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款《书蔡襄诗》小考

Grace

<p class="ql-block">唐寅款《书蔡襄诗》小考</p><p class="ql-block">唐寅生平</p><p class="ql-block">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p><p class="ql-block">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p><p class="ql-block">唐寅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汇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存世作品多见行书,师学李北海、赵孟頫,行笔圆熟洒脱,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略松散。结体偏于长方,点画横细竖粗,吸纳隶意,横笔收笔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顿笔似燕尾。</p><p class="ql-block">唐寅书法标准件</p><p class="ql-block">1、 落款标准件:辽宁省博物馆藏《悟阳子养性图》、故宫藏《贞寿堂图》、故宫藏《事茗图》款识均为标准唐寅落款,比较后可见《书》差异明显,如唐字一撇生硬,不似标准件撇出到位,风格秀润;寅字结束两点过于肥胰,其它作品未出现;唐字更接近颜真卿书风,不符合唐寅师学李北海、赵孟頫的姿媚。</p><p class="ql-block">2、 书法标准件:苏州博物馆藏《落花诗》。李、赵书风与《书》米芾八面出锋的差异较为明显。</p><p class="ql-block">关于吴琚</p><p class="ql-block">通过对诗文的查询,可知内容来自吴琚作品《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作品为绢本, 98.6x5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吴琚生卒不详,字居父,号云壑,汴京人,宋高宗吴皇后之侄。一生学习米芾书法,运笔结体尽显米体,但更显俊逸俏丽。内敛沉稳,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出锋。</p><p class="ql-block">《行》是吴琚少数墨迹之一,《七言绝句》诗文出自蔡襄《访陈处士》,它是吴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书挂轴之作,也是法书作品中目前所见最早一件挂轴形式作品。《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没有署款,只鈐“云壑书印”一印,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组书屏之一。大字书轴适於悬挂欣赏,重在行气连贯与左右上下字的呼应,吴琚此轴笔势较一般小字快速而强劲,结字紧密,以倾侧取势,上下字相映带,更为强调米芾行书的特色,笔画提按之间可见纵恣自如的跃动感。同时代的陆游(1125-1209)与范成大(1126-1193)都有类似风格,可见一时风气,《宋元学案》提到范成大、陆游与吴琚“引为师友”,因此也可能在书法上互相影响。</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1、 这件唐寅款作品诗文内容、书法与吴琚作品一模一样,所以为仿品,个人怀疑为高清印刷品,加了唐寅伪款。理由是书家临仿不可能完全一致,飞白、牵丝、笔画棱角高度重合,甚至钤印位置也无二致,非人力所及。接下来问题来了,既然书法可以高清喷绘,为什么落款不直接找个唐寅的真款?此现象有待商榷。</p><p class="ql-block">2、 吴琚作品《行书蔡襄七言绝句》是目前古代法书作品中所见最早一件挂轴形式作品,十分难得,应予深入研究。</p><p class="ql-block">Grace</p><p class="ql-block">2021.2.22于京西</p> <p class="ql-block">款识标准件与作品比较</p> <p class="ql-block">书法标准件《落花诗》</p> <p class="ql-block">与吴琚《七言绝句》比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