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梦 故乡情(37): 亲情暖暖 年味浓浓

岳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起过年,自然而然地勾起我对少儿时期过年的美好回忆,尤其是在那生活困难时期。因为只有过年,不仅能够痛痛快快地吃上几顿大鱼大肉,穿上崭新的衣服,还能得到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到了过年,无论家里再苦再难,父母总是要想方设法让我们吃得好穿得好,这是每年过年摆在父母面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头等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潮州卤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进入冬天,父亲和母亲即开始为年货的准备忙碌着。父亲主要是从菜品上考虑:两只大鹅,鸡、鸭若干只,还有两只兔子,实际上这些都是现成的,只是在年前的几个月要加强喂养和管理。进入秋季,父亲即从市场上买回来两只鹅,每只鹅约有七八斤。<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把两只鹅还有几只鸭子养大养肥,大哥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从大米加工厂买回来一大袋细糠,其中含有不少碎米。细糠与青菜叶搅拌均匀,成了喂养鸡鸭鹅的好饲料。我的任务是把青菜叶洗净晾干备用,父亲即把青菜叶切好,再按一定的比例调配搅拌好。重点是两只鹅,当鹅长到十五六斤时,即成为大鹅,以后即要不断增加饲料的投放量,到了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来月,即要添加红薯丝。为什么对大鹅特别“照顾”,因为在潮汕地区,大鹅是各家各户过年必备的,没有卤鹅这道“上等菜”就不叫过年。大鹅的食量特别大,为了节省饲料,我每天放学后,把两只大鹅赶到村子附近的稻田里或水渠旁,让它们吃一些又细又嫩的青草,顺便割一些红薯藤或青草回去喂兔子。养兔子是我的主要任务,多养几只又大又肥的兔子,除了过年自家食用,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让父亲手头宽松些,以便购买更多更好的年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潮州卤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了大年的前一天,父亲要把列入“计划内”的鸡、鸭、鹅、兔子通通杀了,并且准备好各种配料,主要是卤鹅的配料,只要把卤鹅的配料备齐备好了,其他的卤菜,如鸭子、兔子、猪头肉、五花肉、猪肚、猪肝等等的这些卤菜的问题都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父亲原来是一家企业食堂的采购员兼炊事员,厨艺不错,把自家过年这些菜品准备好料理好,当然没问题了。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每天的饭菜品种都不同,特别是来了客人,父亲更是要下一番功夫。父亲从早年就有个习惯,家里不仅要备齐两套桌椅板凳,还要备齐两套餐具,如大碗、小碗、大碟、小碟、包括勺子、筷子等等,配套齐全,都是经过父亲精心挑选的。每逢过年过节,还有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每次用完以后,必须洗净擦干晾干,然后装入两个专用的大箩筐,放在楼上固定的角落盖好,比饭馆里的餐具还要讲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各家不说备齐两套,备齐一套是肯定的。我们厨艺不能说是一流的,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也是拿得出手的,这都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过好日子的基本功,也是养成自己动手,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卤水配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过年这一场“大戏”中,也是扮演主要的“角色”。母亲的“代表作”首先是炸糯米团子,糯米团子的皮是用糯米面(采用传统的脚踩石臼加工)经过温水调和揣揉而成。糯米团子分咸和甜两种,咸的馅采用绿豆、肉丁、虾仁,绿豆碾碎后用水浸泡,去皮滤干,关键是绿豆去皮后要尽可能保持豆子的完整,不要辗成面状,这样才能保证与肉丁和虾仁(切碎)搅拌均匀。只有让三种料子充分搅拌均匀,炸出来的团子每一口都有肉丁的香味和虾仁的鲜味,当然,绿豆的独特香味和营养价值是其他豆子不可替代的。甜的馅用花生和芝麻,花生炒熟去皮碾碎,芝麻炒熟碾碎,炒花生和芝麻要掌握好火候,过火了即有糊味,火候不足则香味出不来。火候刚刚好,三者的搭配就是绝配,否则不是一塌糊涂,就是食之无味。最后再把花生、芝麻和白糖搅拌均匀即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代表作还有甜的糯米糕、咸的萝卜糕。糯米糕用新鲜糯米,先把糯米泡透,然后用花岗岩石磨细磨(上下沟槽要浅要细)慢磨,用勺子连米带水倒入磨孔中。糖是用金黄色的上等红糖,保持蔗糖的原汁原味,再把红糖和糯米浆搅拌均匀,最后用大灶大铁锅大蒸笼以大火(烧木柴)蒸熟,这样蒸出来的糯米甜糕新鲜、细腻、柔软,饱含糯米的清香和红糖的甘甜。萝卜糕的米浆则是用新鲜的晚稻大米磨出来的,方法与以上磨糯米浆相同。选用白萝卜,刨细丝,再与肉丁、蘑菇丁搅拌均匀,也是用大灶、大锅、大蒸笼,加大火蒸熟。甜糕用花生油煎,花生油的纯香与甜糕的糯香甜味搭配,独具风味。而萝卜糕则用猪油煎,再淋点卤鹅专用的卤汁,这样的调配方法也是潮州的特色。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就是萝卜糕用的萝卜,一定要选用冬季、沙地、又大又长的新鲜白萝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父亲和母亲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精力和体力在不断减弱,他们不得不退到“第二线”。由于大哥早年得到父亲的“真传”,由“配角”转为“主角”,挑起了家庭主厨的大梁。大嫂同样得到母亲的“真传”,由“二线”转入“一线”。传统的家族,无论大小,都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年味,永远藏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故乡的乡情和乡愁,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