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林徽因

致远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读《云淡风轻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岁月安好 林徽因散文精选集》</b></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林徽因,就凭这样的书名,我是不会阅读的。云淡风轻、岁月安好这样的词语不是不好,用来做书名总嫌有些不够厚重。</p><p class="ql-block"> 临近春节,想找一本轻松些的读物,恰好微信读书推荐了林徽因这本散文集,那就用它来打发春节期间吃喝玩乐剩下的时间吧!</p><p class="ql-block"> 本书精选林徽因散文29篇,内容可分五个方面,包括纪念徐志摩、论诗歌散文创作、首都古建筑介绍、抒情散文和带有游记性质的古建筑论文。</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是林徽因最好的朋友,是近体诗的倡导者和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他的《再别康桥》为众多读者所熟悉,不幸的是空难剥夺了他年轻而有才华的生命。徐志摩的死,让广大读者失去了一位可爱的诗人,更让林徽因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美的诗句,也是谶语,他真的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志摩的死带给林徽因的是撕心裂肺的痛。“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着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林徽因在《悼志摩》中这样写道。她在悲伤和哭泣中,反反复复地唠叨着“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她问苍天“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读了这些,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想起了那些哭丧中的女人:她们哭嚎一阵,停下来,开始叨念亲人往日的好处,还有亲人未实现的夙愿,像是倾诉,又是自言自语,然后,再接着哭嚎,再接着叨念……我知道,将林徽因与祥林嫂和哭丧妇联系在一起很不恰当,但是,情到极伤痛处,天下哪一个女人又不是祥林嫂呢?</p><p class="ql-block"> “他真的是个怪人吗?朋友们,不,一点都不是,他只是比我们近情,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知志摩者,林徽因也!因为他们相知,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所以林徽因在文章中甚至表达了与其同死的愿望:“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的诗意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部集子中,除了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外,其他几篇抒情散文我也很喜欢,用编者拟定的书名云淡风轻来形容再恰当不过。《窗子以外》写到,“你是仍然坐在窗子以内的,不是火车的窗子,汽车的窗子,就是客栈逆旅的窗子,再不然就是你自己无形中习惯的窗子,把你搁在里面,”意境宏远,文字舒畅,既富生活哲理,又充满人情味。《蛛丝和梅花》中写到,“同蛛丝一样的细弱,和不必需,思想开始抛引出去:由过去牵到将来,意识的,非意识的,由门框梅花牵出宇宙,浮云沧波踪迹不定。”顺着两根阳光下银色蛛丝,牵出梅花、玉兰和海棠,牵出月光,牵出诗和诗人,牵出香山、稼轩、东坡、放翁的白发,也牵出了李易安的“斜风细雨”和李后主的“终日谁来”。《一片阳光》的“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淙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娱的音调。”“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的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所以,多情的林徽因实在难免她的“艺术冲动”。</p> <p class="ql-block">  创作论是很难轻易参透的,但林徽因的论创作对吾辈还是大有启发的。至于文集中所选关于北京古建筑的介绍,内容简练概括,明显具有推介、科普的味道。关于古建筑的论文虽然专业、高深,读后也颇受裨益,一则对晋汾地区古建筑形制可做大概了解,二则就相关建筑知识有所认识,借助网络大概知道了古建筑山作样式、常见斗拱结构等。这一部分内容对普通读者的受益莫过于游记文字写法的借鉴。这些论文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合作而成,由于专业性过强,也由于作者风格不同,文字与其他篇章相比少了些许明快与灵动,但其对古建筑的考察测绘、对古文明的记录传承恐怕是功德无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林徽因是才女,也有人说她是情女,从她的散文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加情女。惟其多才,她才会更多情,难怪有人为她一生痴迷,有人为她终身不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