的孙家庄公社中心粮站所征用,该院基本保存至今。院内的后期建筑都是将原建筑拆毁后所建的,观其年代距今不过30--50年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李氏族谱中查考李嘉谷的历史痕迹</b></p><p class="ql-block"> 追溯历史尘寰,根据李氏同宗第十七世裔李命国先生提供的其两本家谱记述,一本是《道光葵卯镌李氏族谱》,另一本是《公元二00一年李氏族谱》。笔者多日查读,得知李嘉谷本人系泥河村李氏十二世裔,据李嘉谷本人以编撰家谱经理名录亦参与修著的第一本完整的《李氏族谱》道光癸卯镌(公元1843年)2011年李氏家族修谱重印版本,4、5、6、7页记述,李氏远祖“无稽粤自明宣德由洪洞迁盂占籍于城内贵巷永一都五甲其历世数十甲里其祥特以族谱无存派系仍属茫然迨。崑源公于明万历四年迁居泥河村躬耕好善忠厚传家逮至十世祖慎五公食廩餼司铎朔平大同厥后列膠庠贡成均登高科膺仕禄者世济其美而家势于是始显迄今十有四世居本村者有寄居四乡者有贸易而寓关左者有宦逰而籍闽省者。”则此说明李氏家族从明宣德(公元1426-1435)迁来盂县城,居于贵巷(即现在的人民广场东第一实验小学处)到明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577年前)这一段无述载可查。从公元1577年即明万历四年开始,其昆源公从县城迁居泥河村以农耕为业,到其第八世后方显家道兴隆,人丁繁盛,其族人居泥河村、居临近四乡即路家村、杜村、乌纱村、楼子坪、乌玉、涧沟、禅房村、上社村。有在关左做生意、有为官远在今福建省和本省大同府朔平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此单说李嘉谷宗亲一列迁居乌玉村事,其第八世祖李希绩始,族谱57页曰:“希绩字名常父早卒弟希善最幼念躬子之义偕至关左教养。</p><p class="ql-block">子三长鈖次鐐次鉽。”112页李希绩长子李鈖:“鈖:字声远太学生气宇轩豁治家整严尝居乌玉村别墅有时归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远近诸侄莫不彬彬林立问寒暄焉盖其教育有素享寿六十一以子贵敇封修职佐郞。</p><p class="ql-block">长子振谊次振宇。”至于李希绩次子李鐐字君聘亲生一子名李振原(无后)过继其弟一子名李振翰。李希绩次子李鉽:112、113页“字百炼太学生品格端方才识过人事兄克敦天显贸易关左岁饥归家至沙河驿有罪人数十乞食囊中三百金皆亲友捎家赀与之瓜分携众姓书归照数赔偿。。。。。。子五长子振业次振翰次振翘次振纹次登珑振翰出继胞兄弟鐐。”实录这些则是为了说明,李家第八世裔李绩原居住于泥河村,养有三个儿子,李绩本人因其父亲早逝携其最小的弟弟李希善在关左做生意。后来他的大儿子考取了太学生,在乌玉村修建了别墅,那时起李绩一家常驻乌玉村别墅,也经常回泥河村旧宅居住。李绩的三子李鉽也随其在关左做生意,一年因为回家时一起在外做生意的亲朋好友让其给家人捎信带钱共计300金,结果在沙河住旅店时被人偷走,李鉽回家后把书信捎给亲友,而那被偷走的300金,照数赔尝给大家。及说明李家居于乌玉村的发展是靠李家多年经营生意,官佐仕途;靠做人诚信,重德修身而兴业起家的。</p><p class="ql-block">再说李家第九世李鈖养有两个儿子,113、114页长子振谊:“字慎五号竹邨廪贡生。寄居东乡乌玉村。敕绶修职佐郞朔平府儒学训导天姿粹美端重寡言读书目数行下十八岁入庠旋食廪饩授例贡成均报满议叙历任大同朔平府儒学训导诱掖士子先品行不斤斤于文章是务解组后移居乌玉村惟肆力于经籍凡奏议傅记辄览不忘评题古今人物独具卓识晚年诗文愈进作述最多其吟杨千总死难记略及挽诗尤可涌者戌申乡饮大宾享寿六十有九。。。。。。子二长子浩然次子沛然周氏出沛然出继胞弟振宇。”次子振宇:“字谦六太学生赋质纯朴不苟言笑常自制万应灵膏有人寻之无不与焉盖其济人然也享寿五十有五子一沛然。”