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追寻源亲 <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想去寻访母亲儿时生活过的地方,这或许是对母亲的一种祭慰,也是对儿时自已随母亲前行去借粮对全州两河亲们的一种感恩!趁春节假期闲暇,正月初四偕老弟一同前往!老弟锦明曾自行前往打探过,这次很顺利达到目的地:全州两河乡五桂岭村(地方俗称:五百岭)。</p> <p class="ql-block">曾听母亲说,母亲兄弟姐妹多,家里养育困难,而姑姑心地善良,便将母亲领回家作女儿抚养,跟随姑妈在五桂岭生活,自然而言五桂岭村是母亲儿时童年生活的地方。母亲在世的时候常讲:那里有她快乐的童年记忆,也有她无尽的辛酸,在那里读过两年私塾,小名叫小丫,书名叫德英,也是那时特定历史取的名。</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姑妈嫁入五桂岭蒋姓旺族,系大户人家吧!姑父蒋铁生系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学员,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战争(东征),1930年调往湖南新宁县任地方武装司令,1938年任湖南衡阳县县长,1941年调往抗日前线任国民党十八军军需处处长等职务,1945年日本投降,被调往贵州接收俘虏,并负责遣送日军军官回国等事宜,1946年为不参加内战,他退役住在武汉,1949年武汉解放,他响应号召将国民党留给他的武器全部上交人民政府,1950年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广西全州隐居,广播仁义,恩泽乡邻。受时政影响,1950年12月仍被当地区政府以大官僚地主之名将他拘留,广大群众联保也不予释放,甚至关押更严,说怕他谋反等,后将他送往全州县城,大约在1953年被秘密枪杀。就此悄无声息,实为憾事。</p> <p class="ql-block">这个家庭在历经种种磨难后,姑父的后辈也饱受那个年代世俗的偏见和排挤,母亲不得不返回出身地:灌阳新圩平田村。后来出嫁后也饱受各方面磨难艰辛,母亲是个坚强的苦命人,待我们兄弟姐们七人长大成人,她自己满甲子前离我们而去。这也是我常常想起,彻夜难忘……母亲那清瘦的背影。</p> 第二部 那年初春—借粮 <p class="ql-block">记得一大约是1974年3月那年初春过后,又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兄弟姐妹多,老谷子吃完了,红薯也不多了,又到了父母外出寻找亲戚们借谷借粮的日子,临近亲戚已到处借到,都没有办法能提供帮助了。小小年纪的我随母亲前往全州两河乡五桂岭村借米借粮。</p> <p class="ql-block">从老家水车官庄清早出发,走上了一整天,下午暮时抵达,比母亲小的表孃孃嫁在本村,我们直接到她家,因家庭的变故,家况也不很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到来,无疑给她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表孃孃的家临江而居住(灌江),门前江竹簇簇临江而生,郁郁葱葱,江水清澈,江面平缓,风景优美。表孃孃煮了很稠的粥(那个年代已经很好了),煮了两个荷包鸡蛋,招待我们娘儿俩吃饱!非常~非常香、非常~非常饱。虽然那时我们返程没有多少收获,但仍心存感激!特定历史条件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我在以后人生成长路上的不断努力、坚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早我和母亲前往看望她住在村中老宅的衡阳孃孃(姑父的续房),衡阳姑婆是那个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随姑父从武汉入桂北农村生活实属委屈不易,尽管年事已老,但谈吐举止仍保持着文雅的气质,也把老宅打点得干干净净,老宅很清爽,青砖黑瓦,照壁均为木质结构,窗格雕刻花鸟吉祥物样,宅中的天井青石板镶嵌,居中摆设一个偌大的青石鱼缸,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花钵,一株腊梅傲然而生,老宅的后面一条青龙干渠缓缓流过。</p> 或许此行追寻源亲,也有对老宅印象太深的缘故。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借米、借粮这个词基本上没有概念。借米借粮过日子年代经历的辛酸虽早已过去,我却始终未曾淡忘。二十世纪60—70年代,物资匮乏,农村中能吃上米饭填饱肚子的家庭还蛮少。日常生活中邻里亲戚之间借米借油借钱更是家常便饭常有的事。60年代末出生的我,虽未经历过断炊,但记忆中家里无米下锅或等米下锅的时候还是经常有的,几根红薯丝或条扛一天是常事。</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 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忆昔日苦,珍惜今日甜。</span></p> <p class="ql-block">表叔三兄妹~和善可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大家都再也不用借粮!历史也选择正确的道路培养了我们成长!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加上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人人吃饭都不成问题了。 </span></p> 家庭兴旺 <p class="ql-block">此行追寻源亲不仅见到82岁高龄的表叔,身体硬朗,目聪耳明,谈吐清晰。姑公、表叔家业人丁兴旺、后辈人才辈出……继续为着国家、人民百姓服务!</p> <p class="ql-block">寻得源亲后,了结母亲生前的一桩心愿。回邕后静下心来,写下这篇美文,以作回忆长辈们的艰辛,告诫我等后辈:明事、明理、明智。</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年少不知人生味,读懂已是过来人!</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p><p class="ql-block">祝愿全州的亲们世代兴旺安康,幸福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