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秀水文园微刊第十八期

一缕祥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主管:山阴县文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主办:《桑干河》秀水文园微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委主任:郝建平&nbsp;&nbsp;&nbsp;&nbsp;副主任:李 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委: 黄 冀&nbsp;&nbsp;&nbsp;&nbsp;陈 武&nbsp;&nbsp;&nbsp;&nbsp;路 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编: 黄&nbsp;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主编:陈 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编:马 玉 成&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编辑:冯蒋&nbsp;&nbsp;山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美术编辑:路&nbsp;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美术助理:岳玉根</p> <p class="ql-block">出题:黄冀(以“元宵灯火照万家”为题自由发挥)</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山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漫话喝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文\郝建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说起喝酒,话就长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历史长河中,酒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标志之一。就其出身而言,有多种说法,一说“仪狄作酒”,一说“杜康造酒”,也说“酒星之作也”等等。不管哪种说法,都未必准确。其实,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指的就是酒。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文字诞生前,酒就出现了;而酒一出现,就融入了我们祖先的血液。古代祭祀,无酒不成礼;婚丧嫁娶,无酒不成席;走南闯北,无酒不成俗,逐步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中华酒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如果说中国是酒的国度,也毫不夸张。自古以来,精彩的故事离不开酒。关羽温酒斩华雄,也就一盏茶的功夫;武松大醉景阳冈,打死吊睛白额大虫,也只用了三拳两脚;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消除了君臣猜忌,化解了政权危机,不过也就几杯酒。看来,对英雄而言,酒能激发豪气。李白斗酒诗百篇,成就了“诗仙”的美名;王羲之“曲水流觞”,创作了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张旭醉酒“挥毫落纸如云烟”,留下了龙飞凤舞的《古诗四贴》。可见,对文人而言,酒能点燃激情。对大众而言,有酒方能助兴。过时过节,亲朋相聚,无酒不欢;家有喜事,老少激动,无酒不乐;即便亲人离去,无酒也不足以寄哀思。而把酒与药完美搭配制作的药酒,更是我们祖先的独创,不仅激发了药性的尽情发挥,也满足了好酒之人对酒的酷爱,既强身健体,也防疫治病,直到现在,药酒仍获得人们的青睐。再拿武术而言,因为有了酒,才有了似醉非醉、闪展腾挪、极具表演艺术之醉拳、醉棍和醉剑。可见,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然而,酒能成事,也能坏事。纣王酒池肉林而误国,张飞醉酒送了性命,“鸿门宴”是以酒设的宴,事情没有办成,并非酒之过,而是人出了问题。其实,酒还是原来的酒,只是喝酒之人不同罢了,也不能完全怪怨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酒,看似饮品,实则粮食之精华。