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的在很早的时候,曾经在一位朋友的办公室里看过一张他的个人相片,问及在哪里取景时,他淡淡地回复了一句“单桥”。于是,单桥这个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中学时,很喜欢语文这一科。记的茅以升先生写过一篇《中国石拱桥》。通过学习知道了,自古中国就是个不缺桥的国家。而且我们先人建造的桥是享誉世界的,比如说北京的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p><p class="ql-block">这些桥离我远些,不方便游览。 而近在身边的这座单桥还不曾一睹其风采,不得不说是件憾事!</p><p class="ql-block">但是,迫于当时交通设备的落后,那时我还没有车,更没有车载导航,更别说手机导航了。所以,还真不是随便就能有“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直到了2013年,应该是在十年之后了吧!才有了第一次造访单桥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感谢我的第一辆私家车吧一一上海通用五菱的1.0排量的小乐驰。</p><p class="ql-block">从任丘顺着106国道一路向南,经河间、入献县,再南行若干公里,见路东有一块指示牌:单桥,即向东拐。在村子里沿小柏油路左拐,再左拐若干路程后,仿若渊明先生所云的眼前“豁然开朗”,不大的一片河畔(滹沱河旧道上,很有名的一道河啊,很多河北的小说中曾经会出现它的名字,如《红旗谱》)的开阔地。一座石桥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下车,信步向南。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下面的这一组画面。</p> <p class="ql-block">首先验明正身吧,这是很牛的一座桥啊!桥头前这座小石碑上赫然刻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没想到,在这样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落(北单桥村)里,居然有这样的一座石桥!!不枉我开车60多公里来看你。</p><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2006年5月25日,单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看看在桥头蹲守的这两只大石狮子,是不是八面威风?石狮子身上斑驳泛黑之处,都是因为被人们用手摸的,因为手上有汗,年深日久,均脂化了。</p> <p class="ql-block">认识这只神兽吧?</p><p class="ql-block">这是龙之九子中排行老八的,善驮的负屃。它的背上应该有石碑的,可惜没有看到。推测是因为文物保护不当,遗失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两次来看单桥时,时逢冬季,在石桥侧下位置拍的一张照片。方便大家对整座石桥有个总体的印象。是不是看起来很有历史的沧桑感?</p><p class="ql-block">后经网上查证:单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看到这里,是不是会很自然地想到小学语文课本里《赵州桥》中若干的语句,感觉一样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单桥为青石结构,桥身长69米、宽9.6米,共有五孔,中间一孔可行船。我感觉只要水位高,大孔旁边的两个小孔也是可以过船的。</p><p class="ql-block">石桥9个大小拱券上方雕刻着18个俯视河面的螭头,也有说是镇水兽头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头的第一块栏板,可惜的是石兽背上的仙人像(也有说是男女善人像的,就是修桥捐资人的代表形象)已经残损了。现在只能看到人像的腿和脚了。很清楚的!也在脑补,想当初这是怎样的一位仙风道骨的神人。</p> <p class="ql-block">你是不是感觉这张和上一张风格迥异?这张也是冬季拍的。从侧面望去,石桥的整个护栏及望柱上的石雕尽收眼底,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是壮观!!!</p><p class="ql-block">据统计:石桥两侧共有64根望柱和68块石栏板。如果你有时间与兴趣,可以一一数来。</p> <p class="ql-block">石雕风化的很严重。但是并不影响我对古代匠人们高超雕刻艺术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透过镜头,是不是能感觉到厚重的沧桑感破镜而来呢??</p> <p class="ql-block">单桥全长77.5米,桥身长69米,桥面宽9.6米,呈马鞍型;最高处距地面15米。画面中两道深达20多厘米的车辙印就见证了这座石桥当年的辉煌。想一想,这硬似铁的青石板上,需要多少年、多少车辆的辗压才能如此啊?</p> <p class="ql-block">柱头上的石兽,狮子居多!!</p> <p class="ql-block">也有猴子。</p><p class="ql-block">这可是真正的石猴!也许某天,它也一跃冲天!!继写大圣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单桥档板上共有浮雕110幅,其中有以雕刻人物故事为主的, 共有47幅;有以动物花卉为主的,共有61幅。每一块档板的雕刻无不形象生动,纹样自然,堪称神品。</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我才疏学浅,并不能解读这里的人物故事。诸君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动物花卉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块左面的应该是猛虎的形象,翻身扭头,动作里透着矫健、有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翻江捣海的蛟龙!!!</p> <p class="ql-block">这两块展示的是梅花鹿一家的两个生活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块应该是麒麟!</p> <p class="ql-block">我感觉这一块表达是位仙人骑在鲸鱼身上,应该是在过海!</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造访石桥时,我还很年轻呢!屈指记来,也有十年的历史了。唉,真的是岁月如梭催人老啊!</p> <p class="ql-block">这是带孩子们来看石桥。</p> <p class="ql-block">单桥修建的结构呈现南北不对称的形态,集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于中国石拱桥建筑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2012年3月23日,单桥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也是一项世界纪录!中国古人,牛!!</p><p class="ql-block">也请父母游览过!!</p> <p class="ql-block">最后补充一下有关石桥的修建历史吧!</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六年(1441年),单家桥(单桥初名)始建,由单姓大户所建,为木桥。 </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初年(1628 年),单家桥倒塌。</p><p class="ql-block">崇祯二年(1629年),河间知府王逢元等提议修建石桥,献县知事李粹自捐资主修,献县百姓遂组织成立单桥建桥会,募化建桥资金和物资,捐资人员涉及2800余人、130个府县,石质单桥始建。</p><p class="ql-block">想想在古代,人们修座石桥有多少不容易啊!堂堂的一个河间府都没有这人力与财力,还得靠人们去募化。</p><p class="ql-block">最终发句感慨吧!还是新社会好啊!现在的人们吃的好,穿的暖,感谢历朝历代的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聪明人!怎么突然想到了这句话:</p><p class="ql-block">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