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冶山历史文化之深厚

萧濟通

<p class="ql-block">冶山,位于福州市屏山南麓,2200多年前,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城建都。“冶城”为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城郭。</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继三坊七坊、烟台山、上下杭后,2017年开始实施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复工程,规划范围西至古屏路、东至观风亭路、南至湖东路、北至冶山路,面积26.62公顷。冶山春秋园位于风貌区内的核心地带,有3个功能片区,即遗址考古发掘区,冶山及欧冶池核心保护区和遗址博物馆区。园区与中山纪念堂(原为明清贡院)、林则徐出生地、能补天巷以及城惶庙等无缝对接,已于今年春节前建成开园。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闽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本人有幸家住中山大院,紧临泉山摩崖石刻、萨镇冰故居、唐代马球场遗址、中山纪念堂。这几年亲身经历了冶山历史文化保护修复工程的日日夜夜,见证了园区一景一物的修复,对冶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感受。</p> <p class="ql-block">以冶山命名、体现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的公园——冶山春秋园。</p> <p class="ql-block">闽越王无诸手持宝剑开疆拓土的雕像,矗立于冶山春秋园北入口广场。</p> <p class="ql-block">《闽越开疆》浮雕石墙,长50米高3.4米,生动刻画了越人南迁、无诸佐汉灭秦、建城开疆的恢弘气势。</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省、市考古工作人员对冶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地下考古发掘,发现汉代原生堆积的较大规模的文化层,出土大量有关汉代的遗物遗迹,为福州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成为冶城在福州最直接的佐证。冶山春秋园为下一步地下考古予留了场地。</p> <p class="ql-block">汉代古井</p> <p class="ql-block">历尽沧桑的“三皇庙五龙堂欧冶池官地”石碑</p> <p class="ql-block">冶山欧冶池,据传是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大师欧冶子在此铸剑淬火之地,距今己有2200多年的历史,“冶山”、“剑池”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中国七大名剑里,这五把都榜上有名,可见旧时福州冶金业发达程度。</p> <p class="ql-block">欧冶池荷花争艳,林木葱郁,剑光亭、喜雨轩亭榭典雅。</p> <p class="ql-block">冶山顶东侧“萨镇冰故居”是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之所,造型颇具民国风,2013年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园区内发掘的从西汉到民国时期的文物,在仁寿堂东侧一楼展出,展现了“闽之有城,自冶城始”及福州二千多年历史的恢弘画卷。东汉三国时期的双耳酒杯、晋朝时的酒坛、战国汉初青铜短剑、唐宋时期的香炉、存钱罐、油灯、瓦当、房脊上的龙头以及明清时期的瓷器等,让人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冶山亦称泉山,山上保留有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40多处,具有很高的历史遗迹和书法价值。</p> <p class="ql-block">民国总统黎元洪手书“洛社遗风”题刻,典出宋代诗人欧阳修。</p> <p class="ql-block">福州乡坤施景琛题刻:未老居然暑老人,千秋事业属吾身,闲随杖履征文献,邹鲁遗风振海滨。</p> <p class="ql-block">寿岩</p> <p class="ql-block">既有“望京山”,又有“观海亭”足见小小的冶山在当时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曾任民国参议院院长、国府主席林森所题</p> <p class="ql-block">闽越王鼓琴处的“玩琴台”。</p> <p class="ql-block">乾冈岺释义:居西北方位的山岗。旧时被视为宜于营建帝王宫殿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冶山上,有石刻“一曲”到“九曲”,古时此山应有泉水小溪,九曲迴流与欧冶池相连,沧海桑田,如今不见溪流只剩地名。</p> <p class="ql-block">九曲池的“曲水流觞”古景观。古人玩饮酒游戏,将特制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流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与此有相关。</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刻书法精美,意趣盎然,气势不凡,可谓书法宝库,为冶山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p> <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古城遗墙,受古榕树根保护而不倒。</p> <p class="ql-block">福州贡院残墙,折射着贡院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唐代马球场遗址,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唐代马球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前身是明清时期的福州贡院,是全闽学子赴考之地。福建有很多历史名人在贡院中举,如李光地、陈若霖、林则徐等。清代台湾为福建辖府,台湾秀才考举人,须到福州应考,因此,福州贡院也是闽台一家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今福州贡院多己毁,仅存至公堂。清光绪三十年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民国元年四月二十日,孙中山在至公堂大厅接见学生代表并向福建军政界要员发表演说。为纪念孙中山,1932年“埕大贡街”改名为“中山路”,“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是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出生地及幼年生活、学习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能补天巷,也是冶山春秋园的南入口。据传,旧时闽北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考科举。因手头拮据,在贡院西侧的一条小巷一家最便宜的小客栈住下。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技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p><p class="ql-block">考试结束后,考官阅卷时发现邝继聪文章很好,仔细一看,却发现卷中的“天”字,少了一笔,变成“大”字。按规定,文章有错字应为废卷,考官连呼可惜。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天”字,上面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p><p class="ql-block">考官觉得奇怪,一问才知其由来,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祁继聪中了进士,回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条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宠虽大无斤两,称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便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如今,能补天巷的地名传说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福建都城隍庙建于1700年前的晋朝,具有历史悠久、级别地位高、管辖广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所展现的从西汉至民国时期的遗址遗迹遗物,仿佛带领大家穿越一次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福州历史文化的厚实。</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关注、鼓励与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