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之三十七:偶醉一回又何妨

剑客

<p class="ql-block"> 偶醉一回又何妨</p><p class="ql-block">&nbsp; 国人饮酒是很有文化意蕴的,也是极雅的事。试想在融融灯影或幽幽烛光中,独自一人斟上浅浅淡淡的一小杯红酒,点点滴滴的琼浆与丝丝缕缕的情愫伴随着余音绕梁的音乐一同流入心底,温润而惬意;在华灯竞放、霓虹闪烁的仲夏之夜,与二三知己聚在一起,每人端起一扎鲜啤,凉凉的玉液与白白的泡沫连同浓浓的情谊浇灌着炽热的心田,爽快而沁人心脾;在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冬季,同三五好友围坐在冒着蒸汽的火锅旁,烫上一壶老白干,几杯下肚,胃里马上燃起一团火焰,片刻这火就顺着血管烧到了脸上,于是大家在推杯换盏中述说古今中外、畅叙天南地北、谈论家长里短、交流趣闻逸事,海阔天空之中心也贴得更近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国人讲究饮酒的环境,所谓“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国人也是极讲究饮酒用的器皿的,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酒是好酒,杯是宝杯。国人最早使用的饮酒器皿是陶制的,有黑陶杯、灰陶尊等。奴隶社会时就出现了器形精美的青铜饮酒器,有爵、角、觯、觥、舟、尊、碗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饮酒器进入了瓷器时代,著名的有鸟形杯、莲花尊、盏、盅等。到了明清时期,我国饮酒器制作更加精致、造型更加丰富多彩,除瓷制饮酒器外,还出现了玻璃、景泰蓝、金、银等质地的饮酒器。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酿酒业的发展,饮酒的器皿也由陶制、青铜制、木制发展到金制、银制、玉制、瓷制、玻璃制,种类日益丰富,技术不断进步,成为我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有些饮酒器集雕塑、工艺、美术于一身,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有些饮酒器成为超绝的工艺精品和罕世的艺术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园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辉。</p><p class="ql-block">&nbsp;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千古悠悠中的饮者是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酒使诗生辉”。历史上,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源,豪情壮志的文人、悠悠心思的墨客,都曾留下与酒有关的优美诗篇。</p><p class="ql-block">&nbsp; “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嗜酒名人——大诗人李白,被誉为“酒仙”,历史上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酒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虎珀光。但使主人能醉酒,不知何处是家乡。”已成为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诗圣杜甫人称“酒圣”,在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中,与饮酒有关的就有300多首,“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是其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唐代诗人白居易自称“醉司马”、“醉吟先生” ,其咏酒之作多达800余首,“琴罢则辄饮酒,酒罢辄吟诗”、“艳歌一曲酒一杯” 是其代表作,其《醉吟先生传》中自述“醉吟先生者,忘其姓氏、乡里、官爵……。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醉。醉吟相应,若循环然,陶陶然,……。”</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初唐四杰” 之一的王勃酒后为“藤王阁”作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其酒后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为送别诗中的名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宋代大词人苏轼是集爱酒、品酒、酿酒、咏酒于一身的佼佼者,“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别来三度。……,冷落共谁同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词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神。”“三杯两盏淡酒,怎抵他晚来风急。”更是耳熟能详的诗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被诗人王昌龄誉为“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至今在闻名遐迩的千古匡庐还留有“渊明醉石”遗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唐代诗人元稹也是“酒中豪杰”,他曾作《咏醉》诗,遍咏各种醉态及对醉酒的态度,有独醉、先醉、宿醉、惧醉、羡醉、忆醉、病醉、似醉、劝醉、任醉、同醉、狂醉十二篇。</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自称“醉翁”,一日他饮了亳州佳酿后感慨万千,写下了“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的诗篇。他酒后作《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为历代传诵的佳句。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自称“位碑未敢忘忧国”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位“一醉须一石”的饮酒高手。他是“三万卷兵书,四十年学剑,一身文韬武略,随时准备以身许国,收拾旧山河,不惜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热血男儿,二十岁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然而由于奸佞当道,使他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百无聊赖,只好“万事聊须付酣畅,大呼索酒浇使平。”以此消愁、解闷、释恼、抒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是历史上第一个以饮酒闻名于世的松散团体,此七人各个都是“酒林高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人称“颠张、醉素”的大书法家张旭、怀素亦是酒中豪杰。在他们的一生中,酒香、墨香常常融为一体,发酵了他们的创作激情,每当酒醉耳热手痒之际,他们便纵笔龙蛇、信马由缰,留下许多流芳百世的“醉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酒入腹中,豪气顿生” “自古英雄爱美酒,酒助英雄扬美名”。历史上“酒壮英雄胆” “无酒不英雄”的故事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如“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云长单刀赴会” “樊哙酒怒慑项羽” “荆柯酒怒刺秦王” “汉高祖醉斩白蛇” “吴用智取生辰冈” “宋江醉酒题反诗” “武松醉杀白额虎” “黑旋风大闹忠义堂” “景阳岗武松打虎”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饮酒如做人,酒品见人品。饮酒的品行因人而异,高雅有修养的人,只把酒当成一种生活的点缀、一种诗意的尽兴;反之则沦落为酒徒、酒鬼,即伤己,又害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酒,水形而火质,常使人兴奋,故饮酒的人都有喝醉的经历。酒,多饮可使“老夫聊发少年狂”,也使人“沉醉不知归路”,因此饮酒者断不能因饮酒而失态、而误事,也不能因饮酒而失去理智、而伤身害体,更不能贪杯逞勇、饮酒无度、酗酒作乐、醉酒哭天,这应该是饮酒人开怀畅饮之时的“底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当然,饮酒时如能做到“人醉心不醉,心醉口不醉,口醉话不醉”,即使偶尔“人醉”一回,也无伤大雅,正如当代诗人郭小川先生在《祝酒歌》中写的:“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美酒虽好,不可多饮。俗话说:“花看半开,酒喝微醺。”饮酒的最佳状态当是似醉非醉,正如歌中唱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是至乐至适、欲醉欲仙的境界,其情趣正如陶渊明弹无弦的琴……</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 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2018年退休,业余作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先后出版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