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宏参战回忆录

肖邢

<p class="ql-block">致读者: </p><p class="ql-block"> 本书向您推荐一位在和平年代多次负重前行的空军雷达兵老兵刘步宏同志多次参战经历的回忆,在空军雷达兵22年军旅生涯里,他不畏强敌,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准备征战或出征的路上,他先后五次参战,其中2次抗美援越作战,1次抗美援老作战,2次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1次应急军事部署行动,在全空军雷达兵乃至全军中都极为罕见,非常不易。在抗美援越战场,他亲历了美军对北越发动的“滚雷行动”系列大轰炸,参加了宋化、北江、宋化大桥、红河大桥、海防等防空保卫战,对抗过美军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残酷野蛮血腥的地毯式轰炸没有吓到他;在抗美援老莫沃山原始丛林,他克服了“六害”袭扰,指挥连队保障击落美军F111、T28战机2架。在内蒙古大漠草原,风雪严寒和病痛没有摧毁他的意志,无数艰难困苦都没能阻挡他备战前进的步伐;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场,他面对恶劣复杂战场环境,聚焦雷达保障重点难点,采取的每一举措都铿锵有力、效果不凡。他的回忆是那一代英雄雷达兵的真实写照,他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和典范。在和平年代里,他“每战必出、不畏强敌、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敢打必胜”,刘步宏同志的这种精神,正是空军雷达兵70年兵种建设所倡导的精神,是雷达兵战斗精神的精髓,是雷达兵理想信念价值、战斗作风意志、军人气节素养的展现,也正是当今我军强军建设所倡导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郑 敏</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年六月六日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p><p class="ql-block">——我五次参战和一次参加应急军事部署行动经历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刘 步 宏</p><p class="ql-block"> 我是空军雷达兵的一名老兵,1964年8月入伍,1985年12月转业。在22年军旅生涯中,我先后五次参战,包括2次抗美援越作战;1次抗美援老作战;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4年4月~1985年8月“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还参加了一次准军事行动,即珍宝岛事件后,为防止苏联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们紧急赴中蒙边境前线实施为期1年(1969年7月~1970年7月)的加强战备部署行动。许多年过去了,回想往事,我很感谢部队各级首长的信任关怀及给我的各次参战机会,因为在和平年代里,参战十分不易,让我可以实现保卫边疆、保卫人民、报效祖国的夙愿;命运也很眷顾我和我所在雷达连队,我们每次出征都是胜利凯旋,战友们都平安归来,有许多感想要叙说,有许多经验该传承。在空军雷达兵成立70周年之际,年逾古稀的我愿意把这些参战的经历写出来,庆祝我们兵种的节日,与战友和同志们分享,教育和勉励我们的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有幸参加这么多次作战行动,还要从我当兵说起:1946年6月,我出生在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泰兴,从小听着学校老师和父辈们讲述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打黄桥战役的故事。1940年与国民党顽固派韓德勤的黄桥决战,歼灭敌军1.1万余人,俘3800余名,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共泰兴县委,县政府和独立团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有名的宣家堡战斗,姚家庄战斗,还有1945年光复泰兴城的战斗,普写了一篇篇泰兴人民的革命斗争史。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吃流传至今军民鱼水情的黄桥烧饼,听抗美援朝泰兴籍特等功臣、爆破大王杨根思烈士和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故事,从小就激励我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1964年我从泰兴蒋华中学初中毕业,恰逢招兵,由于身体素质好,视力出众,如愿参军了。我是瞒着父亲、哥哥还有年幼的妹妹报名参军的,当我穿上军装把脱下的衣服送回家时,父亲、哥哥才知道。我想报名参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受叔叔影响的,叔叔是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我要继承叔叔的遗志保家卫国,一人当兵全家光荣。</p> <p class="ql-block">  我和空军雷达兵很有缘分,到山东文登新兵训练基地后,基地干部问我愿不愿意当文化兵,我说行啊,那时的我已初中毕业,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文化水平较高的新兵了,就把我分配在雷达兵训练队,从此我就与雷达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有幸被分到陕西宝鸡岐山雷达训练基地,在雷达训练基地,我开始学习无线电基础知识、雷达原理、雷达操纵和维修等专业知识。专业训练结束,由于成绩优异,1965年8月,我被分配到北空雷达兵第16团位于北京大兴的榆垈3连,当听到被分配到北京当兵,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从书本上早就看到了首都北京雄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更是我向往的地方。今日与部队结缘分到北京,终于能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天安门城楼,亲临天安门广场,见证北京华夏五千年文明辉煌。更有保卫首都的重任,使我激动、兴奋、自豪,跳动的心与祖国和平安全紧紧相连,更坚定了我一定当好兵,当一个合格的雷达兵。</p><p class="ql-block"> 榆垈3连是一个业务技术精、思想作风硬、战斗力强的雷达连,担负着首都南大门空中警戒和机动作战任务。在3连我经常加班加点刻苦训练,虚心向老兵学习,无论是兵器原理还是使用保障,都要一直学到彻底弄懂、熟练掌握为止;我系统地参加了513雷达架设、撤收、值勤、整机拆装等训练,技术能力很快得到了提升,理论也进一步深化;在3连我还受到了范长祥连长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全团的操纵和技术骨干,所以首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部队抽调骨干就选中了我。</p> <p class="ql-block">一、第一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1966.2~1966.11)</p> <p class="ql-block">  美国在南越进行的“特种战争(即代理人战争)”失败后,1964年8月2日,为打击和遏制北越,美国蓄意挑起了“北部湾事件”。美国以此为借口全面军事介入越战,将侵越战争演变为以美军为主体、“南打北炸”的全面战争,实施所谓的“滚雷行动”,越南城乡遭到了有史以来最野蛮的、最惨无人道的、饱和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越南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劫难。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不仅扩大到中越边境的缓冲地带,同时美军还出动军机入侵我海南岛、云南、广西上空实施侦察骚扰,炸死炸伤我船员和边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965年春,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国防部长武元甲受胡志明主席委托,请求中国扩大援助规模,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毛主席和党中央为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决定抗美援越,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我国先后派出了高炮、铁道、工程、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到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抢修和新修铁路,建设机场和海防工程,以及通信、扫雷和后勤保障等任务。执行援越防空作战的部队实施批次轮换作战,首批于1965年8月1日入越,最后一批1969年3月回国,至1969年4月止,共有16个支队、辖64个大队、50个队属高炮营及部分高机连、16个雷达连参加轮战,总计15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主动请战,奔赴前线 </p><p class="ql-block"> 一场声势浩大但又秘密的抗美援越开始了,在部队进行动员教育后,我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积极向连首长表示要求请战,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1966年1月底,连里接到团长、参谋长的命令,抽调我还有南空、广空共3名雷达操纵骨干,补充到雷达6团11连,参加抗美援越出国作战。当时全连就我一人获得这项光荣任务,自己无比激动、倍感光荣。带着团、连首长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我一个从未独自远行的农村当兵娃,背起单兵行装,怀揣军人通行证,满怀激情,毅然开始了奔赴战场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从天津团部出发,乘硬座火车和长途汽车辗转2500多公里,来到广西宁明友谊关,到已经先期到达的雷达6团11连报到,等待大部队集结和梯次开进。抗美援越作战实行部队轮换制,我所在的雷达11连配属空军高炮3师,编为33支队。我们是第2批出国作战,从1966年2月10日开始入越,接替第一批63支队驻防东线,主要担负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新建的克夫至太原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并保护沿途的我援越铁道、工程、通信等施工部队的防空安全。</p><p class="ql-block">送战友出征,迎将士凯旋 </p><p class="ql-block"> 在出国前,连队先安排我到中越边界友谊关军供站执勤,军供站的任务就是送开水,每人一副扁担两个水桶,每天傍晚为分批梯次开进出国和回国的将士们送开水。2月的友谊关仍处于旱季,气温较高,我穿着汗衫,头顶烈日,闷热难耐,每天担开水来来回回数十公里,真是又热又累,汗流浃背。但每天当我看到一队队脱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换上越南后勤部队服装出征的队伍,看着将士们跨着坚定的步伐迈出国门开赴战场,听着战友们一遍又一遍振臂高呼“越南必胜,美国必败”的口号,将士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无惧无畏的迎战气氛,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人民无限的爱和革命军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平安详的环境瞬间过去,硝烟战火已十分逼近,我默默地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多打胜仗,平安归来,临行前让他们吃好离境前最后一顿饭,军用水壶里灌满最后一壶祖国的水,再感受一次祖国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军供站,我还迎接过第一批部分轮战凯旋回国的将士,他们的战车车队排着整齐的阵容,浩浩荡荡从凯旋门进来,大炮、汽车或装备上扎着红布条或白布条,红布条表示打下飞机立下战功,白布条表示悼念牺牲的战友,红布条很多,白布条也不少(后来据高炮63师老兵回忆,首批63支队轮战共击落敌机54架、击伤22架,俘获美军飞行员3名。牺牲36人,含团职3人,伤131人。),出色的战果,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让我肃然起敬,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兄弟部队的英勇顽强,心里充满了赞叹和敬佩。</p><p class="ql-block">跨出国门,进入战场 </p> <p class="ql-block">  大部队正式出发选择在一个阴天的傍晚,因为天气阴沉又临近傍晚,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行军,这样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我也默默脱下我珍爱的解放军军装,换上越南后勤部队服装,背上单兵行装随雷达11连光荣地迈过了友谊关国门。</p> <p class="ql-block">  雷达、高炮和运输车辆都覆盖上草绿色的伪装网,在行军序列中每隔一段间距,都要穿插安排处于战斗状态的双管三七高炮和四联高射机枪,它们在行军中一直处于防空状态,遇到敌机来袭随时开炮空战,车队浩浩荡荡绵延几公里。</p><p class="ql-block"> 大部队进入越南后行进在一号公路上,向谅山进发,很快沿途杂草丛生,各种损毁的装备、车辆随处可见。路旁、田埂旁布满了防空战壕,还能见到不少随时准备打击入侵之敌的越南军民。进入谅山,见到这座城市到处残垣断壁、废墟成片,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几乎成了无人区,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驶过谅山天色已暗,周围一片漆黑,部队接到指令已进入敌轰炸区,要求尽量少开车灯,整个车队也只允许几辆开路引导车开一个车灯,目的是让敌人误认为是探照灯。连首长沉着地指挥车队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时不时就会走过一个个大弹坑,这些大弹坑宽8~9米、深3~4米,由于没有时间回填,沿途的工程兵就在弹坑上架设简易钢梁,用草木伪装,以确保我军装备和车辆能顺利通过。</p><p class="ql-block">在宋化阵地展开部署 </p><p class="ql-block"> 午夜我们依次驶过了温县、有陇、克夫、宋化和宋化大桥。宋化是河内以北整个东线战场的中心,宋化大桥以及再往前横跨红河上的红河大桥(又名杜梅大桥、龙边大桥),都是通往河内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必经的咽喉,红河大桥还是越北地区五条铁路的汇集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我们重点保卫的目标;整个谅山至河内铁路线,还有沿途的谅山、温县、有陇、克夫机场、外苏、宋化、北江、北宁都是美军轰炸的重点。这天夜里我首次见识了越南的铁路公路混用桥,他们的铁路是窄轨道,轨道只高出地面几公分,汽车在上面行驶一点也不受影响。我们一直行进到宋化东南,大概在北宁附近,离红河大桥大约30公里处,连队进入事先选好的阵地,立刻展开雷达架设部署。</p> <p class="ql-block">  我们雷达11连根据指令部署在宋化东南,一是因为我们是中远程警戒雷达连,具有提供尽远预警的能力,所以要把我们部署在保卫目标区域靠前一些;二是因为我们是专业的雷达兵,要给33支队指挥所和各高炮团提供远方早期预警和保卫区域整体的预警情报,所以离宋化支队指挥所不能太远,由此,确定我连部署在宋化东南,担负的任务是:负责宋化战区的远程预警和区域预警,为支队指挥所和各高炮团提供早期预警和区域预警情报。</p> <p class="ql-block">搞好雷达阵地伪装 </p><p class="ql-block"> “打击敌人首先要有效保护自己”这是抗美援越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连队到达阵地后,首先是伪装问题,越南北部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浓密的灌木林、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我们把513雷达架设在大芒果树下,高大的芒果树,墨绿的芒果叶,正好遮盖了雷达天线,是雷达最好的伪装。