</p><p class="ql-block">第十世振谊亲生两个儿子,长子浩然次子沛然。因胞弟振宇无子振谊将次子沛然过继。</p><p class="ql-block">第十一世116页浩然:“字养吾号梦亭廪贡生气质清粹云为坦直读书过目成诵落笔超拨年十六父关左病卒闻讣痛不欲生急往扶榇旋里丧葬一如礼节扶弱弟课读殷勤不少寛假治家严整而处事谦和人咸爱敬之享寿五十。。。。。。子二长子嘉绍次嘉禾。”沛然:“字雨亭号汝霖禀贡生,敕授修职佐郞候铨儒学训导赋性聪颖才识练达其为人恭俭慈祥事兄克尽弟道兄殁后哀毁入骨怜二侄幼弱躬亲抚育不异己子每与人谈及二侄未尝不追念亡兄悲悼流涕焉盖其天性然也享寿五十有九。。。。。。子一嘉彀。”</p><p class="ql-block">第十二世118、119页“嘉绍:字德齐。。。。。。子延爵。嘉禾:字子瑞。嘉彀:字叔献内阁中书科中书。。。。。。子延贤。”</p><p class="ql-block">就此考实,从李绩始从泥河村迁居乌玉村到李嘉谷辈,以历时五世。而李嘉谷的父亲和李嘉绍、李嘉禾的父亲是同父同母兄弟。而李嘉绍、李嘉禾还未成年时其父亲李浩然就故去,后来是李嘉彀的父亲李沛然供养其成长,并且视两个侄子为己出,如和亲子李嘉彀一样对待。这里更需要讲明的一点是《李氏家谱》中记述的李嘉彀就是人们所知道的李嘉谷,李嘉瑞显然就是李嘉禾,人们传言的李嘉谷和李嘉瑞是亲兄弟实是亲叔伯兄弟。李家道光三十二年时新修李氏族谱是李嘉谷亲自参与并出过银三十两,李嘉谷还是编写该家谱第十二世九名经理中的其中一名,写撰家谱他的伯父和他的父亲均已离世。后人言传李嘉谷和李嘉瑞是亲兄弟之说与族谱记载不符。如果李嘉谷有亲兄弟不可能不在家谱中陈述,而且道光新修李氏族谱中记述至当时已有的李氏十四世裔。并且规定了凡是泥河李氏后裔从十三世起历世二十字拈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叙事考述(二)</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3.故里风光中可了解李嘉谷大院概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泥河村2001年新修订的《李氏族谱》载第38、39、40页,“故里风光:余族故里(泥河村、路家村、乌玉村、涧沟村、东坪长征坪)的宅舍是罕见的豪华民宅。约在九--十二世时期,即康乾时期建造。宅舍结构合理,布局舒展,工艺精美,宏伟壮观。就拿时下我省颇具盛名的旅游景点的民宅,即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和灵石的王家大院等,若与余族的宅院相比较,亦显逊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家族宅舍的主建筑群为故里几个村排序之宅院。以泥河村大、二、三、五、新二宅一条街宅院为例。每宅由两至四座大院组成。宅院坐北面南,东起官道坡,西至村西末端,背靠北梁和西梁坡,面对南梁和《红面山》,一字排列。各座院落的大小和结构各有差异,而总体格局大致相同。每座大院有前院、中院、后院和偏院组成,为三进或四进院格局。临街的前面为九到十三间砖木结构的两层南楼。楼的中央和偏东为庭院正门。门高人称丈八,墙高似城堡。院内正面为一至两座明柱屏风的五间大过厅,把大院分割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后院正房为九到十三间两层高房,下为砖砌窑洞,上为明柱走廊高房。院内左右两侧为东西厢房。下院,靠正门的两侧为东西幽廊,是办红白喜事时乐手们吹奏的地方,每座大院或东或西建有偏院,偏院为两层高房。此外,每宅建有学院一处。整个院落的建筑为前低后高,由前至后梯度形向里推进。东西厢房空间较大,院内显得明快而壮气。正门两侧,蹲有一至三对石狮,传言是象征主人身份的差异。