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的一块文化教育魂宝,——溆浦县龙潭镇崇实书院解说词

平安喜乐

<p class="ql-block">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136期(2021年)第14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各位领导、各位嘉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诚欢迎您来到千年古镇、抗日名镇溆浦县龙潭镇,来到湖南历史文化名村岩板村,来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实书院。您们的到来,是所有龙潭人民的荣幸!今天我有幸向大家解说您眼前的这座崇实书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崇实书院,又名吴氏蒙养。</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距龙潭镇治所在地约3华里,背靠黄龙公路,现在有一段取名崇实路,前瞻美丽的溆浦一都河,叫龙潭母亲河,距龙潭河上溆浦最古老的风雨桥(穆公桥,明朝建筑)约两百米,距“百里一枝花”岩板吴氏宗祠约四百米,距经典古民居“延陵世第”约一华里。四周为农舍、田园,群山环抱,风景秀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崇实书院,是龙潭吴氏儿女启蒙开智之所。</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崇实书院取“黜华而崇实”之意,方见书院首创者、奉直大夫吴光瑄之学问修养。书院围墙前为半月形水塘,又名泮池。按书院的守望者吴长根先生解释:古时只有点了状元的学子门前方能建圆月形池塘。岩板吴氏在明朝虽然出了个文武状元(吴荣),任过云南总督,可崇实书院为清朝所建,遗憾没有出过状元,只出了两位进士、两位将军,当然名人雅士数以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朝道光甲午年,也就是公元1834年,吴光瑄首创,相约27人,各捐钱、物、山田建家塾。历时十余年,居积日厚,又续捐资。1849年,春暖花开,卜地兴工,共推吴光瑛董其事。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落成开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崇实书院占地面积两千四百五十平方米,系三进厅庭院式中西合璧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典雅,古色古香,文墨深厚。门堂墙垣,朴实大方。院墙内一组石碑,记载着书院重要历史经过与主要事件,需要仔细辨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崇实书院左右两侧门额书有“文明捷径”、“德业高明”字样,出自哪位大家手笔无从考证,但寄托了对吴氏后人的殷勤期盼:读书学习是通往文明、提高素质的最佳道路,品德高尚之人方可成就一番事业。堂上一块金匾“大学之基”,乃崇实书院的学子、吴氏的外甥、清代进士谌百瑞(字国卿)所题,道明书院之宗旨:要想成为大学问家和栋梁之材,必须从启蒙开智起,必须练好基本功。厅堂供奉的孔圣人像与堂外的化字炉不复存在,怎么恢复,得由上级文物部门定夺。整个清代原始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礼堂上面是民国初年扩建的第三进教学楼,八封七间,与清代建筑的第一进与第二进融为一体,还算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学者来到崇实书院,无不叹为观止,一致认定崇实书院是“中国民间的一块文化教育瑰宝”。国家督学陈湘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兆元、著名文化学者谭伟平教授、吴厚庆教授、湖南首席旅游策划专家张建永教授等,总结归纳了崇实书院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崇实书院见证了大清王朝、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中国民间办学的历史。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在1995年看了崇实书院的图片与史料之后,甚为赞赏,认为在全国教育界有示范意义。第二,在中国民间建筑史上的意义。书院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结合物,围墙、窗棂、泥塑、彩绘及框架结构,既有中国民间建筑的精华,又有西欧建筑之影子。说明“担不尽的龙潭”的中国龙潭人,并不都是“圆脚板”,这里的先进分子在清代就“睁眼看世界”,懂得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懂得开发民智是强国之路。第三,崇实书院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重要意义。向警予劝学讲学,到过崇实书院;红军将领萧克长征就住在崇实书院,有张办公桌就是萧克用过的原物,萧克将军与王震将军在龙潭扩红三百人;抗战时期,国立第11中学就把崇实书院作为临时校舍,150多名热血青年就是从崇实书院冲向抗战第一线,龙潭成为全民抗战的决胜地,史册上应该记上这群精忠报国青年的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溆浦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文化文物部门为保护崇实书院倾注了心血。现任县委书记谢商成同志在担任县长期间,直接到国家文物局汇报。他说:“崇实书院是龙潭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象征与重要载体,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怀化市委书彭国甫同志,高度重视龙潭的全面发展,龙潭《穷镇富变》的经验由新华社作通稿向全国播发,首先得到怀化市委对龙潭镇的通报表彰。国甫同志向溆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潭镇党委书记姜立刚提出,要看龙潭发展的升级版。崇实书院就是龙潭文化升级版的一个标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崇实书院刚于2020年由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作了一次维修,在上级文物部门没有布展之前,为了迎接怀化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现场会在龙潭召开,具有昂扬向上生命力之美的中国龙潭人,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做了如下几大版块的布置。请各位领导参观指导,并提出批评指正。分别是:书香龙潭;红色龙潭;警予劝学在龙潭;抗日决胜在龙潭;当代神农在龙潭;崇实书院师生名人室;龙潭百人书画展。