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游八大胡同是我三四年前的一个计划,没退休之前我就把八大胡同的地图打印好了,一直留着。终于等到了个合适的日子,2021年2月20日周六,是春节过后上班族的工作日,气温猛增到了十五六度,大地还没开始回春,去哪透透气好呢?八大胡同自然是不二之选。</p><p> 我和小云约在地铁7号线虎坊桥站见面,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珠市口大街北侧的纪晓岚故居,此处不表。沿着珠市口大街东行不远,就是八大胡同的入口之一胭脂胡同了,我们从这里开始了八大胡同的探密之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个口口声声爱旅游的人,都快活过一个甲子了,我还没来过京城著名的八大胡同,还真有些惭愧。</p><p> 功课是三四年前做的,凭着一张画好线路的地图,我们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地开始钻胡同了。一路走一路拍路牌,全走下来,数了数一共九块路牌,网上介绍的八大胡同我们都走到了。</p><p>这九块路牌按行走顺序依次是:</p><p> 1 胭脂胡同</p><p> 2 百顺胡同</p><p> 3 韩家胡同</p><p> 4 陕西巷</p><p> 5 石头胡同</p><p> 6 燕家胡同</p><p> 7 朱茅胡同</p><p> 8 朱家胡同</p><p> 9 大力胡同</p><p> 为了串联起这九条胡同,我们中途还经过了小百顺胡同、铁树斜街、青风巷等。其实所谓八大胡同只是对这片地区的简称,在胡同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叫李正荣的胡同达人,据他介绍这一带共有二十二条胡同,都是当年的红灯区。</p><p> 地图显示的行走路线最为直观:</p> <p>我理解的八大胡同就应该是图中铁树斜街、珠市口大街和煤市街形成的这个三角形的包围圈。</p> <p>第一站:胭脂胡同,相传这里有制胭脂粉的店铺,故得此名。</p> <p>第二站:百顺胡同。传说明代此胡同种有柏树,故称柏树胡同,后以谐音百顺称之。曾经有多名京剧演员在此居住,程长庚(1811-1880)住过36号,迟月亭(1883-1964)住过38号,俞菊笙(1833-1914)、俞振庭(1879-1939,俞菊笙之子)住过40号、陈德森(1862-1930)住过55号。</p> <p>第三站:韩家胡同。这里以前叫寒葭潭,后因清朝尚书韩元少在此居住,改名为韩家胡同。据说韩家潭的“庆元春”是一等妓院里名气最大的,《狼烟北平》里说庆元春的头牌姑娘叫小玉春,徐金戈拌成嫖客来到这里,小玉春还给他冲咖啡呢,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杀掉伪警察局长沈万山。</p> <p>第四站:陕西巷。陕西巷是八大胡同里看上去最气派的,这里是当年清吟小班的集中地,也就是妓院中等级最高的,现在还能看到小凤仙曾经所在的云吉班旧址,之前做过客栈,现已关张。赛金花的怡香院没有标注,据说房子还在,是皮革厂的职工宿舍。</p> <p>第五站:石头胡同。这里曾经是二等妓院和三等妓院的集中地,功德林素菜馆和大北照相馆都曾在此经营。</p> <p>第六站:燕家胡同。多名京剧名家曾寓居于此。</p> <p>第七站:朱茅胡同。以前叫猪毛胡同,也有数位京剧名家曾在此居住。</p> <p>第八站:朱家胡同。这里是三等妓院的集中地。</p> <p>朱家胡同呈L型,胡同的拐角处有座看上去还不错的二层小楼,上书“临春楼”,胡同达人老先生说,带“春”字的都是妓院。在墙面高处,还能隐约看到四个小字:二等茶室,说明这里曾经是二等妓院。</p><p>妓院分四等:头等叫清吟小班,二等叫茶室,三等叫下处,四等叫暗门子,又涨姿势了。想起来《四世同堂》里提到过暗门子,原来是最次的妓院啊啊啊。</p> <p>第九站:大力胡同。很短的一条胡同,出口就是煤市街,也就是整个八大胡同的出入口之一。这条胡同曾有多家饭庄,同福居、同顺居都是由妓院改建的,现为连锁酒店。</p> <p> 八大胡同游完,发现自己一路拍的照片基本上都是胡同介绍,胡同本身并没有拍。想了想其实那里真没啥上相的地方。狭窄、脏乱、拥挤,院门里面更乱,没有下脚之处。那一带真像贫民窟。路面上除了少量游客,能看到零星的原住民,都是一口老北京话,贫民模样。胡同里看不到学校、诊所、锻炼器械,曾经的小客栈也关张了,只在陕西巷里集中了几家小餐馆,还有几处散在的小卖店,可以说是最低水平的生活配置了。收垃圾的还是蹬着三轮车,用手摇铃那种。想当年,八大胡同是多么热闹繁华,酒楼、澡堂、茶馆、鸦片馆......更有达官贵人出没,如今在这里连送外卖的都看不见,购买力低啊。</p><p> 还是虎坊桥地铁站里的大型壁画更能表现我所喜欢的民国旧京城模样。</p> <p> 在去八大胡同之前,小云给我发了几个链接,其中一个讲到《城南旧事》,说这部老片就是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取的景,我又重温了一遍这部影片,画面中英子家住的胡同,家家户户的院墙、院门和利落的路面都是我喜欢的样子,真正走进八大胡同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期望太高了。要想对北京的胡同有更好的体验,还是得去史家胡同、方家胡同,或者更商业化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和五道营胡同,去八大胡同更多的是看历史。</p> <p> 我从居住地“八大学院”走入虎坊桥的“八大胡同”,巨大的反差让我仿佛体验了一回郝景芳笔下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我的版本中那个折叠点就是胭脂胡同的入口。深想一下:我居然把科幻演绎成了现实,真有些不寒而栗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