大门的对面竖有高大精美的照壁,照壁的前面竖有十多米的旗杆一对。旗杆的底座是铁箍大青石基座,旗杆中部斗拱相托,旗杆顶部为青铜顶冠。传言受皇室封典之官方能建造旗杆照壁院。照壁背后是河槽,河槽北岸筑有坚固美观的花栏长堤。街道旁古槐翠柳遮天蔽日,郁郁青青。与宅舍浑然一体,端庄典雅,风情别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泥河故宅除上述一条街外,还有八、九座与上述宅院相似的大院。路家村、乌玉村、涧沟村、东坪长征坪的宅院大致相同,有的甚至更胜一筹。每座院皆命有堂名。主要有同德堂、建德堂、正德堂、依德堂、懿德堂、静德堂、宝善堂、积善堂、积仁堂、祥和堂、从乐堂、延恪堂、安迂堂、乐岁堂、协和堂、三益堂、五美堂、六经堂、七贤堂、八骏堂、九思堂等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考述</b>(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4.李嘉谷大院发展兴盛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李氏族谱描绘其居住左邻村舍的族人的房屋建筑风格结构,华丽无比,也叙述了有的更比其老宅泥河村的建筑更盛,其一是乌玉村李嘉谷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纪中叶,正值清朝“同治中兴”,工商业得到初足发展时期。盂县乌玉村李嘉谷、李嘉瑞兄弟,集本宗从十八世纪前后四世做官经商之资本,结合当时国家和社会现实及自身实际,即以工商业、农业的联合经营方式发展,使居乌玉村李氏家族日趋兴盛,李嘉谷不仅有房屋资产称雄,其商贸经营规模更大,遍及本省本县,外省外地。经营行业涉及方方面面,“主要以钱庄、当铺、参局为主,其次是绸缎、棉麻、布匹、皮毛、酒店、粮食、货栈等。”经营方式多样化,有出资为业主者,有出资自营,有以参股合作经营等等,商号林立。号称“百万富翁”。光绪年间,掌控清朝大权的慈禧太后乘火车路经石太线,闻有富庶晋东一方的盂县人李嘉谷,至平定县境内的测石车站停留,立召见李嘉谷议事,实事要李嘉谷捐银,李嘉谷即赴答应捐一百万两银子,慈禧赠李嘉谷扇形牌匾一幅,上书“护国员外”,也有人说上书“积公好义”,究竟什么字匾,今以无存查实。但是李嘉谷号称“百万富翁”之名,即此传谕南北。李嘉谷在省内外经营的店铺商号有百余家之多,遍及山东、东北、河北、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内蒙呼市、包头、京、津。在河北省的平山、怀鹿、井陉、平山、灵寿、廊坊、红子店、等地都有李嘉谷家的土地。在本县县城街道上开设的钱庄是大有谦总店(位居东关街路北)、义隆盛(位居贵巷)、晋源涌(位居南门外);当铺是万一当(位居城西门外)、万恒当(位居东坡底);酒店有万全丰、恒兴昌、益盛永、谦恒泰;斗铺是元和玉、万和玉;三元成醋铺子;广裕生中药店;天顺店骡马住宿店;在乌玉村开设总字号万宝成、万顺成两个锄炉子;在阳泉设有福长永货站。东北锦州的万德店;河北红子店的万顺昌等等等。在乌玉邻近的村落贾村、坡头、宋村、盂北村等地都有佃户耕种的土地和居住的房屋,总计大约拥有土地1100余亩,乌玉村就有土地800余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贸和农业的收入铸就了李嘉谷家族的崛起,更使其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别致、舒适安逸的乌玉李嘉谷大院,除原李绩之子李鈖时建造的乌玉别墅外其三座大院都是后修扩建的,其楼院坐北朝南,四座大院相连,各院都建有漂亮的主门楼,上挂牌匾。束院(耕读传家)、中院(中书第)、西院(文魁)。民国八年初新建的最西边的大院无牌匾。