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童年玩过的那些游戏

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现今让人眼花缭乱的玩具、也没有应接不暇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乐趣,有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儿童游戏和歌谣,可以就地取材地做游戏,随时随地让快乐的笑声飞扬在村庄的上空。<br><br>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挤油,捉迷藏,踢毽子,弹杏核,踢大板,扔火把,等等。<br><br>童年的游戏不仅有招式还配有歌谣,记不清这些歌谣从何而来,但人人都会传唱,人多人少随时随地都可以玩。<br><br> <p>春日的微风轻拂着鹅黄淡绿的柳枝,空气中飘着浓郁的油菜花香,闲置了一冬的打谷场上白色的荠菜花低调地绽放,惹得蜜蜂嗡嗡嗡地忙个不停。儿童放学归来早,场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群孩子随着一声响应,立刻分成两个队伍,手拉手大声地喊“洋钱树,砍大刀,你的匹马叫我剿,剿谁个?剿张彪,张彪有胡子,就剿玉虎个牛犊子!”这像军训似的一问一答式的喊声,既气派又雄浑。对答完毕,大家开始围剿牛犊子,叫玉虎的孩子开始在前面撒欢似地拼命跑,另一边孩子在张飞的带领下旋风式的追赶,尖叫声、欢笑声响成一片,至于这个童谣表达什么意思呢?至今也说不清楚。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增进了小伙伴之间的友谊。</p><p><br></p><p>盛夏的傍晚,村庄的空地上,有两三个月的小牛犊肆意撒欢,母鸡咯咯咯地边呼叫着小鸡回圈,蜻蜓伴着斜阳在低空中舞动着透明的翅膀,此时还没到饭点,几个孩子就在麦场上紧密地并排坐好,其中的一个孩子站着,朝每人的鞋底上踢上一脚,每踢一脚嘴里便喊着:踢——踢——踢大板,大板大,沤芝麻,芝麻捂得一大堆,茄子开花紫红的,淡淡滴,尥把滴,叽哩咕噜跺掉滴。最后一个字停在谁的脚上谁就得蜷起这条腿,直至最后一个人把腿蜷起来,游戏才算结束。这时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天边,整个村庄渐渐地被黑暗笼罩着,伙伴们才拍了拍身上的浮灰哼着儿歌恋恋不舍地离去。</p> 晚饭后,望星空,进行童谣比赛也是一种小时候的一大乐趣。<br><br>小小的脸庞遥望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星空,散发着琢磨不透的美感。各家门口的平坦地上,都会放几张草席以供纳凉,我们盘腿而坐,稚嫩童声立马响起来:勺子星、把子星、河南古楼星,谁能数七遍,到老腰不疼……何止是数七遍呢?有的孩子像说绕口令似的一口气能憋下十几遍呢。年幼的我们由此认识了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等等,还知道了董永与七仙女、嫦娥玉兔的神话故事,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些向往的种子。除了我们的欢笑,乡间的夜是静谧的,四周只有淡淡的微风伴着少许的蝉鸣和蛙声。在这一片的祥和与宁静中,凝视着夜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进入了恬恬的梦乡。<br><br>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南移,朔风渐起,草木凋零,漫长而闲暇的冬季就是各种游戏滋生的季节。<br><br>挤油,一般是男孩子们玩的游戏,有时候我们女孩也会穿插其中。尤其是在冬日的暖阳下,背风的墙根,吃饱饭的我们为了玩起来不冷而又有气氛,通常喜欢玩挤油的游戏。“来,我们一起挤油吧”,不知道谁这么说了一句,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靠着墙根排成左右两队,嘴里喊着:一二三,嘿哟!游戏便正式开始了,两边的伙伴同时向中间用车地挤,被挤出的小伙伴马上又飞快跑到队伍的最后边再次加入,也有调皮的男孩故意把对方的队员拉出队伍,在大家用力挤的过程中,取了暖,也收获了快乐,伙伴们肆意地欢笑声传出很远很远。<br> <p>踢毽子是我们女孩子在冬天里最常玩的经典游戏了。毽子通常是自己缝制,取一枚直径约四五公分中间有孔的古钱币,把钱币用一小块布包起来沿钱币边沿缝制结实,然后拿出平时收藏在书本里的漂亮的公鸡毛,把鸡毛一根根订制在钱币的孔中,最后用线扎起来即可。鸡毛通常缝制八根,看钱币的重量和鸡毛的长短而定,倘若钱币较轻鸡毛就不能缝制太多,否则容易造成毽子头重脚轻,不易踢得起来。如果钱币较重,鸡毛较短或较少,上下力量不均衡,踢的时候不易控制,毽子容易崩出去接不住。所以缝毽子也是一项技术活哦,但基本上每个伙伴都有自己的一套缝毽子的技术,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和喜好来量身定制。踢毽子的鞋也有讲究,最好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的布棉鞋,毽子落在棉鞋帮上,借着柔软的棉花的力量微微弹起再随着我们脚的力量向空中如轻燕一样飞舞。如果是皮鞋,则毽子落在脚下的受力点太硬则像一个误入人群中胡跑乱撞的小兔子了。</p><p><br></p><p>那时我们一般流行多种踢毽法,每种踢法都配有歌谣。</p><p><br></p><p>里和,外拐,飘洋,过海,吟唱八个字,依次踢八下。其中唱“里、外、飘、洋、过”五个音节时用正脚各踢一下,唱“和”时用反脚向内踢一下,唱“拐”时用反脚向外踢一下,唱“海”时打一个跳。循环反复,看谁踢得多。</p> <p>一锅底,二锅盖,三酒盅,四牙筷,五钉锤,六烧卖,七兰花,八把抓,九上脸,十打花。唱一句,踢一下,做一个动作。一锅底,让踢起的毽子落在伸直的手心里;二锅盖,毽落伸直的手背上;三酒盅,毽落五指窝成的“酒盅”里;四牙筷,毽落伸直的中食指上;五钉锤,毽落握紧的拳头上;六烧卖,毽落撮起的手掌中;七兰花,毽落手指有曲有伸的“兰花瓣”上;八把抓,毽落抓取的手心中;九上脸,毽落仰着的脸颊上;十打花,毽落跳起的一脚上。以踢得多者为胜。</p><p><br></p><p>如今,这样的踢毽子歌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住呢?</p><p><br></p><p>另外,踢毽子是最费棉鞋的了,我们的棉鞋无一例外地炸线或者漏出棉花,记得我有一双棉鞋就差一丢丢鞋帮全掉,但我不敢告诉大人,怕挨骂。</p> <p>时光荏苒,光阴似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空还是那片星空,只是童年却永远回不去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也早已分散在祖国各地,各自有了家庭,平时难得相见。偶尔三五一聚,谈论最多的还是小时候的一起玩过的游戏和唱过的歌谣。那相见甚欢的交谈后,异口同声地唱起了曾经的歌谣,让年已不惑的我们几乎都在一瞬间湿润了眼睛。</p><p><br></p><p>童年的我们,虽然没有网络,没有花花绿绿的玩具,没有各种兴趣班,没有车接车送,但却有一种儿童的自在和纯真;有逍遥自在多姿多彩的放学路上;有一颗自承幼稚的坦白之心;有生命初始的那份自然状态。</p><p><br></p><p>现今的小孩背负着大人太多太多的期望,每日沉浸在繁忙的课业中,再也没人会玩这些游戏,游戏中的歌谣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