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本连环画,每一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成长的画面。尤其是人到老年,打头的几张更让人记忆忧心。我的童年一直在美丽的故乡祖源村度过,那儿曾留下许多的童趣,令我追忆。</p> <p class="ql-block"> 祖源村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海拔685米高的插角尖和石屋尖两山夹腰的山洼中,有1200多年历史,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屋檐翘角,那秀美的徽派建筑房屋依山而建,高高矮矮,看似散乱,实则错落有致,将徽派建筑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条小溪从村中流淌,潺潺溪水过水口流向远方。整个村庄呈现爪篱状,民风极为淳朴。</p><p class="ql-block"> 仅与水口一步之遥有一排平房是村里的完小,小学前面是操场,再前是两块水田,小溪绕村路旁而过。学校东边与水口之间有30多棵2~3人合抱的红豆杉等名贵古树。</p> <p class="ql-block"> 打从走出山门在外学习与工作,现已退休十余年,这期中曾数次回故乡,眼见家乡近年的大变化,不由地乡恋越来越重。心想是什么让我牵挂忘不掉,原是我的发小一个个相继离我而去,为纪念他们,追忆往亊,特整理几个童趣故事供大家分赏。</p> <p class="ql-block"> 一、第一次在女孩面前炫耀(3岁)</p><p class="ql-block"> 自从记事开始,最开心的是那年大年初一。早上起得很早,妈妈帮我穿上新衣服,新鞋。爸爸从箱里拿出一顶锦帽(记得帽上有两只小耳,“长命百岁”银字分别镶入帽前方,整个帽子外表用彩色丝线锦锈!图案,很好看)给戴上,还给我戴上脖项(银质、大小能伸缩,有一长命锁悬掛着)和一双手环(也是银质),爸爸站在我面前左看看、右看看,自言自语,我儿穿新衣真好看。可以了,可以去祠堂(我们当地称厅屋),并嘱咐我见到大人要说过年好,见到族爷爷要作揖,瞌头。我说: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家就在厅屋后面,抄近走仅50米。我跟着爸爸三步两步带小跑,不一会儿就来到厅屋前,见厅屋大门洞开,两个油纸灯笼高掛门庭上方,屋内幡旗挿满,每根柱子黑底金字楹联被擦得锃亮,厅屋正上方掛有族祖宗谱的掛画。两边有六七个穿黑长袍年长的爷爷们在站立着,中间上方稍高一台阶上有一长白胡子的老爷爷,穿着蓝色长袍,脚穿白布袜,青布鞋的长者坐在太师椅上,想必就族爷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见此景,我想进又欲退。这时爸爸懂我,拿着我小声说,别怕。当快走到堂中时,有人问:你来做什么。我低声一字一字地吐出:跟着爸爸来…向…族…爷…爷…作…楫…瞌…头…。这时听到一个可谒的声音:小孩,来!我慢慢地、轻轻地走上前,在族爷爷前停住,弯了腰作一楫,跪下瞌了个头,“族爷爷过年好!族爷爷平安长寿!”,“好,好,懂事的孩子,有赏!”,这时站在边上的爷爷手托红漆果盘(中间有金光闪闪的囍字,四边有流金龙的图案)放着两个麻饼、顶纸酥和干粮糕,麻利地塞进我新衣的两个小口袋,因麻饼大放不了,只好让两只小手各拿一个。心里顿时高兴,不知是好。爸爸和族爷爷说好多句话,看样子很开心,用手接过一个用麻草纸包的包裹。那个爷爷说,你们再可以回家了。我说:谢谢爷爷们!</p><p class="ql-block"> 当走出厅屋,我脱开爸爸手,连蹦带跳,嘴中不停地念叨,族爷爷好!族爷爷好!直走大道往家赶。心中想想爸妈说过,今天只允许男孩到厅屋里领麻饼,女孩是不能的。这时见到兰姐和几个大姐姐穿花衣的正在踢键子,就说:兰姐姐,兰姐姐,今天穿新衣踢什么键子呀!快到厅屋领麻饼去!这时我得意把拿着麻饼的两手举得高高的。去呀!快去!这时兰姐姐她们生气地说:去!去!快离开!我嘲笑地说:你们去不了!领不到…! 回到家爸爸批评我,你是个男孩,怎么这样在女孩面前炫耀呢?今天是大年初一,以后不许这样。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明白,大年初一小孩讲错话、做错事都可以原谅的。