但,有的酒不能喝,无良商家利欲熏心做的假酒不能喝,喝了会要命;求你办事送的酒,不管年份多长不能喝,喝了不好消化;工作期间不能喝,喝了会误事;有了烦恼不能喝,因为酒入愁肠愁更愁;有了邪念不能喝,喝了就会“助纣为虐”。而有的人不能喝酒,无量之人不能喝,喝进肚里会闹鬼;无情之人不能喝,越喝秉性越凉薄;无德之人不能喝,喝多了就会露原形。因此,酒虽好,也不能随便喝,更不能糊里糊涂的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人常说,喝酒不醉真君子,小酌怡情是为高。如此说来,酒这东西,该喝喝,不该喝不喝;能喝喝,不能喝不喝;想喝喝,不想喝不喝,要喝就喝庆功酒祝福酒开心酒团圆酒交情酒,这样,也不枉担一个喝酒之名。</span></p> <p class="ql-block"><b>七绝 《 雨 水 》</b></p><p class="ql-block"><b> 伊营业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水寒冬北未清,江南春意盎然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萌万物乾坤醒,鸿雁飞来暖气增。</p> <p class="ql-block"><b> 《 雨 水 》</b></p><p class="ql-block"><b> 祝 建 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值雨水已是春,乍暖还寒地气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国河冰仍未化,南来鸿雁早动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边垂柳吐黄芽,花坛榆梅枝发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人春捂着棉衣,公园晨练太极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妹春装扮颜红,牛仔裤腿露洞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喜广场观光客,争奇斗艳放风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罢新冠志气高,鼠去牛来万象新。</p> <p class="ql-block"><b> 《 烙 毛 》</b></p><p class="ql-block"><b> 文\陈武</b></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也是民间闹红火、庆丰年的最高仪式,是人们最惬意、最欢乐的不夜之天,古代人把它叫作元宵节、上元节、也称燃灯节。故而,人们采取闹玩艺、放烟火,赛灯、赏灯等各种方式进行庆祝、祈愿活动,火树银花,通晓达旦,形成一种“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是春,春到人间人如玉,灯绕月下灯似银的美好佳境和气象。</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杨庄同样与各地一样“闹元宵”。除丰年灯展外,最主要的是出玩艺儿。表演的项目有扭秧歌、踩高跷、车车灯、跑旱船、打狮子、踢鼓、打拳等内容。其中还有一个不是玩艺的玩艺,也是笔者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和看到的惟一一个热闹、逗人的特别活动——-烙毛。</p> <p class="ql-block">  烙毛是由老爷子、老妈子、楞儿子三个角色组成。实际就是化布施,主要对象就是回家过年的当官人、公事者、生意人、打工人等,还有新媳妇来娘家渡元宵的新女婿,光景过的好的人家等。</p><p class="ql-block"> 烙毛的形式特别,楞儿子春节理发时就留下半个头,一面头发一面光。正月十五人最多,最彩头的这夜,一家人化装成既猾稽又惹人笑翻的丑角脸谱,老爷头戴毡帽,身穿破袍,手提葵花棒;老妈耳戴红辣角,头缠马尾,蓬头垢面,上袄下裤,屁腚扯破(里面当然有肉色的秧歌褲),手攥笤帚圪瘩;楞儿赤头,半黑半明,穿着开挡褲,露着下身,提着布麻花,一家人在场外转悠,东张西望,后面跟着一群小孩哄笑凑趣,当猎取到对象时,一家人一拥而上,虚張声势,乌烟瘴气,一通乱打,喊着叫着,漫天要价:“二十、三十、一百......”,后边跟着组织玩艺的当事人,适时过去装着拉开,又护又劝,从中调解:“少点、少点”楞小子蹦着高,故意扯开嗓子炸唬:“不行,不行......”,那些年代,钱值高,最后根据身份和光景,二毛、五毛、一元、二元、三元不等掏了出来,然后主事人和一家家装线走人(一个团伙)。也有不少给香烟的、六分钱的风竹,一毛二的绿叶,最高二毛三的白兰,也有的人早早将茭杆棒棒去了皮,装在空盒里,粘贴伪装,糊弄过去的大有人在,若被发现,更是一顿挨打。也免不了再给。</p> <p class="ql-block">  这种别致的布施方式,就是解决部分元宵节支出,据传已有几百年历史。