新开辟的阵地有不少黄土暴露,我们先用装备的伪装网铺覆伪装,以后我们就因地制宜,用牛粪化成浓厚的粪水泼在裸露的土地上,粪水很快就把黄土地染成了草绿色,办法虽土,但很有效。以后数个月里,我们就是用这种最简便、最原始的方法保护了雷达和战友的安全。</p><p class="ql-block">参加反空袭战斗 </p><p class="ql-block"> 阵地伪装好了,轰炸也来了,美军几乎每天都出来轰炸,天气好肯定来。每天早晨6点部队会用暗语通报:“今天天气好,有冲击波(就是有大批美机来轰炸)”。美军经常在上午九点半左右,先派几架侦察机来中高空侦察一圈;间隔一段时间轰炸机群就来了,一个机群少则20~30架,多则上百架飞机;通常分三个编队从中高空飞赴战区,实施高空或低空轰炸,有时还配备了干扰机。我连雷达在200~300公里远就能发现来袭机群,情报快速报到了支队指挥所和各炮群,等敌机距离雷达阵地五六十公里时,值班员敲响防空警报,就是敲击100炮的弹壳,“当、当、当”共鸣声在山野、公路、村庄回荡。越南老百姓听到警报后,立刻会进入无处不在的防空掩体、防空洞。我和战友们操纵着千里眼,死死锁住敌机的动向,把目标情报源源不断报给支队指挥所,支队指挥员一声令下,密集的炮弹射向敌机群,顿时炮声震天,惊天动地,感觉大地都在下沉,炮弹在天上形成密集的炮火墙。在我炮群的猛烈打击下,有的敌机中弹瞬间在空中爆炸解体;有的敌机拖着浓烟栽向地面,发出隆隆爆炸声;其余敌机四处逃窜,有的为了赶紧逃命胡乱扔下炸弹逃走;有的打开加力“轰”的一声,飞机窜出十几公里;还有的敌机干脆扔掉副油箱逃命;炸弹冰雹般的砸下来,有的落在江里炸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冒起白烟;有的落在山岗田野,冒起滚滚黑烟、黄烟。多次看到美军飞行员跳伞,校级军官是红色伞,尉级军官是花伞或白伞,所以经常能抓到美军飞行员,他们早做好了求生准备,随身都带有投降书,上面用多国语言写着我是美国公民,我不会说中国话,我请求你帮助我获得食物、住所和保护,请你领我到美国人那里,美国政府必会大大酬谢你们。瞧!这些怕死的美国大兵怎么会不败。</p> <p class="ql-block">收集击落美机战利品 </p><p class="ql-block"> 为获取可靠的战果信息,部队组织了残骸收集组和收集指控组,指控组在距离炮群约30km处设点,时刻注意美机坠落方向,一旦打下敌机,指控组开车迅速赶到进行布控,封锁美机残骸坠落区域和各路口,对残骸进行保护;残骸收集组赶到后,拍照并收集残骸。确定击落敌机数量的战果很严格,主要有三点:一是俘虏了飞行员;二是缴获飞机的标志牌;三是缴获飞机的黑匣子。</p> <p class="ql-block">  记得一天上午,一架敌机被我炮群击落后坠落在连队驻地附近,我们乘连队卡车直奔飞机坠落地,敌机坠落在一片稻田,这时燃烧未尽,机体里的弹药还在噼里啪啦的爆炸,熔化的金属液四处飞溅,温度很高气味难闻。我顾不上危险,立即在周围搜寻,发现了一个无线电装置,成方形,是被冲击波抛出的。我把它捡了起来,拿在手里揣摩,这时有2个越南兵跑了过来,说着我听不懂的越南话,看架势是要与我们争夺战果的,我大声警告他们,比划着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战利品,要拿回去做研究,并顺势拉开了冲锋枪的保险,越南兵见势只好走了。50多年过去了,这件事还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总结作战经验 </p><p class="ql-block"> 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袭和侦察兵器。主要有:F-104、F-105、F-4C、F-111、A-4、A-6、A-7、B-52、SR-71、U-2、EB-66、147G等;使用的炸弹和导弹主要有:重磅航空炸弹、定时炸弹、钢珠弹、菠萝弹、凝固汽油弹、气浪弹、小斗犬和小牛制导炸弹、“百舌鸟”反雷达导弹等,我们支队认真研究了美机性能和空袭轰炸的特点,研究出了“近战集火打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打敌机的战法和战术,在残酷激烈的反空袭作战中,顽强抗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给来犯的美机以坚决有力的打击。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我连除严密伪装隐蔽外,还选择准备了多处预备阵地,连队会根据情况,适时将雷达机动转移到预备阵地上去,继续战斗。经过数月激战,全支队官兵抗住了美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空袭,有效保护了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援越物质运输及沿途我铁道、工程、通信等施工部队的安全,给美军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这是空军抗美援越第一个高炮师参战,在9个多月里,全师共作战97次,击落敌机97架,击伤101架,俘获美军飞行员12名,自己损失很小,取得了耀眼的战绩。1966年11月3日,我们胜利凯旋回国。</p><p class="ql-block"> 二、第二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1967.8~1968.3)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抗美援越回连队后,范长祥连长告诉我,我在1966年8月已批准提升为操纵班长,回连后他还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美援越战争还在继续,为了让更多部队得到实战锻炼,同时减少伤亡,1967年8月,我所在的榆垈3连接到命令,随空军高炮7师抗美援越。第二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我们是第6批,编为37支队,一共2个雷达连(还有雷达28团1个连)配属空军高炮7师接替32支队继续驻防东线,担负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新建的克夫至太原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保护沿途的我援越铁道、工程、通信等施工部队。我随榆垈3连又一次来到广西宁明,连队在一个印尼华侨农场临时驻扎,这个农场是60年代初我国接受印尼归国华侨而建的。在这里连队进行了战前深入动员、政治思想教育、技术培训等准备,1部513雷达架设在农场的山坡上,我们反复进行了架设、撤收训练,还进行了维护检修和器材补充,连里还派人到越南海防前线熟悉作战和战场环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次参战我是一名骨干战士;第二次参战我是一名党员操纵班长,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p><p class="ql-block"> 那些天,我想到了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二叔刘文甫,至今还未魂归故里。2013年泰兴县重新规划建设烈士陵园。南新街杨邨廟烈士纪念馆,为叔叔这批在海安县李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建了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上图:南新街杨潮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下图:南新街杨嘲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1955年栗裕题词</p> <p class="ql-block">我从奶奶墓地,用红绸被子捧了一包家乡的土,放入了二叔刘文甫烈士墓内,家乡的土就是叔叔的根,用来祭奠二叔魂系故里。想到了小时候我每天放学后陪伴照顾因为二叔牺牲几乎哭瞎双眼的奶奶。二叔刘文甫1918年6月出生,原泰兴县七圩公社联合大队观音庙人,1947年参加革命,是华东野战军十纵队三十旅八十九团一营三连战士,1948年二月在江苏海安县李堡战斗中牺牲。叔叔参加革命时已经成家结婚,但没有孩子。叔叔牺牲后不久,婶婶也离开了我们家。</p> <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我就担负起陪伴奶奶的任务,随着我慢慢长大,不仅陪伴还要照顾奶奶,看管奶奶家的竹园。春天清脆香嫰的竹笋,夏天的桃子,都是我喜爱的美食水果,这一辈子都是我的最爱,童年少年这段愉快的时光,与奶奶相互依恋,跟奶奶有很深的感情。1962年至1963年妈妈和奶奶相继离世,失去了我最亲爱的二位亲人,一下子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温暖,我就选择了赶快入伍当兵,开始新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想到了老家木门,木窗上留下的历历弹孔,那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泰兴老百姓与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印记。听父亲曾讲述过他和叔叔一道,驾着小木船,把吃饭桌子放倒,桌面朝前方搁置船头,然后把水浸泡过的棉被,挡在桌面上。湿透的棉被子弹不容易打穿,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在芦围荡中与敌人周旋打游击战。父亲会理发,他常带着理发工具,以理发为由,用这种身份伪装,了解敌情搞情报。可見当年泰兴有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加入到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去。可惜父亲1988年已经去世,无法查证和了解更多泰兴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故事。后来由于斗争需要,叔叔1947年正式参加了革命,当兵仅一年就为新中国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我再次走向越南战场,同样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我必须勇敢面对,绝不退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们连队跨出国门之前,同样也享受了祖国最后一顿美餐,灌满了祖国最后一壶热水。出征还是选择在一个阴天傍晚,跨过友谊关后连队行进在一号公路上,公路两旁的弹坑和损毁的装备车辆增多了,谅山城仍然是残垣断壁,废墟成片,而且更加荒凉。入夜,我们再次驶过了宋化和宋化大桥,这次连队先还是部署在宋化东南的阵地作战,担负河内以北至谅山区域防空预警任务;后来为更早的掌握北部湾海上方向来袭的美军飞机,支队首长命令我连机动转移到越南沿海重镇海防部署。因此,我连随即由宋化阵地机动到了海防布防,担负沿海前沿的防空预警任务。</p><p class="ql-block">严密警戒,全力保障支队抗击作战 </p><p class="ql-block"> 这次美军的轰炸更加猛烈,更加疯狂,惨无人道,令人发指。我在雷达荧光屏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美军一次出动几十架飞机,编为1~2个机群,通常一个机群24~36架,分三层,每层8~12架的密集编队进袭,除轰炸机外还有干扰机、侦察机、效果照相机、救护机等,在雷达荧光屏上显示波宽有17~18公里。敌机飞到北纬17度线附近机群下降高度并散开分为三组,一组低空冲向宋化方向各炮群,一组低空冲向宋化大桥或红河大桥,还有一组在空中侦察、干扰或效果照相。我们在芒果树下都能听到敌机引擎刺耳的轰鸣声,有时肉眼都能看到敌机座舱里的飞行员和机徽标识,没有畏惧,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盯荧光屏,为支队作战提供快速、准确、连续的雷达情报。</p> <p class="ql-block">  这次作战高炮7师可谓兵强马壮,除了有各型常规口径高炮外,还拥有苏制100(mm)高炮,这种高炮威力大、射程远,能击落更高、更远的敌机;当然还有我们榆垈雷达3连,我们也毫不含糊,技术精湛、战斗力强;这次我们在越南战场上配合,7师如虎添翼,狠狠打击了美国飞贼,这次我们确实打下了更多的敌机,活捉了更多的飞行员。</p><p class="ql-block">保卫红河、宋化大桥和铁路线</p> <p class="ql-block">  敌机多次对宋化、红河大桥和河内到谅山铁路线进行疯狂轰炸,妄图彻底切断从中国方向来的援助物资供应。轰炸隔三岔五都有,每次我连都及时发现,准确掌握,连续保障。每次敌机都是直奔大桥,我支队各炮群得到雷达预警信息后,快速反应,猛烈抗击,瞬间炮声震天,四处爆炸,山崩地裂,浓烟滚滚。我再次看到敌机在我炮群的猛烈打击下,或者空中爆炸解体,或者拖着浓烟栽向地面,或者扔掉炸弹、副油箱四处逃窜,或者跳伞逃生;炸弹落在江里爆炸掀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后来看资料记载,从1965年6月起,美军仅对红河大桥就发动了64次2000余架的轰炸,投下炸弹1万多吨;对宋化大桥的轰炸也是如此。但到1969年3月我军撤出时,红河大桥、宋化大桥依然屹立在河上。在中越军民合力抗击下,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了这两座桥,保住了这条运输大动脉。</p> <p class="ql-block">搞好阵地伪装防护 </p><p class="ql-block"> 在宋化和海防阵地,我连都是把513雷达架设在大芒果树下,并做好了严密的隐蔽伪装和机动防护,海防阵地雷达架设在半山坡上,很隐蔽,也不影响雷达探测,实际效果很好。后来听战友说,多年后空军佐光参助来32团表扬我连了。佐参助当时是赴越南的军事顾问,他说海防我们这个阵地选的好,伪装搞得好,敌机每次来轰炸都找不到,每次都把炸弹扔到别处去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付“百舌鸟”反辐射导弹</span></p><p class="ql-block"> “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是美军在越南战场专门用来对付我雷达的手段,实施挖眼战术。在越战初期越军使用的406、513雷达,以及我军轮战高炮部队的一些炮瞄雷达,都吃过它的亏,雷达和人员都遭受了很大损失。我在残骸组见过缴获的这种导弹,装在卡车里还长出一点,导弹前端部分是引导头,中段是战斗部,后段是飞行器和控制部件。我连也因为它曾经历过惊心动魄的瞬间,一次敌机射出的“百舌鸟”导弹向我雷达阵地飞来,当时513雷达正在开机保障空战,天线不停转动,我亲眼看见导弹喷着白色的尾焰,一眨眼间就飞到面前,也许是老天保佑,也许是我们的土办法灵验了,导弹快到了却一头栽向旁边的水库,在水库里爆炸。战争就是这样,生死一瞬间,而我一点也没后怕,我想这就是军人的担当和无畏。后来炮师组织大家经过仔细研究,基本弄清了这种导弹的原理。“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在搜索到我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后,它就跟着雷达波束方向飞来,一直对准波束飞行,直到命中雷达。当时研究出的对付这种导弹的办法比较“土”,即:让炮瞄雷达“早开机、近升压、断高压、摇摆天线、断续开机”;或者让两三部雷达在不同战位互相合作开关机,我开你关,你关我开;这些办法尽管“土”,但当时还很有效。不管是越战初期使用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还是后来美军进一步改进具有记忆功能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都被我们用“土”办法引导成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成了“无舌鸟”。</p> <p class="ql-block">更耀眼的战绩 </p><p class="ql-block"> 到轮战结束,我们全支队在9个多月时间里,共作战56次,击落敌机103架,击伤64架,俘获美军飞行员21名;我们牺牲29人,伤129人,取得了更耀眼的战绩。我们连队圆满完成了抗美援越任务,荣立了集体三等功,1968年3月20日我们胜利凯旋回国。后来知道,在整个历时3年9个月的抗美援越作战中,我防空部队共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p> <p class="ql-block">三、参加向中蒙边境一线紧急部署行动(1969.7~1970.7) </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初,中苏边境硝烟突起,我边防部队在珍宝岛与苏军展开了激烈的自卫反击战。为防止战争扩大,抵御苏军可能对我三北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入侵,我榆垈3连又一次临危受命,配属北京军区陆军高炮30团紧急开赴到中蒙边境一线苏尼特左旗的反修牧场,实施紧急战备部署。