东院的的偏院东建有一个椿树园,因为此园中植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和一棵十几丈高的千树。因千树高大,远远望去,就可知是富丽堂皇、宅邸幽深、雕柱飞檐的李家大院。东院南建有学堂院、马圈院、炉子院、磨房院、四座大院内各建有伙计院,四家佃户分别住在里面,伙计院内房间有50余间。整个大院东南角建有李氏祠堂。李氏祠堂中,存放着头锣、头牌、清道、飞虎、金瓜、戌斧、回避、肃静等。李家办红白喜事时必启存放李家祠堂的这些物品。李家大院四围高筑,楼固如堡,墙垛如城,每个大院内,均有五间明柱过厅,形成四方相合,就是我们常称的四合院,院连院,最后一排二层楼房建筑,其一层是北方人喜欢住的窑洞,二层是明廊木结构套房,雕梁画栋,碧瓦青砖,立柱生辉。四座大院相连占地大约50余亩(约33000平米),房间共有百余间。连接乌玉村最东面,由泥河村李氏本族十世李鏋的三个儿子迁居路家村后,振肃、振宗、振谟,历经数年,两次被洪水冲毁并有四人因此付出生命,三次重建,最终建好的“安济桥,”桥北坡上还建有祭奠因建此桥付出生命的小庙和看守此桥供过往行人饮水歇息的茶房,彰显李家行善公义雄踞一方的显赫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时李家大院还喂养着大牲畜骡子六头,铁轮车5辆,当时这是李家30余口人出行使用的专车和骡马。到李嘉谷、李嘉瑞死后。民国初年其百万家业由其第十四裔瑃龄、宗龄、琪龄、璞龄、琸龄弟兄无人继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盂县乌玉村晋商李嘉谷大院旧址考述(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李嘉谷大院的后裔人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泥河村李氏第十五世裔李宜涛先生提供的由李氏十五世裔李帮定、李国定于1997年编著专写乌玉村李嘉谷一支的《李氏族谱》及《盂县文史资料全集》上卷“乌玉村百万富翁的变化史”一文考述整理,李嘉谷后历史的家族变化。</p><p class="ql-block">时事变迁,最后一代的皇朝清政府灭完,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随国家之命运乌玉李氏家族内部也发生了剧变。李嘉谷大院第十四世叔伯兄弟五人,那时家庭纷争多扰,不能在同心同德,承持家业。李嘉谷有两个儿子长延贤、延贽(延贽出继李嘉瑞)。延贤生有三个儿子,璞龄、琪龄、琸龄;延贽生有瑃龄、琮龄(出继李嘉绍之子延爵),乌玉十四世裔五人都是李嘉谷嫡系亲孙。那时瑃龄掌管家业,琸龄年幼,琪龄、璞龄要出外面闯荡,纷扰中三年时过。民国八年(公元1918年)时,家庭分产,兄弟五人分成四份,老大住东院,老二住中院,老三住西院,并各分得乌玉村土地200亩,老四老五重新建了一大院,各分得土地二百亩。其外村外省的土地、商号、房产均未分开。家屋分产后原李家的堂号崇德堂,分别改为述德堂、积德堂、积厚堂、敬德堂。外地的商号、房产、土地收入每年终汇集总堂号大有谦分红。<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家后琸龄(李京生律师之父)考取了中学后又考入北京朝阳大学;</b>琪龄当了京议员,璞龄当了省议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年(1930年)时,多年来的国内军阀混战,李家各地商号经营状况不佳,混水摸鱼,乘机贪污、敲诈者多之,致使李家债台高筑,逼债者无数。李家老大、老二、老三则在此前都相继故去。璞龄掌管起家业,其生性胆小怕事。此年春天时,璞龄请了盂县绅士李祖龄(李氏同宗路家村人)、赵本慈、史乃迁等人出面调停,在盂县县城内专门成立了债务清理处。时间上的参出,本意统一清理债务,未能实现,李家只好想法还债。