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前行

江武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的回忆(十一)</span></p> 监督三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内参</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在报社呆过总编室、要闻部(一版组)、经济部、群工部,在这些部室我都扮演掌门人的角色。在这些部室中唯有群工部难度较大。其他部室只要搞好新闻策划,组好稿件就行了,而这个部还要进行舆论监督。要进行舆论监督就关系到单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关系问题。这个度如何把握好,确是个难题。 </p><p class="ql-block"> 到这个部如照以往葫芦画瓢,一天且过一天也无所谓,如果要搞点名堂,确实要花功夫。 </p><p class="ql-block"> 要进行舆论监督我考虑的是要创办《内参》。我一贯认为一个党报没有内参是个憋脚的报刊。我必须用《内参》打开舆论监督局面。于是,在1997年我就积极向总编江福全提出创办《闽南日报内参》的建议。当时江福全也表示支持。我和本部记者卢子能一起特地到泉州晚报编辑部向同仁们取经,了解他们办内参的流程和经验。当年5月1日,我们组织了一期《闽南日报内参》,共印了三本样本。分别送江福全和市委宣传部审定。后来,不知何故,江福全又告诉我们,取消办《内参》计划。为何?我酌磨着他是担心内参会造成同僚们的怨言,担心舆论监督会给自己前途造成伤害。但我认为它可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能给闽南日报社立马增威,立地雄壮。 </p><p class="ql-block"> 2000年,江福全退休,张亚清到报社当社长后,则积极支持创办《内参》。当年由我操办出版了第一期《闽南日报内参》。当时,《内参》每月一期,仅供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党员领导参阅。还有一种《内参·呈阅件》,不定期出版,专供市有关领导参阅,有的只供市委书记、市长阅看。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大约是在2004年前后),小学时的老同学刘定旺带着一位港商钟汕生到报社反映情况。原来,港商钟汕生早在1990年就到东山投资办事业。他在西埔无偿投资二千多万元建了一条水泥路。当时东山县政府要给钟先生立碑纪念,但他婉言谢绝。适时县政府还划了红线,划出土地给钟先生开发发展。但在最近的时间里,东山开发区管委会没有征求钟先生意见,发出布告,以开发区名誉欲出让这块土地。钟先生在当地申诉无门的情况下,求助于新闻媒体。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把钟先生反映的情况写成内参呈阅件,只供市委书记、市长参阅。当晚,市长何锦龙阅后马上批示给市土地局,要求调查解决,不能凉了外商的心。 </p><p class="ql-block"> 过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市土地局、东山县土地局、开发区土地局和钟先生联合组成调查组,并举行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方案。最后,钟先生得到适当补偿,对解决方案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内参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1989年12月闽南日报社欢送副总编吴河海荣调龙溪师范学校任书记。(后排右一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1990年11月闽南日报社欢送黄耀光任长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排左一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二、驻县</span></p> <p class="ql-block"> 要搞好舆论监督,我认为要建立闽南日报编辑部驻县记者。当时给报社编辑部提供稿件的主要是各县报道组。报道组主要报道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动态,报喜而不敢报忧,更不要说用新闻舆论给予监督了。报社有了自己的驻县记者,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还能向编辑部提供各方面信息。 </p><p class="ql-block"> 建立驻县记者队伍,得到报社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于是我们首先在龙海、平和、东山三地物色考察人员,为第一批建立驻县记者所在县(市)。通过考察蔡水才、朱亚圣、李适金分别为三地第一批驻县记者。值得一提的是平和朱亚圣当时县里正给他办理招工手续。但一贯热爱新闻的他毅然放弃招工,决意要到报社当名“准记者”。(现在,朱亚圣是厦门日报驻漳州记者站站长)。 </p><p class="ql-block"> 驻县记者的建立给新闻舆论监督增强了力量。东山驻县记者李适金采写的《东山液化气短斤缺两暗蒇“猫腻” “福祥”公司遮遮掩掩仍闪烁其辞》通讯,当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市各地引起强烈反应。当天的报纸出现洛阳纸贵的场面,读者搶着报纸看,有的读者找不到报纸阅读就到复印店复印当天报纸大家相互传阅。据传当年分管财贸的副市长因这篇新闻报道而影响了他的选票。这篇批评报道被评为2001年度福建好新闻二等奖。 </p><p class="ql-block"> 1998年读者来信版刊登的《分分角角一片情 截留捐款理难容》一稿,就是驻县记者及时向编辑部反映的。事情说的是当年9月9日,平和县秀峰学区师生向“三江”灾区人民捐资3400元,可学区领导只上缴1800元,私自截留1600元,准备将截留款作为退休人员慰问金。而中央、省、市都有明文规定,对于救灾捐赠款,必须全部用在灾民身上,各级不能截留、挤占。报道见报后,该县教育局马上出了文件,纠正了这个学校的做法,并要各校堵塞此类事再次发生。这篇稿件也被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评为当年优秀作品一等奖。 </p><p class="ql-block"> 自从建立驻县记者,报社的新闻舆论监督也更加风声水起;报纸的热点新闻也“热” 度升高。报纸的可读性更强了。</p><p class="ql-block"> 2002年龙海驻县记者蔡水才釆写了《龙海渔民救了台湾飞行员》等对台报道新闻,引起市有关部门重视,邀请他参加漳州至金门客运首航。他在金门拍摄了一组照片,在《桑梓》版刊发。题目是《今日金门》,占有三分之二版面。这时还担任軍委主席的江泽民到漳州部队视察时,还阅看了闽南日报的这版照片。事后,省有关部门和部队到市委宣传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得知此事。 </p><p class="ql-block"> 社长张亚清在2006年退休时对大家说,他在报社几年最得意的三件事,一是李适金釆写的东山液化气短斤少两稿件見报后,造成当日《闽南日报》脱销,洛阳纸贵;二是军委主席江泽民阅看了闯南日报;三是把闽南日报送到国外大使舘。这几点驻县记者功不可没。 </p><p class="ql-block"> 随着张亚清的退休,不知何故闽南日报驻县记者也被取消了。当时我向头头建议要妥善安排这些人,李适金是退休人员除外,其他二人先招工到报社印刷厂,借用到编辑部工作。但我的建议被否决了。 </p> <p class="ql-block">驻县记者在闽南日报社2001年度新闻工作表彰会上(右二蔡水才、右三李适金、左三朱亚圣)</p> <p class="ql-block">1990年8月和东山报道组谢汉杰到澳角村釆访。</p> <p class="ql-block">1996年6月与诏安报道组李然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和记者杨少勇在东山马銮湾。</p> <p class="ql-block">1998年8月读者来信版帮助南京龙之文寻找漳州战友黄州林,龙黄二人在漳州重逢带家属到群工部送锦旗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黄、龙二人和群工部编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反馈</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时闽南日报的读者来信版每星期一版,有一个编辑专门负责读者来信的处理工作。这位同志把每天的信访件分门别类进行处理,有的可交给记者直接釆访,有的则可转交给相关部门调查落实,相关部门再把调查情况反馈给报社。为了给读者满意答复和体现“群众没有小事”的处理理念,读者来信版还专门开辟了“来信与回音”栏目,专门刊登有关单位的答复件。但是,有个别部门和单位对报社转去的信访件爱理不理,当成负担,有的甚至认为报社是什么级别的?我们为什么要给你回复!这样造成有些信访件没有着落。</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既不定期地在读者来信版公布没有按时向报社回复信访件处理情况的部门和单位。这一步棋可灵了,不把群众信访件当回事的单位马上就跳起来。首先有一个县的纪委书记给我打电话,说报社没有权利给他们布置工作。我只回答他一句,接待群众信访的“3.15”是纪委搞起来的,你说这是布置工作吗?这位书记无语以对。还有一次,我正在平和釆访,突然接到总编刘惠河电话,刘告诉说市法院派人来质问,法院只受市人大监督,报社没有权利监督我们。我告诉说,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不只代表报社,而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我告诉刘总编人民日报群工部也是这么干的。原来我在江西上饶开一次全国性报刊群工会上曾和人民日报群工部负责同志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心中有底,比较踏实。第二天,我们把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公布中央各部委办和各省对信访件答复反馈情况公布的样报复印给市法院办公室。过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来信与回音》栏目一直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1991年9月在湖北襄樊举行历史文化名城报纸经验研究会。(五排右一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1997年11月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在江西上饶市举行年会。(三排右十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在河南新乡举办优秀作品评委会。(后排右二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在河南南阳举行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12次年会。</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中国地市报群工优秀作品评委会在广东韶关举行。(后排左二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第14次年会在新疆伊犁举行。(第五排左六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中国地市报群工优秀作品评委会2005年9月在新疆伊犁举行。(后排左三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在安徽池州市举行中国地市报优秀群工作品评选会。二排左四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中国地市报群工优秀作品评委会2007年在河北保定举行。(后排左三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在河北承德召开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第16次年会全体人员合影(后排左六为江武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