</p> <p class="ql-block"> 二、泥人捉鱼(5岁)</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年夏季,爸妈在毛公坑稻田劳作。在梯田的进水处,一块种植水芋头的田里,里面放养了许多鲫鱼和鲤鱼,有红的、粉红的和灰白色的,真好看。爸妈说:民儿,你在此处捉鱼玩,我们在前面耘田,一会儿就来看你。</p><p class="ql-block"> 我弯下腰看见小鱼儿它们一会儿排成一丛队,一会儿三只小组、五只一堆在玩耍,嬉水觅食,小虾子见到它们就跑,小螺丝见到就躲进泥土中。我赶紧顺着田埂滑下,双手抓,两手摸,鱼儿游得真快,我挪动小脚追呀追,田里泥土走动不如平地,两裤腿挽得再高也给弄湿了,身上还溅了不少泥浆水,就是捉不到鱼。不一会儿,小田的水给我弄浑了。我往进水处看,有一条较清的流动水,忽见一小红鲫鱼躲在芋头跟部的小草堆里,顿时我猛扑过去,两只手牢牢地抓着鱼,脚一滑一个卧扑动作完成,整个人趴在芋头水田中,全身衣服湿透,嘴啃田泥,我此时抓到鱼高兴,兴奋地一手捉紧鱼,一手撸了脸,弄得满头泥花脸。并大声嚷喊:爸爸、妈妈快过来呀!快过来!爸妈听到喊声,不知咋事,丢下耘田耙,飞快地跑来,怎么了!怎么了!到跟前一看,啊呀!我的宝,你怎么弄成这样,我一个劲地抖动手中的鱼,我捉到鱼了,我捉到鱼了,捉鱼!捉鱼!你都成了泥人捉鱼啦!我扑噗一笑!泥浆水溅到爸爸脸上,妈妈见状也笑啦!……</p> <p class="ql-block"> 三、翻螃蟹(7岁)</p><p class="ql-block"> 离开我们村走出水口,下方就是一条小河,宽不过一两米,水深处是只一两尺,浅处及小腿,河床铺满大大小小的扁形山石片。小溪里盛产螃蟹,小的只指甲盖这么大,大的也只有七八钱重。</p><p class="ql-block"> 有暑季吃过午饭,发小里元、阿进邀我一起到小溪里翻螃蟹。三个小男孩什么也不带,光着脚丫子说走就走。到了小溪滩搂起裤腿,将砖块大的扁石翻开,十有八九可以看到一只小螃蟹在四处乱跑。在手忙乱脚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螃蟹扑住,然后抓住它的后背。因为螃蟹不过只有拇指甲一般大小,也不虞其夹手,怎么摆弄都无所谓如此指盖大小的一般放生。遇到有铜板那么大的就逮住,用裤腿裏住往上卷它几层,螃蟹就乖乖地躺在裤腿里,等你翻到第二只时,再将裤腿往下翻,翻到下面见到第一只,当心别给跑掉,将第二只紧挨着,再往上卷起裤腿,继续战斗。有时我们翻到大石头,用力过猛,将水弄浑,一时看不清是否有螃蟹,此时性子不能急,不能用手在浑水中摸,不然螃蟹必将夹住你手,让你尖叫。这时等水稍清,见有大点,迅速从其背后抓住螃蟹的贝壳,一般大石头下面会有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 螃蟹一般躲在石头下面,我们可以翻开石头寻找螃蟹。轻轻地搬开石头,最好不要惊醒螃蟹了,不然它一下子就跑了。搬开石头后,如果正好看到螃蟹在石头下面,也不要太激动了,作好它要逃跑的准备,两只手迅速从后面捉住两只螃蟹的背壳。如果翻开石头,没有发现螃蟹,也不要太失望,这块石头下面没有,相信下一块石头下面肯定有。坚持不懈,总会捉到螃蟹。</p><p class="ql-block"> 螃蟹特别好斗,领地意识特别强,同一块石头里绝不可能有两只螃蟹。螃蟹会打架,缺钳少腿是正常的。螃蟹钳子掉了之后,又可以长出来,所以经常可以见到螃蟹的钳子一大一小,也不稀奇。</p><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时辰,我们三个发小各自两裤腿都裹满了大小不等螃蟹,这叫“不识裤腿真面目,只缘身在裤腿中!回到家将小脚站在脸盆中,一个脚一个脚将裤腿放开,只见螃蟹全进盆中。再放点水,不一会儿,几十余只螃蟹疯狂的喝水,吐泡泡,声音汇集在一起,有点像是潺潺流水声。</p><p class="ql-block"> 接着将螃蟹背壳掰开洗净,撒上少许食盐,放在火蓝(缸)铁架上烤,(也可用若叶包紧包严,埋入火中)稍过片刻,待盐化后再翻边继续烤,偶尔嫌火不旺,就低头吹或用扇子扇扇火,待等时间一长,螃蟹慢慢由青铜色和白色逐步变金黄,香味也越来越浓直至扑鼻,百米外都能闻到螃蟹香味。凉后用嘴一咬,又香又脆,三个大乐之下,边吃边狂,胜似小神仙。