伙计报来东北锦州万福店,内蒙多伦万兴成店生意还好,家族决定由琸龄去锦州,其第十五世裔侄子宜恭去多伦提款。琸龄去锦州经河北怀鹿住宿于李家荣信店,锦州万福增正好派人来告知,万福增欠当地永兴、兴茂隆钱号两千多两,让其速归还。并报告当时的警署称琸龄贩卖大烟土,琸龄被警署关押一月余后放回。宜恭去多伦也未提到钱款。事后逼债者玩恨,琸龄无法只好先卖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将关乎自己的这部分债务得以清偿。则此家庭矛盾恶 化,侄子们纷纷要卖自己的土地偿还债务,璞龄立即制止,其侄子宜俭不满,便密告警署,称璞龄倒卖烟土。璞龄知情后感到害怕,迅去多伦万兴成提取了部分银子和其小舅子跑去广州,开了一家参局,三年后三十七岁的璞龄逝于广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年山西阎锡山督军府有一副官,私下买通东北锦州某寡妇开设的善长久商号,称道东北锦州李家万福店欠善长久白银数千两,要李家归还。及让带枪兵士来到乌玉李家要债,宣称如不还钱当即就要抓人。后盂县一些绅士们干预出面,副官和寡妇指派的这些人才到民国县府诉讼,经县府一审,判令李家给付欠款,李家不服,提起上诉,因要上诉费乌玉李家四门各支付二百元,李家均未支付,县府驳回李家上诉。民国二十年五月份,琸龄与其四个侄子被县府拘押,近四个多月李家多方活动,将四个侄子保释。因琸龄为家长被继续关押,后乌玉村人张呈泰力保,县长王堉昌指令让卖掉家产清债。琸龄被保释出来后,与侄儿们商量变卖家产清债一事,侄子们意见分歧各异,琸龄视无它法,琸龄即在民国二十一年正月去河北平山红子店卖了部分土地,携六百余元款走奔他乡。当年春天时,李家被查抄,家眷全部被驱赶出门,乌玉李家亦落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后东北锦州善长久开始拍卖李家财产,近三年李家商号、土地、房屋、浮财被卖瓜分,留有部分老院和少量土地等还未及处置。时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大举侵略中华,锦州善长久的人才随国民党军阀撤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六年,李家家眷先后搬回乌玉住地。瑃龄遗孀姜氏与其子宜健、宜伟住东大院的里院、外院、学堂;宗龄的遗孀郭氏与其子宜温、宜良、宜恭、宜俭住中间大院的里院和炉子院;琪龄遗孀张氏与其子宜文住中间大院的外院;琸龄与其母亲朱氏住西院的里院。正院和祠堂院闲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盂县后,宜俭被日军枪杀,时年四十三岁,其子少亡。当时社会,吸食鸦片成灾,宜良(45岁)、宜恭(44岁)、宜温(岁)身染毒祸,家境彻底落魄。后宜良、宜恭、宜温先后病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京生之父琸龄在民国二十一年出走他乡,后参加了八路军,离休前任北京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寿七十有八。</b>其侄子宜文也参加了八路军,离休前任汾西矿务局南关矿调度室主任,古稀寿终。日本侵占盂县,琸龄妻子阑芷和子石生、太生都参加了抗日工作。宜伟当小学教员(继子国定)。宜健长子邦定投奔冀中抗日根据地在中学读书,后参加抗日工作;次子国定(过继宜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了工作。时至一九九七年,琸龄之妻与其子太生、石生,宜健之子邦定、国定(李氏十六世裔)均已离休。其后裔立身于当今社会,生活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