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志贤题画诗三百首

天涯

<p class="ql-block">文/ 峻 青</p><p class="ql-block">王志贤继墨竹诗画集后,又推出题画诗三百首,如此矢志不移地研究和发掘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深入浅出的探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题画诗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像一枝绚丽多彩的奇葩,在中国绘画史上闪烁着特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追溯题画诗的渊源与发展历史,诗画亦步亦趋,密不可分。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诗歌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时期。作为绘画,经汉晋、南北朝长时期的发展,以人物画为主要内容的绘画,在唐代开始分科,山水、花鸟画同人物画一样作为独立画种而兴盛于世。这时候的题画诗已由南北朝初见端倪的“渊”而成为“流”。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即有题屏风画诗二十四首,开了题画诗之先河。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高适等大诗人都有许多优美的题画诗篇。当时的题画诗不直接题在画面上,但这些题画诗对画家和作品的久远流传,对中国画的促进与提高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和白居易《画竹歌》的影响最为广泛。</p><p class="ql-block">到了宋元时代,随着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尤其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题画诗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直接在画面上出现。也可以说,题画诗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这时期,出现了苏东坡、文同、米芾、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等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诗画大家,写了许多影响千古的优美的题画诗篇,并使题画诗成为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明清的徐渭、唐寅、石涛、朱耷及郑板桥等扬州八怪,更把诗文题跋视为画面上不可缺少的成分。从清代康熙年间的陈邦彦继宋代《声画集》之后,编成的唐至明《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八千九百余首即可以看出,题画诗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的兴盛程度。近代画史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创作出近代史上无与伦比的诗画结合新篇章。</p><p class="ql-block">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在当代画家中,除去少数具有深厚古文基础的老画家外,许多人,尤其是中青年画家,对于此种诗书画一体优良传统,都很少认真继承。不知是“不屑为之”,还是无力为之。在此种情况下,作为中年画家的王志贤的这种努力和成就,便显得弥足珍贵了。王志贤的题画诗虽然是旧体诗的形式,但却不被旧诗束缚,写的自然流畅,满蕴着新的内容和新的韵味,这也是“师古不泥古”吧。</p><p class="ql-block">纵观王志贤题画诗三百首,“诗中有画”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许多诗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如《江南居》:“是谁编织江南居?婷婷修竹墙外立。白壁红窗黑屋顶,几条缆绳门前系。”这不难让人想象出:门前一湾碧水,停泊着数只小船,再配上墙外婷婷玉立的修竹和独具江南特色的农舍,一幅《江南居》风景画便跃然于眼前,为画作增加了诗的韵味。</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特点是诗中有情。情是诗的魂,也是诗人之所以写出感人肺腑的好诗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他的情在“故土篇”的一些题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村以前有棵周代留下的银杏树,当地称白果树,我在战争年代住过他的村,见过这棵树,后来树被割掉,引起人们怀念是很自然的事。他在忆写银杏树这幅画上题道:“冠高覆日月,果馨溢四乡。每每思祖树,悲恸泪行行。”他看到家乡山上的树木被任意砍伐,心中极为悲伤,在《不毛图》一画中题道:“故乡热土儿时山,袒胸露怀缺衣衫。泼墨已无落笔处,泥里拔钉亦少见。”《松墩图》的题诗由悲伤转为激愤了:“可恨时人贪近利,面对秃山心不凉。杀树如同杀秋草,山山谷谷扫地光。”“但求重整山河气,遮天松荫回故乡。”他留恋着养他育他的故乡山水,每年都要回故乡住些天,饮孩童时饮过的泉,爬儿时爬过的山,躺在招虎山下的竹林里赏秋声,坐在仙人盆山峰的仙盆里悟画道。家乡出现了新的变化,涌现出突出人物,也按奈不住地作画题诗颂扬一番。</p><p class="ql-block">王志贤题画诗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诗的清新和诗的韵味了。大凡得以流传的古诗,都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田园诗更是如此。志贤的题画诗自然流畅,信笔写来,不落俗套。他在《雨后塔山》一画中题道:“呢喃小燕知雨疏,穿鸣柳荫绿丛中。朦朦塔山依稀见,一夼白云缓缓升。”短短几句,极生动地把夏季雨后云蒸霞蔚的塔山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的题画诗大部分内容还是松竹梅,这个千万诗人、画家题咏几千年的传统题材,写出特色来也并非易事。诗集中有这样一首题《墨竹》的诗:“婷婷几株修竹长,离家别土安我庄。山前屋后布新笋,不计何处是故乡。”写得如此自然流畅,仿佛是信手拈来,却清气宜人。</p><p class="ql-block">一个画家做题画诗,同诗人题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除对“画中有诗”的特殊感受外,对画的理解,尤其对自己画的理解则更是深刻的。他这个集子里有数十首论画诗,阐发了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主张,述说自己的绘画体会和感想。他在《风雨图》中题道:“横涂竖抹笔墨飞,卅年苦乐谁人知。写到乱时更觉难,乱而不乱始为真。”诗中的“乱”是由物的表面认识到内在认识,由外表的似到内在的似的发展变化结果,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观志贤的墨竹作品,这个“乱而不乱”的内在的似,正是他的墨竹有别于传统墨竹和他人墨竹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他不求表面的似,不满足布“个”摆“人”的纯程式化的构成,而求竹在风雪雨露不同天候下的内在动态的美,并把这个“君子”作为人的性格特征来刻划,作为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来颂扬。正是这种“性格”,这种“精神”,这种“内在的美”,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喜爱,数千年咏而不竭,画而不衰。</p><p class="ql-block">王志贤生于山东省海阳县盘石镇一个古老的小山村,是一个初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又当过兵的普通基层干部,完全靠自学铺设通向诗画王国之路的。</p><p class="ql-block">为了研讨诗画,他甘于寂寞,不计恩怨得失,经年累月沉醉在传统诗书画大海里。</p><p class="ql-block">现在他是烟台美术家协会理事,五行书画院院长,他正在构思创作《故乡情》百幅诗画作品,愿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p><p class="ql-block">1995年6月25日刊于《文汇报》</p> <p class="ql-block">附王先生几首山 水 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壑图(二首)</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古木枯藤掩山径,</p><p class="ql-block">松风奇石流泉声。</p><p class="ql-block">时光付流激人志,</p><p class="ql-block">云雾山中获新生。</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〇年秋于宁心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人生蹉跎多云烟,</p><p class="ql-block">衣单不胜时节变。</p><p class="ql-block">而今醉心林泉事,</p><p class="ql-block">只研春墨写青山。</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清明节于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马岛新姿①</p><p class="ql-block"> 秦皇东巡养马地,</p><p class="ql-block"> 今日楼阁鳞次起。</p><p class="ql-block"> 五洲骏骝寻祖草②,</p><p class="ql-block"> 嬉水姑娘肤色异③。</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夏于养马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养马岛,又名象岛,秦始皇东巡养马于此,故名。</p><p class="ql-block">②岛上建有国际养马场,举办国际赛马活动。</p><p class="ql-block">③岛东端海水浴场,各种肤色的游客嬉游畅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蓬莱日出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鸟争鸣衔日出,</p><p class="ql-block">蹁跹翔舞竞彩翼。</p><p class="ql-block">丹崖更著霞光染,</p><p class="ql-block">云浮仙阁影迷离。</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冬于蓬莱</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蓬莱,指蓬莱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蓬莱市丹崖山东麓。该阁初建于宋,明清扩建重修,阁上有历代碑刻二百余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