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涵泳,润泽心灵———五年级教师寒假读书分享

偃师区第三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为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学校为教师们准备了丰富的专业书籍,供大家寒假阅读,适时充电!教师们可以说在假期享受了更多的精神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一起感受一下五年级教师的阅读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  趁假期略有闲暇,我阅读了《最美语文课》一书。这是王君老师就语文教学近两年悄然兴起的群文阅读而所编撰的自身教学实录。</p><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一直提倡“教法就是活法”。她曾说:“你怎么活,你就怎么教;你怎么教,你就怎么活。'语文行为'和'生命行为'息息相通。'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于提升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师生双方都永葆青春的激情。”这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也把此作为自己语文课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的朗读指导特别值得我学习。它的朗读艺术往往体现在:指名朗读前要求非常具体,注重朗读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朗读后及时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既能对朗读能力弱的学生,合理指出不足,又能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毫不悭吝的赞美,也更激发学生朗读气氛。同时,朗读的沉浸,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情与理。</p><p class="ql-block"> 读着这本书,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语文教学蕴涵着大学问、大智慧。且行且思,争做教育的有心人!</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我读了《教育的第三只眼》这本书,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师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办一所充满乐趣的学校”是书中的一篇文章,我读了整整三遍,这不正是学生、家长、老师向往的学校吗?我们怎样才不累?我们该怎样办教育?我们需要一所怎样的学校才能改变现状?这一切的一切成了难解的命题……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我欣喜若狂,似乎找到了教育的真谛,生怕不能领会其要义,于是按捺不住再读了一遍。“我们不可能办出人人满意的学校,但完全可以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充满乐趣的学校,其要义不是望文生义的只有玩耍、玩乐,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欢喜、快乐,而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种愉悦,体验到一种情趣,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意义与状态。”</p><p class="ql-block"> 真希望我们能办出这样一所学校,一所充满乐趣的学校,不仅在当下,孩子们对学习能产生强烈兴趣,就是在未来,他们对学校的一切也会有一种留恋和念想,对人生则更会满怀希望,阳光面对,孜孜以求。</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我读了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对我触动很大。</p><p class="ql-block">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书。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宽广的胸怀,美在作者博大的学识,美在作者隽永的文笔。一切的一切,除了美还是美。</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让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养,开得更迷人更灿烂!</p> <p class="ql-block">  寒假里,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陶老师在书中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向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个性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个性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修改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p> <p class="ql-block">  假期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这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后的杰作!拿起书,单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书中认为高效课堂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p> <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最早认识他还是在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在那个网络还尚不发达的年代,每月的《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是我给自己充电的不二法宝。何捷老师讲作文的系列课堂实录被我做成剪报收藏起来,并且模仿他的教学方法给我的学生上课,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何捷老师是我不曾谋面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专门选了何捷老师的《百字作文》细心研读,其实百字作文就是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件,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感受,最有价值的收获,先在大脑里像过电影一样稍作回忆,再用简短的百字来记录下来,就是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的微型做文了,如果每天坚持孩子就能建立起充实的写作素材库,在需要时截取精彩片段扩充成文能解决“无米可炊”的问题,还有助于培养良好习作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感受到儿童对习作的恐惧,造成儿童畏惧作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为无话可写,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其二,为不知如何写,虽然他们也阅读过不少谈论如何写作的辅导书,但到实战中却丝毫不起作用。练得太少,一周一次的纸上谈兵,就是隔靴搔痒,百字作文,彻底解决了这两难,让儿童轻松踏上了写作之路。</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刘卫霞谈到自己的读书感悟说: 这个寒假读了汤勇老师的《致教育》“不忘初心 让教育回家”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我懂得了只要奋斗就有收获;教育应该关注人关注人性;让蜗牛带我们去散步,共同体味岁月的悠悠与无痕,风景的独好与曼妙,岁月成长的快乐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教育理想的捍卫,而且要有教育梦想的追求,不仅要有教育信念的坚定,更要有教育良知的坚守,不仅要有教育热情的维持,而且更要有教育激情的迸发,不仅要有教育情怀的涵养,而且要有教育责任的承担,不仅要有外在使命的担当,而且要有内在自我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富有人文修养的教师。教师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会成为点燃一个人内心智慧和深刻思想的捷径,从而提升自己生命的亮度,拓展生命的宽度、延伸自己的生命的长度,进而修得一种卓然不群、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终身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才会更加享受教育的幸福感。让读书充盈人生,润泽心灵!</p>

教师

教育

老师

朗读

学生

读书

自我

学校

语文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