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因为保定有太多的古迹,以至于让这条西大街,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西大街在裕华路的北侧,一步之遥。保留着很多近代保定的重要记忆。西大街是目前保定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具有清末民初特点的独特建筑画廊,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素有“北方名街”之称。当年保定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西大街积累了丰厚的商业文化,成为一条以商业建筑为主的商业文化街</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西大街,是中国城市常见的街道名称。保定西大街形成于保定建城之初即宋代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是城市中心直达西城门的唯一通道。大街全长850米,因位于城区西部,是通往西城门的主要道路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西大街是目前保定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具有清末民初特点的独特建筑画廊,是以商业建筑为主的兼有衙署、学府、祠堂、金融、民居建筑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素有“北方名街”之称。该街建筑风貌独特。一般是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以砖雕成,做工精细,耐人观赏。直到建国后五、六十年代面貌依旧,保存较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这条街上,曾经店铺林立,百业俱兴。这些商业门市建筑风格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式单层或双层敞开式活动板门窗或精致木雕花饰门窗,顶部以木制檐板围合,有的门前还设有花形护栏和外廊;一类为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特点与西方建筑造型合为一体的中西合壁式,如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楼,它是一座方形内天井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楼中心是上下贯通的封顶式天井,大门开在一层正中,两侧各开西式窗户,西北、东北角各建略向外突的圆形带窗的棱柱形塔楼,楼顶建有圆拱形塔帽。第一楼是城区最早的集购物、娱乐、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另一类是为数不多的、以近现代西方建筑造型为前立面、通体水刷石、方形大玻璃窗的楼房。这些林立的店铺或单层或双层,或单间或多间,参差错落排列在狭长街上,形成了一条中西合璧式店面和传统商业建筑结合的建筑画廊。但是遗憾的是,现在保存完好的并不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保定历史文化名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保定的书法艺术,而当年西大街众多老字号的商业牌匾便是名人书法的汇展。如“恒泰茶庄”由华世奎题写,“乐仁堂”药店由冯恕题写,“立己人”药房由甘绵羊题写,“西德记茶庄”由朱春年题写,“万宝堂”药店由李鸿章题写,“直隶书局”由刘春霖题写,“稻香村”食品店由张诗言题写,以及直隶总督方观承为“德昌茶庄”的题书,潘龄皋为“中兴帽庄”的题书等,这些都是各自成派的书法名家。这里的书法艺术也体现了西大街商业文化的特点,增加了其历史文化内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通过对建筑年代进行统计,目前西大街清代初及以前建筑有2个,民国期间建筑9个,49-80年代建筑11个,80年代以后建筑45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我爱保定城,我爱这古老的街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