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回忆自卫还击战:冲锋时小战士趴着没动,战后检查,发现冤枉了他

天籁之音

<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刘亚洲将军亲自到前线采访,写了一篇关于两个战士的通讯,其中较小的那个战士叫马占扶。</p><p class="ql-block">刘将军当时在创作关于自卫反击战的文章,有一次,他到主攻团采访,团政委告诉他:突击连有两个姓马的战士,年龄大的那个叫马玉龙,十分勇敢,大家都叫大马,任排长;年龄小的那个那个叫马占扶,是个“夹带人”,大家都叫他小马,是战士。</p><p class="ql-block">从此之后,刘将军开始注意这两个姓马的战士。</p><p class="ql-block">小马是青海人,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跟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情况特别不好,基本上是家徒四壁,所以当“夹带人”也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所谓“夹带人”,就是把配发的军用物资攒起来不用的人,至于说这些东西之后干什么,有些人选择带回家,有些人选择卖给商人。</p><p class="ql-block">“夹带人”在部队里名声很不好,刘将军就亲眼看到小马因“夹带”被当众批评。</p><p class="ql-block">当天晚饭时,小马把一个罐头塞进口袋,大马发现了,当众从小马口袋里把罐头翻出来,扔在地上,教育战士们不要学习这种风气。</p><p class="ql-block">刘将军问小马:你为什么要夹带?</p><p class="ql-block">小马哭着说:家里穷,我从小就没见过我娘吃饱过,现在我在部队能吃饱,想带点东西回去给她吃。</p><p class="ql-block">刘将军听完,什么也没说,不想评价小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到了晚上,营地里突然喧嚣起来,很多战士围在帐篷前,刘将军想去看看情况,有人拦住了他,说:你别去看了。</p><p class="ql-block">刘将军问: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那人回答:下午的时候,营教导员带通讯员要来咱们突击连,没想到被越军特工偷袭了。人死了就算了,敌人还把教导员大卸八块,现在才被战士们抬回来。</p><p class="ql-block">刘将军被敌人的残忍惊呆了,此前从来没听过这种事,现代战争哪还有这种下三滥的手段?</p><p class="ql-block">敌人想要用这种手段打击突击连的士气,实际上起到了反作用,相对于恐惧,战士们更多地是生出一股冲天火,都希望赶紧开战,多消灭敌人以告慰战友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虽说没人害怕,但紧张的气氛还是在营地里散播开来。晚上休息时,有哨兵的武器走火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有特工!”</p><p class="ql-block">营地里顿时紧张起来,小马一下冲出了营房不见了。等到战士们集合后,才发现是个误会,不是越军的特工队偷营,而是哨兵的武器走火了。那一声“有特工”,是被枪声惊醒的战士本能喊出口的。</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小马被友军送回了部队,原来,夜里他听到有人喊叫,吓得跑出营地几十里,幸亏被友军找到,要是被越军发现,恐怕就凶多吉少了。</p><p class="ql-block">小马回到营地,没人安慰他,只有大马嘲讽似地鼓了鼓掌,小马的脸丢光了,他是胆小鬼的说法传遍了全连。</p><p class="ql-block">进攻前,刘将军又来到了突击连。</p><p class="ql-block">一进门,他就发现情况不对,营地里安静地吓人,所有人来回走动都没有声响,一个个面无表情,仿佛都不认识他。</p><p class="ql-block">大马说:“前天,我们接到了作战命令,连里面一下就没了笑脸。”</p><p class="ql-block">刘将军坐下记录战前的情况,大马性子急,他是尖刀排排长,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大喊:“不对劲!太静了!”</p><p class="ql-block">他举起双手开始砸桌子和床,目的是闹出大动静。听到大马捣鼓出的噪音,其他人像突然充上了电,也开始砸东西,暖水壶,子弹带,全都扔在地上,经过这一顿宣泄,大家心中的不痛快找到了撒气口,阴霾散去。</p><p class="ql-block">按照解放军的规矩,突击部队上战场前,还得留两个东西,一张是欠条,官兵们谁欠了别人的债务,写下来,牺牲后由部队代为偿还;二是留遗嘱,给家里人留几句话,要么交代后事,要么诉说思念。