被物色准的对象,既出钱又挨打,可谓冤枉,但却人人不吃恼,因为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在人前露了脸,反觉光彩。有准备了的人,烙毛的没有光顾,反而一正月的不愉快,第一觉的自已大概过的寒碜,不如别人,第二觉的人家瞧不起自已。怏怏不乐。新过门的女婿,岳父家早早就告说:这是我们这儿的乡俗,千万不能翻脸,否则,既降低了女婿的人格,又使丈人家丢了面子。</p><p class="ql-block"> 随着闹元宵形式的变化和意识的谈薄,这种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失传了。</p> <p class="ql-block"><b> 《小忆"十指节"》</b></p><p class="ql-block"><b> 文\马穗生</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初十,我的家乡叫"十指节",也叫“十粢节。我们小时候,在山西晋北,今天要蒸"十指面鱼,十指窝窝“。人们把各种杂粮(豆类谷物)磨成面,揑一尺多长的面鱼,还用面揑成各种动物面首,猪头、马面,小动物……然后上笼。蒸熟虽不咋好吃,但着实是一种节日食品!但是那时候,我们吃起来,还是可口香甜!那种杂粮面鱼不同于白面面鱼,十指面鱼要在成形的面鱼背上,用指头按12个小坑,然后才放在笼里蒸。起笼时,老人们马上观察:看看那几个小坑里有燕溜水,水多水少?然后得出结论,第几个有水,水多,那就是那个月有雨,雨多!然后,大家在街上交流,看看结论是否一样,如果有几个人观察的结果一样,就分析来年的年景好坏。如果关键月都无雨,大家一起分析后,就发愁了。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朴实农民的天气预报只能由这种办法预测!你还别笑话他们,农人们讨论的,还真的非常认真,热烈,没有半点虚假之意!这反映出他们对新年丰收的期盼!我们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只顾品尝面鱼,窝窝头的香甜,那知</p> <p class="ql-block">这食品的艰辛!家乡的许多节日,一个重要的传承方式就是节日食品。比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可是十指节的面鱼和十指窝窝,为什么会失传了呢?这不仅是因为这种节日食品不大好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做这种食品原粮一麋、稗,也在很长时间不种了。解放前后,晋北地区,尤其是我的老家山阴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很多,其中麋稗这两种耐盐碱植物种植很多很广。也是做"十指节"食品的主要面料,后来,因为粮食比较紧张,玉米大面积种植,小杂粮越来越少了,这种食品又不怎可口,人们自然就慢慢失传了!所以,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就很难记得这种食品,没有了这种节日食品,这个"十指节”也就跟着失传了。我是1948出生的,还记得这种食品,所以,马上联想起这个节日!几十年飞逝,这种习俗,这种食品,连同"十指节"都不再让人提及。我却又舍不得忘掉,写一篇短文,实在是怕大家忘记中国北方还有这么一个节日,山西面食这个知名的大家庭中还有这么一种已经失传的食品!我想,这也算一种文化传承吧?</p> <p class="ql-block"><b> 《小论人的悲哀》</b></p><p class="ql-block"><b> 文\石清礼</b></p><p class="ql-block"> 红包帖子是把人当作表演场上的动物,耍猴,海豚表演,狗熊表演都是在台上,转一圈,演一回,主人就要从挎兜兜里掏出鱼或食物喂一次,那狗,那熊,那🐵 ,那什么,才继续表演,否则会消极地拒演或耍赖……纵观今日之国人,多么象双脚动物在台上:抢红包,成时尚!媒体,掏包网,拼多多,还有什么“网”,都是以红包当引诱,让双脚动物们在上当,去争,去………人,太动物了!就连我们的羊媒,蠢碗,也是以红</p> <p class="ql-block">包为诱惑,耍人,捉弄双脚动物!盆友圈,潜水中,一旦见红包,那怕一分钱便也浮水出来,很悲哀!人被捉弄着!我不敢相信,中国人性口化了吗?只认💰 红包,就没有别的追求吗?我在网上,每被红包引诱就有一种被羞辱捉弄的感觉,好象自己就是那只表演中的熊,狗,猴,狐,或别的动物!中国游戏不能有点高雅的精神的文化的人的追求吗?我感觉,人还是直立起来好,别爬着被表演,被捉弄………</p> <p class="ql-block"><b>编辑简介</b></p><p class="ql-block">路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桑干河》秀水文园微刊编辑。唯美温婉的岁月,牵着光阴的悲喜,润一只素笔,将曾经路过的山高水长,在红尘醉心的柔软里,抛下一笺文字,漫过时光的枝头,浅语醉人的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