一年前的抗美援越,是我们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而今天是真正的保家卫国,我的干劲更足、战斗情绪更高涨,与战友们一起向连党支部写请战书、决心书,誓死保卫祖国,捍卫领土主权!。</p> <p class="ql-block">紧急开赴中蒙边境一线备战,担负对外警戒任务 </p><p class="ql-block"> 1969年夏,在营长郭振宏、连长张固荣的带领下,我们用4天时间就开赴到内蒙苏尼特左旗反修牧场,下车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却见不到牛和羊,原来为了加强备战,当地牧民早带着牛羊迁移到内地,附近只有一些知青还在牧场孤独的守望,我们的到来给他们鼓了气、壮了胆,消除了恐惧。按上级要求,我们把406、581两部雷达阵地架设在三面与外蒙接壤的突出部中心位置,三面距边境线60~70km。因为1969年2月,蒙古国和苏联签订了《互助友好联盟条约》,部署在这里就是防备苏军从中蒙边境线中部发动大规模入侵袭击。</p><p class="ql-block"> 部署完毕后,连队2部雷达24小时不停的警戒值班开机,时刻做好了打仗的准备。每天下午,指挥所都要通报敌情动态、前线部队准备和检查备战情况,当时在内蒙边境线外,苏军已集结了大量部队、飞机、坦克、火炮等,大兵压境,大战一触即发,战争的火药味弥漫着整个草原。我们每天晚上在野外半地下帐篷里抱枪和衣而睡,随时准备投入突如其来的反空袭反突击作战,当时我们雷达连也增配了机枪、反坦克火箭筒和手雷,确保在敌人向我阵地实施地面突袭时,我们可以同陆军部队一样进行抗击。</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修防空工事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中蒙边境加强备战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挖掩体战壕,内蒙不同于越南热带雨林,这里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修建阵地防护设施基本没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除了上雷达值班外就是挖掩体,当时没有工程机械,我们只有靠双手、铁锹、铁镐挖。先挖了雷达车、油机车、指挥车防护掩体,感觉不够坚固,再在四周增加防护壕,用模具制作土坯垒在壕沟外,土坯外还放置了大量汽油桶,用于被迫撤退时烧毁剩余设施,就这样用手挖肩挑硬是修出一个4米高的雷达阵地防空工事;当然,我们还挖了人员睡觉的掩体和阵地交通壕。</p><p class="ql-block">转战赛汗塔拉,第二次修防空工事 </p><p class="ql-block"> 正当一切就绪时,我们又接到命令,要我们把阵地交给其它一线部队,连队机动转移到靠后一点的赛汗塔拉部署。军令如山,我们放弃了辛辛苦苦挖好工事的阵地,快速机动到了新的战场,10月底赛汗塔拉下了第一场雪,就犹如诗人说的“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那一晚我们只能用军用帐篷铺垫在雪地里,大家和衣依偎在一起席地而睡,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夜。</p><p class="ql-block"> 来到赛汗塔拉,最艰苦的还是挖备战工事,这次是在一个山包上开山、炸石、挖洞库。只要不值班,官兵们都去山上用钢钎打爆破孔,爆破山体。点火爆破的任务都是由班排长和老兵承担;爆破孔口径5~6公分,但要打近2米深,我们每2人一组,一人扶钢钎,一人抡铁锤,天寒地冻,千锤万打,我的双手很快就血泡叠血泡,手腕震肿了,胳膊抬也抬不起来,就这样我也没服输,和全连战友用最快的速度建好了坚固的防护工事,雷达等所有装备都进入到防护工事内,各就各位。当时听说为了准备打大仗,陆军第63军规定,军长以下干部每天要挖好几个反坦克井,然后放置炸药包,全军准备消灭敌人2万辆坦克,他们的口号是“钉钉子,扎口子,把阵地变成敌人的肉磨子!”大战前的准备,各部队下的功夫可见一般。</p><p class="ql-block">转战集宁,第三次修防空工事 </p><p class="ql-block"> 当赛汗塔拉战备工事完成,部队全面进入迎战状态时,我连再一次接到命令,转移到集宁阵地。据说赛汗塔啦一带阵地只是一个口袋,要诱敌深入、请君入瓮,迟滞和消耗敌人。连队到了集宁,我们又开始了第三次修工事,“愚公移山”,一切又从零开始,但集宁的条件好一些,也许是不能再往后转移了,在这里我军必须击退敌人的大规模突袭,这次修工事运来很多材料,工事内部都用木柱支撑,顶部铺红松木板,上面再垒上沙袋,雷达只露出天线部分在外面旋转;连队大部分人借用民房住进了老百姓房子,看来我们是要准备在这里持久作战了。陆军高炮30团团长看到我这次行动的表现,就向葛振洪营长要调我入他的部队,葛营长告诉团长:小刘2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已是5年的老班长,作战经验丰富,早准备提干了,因这几年提干冻结,报告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回去就提拔。葛营长没舍得放我走,我也感觉我在榆垈3连很合适,一是连队很重要,警卫首都上空的安全;二是有机动作战任务,参战机会多;三是最重要的我爱我的雷达、连队及一同赴越参战、朝夕相处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以后,毛主席发表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号召。这一号召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最强音。我们从进入紧急战备开始,三次接命,三次转移和修建阵地防护工事,不正是正确贯彻了这一战略方针吗,不正是毛主席一贯军事思想的具体体现吗,也正是抗击苏修大规模突然袭击战争初期我们所要完成的行动,对付苏修这样的超级大国,不这么吃苦费劲不行,不这么反复折腾不成,我们实际上参加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反苏大规模侵略战争初期行动的预演。</p><p class="ql-block">积劳成疾,病倒住院 </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冬天特别寒冷,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由于连续的施工劳累,晚上在野外半地下帐篷里和衣而睡,饮食不定,积劳成疾,自己落下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有时疼得用桌子角顶着,那种痛苦现在难以想象,在最疼的时候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他得了伤寒,累瞎了双眼,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靠着坚强的革命信念,仍然顽强战斗。我默默地告诉自己,现在不能倒下、不能后退,一定要坚持到胜利完成任务日子。</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70年7月,中美关系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中苏边境紧张状态有所缓和,我连也结束了在内蒙的一年备战,回到北京大兴榆垈镇。二个月后部队整编,全连转隶为北空雷达独立营3连,驻扎天津静海唐官屯。不久独立营组织全营到北洋淀,千里大堤进行野外拉练。因为张固荣连长较胖,就由我这个班长代替张固荣,并和三连干部一起组织全连野外拉练。部队在北洋淀拉练时,受到了北洋淀地区老百姓热烈欢迎。老百姓把杀好的猪,羊,还有天津红枣往扫尾汽车上扔,我真正感受到了老百姓对部队的拥护,对人民子弟兵贴心的爱。军民鱼水情,人民群众贴心的温暖深深感动着我,此情此景,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在野外拉练途中,70年12月营政委宣布上级命令,我被提抜为排长。提升排长的命令刚宣布,拉练还未结束,我又接到任务带领彭计顺技师和几位战友,再一次到内蒙赛汗塔拉一个连队,由彭计顺技师和另外一名司机驾车,接514雷达送到赛汗塔拉火车站,把雷达转运到北京。到内蒙赛汗塔拉已完全进入寒冷冬季,草原上已覆盖着半米多厚的积雪,凛烈的白毛风(大漠寒风,掀起了草原上的雪),风裹夹着雪刺骨冰冷。虽说从连队把514送到火车站只有二百多公里,也遇到了𣎴少麻烦。经历了饥饿,带去的面包冻成冰棍,只能用饼干充饥。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接待站,喝了点热湯的功夫,瞬间汽车发动机又冻死了,我们就把军大衣脱下来,盖在汽车前盖上发动。因用动力烘干发动机,加上前面汽车在半米深的雪地里艰难的行走,耗油量太大,汽车又没油了。我们用双腿步行十多公里,把一个个的困难都想办法解决了,终于到达了赛汗塔拉,把雷达车转送到火车上,安全的运回了北京,圆满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份,连长和指导员因工作需要离开连队一段时间,营党委决定把连队的主要工作交给了我。可能是领导有意识的锻炼我,71年7月我提升副连长的命令到连。此时,我因十二指腸溃疡,住进了天津空军464医院。</p><p class="ql-block">四、参加抗美援老作战(1971.9~1973.11) </p> <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我因十二指肠重度溃疡,正在天津空军464医院住院,黄润成指导员给我捎来一封信,说连队正式接到参加抗美援老作战命令,部队马上准备上前线了。得知这一消息,我再次热血沸腾,毫不犹豫血书一封,要求重上前线。</p> <p class="ql-block">正好参谋长也在医院住院,最后营党委同意我立刻返回三连准备出征。9月初,我们全连官兵告别了部队驻地唐官屯,齐装满员乘军列先到了包头,在包头我们并入高炮11师,编为304支队,完成全支队集结,而后乘军列浩浩荡荡来到昆明,再往南走没有火车了,只有蜿蜒崎岖、险峻陡峭的盘山公路,经过6个昼夜摩托行军,终于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最南端的勐腊县。</p> <p class="ql-block">加入师先遣队,勘选雷达阵地 </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达勐腊后,我接到命令要我加入炮师先遣队,先行出关到老挝勘选新的雷达阵地。先遣队由师副参谋长和战情处长带队,进入老挝后开始并不顺利,战情处长带错了路,走到了孟洪方向,一下多走了100多公里山路,受到师参谋长的严厉批评。经过这次教训,每天晚上我们在五万分之一地图上认真仔细研究,反复作业,以免再犯错误。由于时间紧迫,师里要求先遣队每天千米以上的高山爬1座,千米以下的高山爬2座。</p><p class="ql-block">克服六害(飞机草、蚂蟥、蚂蚁、野兽、蚊蛇、特工)袭扰 </p><p class="ql-block"> 爬老挝的高山堪比打仗,到处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危机四伏,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我们走过一险又一险,迈过一障又一障。有一种草叫飞机草,相传是日本人用飞机播撒的,目的是看哪里能长出来的地方就能种值橡胶树;这种飞机草如同小竹竿,一人多高,枝叉乱生,让我们行进异常困难。更讨厌的是躲在小树技和草叶上的山蚂蟥,这东西比美军的钢珠弹还可恶。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4万多人进入缅甸胡康河谷,走出来只剩几千,大部分人命丧于此物,加上满地遍布的红蚂蚁,20分钟就能将人变成一堆骸骨;山蚂蟥长约2、3寸,无处不在,它的嗅觉特别灵敏,感到有人经过时就从树叶上掉下来,它最爱吸附在人的腿和屁股上,虽然我们裹的严严实实,外面还抹了肥皂和清凉油,但也无济于事,这玩意不管是什么人都一视同仁,从副参谋长到普通士兵无一幸免,裤子上经常血迹斑斑,我的腿也多次被叮咬过,由于湿毒很重,被叮咬过的地方中毒、过敏、起水泡,然后腐烂流脓,直到1974年12月结婚时,我小腿上的伤还未好,还裹着纱布,在南京军区总院看过好几次,用药水消毒、消肿、清洗,才逐渐好转,至今一吹冷风双腿就会过敏起水泡,也算是老挝恶劣环境的一种烙印、或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山谷里水草地较多,里面密布许多大大小小的蛇洞,不知有毒没毒,令人不寒而栗。走过水草地上山进入原始森林,这里野牛比人多,还有野象,我们就顺着它们开辟的野道行进,野牛是老虎的食物,所以这条道也是老虎的觅食之道,不时可看到老虎吃剩的新鲜牛骨。我们全副武装,带着砍刀、冲锋枪、手枪,用竹竿敲出声响,打草惊蛇、敲山震虎,所幸没有碰上大老虎;但有一次天色将晚,在乘车返回宿营地时,冷不丁从不远处突然窜出一只“大猫”,我还在纳闷这猫好大哦!驶过才发现是一只小老虎,听说真正的“山大王”一般在山顶活动。</p><p class="ql-block"> 过了半山腰,这里主要生长杂树和毛竹,大部分毛竹都有四五十公分粗,遮天蔽日,这时候必须用砍刀做记号,或砍树皮、插羽毛,否则感觉到处都是下山的路,一不小心就走到悬崖峭壁,到时候又没有向导,即使遇到老乡由于语言不通,没法求救。所以我们每隔10多米都要做个标记。翻过一道又一道山梁,穿过一片又一片森林,我们已经筋疲力尽,喝点水,吃点压缩饼干补充能量,休息一会继续往山顶前进。快到山顶,目标是长大树的地方,这是先遣队的经验,在这些大山里树多高水就有多高。山顶上有大树,部队就有了水源,就能生活,而且爬上大树可以更好的观察地形。这时候山路变得更加难走,山顶上几乎全是成千上万年形成的风化石,非常锋利,白中带黑,我们每个人的胶鞋都被山顶上的风化石戳穿戳破过。</p><p class="ql-block">勘选修建了莫沃山、无名山2处雷达阵地</p> <p class="ql-block">部分战友在老挝莫沃山雷达阵地前合影。第一排左起:章保安、段支权;第二排左起:杨咏桥、胡金桥、冯殿宝。</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经过20多天的艰辛努力,我们先遣队的同志们披荆斩棘,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爬高山,穿越原始森林,克服六害(飞机草、蚂蟥、蚂蚁、野兽、蚊蛇、特工)袭扰,开山辟路,终于在1号公路终点湄公河右岸旁的莫沃山和无名山上,勘选了2处合适的雷达阵地,最后经支队批准阵地定点,并命名为5号雷达站。</p><p class="ql-block"> 从师先遣队返回勐腊连队后,我按预先确定的计划,与江海云副指导员带领雷达连一个18人的先遣小分队,再次赶到莫沃山预选点,组织道路开通和阵地修建。我们根据莫沃山的地形地貌环境特点,修通了兵器上阵地道路并做了伪装,因地制宜清理开挖出雷达、油机、电台展开场地,挖了人员防空洞和高射机枪掩体,修了简易营舍等阵地设施,为全连开进和雷达展开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左图:刘步宏在老挝莫沃山竹编篱笆墙简易房前照;右图:刘步宏在莫沃山开挖雷达阵地时照。</p> <p class="ql-block">扎实做好战地技术保障 </p><p class="ql-block"> 阵地确定和修好后,连队在连长张固荣、指导员黄润成的带领下,齐装满员跨出国门,开赴老挝战场。连队到达莫沃山阵地后,我们很快就将2部513雷达、4部油机及电台按战斗队形展开,迅速架设好雷达天线,完成部署。</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沿途保护得当,全部兵器装备虽经过数千里行军,一路颠簸,但都一次完成架设,一次开机成功。从进入莫沃山阵地那天起,连队2部雷达就每天24小时连续轮流开机,担负保护孟本、孟洪地区我筑路部队防空安全,为支队指挥所提供远方雷达情报保障的作战任务。我是副连长,分工负责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在装备技术保障上,根据以往参战的经验,我想关键是做好满足完成作战任务和适应战场环境的,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预防性检修和战时抢修,一定要加强责任心,严格落实战备制度规定。为此,着手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技术保障班子。有我带头,各雷达的技工和技术骨干参加,要求每个班至少要培养1名技术骨干或技工。</p> <p class="ql-block">部分战友援老抗美战场合影。第一排左起:章保安、张三毛、肖新华;第二排左起:张聪如、黄自民、李云峰、何四如。</p> <p class="ql-block">二是切实做好适应老挝战场环境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旱季用湿拖把、抹布打扫擦拭机器;雨季要防潮,用干拖把、干抹布擦拭机器,特别是高频部分,要防止漏电打火;要做好备份管子器材的老练与测试,每隔一段时间,备件都要上机调换使用,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三是做好预防性检修。我的经验是把想到、看到、手到的方法贯彻到日常装备检查检修中。想到,就是用脑子预想可能出问题的地方;看到,就是用眼睛耳朵鼻子仔细观察电路异常变化;手到,就是一有故障苗头就把它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落实值班技术负责制度,平时以班为单位,对装备的技术状况进行登记,每月以排为单位进行交接并由连队组织检查验收,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带故障工作。