</p><p class="ql-block">司务长把写欠款的纸条发下去,收上来的还是白纸。</p><p class="ql-block">大马对刘将军说:谁家都不富裕,家里困难的战士多得很,只是大家不想欠国家钱。</p><p class="ql-block">记录遗嘱用的是录音机,战士们对着话筒把想说的话录下来,如果牺牲了,由部队把磁带送给家人,也算是留下个念想。</p><p class="ql-block">小马想母亲了,对着话筒说了很久,他是西北人,口音重,没人能听清他说什么,只能听到他说一会儿就喊一声“娘”。</p><p class="ql-block">大马不喜欢儿女情长,他看到小马流泪,就对一班长说,战斗开始后,看紧小马。</p><p class="ql-block">大马的意思很明显,他怕小马再次临阵脱逃,他的部队里不允许有这样的懦夫。</p><p class="ql-block">留完了遗嘱,最后一个步骤是喝壮行酒,突击连的战士们没有豪言壮语,大家相顾无言,只是闷头喝酒,喝完酒就各自收拾装备去了。</p><p class="ql-block">到了午夜,也就是战斗发起前,突击连全副武装机动到了山脚下,大家趴在草丛里,等待进攻的命令。</p><p class="ql-block">大马专门找到一班长,要求他挨着小马,再次强调,不要惹出什么乱子。</p><p class="ql-block">不知过了多久,敌人突然朝山脚炮击,难道是他们发现了隐蔽的突击连?</p><p class="ql-block">可没到总攻时间,谁都不能动,万一敌人这是“投石问路”,谁要是擅自移动暴露了位置,那就坏了大事。</p><p class="ql-block">有一发炮弹刚好在小马身旁爆炸,一班长看他神情痛苦,本想按住他,没想到小马并没有移动,而是掏出一颗手榴弹,塞进嘴里,使劲咬住木柄。</p><p class="ql-block">进攻时间到了,大马率领尖刀排直向山上冲,还没跑两步,就被隐藏在暗处的火力点打断了双腿。</p><p class="ql-block">整个连都被这个秘密火力点压制了,没人能攻上去。大马看了一眼断腿,十分不甘心地朝着火力点爬去。连长明白了大马的想法,大声喊:“一排长,不要这样!”</p><p class="ql-block">大马就像黄继光一样,用尽最后的生命力,扑到了机枪口上,后面的战士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消灭了火力点,并最终攻下了整个山头。</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大家收敛战友的遗体。这时候才发现,大马用身体堵住了火力点,身上打出了无数窟窿,整个人都快碎了。</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又找到了小马,他还趴在原地一动不动,身体腰部以下早已被炸得血肉模糊,战斗还没开始前就牺牲了。</p><p class="ql-block">原来,他被炸受伤后,为了不暴露部队的位置,硬是以超人的意志强忍着疼痛,后来实在撑不住,就把手榴弹塞进口中,强迫自己不喊出声。</p><p class="ql-block">后来小马的遗体要火化,殡仪馆不干,因为他嘴里的手榴弹在燃烧时会爆炸,战士们谁也拿不出他口中的手雷,后来军医用借助器械,终于把手雷拿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大伙看到手榴弹的木柄上,竟然被小马咬出了一排深深的牙印,没人知道他牺牲前忍受了多大的疼痛,谁都不敢想象当时的画面。</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战士们心里都明白,小马不是个懦夫,他跟大马一样,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p><p class="ql-block">小马火化后,部队派人带着他的骨灰去老家找他的母亲,按照他生前留下的地址,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老人。</p><p class="ql-block">后来多方打听,战士才在大街上找到小马的母亲,她是个乞丐,满身污泥,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碗沿街乞讨。送骨灰的战士一边哭,一边对老人说:“大娘,占扶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士,都值得我们铭记,不管他牺牲在朝鲜的雪地里,越南的丛林中,还是喜马拉雅山脚的河谷旁。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出了人最宝贵的生命,他们所守卫的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事迹。</p><p class="ql-block">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伟大的英雄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