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争议:有说于周代起始,也有说起源于秦汉时期,还有说起源于周以前,甚至更古早的结绳家谱。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的甲骨文字进行考证,“我国家谱于商周时期滥觞”这一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在商周时期,国家专设史官负责记录王室、贵族谱系,并将其整理汇集成书。我国谱牒文化方向的最早著作《世本》,便是一部初具体系的各姓世系总谱。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属于“犯上”。所以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家谱传下来。</p><p class="ql-block"> 一国无史难明兴衰,一族无谱难知世系。回首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虽朝代政权更迭不休,家族文化却历久弥新、延绵至今,这与家谱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文天祥曾这样评价族谱:“家之有谱犹如国有史也。史以纪实,谱以昭穆。昭穆明,则家派无可不显!” 编纂家谱主要目的为了分辨亲疏、睦族收族,提倡“亲亲之道”等方面逐渐转变。到明清以后,官方才大力鼓励民间纂修家谱,使得家谱数量大增,出现了“家家有家乘、户户有谱牒”的盛景。</p><p class="ql-block"> 那么一部完整的家谱到底多大的可信度。近些年,笔者翻阅过多地的黄氏族谱,本人为峭山公后裔当然查阅都是峭山公后裔派系,各地族谱记录各有千秋,那么究竟我们黄氏族谱可信度有多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将本人所阅读到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至于哪个更可信,敬请各位宗亲及读者自行甄别:</p> <p class="ql-block">一、香公与峭山公世代记录差异与相隔年代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亦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主角。他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p><p class="ql-block"> 黄峭山(公元871年—953年)字仁静,号青岗,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鹳籔人,官至唐昭宗光化年间工部侍郎。娶上官、吴、郑三贤生二十一子。唐末五代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据此社会状况,峭山公毅然决定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p><p class="ql-block"> 两人均为历史名人,但各地族谱记录的世代和两人相隔年数却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 (1)广东河源《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1983年出版记载:黄香公为86世祖,峭山公为118世祖,中间相隔了32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20年/世、25年/世、30年/世即</span>相隔了640年、800年、960年;</p><p class="ql-block"> (2)福建邵武《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族源流纪实》2014年出版记载:香公为94世祖,峭山公为117世祖,中间相隔了23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20年/世、25年/世、30年/世即</span>相隔了460年、575年、690年;</p><p class="ql-block"> (3)江西赣州《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2002年出版记载:香公为89世祖,峭山公为139世祖,中间相隔了50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20年/世、25年/世、30年/世</span>即相隔了1000年、1250年、1500年;</p><p class="ql-block"> (4)广东广州《上荣黄氏族谱》1998年出版的记载与《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一致。</p><p class="ql-block"> 根据《后汉书•孝安帝纪》等记载(官方史料准确记载)香公生于公元68年,而峭山公的多数族谱及网络记载生于公元871年已是毫无疑问了,两者中间相隔仅有803年。通过上述列举材料比对,一目了然,只有《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记载比较接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帝王常说的“九族”称谓是比较统一的,即“高、曾、祖、考、己、子、孙、曾、玄”。至于“祖宗十八代”的称谓,各个时代却略有不同,到了东汉的《尔雅·释亲》中才基本定型。那么族谱世系中详细记录的世祖排列序位,那么辈分清晰明了,不会出现有悖宗族的家教伦理。至于峭山公在整个家族世系里面排序,所翻阅的黄氏族谱记载相差甚远,然而《上荣黄氏族谱》与《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记载高度一致。</span></p> <p class="ql-block">二、香公传子记载</p><p class="ql-block"> 香公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孝子的代表,典故为父“温席”闻名天下,至于他传多少子孙,娶几个夫人,不同族谱也有不同说法,有谱传四位夫人生育八个儿子,也有两位夫人六个儿子,唯有儿子琼公是所有族谱均有记录:</p><p class="ql-block"> (1)广东河源《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1983年出版记载:妣郑氏陆氏,生子六:琼、琏、琛、瓉、珂、珮。</p><p class="ql-block"> (2)江西赣州《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2002年出版记载:香公传子琼公,与历史记载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3)福建邵武《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族源流纪实》2014年出版记载:与广东河源《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1983年出版记载一致。</p><p class="ql-block"> (4)广东广州《上荣黄氏族谱》1998年出版的记载:妣方氏陆氏,生四子,长琼、次瑰、三理。</p><p class="ql-block"> 四本族谱四种说法,孰是孰非,今天我们还难以佐证。但这里的故事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事实历史的真实性只有一个。</p> <p class="ql-block">三、峭公孙子情况</p><p class="ql-block"> 根据族谱记载,峭公18子最初的迁徙半径,基本上都在邵武的周边地区,其中邵武境内4人,建宁4人,泰宁4人,将乐2人,江西2人,延平2人,宁化、沙县、福清各1人。正是他的遣子行动,开始了一个千年不息、延绵至今的伟大迁徙。自峭公子弟向外拓展后,其后裔从此远播大江南北。到了明清之后,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部分黄氏子孙,便漂洋过海,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开发创业,生根开花。峭公育有二十一子没有异议,但衍育了多少孙子、孙女,各地族谱又出现不一样的记载;有记录155孙子13孙女,也有记录170多孙子,另有记载曾孙334个,曾孙女116个...本人查阅的族谱记载如下:</p><p class="ql-block"> (1)广东河源《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1983年出版记载:峭山公有孙:170人。</p><p class="ql-block"> (2)福建邵武《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族源流纪实》2014年出版记载:峭山公有孙171人。</p><p class="ql-block"> (3)江西赣州《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2002年出版未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4)广东广州《上荣黄氏族谱》1998年出版的记载:峭山公有孙88人。</p> <p class="ql-block">四、峭山公究竟是长子还是幼子</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荀子·君子篇》:“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峭山公究竟是锡公的长子还是幼子,在查阅族谱资料里面却有不同的写法,有记录为长子,有记录为幼子,各地有各地的说法不一致。</p><p class="ql-block"> (1)福建邵武《江夏黄氏峭山公宗史》、《黄氏龙南宗谱》和《上荣黄氏族谱》记录峭山公为锡公的幼子;</p><p class="ql-block"> (2)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及族谱录网页记录为锡公的长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回不到一千多年前,无从说起。</p> <p class="ql-block">五、峭山公出生时间</p><p class="ql-block"> 峭山公究竟是哪年出生,根据《后汉书·孝安帝纪》等记载推算、福建邵武《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族源流纪实》2014年出版、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广州白云同和大陂《上荣黄氏族谱》、赣州《龙南黄氏振兴房四修族谱》记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峭山公生于871年;网络及湖南中江族谱记载:</span>峭山公872年出生,究其原由,记载错误?传播错误?暂且不论,毕竟过了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 不管中国的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姓氏文化不丢,我们的文化就能传承。过去文化教育条件有限、历史记录难以真实保存。先祖很多目不识丁,经历战乱、自然灾害、移民动荡等,很少人家能够勒碑刻石传承家族史,事实上很多家族历史仅流传于口头,在这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很多人家由于祖上流源迷失不可考,为启新篇,干脆自设历史等等,据说一旦进入族谱,便成为可信的史料,族谱所说再被采择进入正史或者学术性著作,便成为“正统”历史。综上所述,通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面四本族谱几个方面记载情况来对比分析,试想一下如</span>果家谱就是这么来的,你认为还可信吗?</p><p class="ql-block"> 有幸生于现代,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交流工具如家谱论坛、即时聊天工具QQ、微信、照片、扫描等等。更好的保存、分享祖上传下来的族谱,深入考证历史和谱系关系,正本清源、既往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