五是提高战时抢修快修能力。开机中我们要求技工必须跟班操作,摸透装备状态,认真做好记录,出现一般问题,自行快速解决。比如:要熟记栅调线、阴调线的调整位置;对天线驱动伺服和柴油发电机等,培养每个值班人员“听、摸”的本领,听声音识状态,摸机器感受细微震动变化。一旦发生故障,一步解决到位。</p><p class="ql-block"> 老挝作战2年多时间里,2部雷达在各持续工作9000多小时的强度下,雷达完好率达到99.9%,故障率始终在1‰以下,创造了出国作战雷达装备保障新纪录。</p><p class="ql-block">保障击落美军F111战斗轰炸机</p> <p class="ql-block">  1972年9月29日凌晨,浓雾弥漫莫沃山谷,513雷达当班操纵员报告:越南方向有一可疑小目标活动,时隐时现,似有接近我防区的迹象。当时我是连队总值班,立即拉响了全连一等战斗警报。为了更准确地弄清可疑目标情况,更有效的指挥战斗行动,我和一号班的战友们快速跑上阵地,迅速进入各自战斗岗位;我上了513雷达1号机,排长王成豪在2号手A显位置亲自操纵雷达,一号班高权民在1号手P显位置,我在他俩中间沉着冷静的指挥着2部雷达搜索发现目标,当雷达荧光屏上大约240公里处的噪声中再次出现信噪比0.8:1的微弱小信号时,根据我以往作战的经验,是敌小型机,我果断命令一号手高权民快速报出目标,记录员准确记录,报务员何四如接棒,向支队指挥所快速报出了第一点空情;接着我指挥2部雷达各战位紧密配合、密切协同,并使用了无线、有线双重通信保障,快速、准确、连续不间断的向支队指挥所报告了敌机进袭后续情报;敌机进入我防区后下降高度,不时传来支队指挥员对雷达情报及时性、连续性的指令,我及时传达了指挥员的命令;敌机在距离孟洪防区140公里时,施放了电子干扰,我指挥雷达反干扰,命令2号手操纵雷达天线在30度范围扇扫跟踪目标,以提高干扰条件下对目标的照射积累次数,提高了对敌机目标的截获发现概率和跟踪连续性;指示操纵员盯牢跟紧目标,源源不断的向支队指挥所上报敌机进袭动态;敌机临近90公里时,炮师进入一等;敌机飞到14公里时,支队指挥员命令开火,山谷丛林中瞬间一阵密集的炮火声,响彻云霄,敌机被命中坠毁,两名飞行员毙命。战后获悉,这是一架美军新型的F-111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价值9300多万美元,快接近1亿美元了,值!。</p> <p class="ql-block">保障击落美军T-28攻击机 </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28日上午10时许,莫沃山雾气渐渐散尽,山谷尽收眼底。此时,513雷达操纵员向我报告,在雷达荧光屏上出现异常信号,此时我正在机上,确认是1批3~4架敌机低空偷袭我防区,我命令立刻上报,并命令全连进入一等。一号班就位后,我们连续不间断地向支队指挥所上报敌机进袭情况;稍后,地监哨也发现了敌机目标,是3架T-28攻击机,正利用山谷遮蔽,避开我雷达探测,企图低空偷袭我防区,可它没想到还是被我高度警惕的雷达兵发现了,支队指挥所立刻命令各炮群进入一等。当敌机从5号与6号山间出现,逼到近7~8公里,炮瞄雷达、指挥仪同时发现;在敌机尚未对地面发起投弹攻击前,支队指挥员下令开火,顿时山谷里炮声震天、火光四射,敌机在遭到我炮火猛烈打击下,1架被击落毁坠,另2架胡乱扔掉炸弹逃走。</p> <p class="ql-block">  这两次战斗,我身为连队当班指挥员,由于反应迅速,果断拉响一等战斗警报,及时发现并快速上报入侵敌机;指挥处置正确,雷达精准操控跟踪目标,并连续、准确上报了敌机进袭情报,为支队指挥所快速反应和正确指挥,以及各炮群击落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了支队首长的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前一批防空部队(303支队)在老挝与我们有相似的经历,1971年5月14日中午,美军2批7架F-4战斗轰炸机,沿山谷低空偷袭我2号防空阵地,雷达及时发现了敌机,我炮群猛烈还击,击落2架,击伤1架,但敌机投下的炸弹夺走了我们阵地上24位战友的生命,24位烈士长眠在老挝孟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搞好持久作战的后勤保障 </p><p class="ql-block"> 作为副连长,平时我还要花较多时间用在后勤保障上。为了搞好连队生活,我边学边干,从依托国内供应和老挝战场保障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探讨出了粮菜副食等运输、储存、活猪存养、防鼠、防霉烂等很多办法,很有效、也很管用。 在老挝,连队吃的用的后勤保障物资,都是由国内运来保障的。支队后勤队从国内收购来的活猪用卡车运到连队,每次一个连10多头,一路吹风颠簸,猪运到连队后,经常感冒生病不吃东西,体质较弱,而且还容易受到山中野兽的侵袭;我们就用1.5米高的树棍上下左右排成井字型,再用铁丝扎紧、绑结实,为猪搭好猪圈,就是这样做防护,我们还经常看到猪身上被野兽爪子透过猪圈空隙抓的道道血印,幸好猪圈足够牢固,保证了圈养的安全。养猪需要饲料,我们就学当地人去山上砍野芭蕉杆喂猪,一般选择在向阳45度的山坡上,这里生长的芭蕉树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大一点的一根有200多斤重,一个人无法直接扛到山下,我们就互相接力搬运;我清楚记得连队有个叫黄友林的战士,他是原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昆的儿子,但他一点也没有特殊,和我们一样埋头苦干,挥汗如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我们装满一车野芭蕉杆,运回连队。</p><p class="ql-block"> 粮食、蔬菜和其他副食品也是从国内运来,一次几十吨供部队食用半年。这些粮食都要妥善保管,我们学习兄弟连队经验,搭起了高脚楼,这些高脚楼底部是架空的,房顶用油毛毡覆盖,四周围了篱笆。为防老鼠偷食,战士们用空罐头盒剪成刺状,围订在高脚楼的木柱子上,在木柱子上还抹上了黄油,这样老鼠就没法爬上去了。我们还养了猫,让它在仓库周围巡逻,保护粮食。蔬菜最缺乏,由于天气闷热,每次从国内运来的蔬菜,到连队三分之一就烂掉了,大家很想吃蔬菜(战士蔬菜吃的少,会得夜盲症,夜间影响雷达信号观察)。为此,我就带领大家在阵地附近开荒种菜,生产自给。</p> <p class="ql-block">左图:刘步宏在莫沃山下菜地篱笆围栏照;右图:刘步宏在莫沃山自建的简易房前照。</p> <p class="ql-block">开荒种菜一定要开在水沟旁,这是重要经验,因为过去我们在高山雷达连都试过,只有种在水沟旁最能存活。战士们吃不到新鲜鸡蛋,吃的是国内运来的蛋黄粉,为了让战士们吃到新鲜鸡蛋,我们异想天开用电灯泡孵小鸡,没有经验,由于灯泡度数太大,最后孵鸡变成了烤鸡蛋。到连队上山的路,旱季是路,雨季就被水冲成了水沟,影响车辆通行,我们经常要修路,用树木排起来自制木桥,树木在水里泡久了变滑,汽车行驶在上面方向盘会打滑跑偏,桥窄又不好调整,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发动全连官兵“愚公移山”,大家多次用木棍,把汽车抬正了再开回连队。</p><p class="ql-block"> 在莫沃山两年,战士们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时间久了感觉很寂寞,为了丰富活跃连队的业余生活,我带领大家建了篮球场。</p> <p class="ql-block">刘步宏在莫沃山自建篮球场照</p> <p class="ql-block">  因为前两次出征越南,由于时间仓促,缺乏经验,我们没有带篮球框,只能把水果筐的底部拆掉,当篮框用。这次出国有经验了,在国内带来了铁篮框,业余时间战士们打打篮球,搞搞比赛,很是热闹。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乐观向上,苦中找乐,以苦为乐,以苦为荣。</p><p class="ql-block">胜利凯旋回国</p><p class="ql-block"> 1973年11月,历时二年多的抗美援老任务圆满完成了,全连及雷达1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包括我在内18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全连无一伤亡胜利凯旋回国。</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在赴老挝作战期间表现突出,上级提升我为北京军区空军机动雷达营1连连长。1974年1月,我和黄润成指导员一起调到了该连,我们俩搭档又在一起配合工作了四年多,很好地完成了连队各项战备、首都航行管制和训练任务。</p><p class="ql-block"> 一连是三机雷达连,有407、843和514雷达,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开机,时时刻刻担负着保卫首都东大门空中警戒和首都周围国内外进出班机的航行管制任务。能够分配到一连当兵或调来的干部战士都很以此为荣,作为一连连长,我深感身上责任大、担子重。为了更好的完成日常战备值班、空中航行管制的雷达情报保障任务,在独立营党委的领导下,指导员和我作为雷达一连的两个一把手,紧紧依靠全连干部和骨干,狠抓连队管理,思想常态化教育,严格军事训练,从根本上提高战士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使之全连干部战士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共负重任,拧成一股力量。</p><p class="ql-block"> 1976年,是极不同寻常的一年,国内发生的几件大事震惊国人,世界嘱目。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与世长辞,9月9日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生命定格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位创始人和缔造者、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中。</p> <p class="ql-block">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1976年9月蒋鸿英在北京天安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举国上下人民自发的悼念毛主席,下半旗致哀。9月12日,我连张发庆战友代表全连到人民大会堂,瞻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遗容,深切哀悼这位为祖国和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毛泽东主席。</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也都分别为三位伟人降半旗致哀。在这个非常时期,号召全连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越在这个非常时期,越要高度警惕,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捣乱,用行动捍卫祖国的领空、保卫首都北京。我们坚决执行上级战斗命令,屡次圆满完成了空中警戒、首都航行管制任务。</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一年,部队正在裁军整编。年初,独立营所辖雷达一连和雷达三连整建制并入了从广西调防过来的雷达六团,团部驻守天津。天有不测风云,同样是1976年,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发生了。7月28日3点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大地震,我连离地震中心唐山市,临近只有200多公里。地震那一刻雷达车晃悠,全连战士跑出屋外,在强烈地震中失去平衡,瞬间只見东南上空火光四起,我连与空六军和雷达六团失去了联系。正当大家惊心动魂,惊魂未定,有的战士不知所以然的情况时,北京空军李达参谋长根据我连雷达都能正常工作,514雷达机动能力強的特点,直接给我连下达命令,调514雷达到唐山抗震救灾。连队坚决执行抢险救灾命令,接令后514雷达装备,以最快速度准备完毕。当天下午由我组织指挥,携514雷达装备,带领514雷达排及有关人员十八人的救灾队伍,立即奔赴地震灾区向唐山出发。当时,天下着大雨,一路上见各方支援大军,带着各自装备,还有老百姓的马车,牛车、板车,车水马龙奔向唐山。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強烈地震后的路况很糟糕,有桥梁移位震塌,震裂的路面不断向外冒黑水,有时需要绕道前行,人多、车多、路堵,增加了514雷达装备行军难度,一路上艰难前行,多次出现险情。想到灾区政府和人民等着我们救援,抗震救灾指挥部等着我们雷达到达、恢复通讯导航。我们心急如焚,但是200多公里路,真正进入唐山机场已是第二天下午。</p><p class="ql-block"> 雷达和人员进场后,按照上级的指令,我们很快就在抗震救灾指挥部旁边架设好了雷达。向指挥部报告雷达一切正常后,立即投入了战斗,雷达引导空中目标,把唐山机场军用飞机,以最快速度转场至外围机场。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我们雷达情报保障紧密与机场塔台引导相结合,唐山机场上空架起了通往各地一条条抗震救灾的空中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连514雷达进入唐山机场以后,平均二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祖国各地抗震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空运至唐山;然后,载着地震重伤员输送到各省市医院救治。7月28日地震,整个唐山市房屋倒塌,化为平地,有24万多人丧生,16万多人重伤,死尸等待处理,伤员等待救治。除了正常雷达开机,我们还抽调人员参加尸体搬运转移。回想起当年,当时正值炎热夏天,加之地震后的大雨,可想而知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条件差工作有多艰难,国家有难时我们不干谁干,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在困难面前必须冲在前。在参加抗震救灾过程中,据统计,唐山机场有三千多架飞机安全起落,我们514雷达排及有关人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出色的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难忘生死战友情 </p><p class="ql-block"> 黄润成指导员是我们的好带头人,他文武双全,连队赴老参战全过程,他始终把握住了连队整体和完成作战任务的中心大局,工作特别认真、深入和细致。他和张固荣连长配合进行的出国动员教育、战前练兵、各项准备做的很扎实;部队铁路输送、公路行军、开赴老挝战场、展开警戒值勤等,各项行动组织很严密、很到位。</p> <p class="ql-block">他组织开展的战场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生动贴切、卓有成效,保证了全连官兵思想稳定、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他团结同志、关心战士,模范带头,经常带病带伤坚持工作,是我们工作的楷模、生活的大哥。他在晚年岁月,因张固荣连长在地震中牺牲,2007年12月他带病自觉挑起了撰写雷达连出国作战历史回忆的重任,并发动大家一起回顾撰写,直到临终。《莫沃之恋》回忆录,是黄润成指导员先导作!雷达三连各位领导和战友齐心协力同心完成的历史性开篇之作!她凝聚着战友们的心血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  《莫沃之恋》雷达三连赴寮参战回忆录的问世,表现出他对国家、军队、特别是对雷达兵事业的高度负责和无限忠诚,更表现出这位老雷达兵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怀,为后人和雷达兵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遗产。</p> <p class="ql-block">  《莫沃之恋》回忆录的面世着实不易。她是在战友们四十几年未曾谋面,又分散在国内外各地且个人信息中断、通信不畅,天南地北各住一方的情况下,直到大家用上了微信,通过大家的积极联系,密切协作,甘于奉献,捐款出力的满腔热情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莫沃之恋》回忆录,记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回忆和自豪;增添了一份雷达兵部队的光荣史绩与骄傲;同时还体现了我们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子孙后代,强盛祖国伟业的壮志情怀和梦想!她是我们大家心中永存的共同心愿和无比珍视的精神财富与荣誉。</p> <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为《莫沃之恋——赴寮参战回忆录》捐赠收藏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为《莫沃之恋——赴寮参战回忆录》捐赠收藏写的感谢信。