我将逐一向各位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展室为:书香龙潭。自古以来,龙潭人以肯读书、会读书、尊师重教、耕读传家闻名,“湖南经典文化名镇”名副其实。壁上悬挂的《龙潭名人录》,重点介绍龙潭三杰、龙潭四鹰、龙潭五霸、龙潭六星、龙潭七雄、龙潭八贤,大多以勤奋好学取得成就。民国初年,湖南省统计全省书院共120余座,龙潭就占了崇实书院与正趋书院两座,占了两个县的平均数。正趋书院就是营盘中学与溆浦第三中学的前身,比崇实书院建得更早,规模更大,影响更大。可惜在20世纪6O年代初被火毁了。但营盘中学与溆浦第三中学在正趋书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了龙潭人才辈出的摇篮。民国时办的族校有40余所。如今龙潭发展教育的经验登上了人民日报。龙潭学子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皆有建树。近百年来,考上清华、北大的龙潭籍学子超过30人。书柜上摆放着《龙潭》、《文化龙潭》、《龙潭,抗战决胜地》、《故事龙潭》、《雪峰龙潭》、《龙潭民间演艺》、《我和我的龙潭》、《两盏马灯》等一批介绍龙潭的书籍。据初步统计,龙潭著书立说者超过两百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展室为:红色龙潭。主要介绍红军长征过龙潭。《两盏马灯》一书,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正式行文批复,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推荐为全国党员培训教育参考材料。红色龙潭以萧克、王震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龙潭时用过的两盏马灯为主线,介绍龙潭人迎红军、待红军、当红军的历史故事,介绍红军在龙潭56个村庄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介绍红军在龙潭燕子坳、枇杷坳、新民坳的三次战斗经过,介绍300多龙潭籍青壮年参加红军的典型事例,介绍龙潭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红色沃土写新篇的新境界新作为。当年萧克将军就住在这个崇实书院扩红,这张办公桌就是萧克用过的原物。《将军的马灯》这首歌曲,唱出了龙潭人民爱戴朱毛红军的共同心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展室为:向警予劝学在龙潭。被毛主席称为“我党唯一女创始人”的向警予,与龙潭向姓同祖同宗,龙潭向姓如今还一起在清明时节去观音阁祭祖扫墓。1917年夏天,年轻的向警予,步行百里,来到龙潭崇实书院、向氏宗祠和其它私塾,劝学讲学。就是在向警予的劝导之下,许多龙潭学子步行百余里到县城的警予女子学校求学,就是在向警予的劝导之下,崇实书院开男女同校同桌风气之先,使崇实书院开始兴隆起来,也就是在向警予的劝学讲学之后,许多龙潭儿女走上了革命道路。向家冲的向基初,听了警予讲学之后,心里更加亮堂,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后来参加红军,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展室为:抗战决胜地在龙潭。龙潭是抗日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的主战场。龙潭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中美合作、军民合作的典型范例。龙潭是日寇闻风丧胆之地,也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之地。雪峰山旅游公司制作的这个大型沙盘,标出了雪峰山会战与龙潭战役的大致脉络。《抗战决胜地龙潭》一书,还原了雪峰山会战与龙潭战役的基本史事。如今的龙潭,有一处国家级抗战遗址设施——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有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湾潭抗战野战医院(王氏宗祠),有英雄山、青山界等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分别为青山界抗战遗址纪念公园题词题名。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权威学者李致忠与当代神农袁隆平分别为龙潭抗战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五展室为:当代神农在龙潭。把袁隆平称为“当代神农”应该是中国龙潭人的首先称呼,后被各方所接受。在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李必湖正为选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而为难时,是溆浦合田、黄茅园的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首先相信了杂交水稻制种这门农业先进技术,至1977年,合田、黄茅园一带成了全国最早、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华国锋同志曾指示多省的领导与农业专家前往合田、黄茅园参观,黄茅园被称为“神农稻香镇”。进入21世纪,袁隆平带着对龙潭人民的深厚感情,又选择龙潭镇的横板桥、兴隆、红星村作为超级稻试验基地,连续九年,连创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世界高产纪录。中共溆浦县委、县政府立巨石功德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神农的敬爱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六展室为:崇实书院师生名人室。崇实书院办学自1855年至1985年,历时130年,涌现出一批名家名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门徒。这里壁面上单独介绍的16人,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进士和将军,有抗日英雄,有革命烈士,有科技界名人,有贤达名医,有首创者和为人师表的楷模。正因为有这些闪光的人物,使崇实书院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七、第八两个展室为:龙潭百人艺术展。这是由溆浦龙潭文联为主承办的,在2020年国庆期间举行的“赞家乡、颂祖国”大型文化文艺作品展。集中展示了当代龙潭文化文艺成就与当代龙潭籍作家、艺术家的风彩。在溆浦龙潭,国家级、省级作协、书协、音协、美协、影协会员数以百计,他们在当今中国文坛、画坛、艺坛各显风流,为伟大的新时代奉献艺术人生,为龙潭乡村文化振兴施展聪明才智。</span></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执笔人姜庆华: 作家,教授,龙潭镇义务文化顾问,溆浦县龙潭文联荣誉主席,雪峰文化研究会民俗分会荣誉会长,文化龙潭研究会会长,《文化龙潭》主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