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松花江系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音而来,意为“天河”。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上游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代成为难河,唐代称那水,辽代称鸭子河,金朝时期,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朝时期,上下游统称混同江,明朝宣德年间始称松花江,(谐音宋瓦江)。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在它的上游又有两源,南源头道江,北源二道江,均发源于长白山,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正源。在同江市东北约七公里处由右岸注入黑龙江,总长1927公里。</p> <p>松花江吉林段:</p><p>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着”或“靠着”,“乌拉”意为“江”,合起来意为“沿江或靠江的城市”,引申为“江城”。清代也叫船厂,有龙兴之地之称,女真人乌拉部在此设立乌拉古城,1661年建船厂,所以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唐代叫“鸡林”,清康熙时又叫“鸡陵”别称“船厂”。1936年改为吉林市,解放前也叫“永吉”。</p> <p>吉林市松花江大桥</p> <p>吉林市松花江北岸的教堂</p> <p>松花江哈尔滨段:</p><p>哈尔滨:是由“阿勒锦”转化而来,满语意为“名誉”或“荣誉”,元代叫哈尔滨汉语叫“哈拉滨”,1898年改为现名,也有资料解释为是“晒网场”的意思,女真语也称为“哈尔温”,意为“天鹅”,解放前叫滨江。</p> <p>哈尔滨松花江码头</p> <p>哈尔滨松花江岸边的抗洪纪念碑</p> <p>哈尔滨冬季的松花江上</p> <p>松花江段佳木斯的抗洪纪念碑:</p><p>是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在佳木斯通常被称为防洪纪念塔(江边大塔),位于松花江南岸的佳木斯沿江公园。</p><p>佳木斯:源于满语,请康熙时叫“甲母克寺噶珊”,1778年乾隆时改为“嘉木寺屯”。“佳木斯”为音译的简称,满语意为“驿丕”(管驿站的地方官),“噶珊”意为“村”或“或“屯”,合起来意为“驿丕村(屯)”或“站官屯”。</p><p><br></p> <p>照片左侧是抗洪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