</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春节,雲南省、昆明军区慰问团为赴寮作战出国部队全体同志发放的《慰问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春节,中央慰问团为赴寮参战出国部队全体同志发放的纪念瓷缸。</p> <p class="ql-block">1971.11――1973.11月赴老参战时战友们自制的竹扇。</p> <p class="ql-block">1971.11――1973.11月赴老参战时战友们自制的红木折叠凳子。</p> <p class="ql-block">1971.11――1973.11月赴老参战时使用的战地代金券。</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整理出赴寮参战回忆录,是我们三连难得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她记载着50年前,我们三连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和出国轮战命令,抗美援老,赴寮参战那段特殊战争,特殊战场,艰难困苦,永生难忘的历史。她记载着我们三连与“天斗”,分分秒秒、时时刻刻,百倍警惕,对空警戒,给高炮部队提供空中情报的雷达兵“八大员”,坚守在各自战斗岗位上的日日夜夜;她记载着我们三连与“地斗”,在及其恶劣的山地和丛林中如何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如何生活,如何生存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她记载着我们三连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官兵团结一致,战友互帮互学的战斗情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她记载着我们三连牢记“外事无小事”,尊重老挝人民,爱护老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走出去给老挝人民看病,请他们上山看电影,军民团结亲如家人的生动情景。总之,她记载着我们三连每一位战友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青春是如何的发光,工作是如何的出彩,事业是如何的光荣和高尚。经受了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体现了战友之间难以忘却的生死情!</p> <p class="ql-block">  从老挝回来后,连队新驻地在河北省玉田县虹桥,连队在那里进行了为期3个月休整;江海云副指导员提升为指导员和张固荣连长搭档。休整后连队奉命到河北省青龙县都山,执行新修高山雷达阵地的筑路架桥任务,任务完成后连队驻守河北省滦南县南堡。1975年部队整编,连队改编为雷达6团南堡5连,张固荣连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牺牲,以后我们多方打探,也没找到他家人,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p><p class="ql-block">我的雷达缘</p><p class="ql-block"> 从入伍到抗美援老回国,此时,我已参军9年多,还没有回家探亲,很想回家看看父亲和哥哥、妹妹。1974年1月我回老家探亲了,期间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夫人蒋鸿英,我们很有缘分,以后顺利结婚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有2个儿子,2个孙女,生活得很幸福。更确切的说,我一家跟雷达都有缘分,我爱人是雷达军工厂的,一辈子制造雷达;我1985年12月转业,当时我那里也没想去,还是转到我爱人厂里,直到退休;我大儿子是学电子工程的,二儿子是学信息处理的,2个儿子先后大学毕业都被国防雷达研究所录用了,现在他们都已是高级工程师,成为科研战线的主力;我们全家2代人都在为国家雷达事业服务,你说我和雷达的情缘深不深!。</p> <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25日南京刘步宏全家福照。</p> <p class="ql-block">五、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79.2.17~3.16)</p> <p class="ql-block">  时间再回到41年前的1979年初,我在雷达6团技术处任雷达助理。雷达13连突发流行性感冒,连队领导都病倒了,缺主官,团里派一名副团长带着我和通信股的肖新华参谋(他也是和我一起抗美援老的生死战友)一同到13连帮助主持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9年肖新华在天津6团时留影</p><p class="ql-block">我们前脚刚到,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副团长就让我赶快回团部,另有新任务。我迅速赶回团部,团长宣布:“你作为空军雷达技术骨干,光荣地被选上抽调到昆指雷达32团技术处,加强中越边境雷达技术力量,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记得71年那次出征我正值生病住院,得知连队要去老挝抗美援老,血书一封积极请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刻,我更感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踊跃参战是我们这一代军人应有的思想觉悟、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我要敢于担当、积极请战、勇敢前行。这一次临危受命,我依然心潮澎湃,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向团长表示,“感谢团党委首长的信任和重托,自己一定加快准备,马上出征,英勇作战,不辱使命,为我团和北空雷达兵部队争光”。回到宿舍,我首先给几个亲戚写了信,告诉他们我要去云南前线了,让他们帮我做好爱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其次,把上战场不用的东西打包托运到南京的家。再见了!我熟悉的连队,熟悉的战友,熟悉的营房……,说实话,若不是又去参战,我真不想离开与我朝夕相处、生死患难的战友兄弟;这次再见,我将奔赴新的战场,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和挑战。</p><p class="ql-block">在大型多机雷达连保障我机巡逻待战等作战任务 </p><p class="ql-block"> 我再次背上行装,连续4天4夜转乘火车,快速赶到了位于云南省个旧市雷达32团。这个团是甲种雷达团,编配齐全,再加上这次从各军区空军抽调来加强的部队,堪比内地2个乙种雷达团的实力。我报到后,职务是团技术处雷达助理,因战事紧急,技术处的骨干都参加团工作组到重要雷达连蹲点加强保障,我被分配到14连的工作组。我到达连队后,首要任务是熟悉雷达兵器,检查和帮助连队完成各雷达的作战准备。这个连是大型多机警戒雷达连,配有408、581、843三型雷达。408雷达是新装备,当时内地部队很少,我没使用过,于是,我连夜看说明书,我使用保障过513、406、407等雷达,对比407学习408雷达,找出不同点;408雷达是大功率远程警戒雷达,天线是双阵面背靠背的,探测威力大、数据率高;雷达14连主要作战方向阵地反射面条件良好,是25°下斜坡,因此雷达合成波瓣探测覆盖很好。通过学习,我很快弄懂了兵器原理,立即投入到连队作战准备之中。我和连队其他技术干部一道参加作战值班和兵器保障,经常凌晨上机一直工作到深夜,保障参战的我航空兵部队执行空中掩护、巡逻待战、侦察、救护等作战任务。408雷达工作很不稳定,器件损坏多,尤其是高频器件烧毁多,经常要维修,每天要调整。因此,我们技术干部每天都是从早上忙到深夜,不离兵器,好在战前准备的器材多,不怕修,杜绝了临战故障,圆满地完成了连队参加自卫还击战雷达保障任务。后来回到团技术处听工程师们议论才知道,此新型雷达由于当时技术和器件不够成熟,雷达性能很不稳定,技术保障难度很大,处里很多人都“头疼”它,其它雷达团也是如此,这次打仗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北空来的骨干了。</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越南空军家底小,从飞行员到指挥官都是我空军培养的,所以他们始终龟缩在纵深窝里,不敢出动。我空军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出动大批飞机执行空中掩护、巡逻待战、侦察和救护等任务。昆指司令员向陆军老大哥表示“你们放心去打,天上有飞机就是我们的,我们全力保护你们”。空军经常出动飞机对敌阵地布防进行照相侦察和巡逻压制,当时虽规定空中只能进入越境内20km,但为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情报,我侦察和巡逻待战飞机会进入得更深一些,有时还会实施超低空侦察,我团都及时准确连续地保障了情况,有力地支持了空中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p><p class="ql-block">代理修理所所长,狠抓积压件修理和修理能力建设 </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我返回了团技术处。不久,由于雷达修理所缺所长,领导就让我代理雷达修理所所长。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团里同时在锻炼培养我,让我能全</p><p class="ql-block">1979年肖新华在天津6团时留影</p><p class="ql-block">面熟悉团里技术修理单位的情况。到修理所上任后,我根据团里战备任务繁重,雷达开机强度大,雷达连大多因地处高山,气候多雨潮湿,雷达高频打火多,各种器件、电机烧坏多,修理所有大批送修件积压等情况。对此,我狠抓了积压器件、设备的修理和维修能力建设。</p> <p class="ql-block">一是添置了一台新的数控车床和一台万能钻床,提高了器件加工能力;二是组织动员力量加班加点,抢修积压件;三是为技术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分批派技师到上海、云锡公司去学习;四是为修理大型设备,新建了一个雷达修理车间厂房,安装了行吊,提高了修理效率,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通过努力,修理所的维修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能快速修复高频发射、接收、传输器件,天控、同步、电机和电源等器材,各连送修器件不再积压。除此之外,努力改善所里生活条件,加固了饭堂,整修了厨房、餐厅,改善了伙食,使同志们能吃饱、吃好、卫生,后来还受到昆指后勤部的表扬。整个修理所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底,修理所被团里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越级提升为团技术处主任 </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我被越级提拔为团技术处主任(正营职),当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很突然,确实意想不到,因为团技术处还有很多资历比我老的副主任和工程师,我甚至还没当过副主任,后来我逐渐明白,这个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的甲级雷达团,团党委、军政主官非常实干,作风泼辣,风气很正,提拔干部注重实战表现、工作实绩,从不论资排辈,也不分原部队还是外调来的干部,团里有多任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副政委都是从最优秀的基层连队主官越级提拔。我这次积极主动参战以及参战期间的表现,还有我以往参战的经历经验都是他们选择提拔的依据,感谢部队的信任和重用。</p> <p class="ql-block">前排32团技术处左一周勤雄、左二刘步宏;后排左一黄光树、左二王俊林、左三万汉才。</p> <p class="ql-block">在收复扣林山战斗期间组织全团技术保障 </p><p class="ql-block"> 我上任之际正值对越自卫还击边境防御战开始。自1979年3月16日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我军撤回后,越南不甘心失败,迅速派兵北上推进到国境线,并违反国际惯例抢占了许多国境线上骑线点的山头制高点,在这些制高点上修筑了大量地堡、暗堡、坑道、屯兵洞、陷阱、雷场等工事,并多次侵犯我边境、骚扰我边防军民;老山、者阴山、法卡山、扣林山都属于这类制高点山头,越军在这些制高点山头形成了能打、能藏、能袭扰、能长期坚守坚固的野战防御阵地。由此,中越前线我边防部队被迫同时转入了长期的防御作战,我团地处中越边境一线,担负对越空中警戒和掩护保障陆军地面防御作战的任务,因此我团的作战工作也转入常态化、持久化。</p><p class="ql-block"> 我上任后,我军收复麻栗坡扣林山作战的预先号令已经下达,收复战斗即将打响。保障收复行动顺利完成,必须保证整个边境地区的空中安全,必须实施严密的空中警戒,就要求我团的雷达必须随时处于良好战备状态。为此,我在全面了解掌握全团雷达工作状况的基础上,对机关技术力量进行了调整,同时决定有重点的派出小分队加强重要连队的技术保障。我负责全团技术工作,同时重点负责11连、2连;李劲松副主任负责机关日常业务和1连、13连;</p> <p class="ql-block">32团技术处万汉才助理</p> <p class="ql-block">宋淑迪工程师重点负责5连;袁源根工程师重点负责10连;万汉才助理重点负责平16连。我们分别带人和备件到达连队,对雷达油机等装备进行维护、检修,确保都处于良好状态。1981年5月7日我边防部队一举收复了扣林山,以后又多次打退越军的反击,这期间,我团各连雷达昼夜值班警戒,保障我机巡逻待战,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p><p class="ql-block">积极探索试验一线雷达防护新举措 </p><p class="ql-block"> 随着越军的迅速北进部署和不断骚扰挑衅,我一线雷达连队不仅空中警戒任务加重,同时防御越军炮击和地面偷袭的压力增大,一线阵地雷达的防护安全堪忧,特别是11连和13连,11连晴天目视就能看到越南的山头;13连与越军阵地距离更近,隔河相望。鉴于南宁方向兄弟团友谊关雷达连被越军炮击,以及后来云南方向陆军炮位侦察雷达被越军特工偷袭的经验教训,团首长提出在整修加固一线连队防护工事的基础上,要求我们技术处拿出提高雷达兵器防护能力的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为此,我组织技术处、修理所全部技术力量开动脑筋,认真研究,通过研究,根据一线连队兵器受威胁程度,我们拿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一是在一线连队阵地防护工事整修加固中,除雷达天线外,雷达其余部分全部进入防护工事内。二是给一线连队各雷达配足备份器材、成套天线、高频组件、转动铰链、功率扩大机等,确保一有战损,能快速恢复。三是为11连研制部署一副2部581雷达共用天线,进一步减少阵地暴露,同时避免阵地内2部581天线的互相遮挡,还多备份了一付雷达天线。四是为13连制作部署一付514雷达假天线,隐蔽真514雷达及其天线,起到隐真示假的效果。五是给6个前线重点雷达连检修高射机枪,组织试射和训练,配足弹药,确保一有敌人突袭,可以猛烈抗击。这些举措很快得到团党委的肯定,2个方案均上报了昆指,2部581雷达共用一副天线方案还上报了空司雷达兵部,均获得批准。</p><p class="ql-block">为11连研制部署一副581雷达共用天线系统 </p><p class="ql-block"> 地处前线的11连是我团最重要的警戒连,是我重点负责的连队,每年都要去数次,连队居高临下,与越南前沿隔空相望,晴天越方边境看得清清楚楚。连队阵地经过加固施工后,工事密布,明暗地堡、壕沟交错分布,互相贯通,战壕外围还布设了铁丝网围挡,铁丝网上挂有装有小石子的罐头盒,阵地内各种轻武器和弹药齐全,警卫排养了狗,在阵地正对越南来袭方向还部署有四管高射机枪,连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白天相对安全,白天连队除必要的值班和阵地警卫外,尽量安排人员休息,晚上最紧张,连队除明岗外,还派出了不少暗哨、流动哨,大家严阵以待。连队常年担负繁重的对越空中警戒侦察任务,由于阵地狭小,2部581雷达集中展开在一个山头上,阵地暴露明显,同时非常拥挤,互相遮挡,确实需要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11连2部581雷达共用一副天线,最初方案是谢庭智助理提出的,他十分熟悉581雷达,爱动脑能钻研,是个搞科研的料。他提出利用退役的406雷达的天线底座,在上面安装一付共用的581天线、高频铰链、驱动与同步系统,由2部雷达工作车分别轮流控制共用天线工作,用人工开关组转换。