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与图:孟孟</p><p class="ql-block">童年在四川江津出生成长的阮月明,当年一个决定,让他作梦也没想到自己大半生背井离乡地跑到了一千六百多公里外的台湾岛;一眨眼,就超过一甲子。</p><p class="ql-block">2020年一个秋老虎的下午,穿过碧潭桥前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台湾省</span>新北市新店一处小区,1932年底出生的阮月明爷爷已经等在家门口;近九十的身体仍然硬朗,步伐矫健地领着来客爬上了自家公寓。</p><p class="ql-block">阮爷爷的军旅生涯不算长,却经历了国共内战中重要的金门战役(或称古宁头战役)。打开话匣子,来客也彷佛跟着他跌入时光隧道,聆听他的生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读初二时,阮爷爷记得,有一天放学时,校门口贴了好大的布条写着:“十万青年十万军”;小小年纪,也不太理解其意涵。当时他不爱读书,只会调皮捣蛋,家中长辈就说干脆送他去当兵算了。没想到,1948年刚过中秋,他就被长辈送去当兵,成为青年军一员。</p><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号召中国大陆知识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944年底,大概有十多万人报名参加,其中,大专以上在校学生约一万五千多人。</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当时青年军的大部分知识青年都选择退役,因此国民政府再次招收知识青年组建新的青年军,史上称“二期青年军”。阮爷爷加入的即为“二期青年军”,他记得自己加入的是80军。</p><p class="ql-block">入伍才半年,1949年3月1日,担任陆军201师601团204连步枪兵的阮爷爷,所属部队才刚刚在上海过完农历年,就搭船转进到基隆,随即进驻位于高雄凤山的训练营接受战斗训练。然后,再移防至屏东、冈山、高雄等地;同年8月,部队驻防金门。</p><p class="ql-block">据记载,1949年9月,青年军80军辖下之201师防守金门西部琼林至后沙、垄口、湖尾至古宁头一带,尤其是垄口至古宁头“东西一点红”之间海岸更是防守重点。当时加入金门防卫军战斗序列的以201师第3团第1营共21辆M5-A1轻战车为主;10月24日傍晚,在垄口海滩演练反登陆作战时,一辆编号66号的战车抛锚待修,因当时军情紧急,战车排长下令另外两辆战车陪同防护,并命令各战车都要派出卫兵警戒。</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25日凌晨约0时30分左右,解放军登陆突击的船团接近垄口海滩,原在海滩的战车排3辆战车成员发现海面上射出缤纷的红色信号弹,有大量机帆船逼近,并以机枪向岸上扫射。旋及,各战车进入“战斗位置”的号令响起,并向海上登陆之大型船只射击。</p><p class="ql-block">大约是凌晨三四点钟左右,穿着黄色衣服的解放军上岸迎面而来,据说有3个团,手持38式步枪。当时,就有个解放军在他面前倒下,身受重伤,痛苦不堪,生不如死,还叫他再补一枪!那时候,他还是个17岁小兵,“我怎么下得了手!”阮爷爷噙着泪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忆这段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据指出,10月15日,由叶飞领军的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之役;10月17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中华民国国军福州绥靖公署<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代主任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第10兵团占领厦门后,接着占领金门以北之石井、莲河、大嶝、小嶝、澳头等地;继而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p><p class="ql-block">10月24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史称金门战斗或金门登陆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亦是国军在内战后期败退过程中的首场胜仗,使台湾局势暂时稳定。</p><p class="ql-block">命运使然,当时只是个小兵的阮爷爷参与了这场战役,然而,在与解放军作战过程中他不幸负伤了,身上留下两个弹痕;阮爷爷抬起手臂让大家看看这个英勇的印记。</p><p class="ql-block">两年后,1951年阮爷爷就从台湾南部的冈山退役了。准备只身到台北,他记得,当时身无分文,到台铁搭上了普通列车,竟是用逃票方式一路坐到了台北。</p><p class="ql-block">天无绝人之路,他找到了当时设在济南路的国民党台北市民众服务社,时任服务社刘主任是他的大恩人,帮他引荐到清华大学台北办事处任职,参与了清华在台复校的筹备阶段。</p><p class="ql-block">之后,转至外贸协会工作30年,再转“国贸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任职而后退休。自军队退下来后的公务生涯一直也很顺利,“我觉得这一生中,都有老天在保佑我!"阮爷爷双手合十地说。</p> <p class="ql-block">海峡两岸开放交流后,1988年阮爷爷也赶上了返乡探亲潮,“少小离家老大回”是典型的写照。首次探亲日,从机场赶回老家时他才知家里已经搬家;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老母亲。跪在母亲面前痛哭失声,两人哭了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你们能了解我当时的心情吗?”阮爷爷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哽咽了。</span>出门时,他基本还是个未成年的青少年;再见到母亲时,她已是耄耋之年了。那次,他也从老家带回来了一把泥土。</p><p class="ql-block">一共回家乡140次的阮爷爷,之后两岸跑,总共陪了母亲六年。有一天在台北家中接获母亲去世消息,他立刻赶回奔丧,进了家门一跪三叩,匐匍前行进到母亲灵前,见者闻者无不落泪。</p><p class="ql-block">阮爷爷又拿出金门战役相关徽章及个人专属纪念帽。2019年战役70周年,台当局有关单位在金门举办了纪念活动,他当时因故无法出席;11月中旬,相关人士前往探望阮爷爷,并致赠纪念徽章及个人专属纪念帽,向他致上最崇高的敬意与谢忱。</p><p class="ql-block">“都这把年纪了。”阮爷爷说,他不知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再重返金门,悼念当年因战争失去性命的两方战友。</p><p class="ql-block">“每每想到古宁头那夜,就心如刀割;不论我军或解放军,那都是人间至惨;没上过战场,未经历战争的人,最好都不要任意去评论战争的事!”阮爷爷以充满坚定的口气如此诠释。</p><p class="ql-block">(原文登载于《眷村》杂志第3期,20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