该方案确实很大胆、很巧妙、很实用,方案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我组织技术处和修理所的主要力量立即投入到项目实施中。我和谢庭智助理首先赶到南京720厂,向581雷达设计部门进行技术咨询,他们认为方案可行,技术配合也没有问题,但因581雷达生产已转入三线安徽大别山工厂,需要到大别山工厂去购买铰链。</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马不停蹄赶到大别山工厂,购买了581雷达转动铰链,调试验收合格后,我背着近40斤重的铰链准备赶回部队,但这时正值寒冬腊月,大别山突降大雪,我所乘坐的公共汽车刚驶到一个山坡上就停下了,司机说:坏了,前面道路结冰啦,未带防滑链,走不了了。我向前望去,约有3公里道路路面结冰,公路的一边是百米深崖。有乘客说:这段路经常出车祸,是个“鬼门关”,一般司机雨天雪天都不敢走。战事不等人,我心急如焚,我迅速下车观察,道路另一边靠山一侧有条很浅的排水沟,我在连队崇山峻岭中押车无数次,经验告诉我可以利用这条排水沟来防滑,我主动跟驾驶员商量,驾驶员同意听我指挥,乘客全部下车,首先将汽车右侧前后轮驶入排水沟内,然后依靠排水沟松软的路基增加摩擦力,使汽车缓慢前行,一米一米往下挪;遇到太滑的路段,我还组织大家取来路旁养路的沙石铺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汽车终于安全驶出了冰封路段。</p><p class="ql-block"> 铰链到团后,修理所对406底盘的改造加工已经完成,安装上共用铰链、天线和驱动设备,我们分别进行了天线交替驱动、高频发射与接收转换、天线正北校准、方位同步等充分试验,还进行了设备实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考核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达到了设计要求。</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了3天时间将整个天线共用底盘装置运到连队阵地,并完成安装,一举调试成功,进行了测试和试运行,2部雷达运行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都满足作战使用要求。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1981年9月5日,经报昆指批准,该共用天线雷达系统正式开始担负作战值班。由于2部雷达共用一副天线,减少了阵地暴露,避免了阵地内天线的互相遮挡,增加了天线备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雷达天线的防护抗毁能力,这项技术革新获得上级的好评,并获得昆指科研二等奖,谢庭智荣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为13连制作部署一付514雷达假天线</p><p class="ql-block"> 13连是我团堵住红河口,制止越军利用红河河谷低空偷袭的重要连队。但由于该连阵地设在红河轴线的山头上,离对岸越军阵地非常近,而且敌人居高临下,阵地完全隐蔽成为不可能,有效的办法是隐真示假。为此,在李劲松副主任的具体组织下,处里工程师们首先设计了一付514雷达假天线,然后组织修理所进行加工制作,修理所技师、技工们大显身手,干劲冲天,2天内一付514雷达假天线矗立在修理所院内,经团首长和司令部机关评估,3公里以外无法辨认其是假,可以部署。随后,我们就将这付假天线秘密运至13连,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秘密完成架设,又将连队的真514雷达秘密转移至另一处隐蔽阵地架设,并做了严密的伪装。</p><p class="ql-block">为长期作战部署全团技术保障工作,抓好技术干部队伍建设</p><p class="ql-block"> 作为团技术处主任,我深知今后的防御作战是长期的、艰巨的,还有大仗要打,我团的技术保障要做好长期作战和打大仗的准备,为此,我抓紧了全团的技术保障工作和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利用雨季和旱季交替时机,组织由各连技术负责人、技师和修理所全体人员参加的技术勤务保障工作会议。会议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各连汇报上一年度技术保障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处里进行总结讲评、工作部署和业务指导,宣布红星兵器获奖单位和立功受奖人员,颁发证书奖牌。</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二阶段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维修技能为主线,汇总各连当前存在的技术保障难点问题,由处里工程师、助理作疑难问题解答或培训授课,宋淑迪、孙康荣、曹自成、袁源根、万汉才等同志都轮流上过课,还请保障好的连队介绍工作经验,进行技术交流,收到较好的效果。记得万汉才助理将兵器理论结合自己多年排除故障积累的实践经验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曹自成助理根据团里各型各代油机特点和故障维修技术,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他们多次在会上进行授课培训,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开会和培训,全团技术勤务保障工作始终处于抓紧和良好的状态,技术干部的维修保障能力水平普遍得到提高。</p><p class="ql-block"> 因为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处里汇集了许多技术精英人才,他们业务技术精湛,工作踏实肯干。李劲松副主任有丰富的基层和机关工作经验,业务技术好,组织协调能力强,关心爱护部属,是我的好帮手、好搭档。宋淑迪工程师业务技术全面,为人谦虚朴实,模范带头作用好。袁源根工程师为人勤奋、工作干劲足,我转业后,由他接替我当技术处主任。万汉才助理工程师1978年底由南空雷达12团调入我团,他技术精、爱钻研、肯吃苦,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的第一天,他所在雷达16连440雷达的天线接收系统突发故障,为了不中断雷达正在保障我机巡逻待战等作战空情,他奋不顾身地冲上每分钟6转的天线工作车内,迅速排除了故障,下天线车他站不稳了,被连长等人扶着坐下,他就是这种忘我和拼命工作的人。处里其它同志也都很有特长,我很幸运在艰苦繁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场有他们做伴,我们是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战斗力很强的好集体好团队。</p><p class="ql-block">重点抓好技术尖子培养 </p><p class="ql-block"> 搞好技术尖子培养,是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在上级机关的重视关怀下,雷达学院第一批从地方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分配到我团,我首先第一步将他们都送到一线基层连队,经受基层和实战的锻炼,记得第一批大学生下基层时,郑敏去了11连,邵正勇去了13连,胡兆龙去了5连,都是最前线、最重要、最艰苦的连队;第二批、第三批……都是如此。他们到连队后,我们指派连队老技师为师傅,搞好传帮带;他们在连队跟班作业,很快就掌握了连队兵器的使用和维修保障,并在实战中得到灵活运用,如:一般连队烧坏高频模块大多不能及时修复,需要往团里送修;这几个大学生却能主动及时修复,提高了连队装备的及时修复率。</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让他们参加新装备换装保障,好钢用在刀刃上。1982年初,为加强昆指指挥所的作战引导能力,我们向空军申请来了全区第1部586雷达,586雷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总结抗美援越经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引导兼警戒雷达(引-5雷达),是当时我军最先进的防空雷达,他有4路发射4路接收,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具有探测威力大、空域覆盖好、目标跟踪连续稳定的优点,是警戒引导合一的大型骨干雷达;80年代初该雷达派生了586甲,增加了相参的地杂波对消电路和小规模集成电路,其低空探测性能和整机实用性大幅度提升。</p><p class="ql-block"> 参加重大装备行动能锻炼人,这是我多年实践的经验。因此,586雷达到昆明后,我立即把郑敏、胡兆龙、杨汉雄等同志抽出来,参加586雷达在巫家坝机场试架、修阵地、换装、检飞、试用等工作,让他们得到一次换装新雷达全过程的锻炼。此次雷达换装其实颇有风险。根据昆指将首部586雷达换装8连的决定,我同昆指雷达兵处殷恒龄副处长(他曾在1964年7月7日,福建漳州击落将军U2战斗中荣立一等功)提前上山,与连队干部一同仔细勘查了上山道路的路况,雷达8连海拔2500多米,上山的道路崎岖险峻,很多路段坡陡弯急,我们不能冒然上山,我们估计单靠586雷达配备红岩车的动力无法确保将雷达拉上山;为此,我紧急调来了440雷达的东方红履带牵引车,我们制订的运输方案是:采用东方红履带车在前面牵引红岩车,红岩车牵引雷达天线车+人工三角木防倒溜+人力牵引备份,这样预定的双车牵引586雷达上山方案。为安全起见,运输的第一天我们没有马上上山,车队行进到半山腰进行休整,我们在一个寺庙里凑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出发,当车队行进到一个大坡陡路段时,还是出现了一个意外,由于该路段坡度过大,且路面很光滑,摩擦力不够,使东方红履带车打滑,失去牵引作用,履带车后面还牵引着红岩车及沉重的雷达天线车,如果全列车倒溜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我大声呼叫指挥,战友们赶紧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木死死卡住车轮,避免了天线车倒溜事故。这时履带车用不上了,摘掉挂钩;只能依靠人力牵引备份手段,我指挥大家用麻绳拴住红岩车和天线拖车,由红岩车牵引着天线拖车,加上我们七八十号战士的肩扛背拽,终于将雷达拉上了这段陡坡,安全上了阵地,完成了雷达换装。大学生们都亲历了这场大型兵器试架、运输换装行动,对他们实际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军工厂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装备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尽管当时部队战备很需要他们留在前线,但我还是咬牙狠狠心,联系了驻720厂军代表,分批让郑敏、胡兆龙、倪永志等到军工厂,系统地学习雷达理论和安装、调试、测试、维修,由雷达设计师讲解雷达各系统设计原理,参与雷达分机、分系统和整机调试与测试,参与雷达各种环境例行实验。全程摸爬滚打后,军代表室对这几个大学生都十分认可,与我商量想把郑敏留下来当军代表,我没同意,学以致用,前线和战场才是这批大学生施展才能真正的舞台,他们学成返回部队后,由于技术和工作能力出众,他们很快就被提拔为连队主官,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郑敏后来在参加保障老山、者阴山战斗中,带领连队多次出色完成了任务,立了战功。</p> <p class="ql-block">郑敏2016年回32团在团部留影</p> <p class="ql-block">六、参加对越自卫还击 “两山”作战(1984.4~1985.8)</p> <p class="ql-block">为最重要的引导连换装xx6雷达 </p><p class="ql-block"> 雷达8连第1部xx6雷达换装非常成功,经过3个月的试架、试用、检飞和半年多的战备使用,其优越的性能受到航空兵部队和昆指首长的一致好评。有了第1部xx6雷达的成功运用,团首长非常高兴,多次鼓动我们再申请1部换装个旧的引2雷达,提高整个滇东南前沿的作战引导能力。</p><p class="ql-block"> 1983年下半年,收复老山、者阴山作战的预先号令下达后,上级批准了我团第2部xx6雷达的申请。为此,再次接装、修阵地、换装的工作在加快实施,为了使雷达尽快接装到位,鉴于我家在720厂,既熟悉工厂,又熟悉军代表,团首长决定由我带队火速赶到720厂接装。我带领一个7人小组赶到工厂后半天就办完了手续,在工厂和军代表的协助下又用了大半天完成铁路装载,将10多辆雷达车装载固定在列车大平板上,火车载着xx6雷达从南京尧化门编组站发车,浩浩荡荡,威武雄壮。这中间还发生一个插曲,当时东北“二王”(王宗坊和王宗玮兄弟俩)持枪在全国犯下多起命案,全国通缉。我们押运员随身佩带了手枪,一个人弯腰时,不巧被南京工人旅社警惕的服务员发现,报警引来了大批警察,一场误会,看着他们剑拔弩张的样子,我们又内疚又好笑。军列出发了,但按规定限时(晚上走)限速(45km),所以路上走的很慢,停停走走,列车不停的进行编组,我们8人就吃住在雷达车上,经过21天车餐路宿,终于到达昆明。随后,我们与团里赶来接应的同志一道组织雷达卸车、检查、编队,然后实施公路机动行军,于第二天下午将雷达安全运到团修理所展开,作上山换装部署前的最后准备,连队的阵地改建已同步展开。</p><p class="ql-block">发现和解决新雷达天线误差和追摆的故障隐患 </p><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近20年,长期在基层一线做技术工作,天天跟雷达打交道,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理论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尤其在发现问题和排除故障方面。xx6雷达在修理所展开试机后,我去现场检查,当走到天线旁下意识地抚摸了一下天线,凭感觉我感到天线的运转不正常,有点追摆,再到显示器上观察,天线转动五六圈就产生一个齿的方位误差,方位误差累积三次,扫描线产生1度多的误差,继续转动天线就追摆。在实战中,雷达天线方位误差会导致操纵员测报误差,造成报出情报不准,最终会导致引导作战失败。因为是刚出厂的新xx6雷达,我们不能冒然拆解,否则影响质保,在与军代表联系后,厂方派来了技术工作组,可是他们来后检查了三、四天,没找到问题,技术专家也茫然了。在与工厂协商后,在厂家技术工作组的见证下,我组织技术处修理所人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是传动不匹配造成的,并叫来修理工,先对1:1粗同步机和36 : 1精同步机进行调整,追摆现象仍然存在;后来打开齿轮箱盖板,拧开固定齿轮螺钉,这时,听到调整同步机“吱”的一声,应力消除,大家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是齿轮箱盖的螺钉和螺孔有垂直度误差,更换新的齿轮盖后,粗同步和精同步啮合吻合“舒服了”,雷达工作也正常了。这个故障的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和彻底解决,确保了新雷达上阵地以后天线正常运转、使用安全和参战情报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厂家更换整个传动机构的修理,厂家技术工作组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最根本的是排除了在今后作战情报误差和使用安全的一大隐患。</p><p class="ql-block"> 此时,鉴于收复老山、者阴山先期空中行动已经开始,所以修阵地只能抽空进行,待先期空中行动实施完毕后,阵地也修好了,我组织修理所和汽车连,还是采用第一部xx6雷达运输上山的双车牵引方案,即前面采用东方红履带车牵引红岩车,红岩车牵引雷达天线车+人工三角木防倒溜+人力牵引备份的方案,用了一整天时间,圆满完成了雷达上山和阵地换装,赶上了以后全部的“两山”防御作战,该xx6雷达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组织收复老山、者阴山战役期间全团技术保障</p> <p class="ql-block">  在我军收复老山、者阴山作战预先号令下达后,为保障整个战役期间空中作战行动顺利实施,圆满完成我团雷达情报保障任务,经研究,我对全团的技术保障再次作出部署安排,立即派出多个技术组进一步加强重点雷达连的技术保障。我还是重点负责11连、2连;李劲松副主任重点负责1连、13连;宋淑迪工程师重点负责6、7连;袁源根工程师重点负责4连,万汉才助理重点负责5连;谢庭智助理重点负责10连;其它技术助理也各有分工。</p> <p class="ql-block">32团左一刘步宏、左二刘武超</p> <p class="ql-block">我们分别带小组赶到连队,对各型兵器装备进行认真的检查、测试、检修和维护,确保每部兵器都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但临战前,还是出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1984年初,11连突发兵器故障缺器材,我即令军械员刘武超从团里出发送器材,他携器材快速赶到文山后,恰遇当地多年不遇的暴雪,车辆无法通过山区结冰雪路段,但小刘脑子灵活,他即向文山州客运总公司进行求援,把器材交给了州客运前去对接运输的司机,还是在24小时内把器材送到了连队,赶在整个战役空中作战行动实施前,使连队雷达兵器恢复了正常。刘武超受到了团技术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28日,我军一举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同年5~11月…,我军又多次打败越军营、团、军区级规模反扑。尤其是7月12日,越第二军区集结了4万多兵力,实施了最大规模反击(“北光行动”),由二军区司令武立亲自指挥,结果被我军打得惨败,死亡3~4千人,从此越军再也无力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反击行动。这期间,我团各连雷达昼夜值班警戒,保障我机巡逻待战,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p><p class="ql-block">为海拔近3000米的高寒连队安装雷达天线罩</p><p class="ql-block"> 随着“两山”作战轮战的持续进行,为适应作战保障长期化、持久化的需要,我们对几个高山高寒连队的雷达保障条件进行了审视。其中条件最恶劣、保障最困难的是5连,该连是我团最高的连队,海拔接近3000米,阵地探测条件很好,但常年风大、雨雾缭绕,环境条件非常恶劣,每年晴天不足60天,经常因为大风、打雷等原因,雷达不能担负战备任务。在我们多次反映下,上级计划给该连440雷达阵地配备1个天线罩。选择多大的天线罩,昆指雷达兵处要我们通过学习考察提出意见。在选择什么天线罩上我们犯难了,因为当时绝大多数部队都没有,只有极个别部队有,可谓凤毛麟角。上级让我们到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去学习考察。我随即带人去了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学习考察,我们从最基本的学起,参观天线罩展品,观看生产线生产,了解其结构、材料、透波原理、安装程序和密封工艺,商谈现场安装事宜。该所正在研制首套28米天线罩,但通过商谈和分析,由于该天线罩面积过大,我团预装雷达阵地面积狭小,因此,该所研制的28米天线罩的安装条件我们无法满足,我将此结果报告了昆指雷达兵处,最后上级决定改用从爱尔兰进口的21米天线罩。</p><p class="ql-block"> 从爱尔兰进口的21米天线罩,当时只有雷达20团在爱尔兰专家指导下安装过,在20团留下了基础大样,为此我派人去雷达20团借来基础大样,进行了学习与研究,通过研究,我感到不再需要爱尔兰专家来现场指导,有信心依靠我们自己和当地的力量就能完成安装。我代表团里联系了云锡建安工程公司,请他们一起参加,他们也从未安装过天线罩,但是大国企是很有担当的,他们毫不犹豫表示全力以赴配合我们。</p>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装这么大的球体建筑,首先要解决安装架和吊装问题。我立刻想到513雷达,这型雷达我从当兵就开始使用,整体结构了如指掌,其天线铁塔可以伸高到30米,我建议用513雷达的铁塔作为主安装架,云锡建安工程公司专家研究后与我们一拍即合,据此双方共同协商,拿出了一份完整安装施工方案。</p> <p class="ql-block">施工开始,由江里才副团长(曾在1968年1月20日,击落美军高空无人侦察机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并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任总指挥,我具体负责设备的安装、人员的组织、进度控制和安全,进行协调解决每天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p> <p class="ql-block">江理才副团长(第二排右三)受到周总理接见照片</p> <p class="ql-block">  首先第一步,由工程部队按照佛山大样,搞好天线罩基础施工。第二步,竖铁塔。将513雷达天线铁塔竖立在阵地中心,在铁塔上加装了4付吊臂,再通过铁塔顶端二十几根钢丝绳牵拉住四个吊篮,吊篮内可以站3、4个施工人员。第三步,我们与云锡建安工程公司合作安装天线罩皮。一片片天线罩皮,如同足球的多边形球皮,每片4~5平方米,需要4、5个人协同操作完成。安装高度低于15米时比较顺手,天线罩犹如盛开的莲花,从地面一层层向上伸展;当高度接近15米时,球体开始受到风的影响,海拔3000米高山上平时风就大,加上天线罩没有封顶形成烟囱效应,天线罩皮在高空犹如欲挣脱的风筝,拽着人企图往上飞,这时单靠吊篮里人员的力量已无法应付。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我们苦干巧干,上面利用铁塔顶部的手拉葫芦,牢牢牵引,下面用法兰螺丝根据风的方向和强度,不断调整角度和力度,吊篮里的施工人员和地面牵拉人员密切配合,我们的天线罩一天天合拢。大圆顶面积越来越小,吊篮也从开始四个减少到三个、两个,球体合拢还剩4、5层时,安装精度要求更高,否则顶部无法合拢会前功尽弃。</p> <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调整固定螺栓的松紧,不仅要确保正在安装的这一片,还要仔细测量安装角度,保证下一片也能顺利入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最后一片天线罩皮就位,就犹如皇冠上安上了宝石,天衣无缝、稳稳贴贴地镶嵌在罩顶,安装非常成功,地方和我们部队指战员按捺不往激动的心情,奔跑、欢呼、放鞭炮,庆祝成功。</p> <p class="ql-block">与云锡建安工程公司参加天线罩安装全体人员在一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庆功宴的饺子虽没煮熟,因为连队驻地海拔近3000米,山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80度水就开锅了,根本无法煮熟饺子,我们吃着没有煮熟的饺子,看着银白色雄伟壮观的天线罩,心都醉了!440雷达天线随后在天线罩内展开。</p> <p class="ql-block">与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前来部队参观学习的技术人员在雷达天线罩前合影</p><p class="ql-block">从此,山上无论刮多大风、打雷下雨、结多厚冰,雷达都能全天候担负战备值班,为随后连队参加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p> <p class="ql-block">难忘部队生活,光荣自豪属于空军雷达兵</p> <p class="ql-block">  回顾22年火热的空军雷达兵部队生活,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22年南征北战,22年峥嵘岁月,往事历历在目…。当年在越南战场,轰炸就如同近些年的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战场,无数次敌机呼啸而来,狂轰烂炸,但战友们精神抖擞,沉着应战,猛烈抗击;在老挝莫沃山热带丛林,“六害”可把我们害苦了,山蚂蟥、飞机草把我们每个人都弄的遍体鳞伤,无法入睡;在内蒙古大草原,风雪严寒下没日没夜挖备战工事,每晚抱枪睡地窝帐篷、双手布满老茧血泡、食宿不定、百般折磨,这些都没能摧毁我的意志,没能阻挡我战斗的步伐。那时候我们心里都明白,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只属于这支坚强的雷达部队,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为我曾经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生命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自1964年入伍到1973年抗美援老回国,我9年多没有回家探亲,早已把连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战友当成了亲兄弟。</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70多岁,夕阳下的一位老人,随着我们渐渐老去,不能将一代老雷达兵不可复制的战斗故事也带走。我作为一名老雷达兵,提笔撰写五次参战经历,虽没有指挥千军万马,没有刺刀见红白刃格斗,没有更多荣誉勋章;但是,自二战后最野蛮、最血腥的轰炸我经受过;最激烈、最艰难的对空战斗我参加过;打下多架美机战斗的雷达情报,我指挥和保障过;击落美机坠毁田野爆炸燃烧炽热火焰的场面,我亲眼看到过;真可谓“来时你有多猖狂,毁时你有多糟践”。越南战争是近百年来美国唯一正式承认失败的战争,其最根本原因是它炸不烂、切不断我们守卫的这条中国援助线。我已年逾古稀,且患有帕金森症等慢性病,撰写回忆录已非常吃力费劲,多亏有爱人蒋鸿英、儿子刘健、刘律的帮助。我爱人蒋鸿英是部队公认的好军嫂,因为几十年来部队战友们都这么夸她。</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时代,祖国开始伟大复兴的征程,习主席指出:“当兵就要能打仗、打胜仗”。习主席的话也是对我们老一代参战雷达兵的肯定和赞扬,我很荣幸获得五次参战的经历,面对强敌几番战,赢得和平与发展,军人誓死保边疆,甘洒热血写春秋。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辜负这个美好时代,不辜负国家和人民,不辜负那些曾经负重前行的革命前辈,把我军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空军雷达兵 </p><p class="ql-block">——儿时梦想卫国夙愿得兑现 </p><p class="ql-block">——南征北战屡进战火屡凯旋 </p><p class="ql-block">——激情燃烧青春搏击展风采 </p><p class="ql-block">——理想事业军人担当全实现 </p><p class="ql-block">——光荣自豪战友情深美回忆 </p><p class="ql-block">——您是我的荣耀我温暖的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 步 宏</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年六月五日于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校对:蒋鸿英、刘健、刘律</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 </p><p class="ql-block"> 我是刘步宏同志的爱人蒋鸿英,我们俩结婚已46年,这些年我们相互恩爱,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一路走来。很久以来,我和老刘就有一个心愿,把他那些年多次参战的经历写出来传承、慰籍子孙;也为雷达兵的发展做点贡献。但是,由于这些年忙忙碌碌,忙了工作忙孩子,忙着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后来又陆续带上了2个孙女,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8年初,原北空雷达独立营3连的战友们联络他一起写赴寮参战回忆,我们俩都被老指导员黄润成同志在晚年带病挑起撰写雷达连出国作战回忆《莫沃之恋》的行动所感动,老刘也写了一篇文章《部队情、战友情、一世情,和平年代转战南北,走向“莫沃”战事的追忆》。2018年10月我们俩去湖北省孝感市,参加了3连战友联谊会《莫沃之恋》首发式活动回来后,往事再次勾起了老刘深深的回忆。他说:当年跨出国门去越南、老挝抗美,他所在雷达连的官兵都表现的很勇敢、很顽强、很努力,经受住了自二战以来最残酷、最猛烈、最血腥轰炸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有许多宝贵经验可以总结和发扬;听老战友说,雷达连出国作战这方面的回忆极少又极少,随着参战老兵们一个个的老去,这些故事恐怕很快就一起带走了。</p><p class="ql-block"> 出于很久以来我们的心愿、出于想把老刘所在雷达部队多次参战的经历、经验记载下来,出于一个老雷达兵的责任和使命,还有老指导员黄润成同志带头写回忆录的启发,还有一批老战友们的鼓励和期待。我和老刘感到要向黄指导员学习,一定要下决心、克服困难把他历次参战不可复制的经历写出来,留给他热爱的雷达兵部队,留给后来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今年年初他正式开始撰写,当我从储藏室把他当年在连队的笔记、照片、证书、军功章、纪念品等物件找出来,那些参战的往事就喷泉一样涌出来,老刘不由自主地边回忆、边撰写……。但因他已患有帕金森病,写字已经非常吃力,每个笔划都是拖出来的,而且字越写越小,有的小到无法看清,每天几小时写下来,双腿双脚都肿胀。我和儿子每天轮流帮他整理、誊抄、编辑、校队,幸好在他军人毅力还尚存时,终于完成了回忆的撰写。</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中所有实物照片,都是老刘当兵时部队发的、我们家留存至今的纪念品。从这些普通的纪念品中,看到了历史留下的痕迹和印记,也是当年部队给军人奖励的缩影。一个小小立功证书、纪念册、笔记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有对越自卫还击战</span>纪念的背心和慰问的茶杯、钢笔等寻常之物,记录了一个革命军人曾经有过的荣誉。希望我们子孙后代看到前辈所得到的这些寻常之物时,更要看到一个革命军人,必须要有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能获得。同时小小之物也承载着对后辈们的希望,当年你们的前辈靠的就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爱,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和平年代践行了一个革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你们要向前辈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国才有家,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芳华垂千史,足迹永留芳香。这就是我们写这本回忆录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老刘的许多战友,为他撰写提供材料、进行核实、查找证据,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使整篇回忆更加准确和充实。当然了,从老刘第一次参战到如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尽管查证了大量史料,尽管多次向战友们求证,但仍有可能在细节上出现模糊或偏差,在此,请您多理解。</p><p class="ql-block"> 誊抄着老刘历次参战的经历,读着他那些激烈战斗、顽强拼搏的场面…,我很庆幸我自己,自从和他结婚那天起,从来没有拖后腿。2个儿子由我带,他爸爸也在我家养老,享受到了彩电、冰箱的幸福日子,一直到1988年去世,我们为老人家送终,从没给他添负担,此刻我感到确实无愧也无憾。</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当年部队首长对老刘的信任与培养,给了他多次参战的机会;感谢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你们都是真英雄!因为有了你们的拼搏,国家才能这么平安,也才能成就老刘今天有五次参战经历可书写,在他已经进入暮年时,完成了本回忆的撰写,实现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蒋鸿英</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年六月六日</p> <p class="ql-block">《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肖新华</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5日收到蒋鸿英军嫂寄来原北空雷达独立营三连刘步宏连长《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我五次参战一次参加应急军事部署行动的回忆。我即阅读,感慨万千,很受鼓舞!在和平年代,能够参加五次战争和一次应急军事部署行动的参战人员为数不多,极为少见,实为空军雷达部队建设留下战时教育和实战经验,也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现代战争的宝贵实战遗产和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悠悠往事心头涌,南征北战记心头,</p><p class="ql-block"> 人迈七十再回首,历尽沧桑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参战回忆,那是人生一段非凡难忘的经历和载入史册的诗篇,称得上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出钢铁意志的中国军人为保卫祖国坚强的捍卫者。</p><p class="ql-block"> 参战回忆,详尽具体,颇具可读性,从五次实战,一次应战部署行动,反映雷达兵南北不同地域实战经验的总结,是一部雷达兵作战史行动实战的一个侧面。更是一名军人转战南北战火纷飞的战场,铁骨铮铮的军人豪迈气慨。家风传骨风,革命家庭的熏陶,时刻磨炼出军人的钢铁意志和高昂革命情怀气习。刘步宏连长五次实战更显军人本色,在战役战火中磨炼。在援老抗美战场,我们有缘在您的领导下并肩战斗,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实战而又艰苦,在苦中作乐践行国际主义义务的战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战地回忆,第一次参加抗美援越作战,在越战极其残酷的环境下,主动请战,奔赴前线,担负起支援越南东线的防空作战任务。描述着闪光点,送战友出征,迎将士凯旋。十八男儿第一次轮战走出国门迎兄弟部队凯旋归来,送子弟兵上前线壮士出征的动人场面;踏入国门,进入战场那种群情高昂的战斗意志,牵动着读者的心,似亲临其境,分外注目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历次出国迎战,雷达布阵,参加反空袭战斗中,详述了在敌机日夜侦察,不定时地毯式轰炸的背景下,开辟阵地、伪装、空中情报发现和传递的及时性,为保卫越南、老挝人民生命财产和我军防守的安全多次击落敌机给予了有力保障,并获取了大量的敌军信息和战利品。为有效打击敌人,诱敌深入,粉碎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惨无人道轰炸的阴谋和我军在越、老沿线保桥、护路、筑路、通迅施工的安全给予了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 在国内保卫国土防空,赴中蒙边境历行防空作战部署的行动中,同实战一样,实行一级备战,多次转移修挖防空和雷达阵地,担负对外警戒任务,防止苏军大规模入侵袭击,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迎得了预防苏军入侵的主动权,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p><p class="ql-block"> 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两山”作战中,那时的刘步宏连长已经过战火的锤炼,从战士、班长、副连长,连长升迁为团雷达修理所长、技术处主任职务,担负着全团参与作战雷达的技术保障,为迎得作战主动权,掌握新装备性能,试架、试用、检飞尽快投入“两山”作战需要,为组织收复老山、者阴山期间全团的雷达技术保障,迎得战斗胜利,掌握快准连的雷达情报,迎得时间和辉煌的战果。</p><p class="ql-block"> 五次参战,一次边境防空部暑的实践经历的参战回忆,是刘步宏连长战地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史。有理想,有奋斗、有贡献。也可以说是无悔的青春年华和为国争光的难忘年轮。《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是一部载入史册的历史资料和奉献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更真实地纪录和展现了一代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及光荣史记。</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能够为一个时代留下真实的作战史,是十分可贵的。我曾记得,1971年在印支战场,我们组织观看了《在英雄的国土上》的战地纪录片,全景纪录了印支战场与美帝斗争战火硝烟弥漫的情形。美B-52等轰炸机对北越,含老挝左派领地,以地毯式轰炸全景式记录,似要踏平整个印度支那,经过我援外部队和越南、老挝人民军的浴火奋战,一次次击落,尤其在河内上空极其残酷野蛮地毯式轰炸的敌机,战争消烟弥漫整个印支战场。与美帝国主义占领制空权的斗争至今在我脑海深深印记,历历在目。战争是残酷的,捍卫国家主权和保卫世界和平是要付出坚定果敢与敌人殊死拼博、顽强斗争,发挥自身力量和代价的。参战回忆的史料价值极高,特别值得关注和珍藏。</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6日</p> <p class="ql-block">《警惕守卫蓝天.卫国南征北战》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何四如</p><p class="ql-block"> 偶象五次上战场,卫国守疆争荣光。</p><p class="ql-block"> 七尺男儿洒热血,军魂精神永发扬。</p><p class="ql-block">刘连长,嫂子及新华战友:</p><p class="ql-block"> 近几天,我认真地拜读了刘连长的《警惕守卫蓝天卫国南征北战》一书。读后感慨万千,激动不巳。对我原先所认识的刘连长完全是一个颠覆性的再认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传奇故事!书中叙述记录了连长一生五次参战,一次应急军事部署行动,在和平年代有如此之经历,全军中绝对是屈指可数。老连长当兵九年才探家,此事在现役军人中又有几人能做到!我的记忆中,当年在部队时,老兵说过,三连是英雄连队,曾出国参加抗美援越的军事行动,且全连荣立过集体三等功。读完此书,方知连长巳经两次岀国参战。我有幸和老连长一同参加了援老抗美的岀国作战,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战斗在莫沃山上,更加有幸同老连长床挨床地近距离生活了一年多时间,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逐渐成熟起来。击落F一111时我是一号手报务员,准确及时地向师指挥所传递了情报,这也是我评三等功时的依据。连长在几次击落击伤敌机的任务中,指挥果断,情报及时准确无误,荣立了个人三等功,当时我兼任连队文书,连长的荣立三等功的鉴定也是我写的。连长一生忠厚,认真做事,低调做人,从不张扬,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倾注了连长全家人的心血,客观公正地记录了连长一生的丰富传奇经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参战史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我将用老连长的英雄事迹教育子女及下一代,心中禁不住地要大声呐喊,向老连长学习!向老连长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8日</p> <p class="ql-block">空军雷达兵32团战友章崇林感言:</p><p class="ql-block"> 空军雷达兵部队参战老兵刘步宏同志,将他的“五战一行动”回忆写成了书。在书中,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一次次踏上战场,深切体会到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22年的军旅生涯,他不仅有着为祖国冲锋陷阵的满腔热血,还时刻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刻苦钻研,攻克难题,为参战部队提供了强大的战时前沿雷达技术保障。</p><p class="ql-block">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虽然经历坎坷,但是最终实现了胸中壮志,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这些年的军旅生涯或许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片段,确留下了闪光的截点,但正是因为有了这血与火的洗礼,才使他底气十足,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英雄,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老兵年轻时做出了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承诺,年老了,也希望把自己践行对祖国和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与其一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奋战过的战友,我深刻感受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铮铮铁骨和坚强意志。他的这种“每战必出、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精神正是雷达兵战斗作风的体现,也正是雷达兵强敌制胜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虽然哨音和口号声已经远离,帽徽和肩章也早已摘去,但是无论何时何地,空军雷达兵老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我撰写的《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我五次参战和一次参加应急军事部署行动经历的回忆(以下简称五战一行动)写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的肯定。2020年9月在空军《雷达兵》刋物第五期刋载了“鏖战莫沃山,筑网卫国门——记我的抗美援老战斗岁月”这一章节。并于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给我颁发了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颁发的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  原空司雷达兵部战勤处长、研究员郑敏,专为我撰写的战时回忆作了致读者的引言。并不厌其烦的为我查找当年入战历史资料,充实历史回忆,写准写实每次参战的过程和经历的重要事件。填补一些我回忆盲区,为之我深深感动!在1969年到内蒙参加军事部暑行动,有马传新战友的回忆帮助,才使我较为完整的写出了内蒙为防止苏联入侵,战术上的需要,一年内连队三次转移阵地,三次开辟新的阵地的艰辛过程。肖新华、何四如、章崇林三位战友在我五战一行动初稿完结全文读后,为我的回忆录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感言。旅美战友黄啟光为回忆录封面、部分插图进行了拼图整理。</p><p class="ql-block"> 他们知道我年岁已高并患有帕金森,我以坚强的毅力,用颤抖难以拿捏稳笔的手,坚持边回忆边写作。回忆时,有些地方在我口述的情况下,由爱人蒋鸿英从头至尾全篇进行理文编辑整理,收集在家里收藏了多年的老照片、参战物品,拍照填词作为参战历史的见证,成功的撰写五战一行动回忆录。 </p><p class="ql-block"> 在五战一行动回忆录完成后,我们一起同生死赴尞参战的肖新华战友为成功出书做了大量工作,帮助爱人蒋鸿英对整编文章进行了编辑整理,寻插图、放照片,审稿改错,几审其稿使文章尽善完美。还有高炮11师郑于国战友提供的赴寮参战的实战图片和打下F—111飞机残核战果实图,都为我五战一行动回忆录付印出书画出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今天你们读到家庭版《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是在捐赠给空军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局的版本上,增添了一些参战实物照片,并增加了一些内容,同时也隐去了保密不宜公开的内容。所以,家庭版以全新的内容奉献给热心的战友和亲戚朋友。</p><p class="ql-block"> 在此,向支持《警惕守望蓝天,卫国南征北战》——我五次参战和一次参加应急军事部署行动经历的回忆录的撰写,帮助我成功出书的战友和热心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在我完成《警惕守望蓝天,为国南征北战》回忆一书时,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我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2021年,党龄五十五年,很荣幸获得了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撑舵把向,扬帆续航!我谨以此书纪念我一个老共产党员光荣在党五十五周年。</p> <p class="ql-block">宋建国同学对《五战一行动》.《莫沃之恋》的评价、建议与感言</p><p class="ql-block">新华早上好:很感谢你发来的刘步宏老连长写的参战回忆录。我从早上起床后,到现在的9时46分钟,除了吃早餐的时间外,认真仔细地看完了该回忆录,用时1个小时46分钟。现在我因太过集中精力低头阅读,致使颈椎病头昏而卧床休息,等我休息缓解后,我再把自已的阅读心得和感想写出来后发给你,以表敬意。</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先睡一会,祝好!</p><p class="ql-block">新华好:看了郑敏处长为刘步宏老连长写的回忆录所作的引言及你与四如分别写的感言,很是高兴和赞誉。对刘步宏老连长及家人们共同完成了老连长五次参战的经历及功绩,非常的敬佩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自建国以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对印自卫反击战因刘步宏老连长还沒有入伍未能参战外,自64年参军后到至今的我军仅有的五次重大武装军事斗争行动,都能够参加并且还作为雷达兵连队的战斗员和指挥员,不仅参加了战斗,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所带领的连队还无一人伤亡的凯旋归建,真是我军雷达兵部队战史上的奇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长期纪念、世代传颂和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莫沃之恋》之册和这次老连长刘步宏所写的回忆录及郑敏处长写的引言及你和四如分别写的感言,都极具空军雷达兵部队的军史价值、战例价值和档案价值。同时,也极具你们个人的人生价值、荣誉价值和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建议你和四如是否能同郑敏处长商议,将你们已写成的这些文字材料,集中收编成册,分别报送南京市退股军人事务部和中央电视台CCTⅤ一7(国防频道)栏目组,请他们审查是否可以在南京电视台以军事类敎育节目或宣传退役老兵的事迹节目,把老连长刘步宏的五次参加我军武装军事行动的感人事迹和典型战例,制作成电视节目,展现给全国的观众,以宣扬老兵的英雄事迹,营造拥军爱军,尊军强军的浓厚氛围。这是我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祝好!</p><p class="ql-block">建兰:五战一行动,是刘连长用抖动的手和口述,蒋鸿英嫂子为主笔、一家人创作的成果!我和空军战勤处郑敏处长参与,四如和我写了感言!经去年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修改,在蒋鸿英嫂子的主导下,用美篇完成了编辑工作。他们看到《莫沃之恋》印得好,去年底在孝感付印,同时空军在内部刋物上进行了发表和重新印刷存档,实属在和平年代,空军参战为数不多的珍贵实战行动记录!</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对刘连长五战一行动的兴趣,一口气占用近两个小时看完此篇,劳得不适,望多照顾好自己!用心细读版篇,体现了同学加战友对军旅生活无限热爱!崇尚记忆里的动情执着和对军人情怀的高尚情操!我代表刘步宏连长和蒋鸿英嫂子感谢你对五战一行动用心的阅读和对通篇回忆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此篇已印成书,因有照片、地点翻号仍需要保密,只作空军和地方档案馆加密收藏;《莫沃之恋》也是加密进馆。所以,不便于对外宣传!当然老同学的建议非常好,非常感谢你对此回忆文章、引言和感言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明白,因保密需要,《莫沃之恋》和老连长刘步宏及你们的回忆录等文字作品,己被空军和地方档案馆收藏,很是高兴,这也充分证实了其历史价值、军史价值和档案价值及你们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你们点赞! 《莫沃之恋》和你们的回忆录及相关联的文字作品,是你们奉献给给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你们人生价值的意义体现及荣誉体现。 人生能有几回博,留得丹心照人间。你们的青春芳华在军营中闪光,你们的理想之花在事业的奋斗中绽放。愿你们的生命之树常青,祝你们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