这就是小时侯在小溪里抓螃蟹的经历,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四、甩仲秋包(8岁)</p><p class="ql-block"> 58年秋天,祖国上下一片红火,城市大炼钢铁,农村大庆丰收,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仲秋的晚上,没等月亮升起,我们几个哥兄小弟,阿叙就稍稍地叫上我、阿进和里元,说今晚一起甩仲秋包庆丰收。大家从小在一起,只要有人发起,没有一个另异的。</p><p class="ql-block"> 吃罢团圆饭,避开父母眼光,四人集合一起,一溜烟就跑到田干的一块刚割的糯谷稻田,挑拣较硬脆的稻杆,剔除软的死稻禾衣,再用一两根稻杆扭紧捆扎绑起大把稻杆,先从稻杆底部住上捆扎,绑得越紧,仲秋包就甩得更响。</p><p class="ql-block">这个力气活,因我个小,力气不大,又比里元小两岁。都是等里元自己扎好,再帮我捆绑一个稍小点的。</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将仲秋包捆扎好,略坐田边休息,待等月亮露脸时。便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甩包声响,顿时跃地而起,走!甩仲秋包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祖源村处于山里,沿村庄道路均由高低不平石板路铺就而成,因山势常有台阶出现,这正好给我们孩儿甩仲秋包创造了好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小金刚先来到族祠堂门口路边的台阶上,一字排开,举起仲秋包往台阶上甩,发出清脆响亮的"咚!咚!”声音,我们一个比一个卖力,使劲地将仲秋包举过头顶,又咬牙狠狠地甩在台阶上,这样你一下我一下,过不了十几下,声音有时没有,有时两声“咚、咚”接近重合,声音杂乱无节奏感。正当我们气喘吁吁坐下休息,一位善良的村民路过便对我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甩仲秋包声音不好听,应有节律,就像我们割稻打稻两人打的声音:“咚!… 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他一边喊,一边示范手甩的样子。于是里元与阿进一组,我和阿叙一组,按他所说节律轮番甩仲秋包,发出声音比原来好听多了。一组甩两个节律休息片刻,另一组紧接着甩,边甩边向前走。一般都在人家门口的台阶上甩,不知是声音吵闹了他人赏月,还是孩儿们庆丰收举动感化了人家,有人好心曾拿出月饼奖赏我们,劝我们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继续前行,“咚!… 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之声响彻山村的每个角落。一个多小时后,手臂开始酸累,满脸汗水,衣服后背都湿透,不知不觉一轮洁白的明月掛在天空中间,我们才依依不舍分开回家。</p> <p class="ql-block"> 五、一棍打死一只猪(9岁)</p><p class="ql-block"> 一个晴朗的初冬下午,学校第二节下课,同学们有的三五成群在操场上做小游戏,有的在小树底下晒着初冬的太阳。距校门口开外操场的竹垫上、圆盘中晒着许多玉米、红辣椒、萝卜丝之类的农家物品。</p><p class="ql-block"> 我刚走出校门,就听见我家附近的芦仂(人背驮的厉害,走路弯着腰打一根杂木拐棍,看见人和与人讲话,都把头扭90度对着你)坐在靠队屋墙边,叫我乳名:阿民,快来,帮我做点亊。我是一个大人嘴里说的乖孩子,很听大人话,走近时,她说:那只小猪在吃我晒的萝卜丝,拿我拐棍去把它赶走。我立即拿起她递给的拐棍,奔跑而去。小猪见我跑来赶它,它也哼哧哼哧地跑,我到这边,它又到那边,我到那边,它又跑到这边,整竹垫都有它脚印。我见它不听话,也顾不了,飞快地从边上包抄过去,将拐棍高高举起,对准小猪腰中间,狠狠地一棍,并嚷道:叫你不听话!叫你还吃萝卜丝!只见一棍下去,小猪嗷嗷直叫,拖着两条后腿在操场地上爬行着,并且叫吼声越来越大。不一会儿,猪的声音慢慢变小,趴在地上不动了。在场几十个同学都围过来,不知发生什么大事。忽听一快嘴的同学叫喊,“不好啦?阿民一棍打死一只猪了”!“阿民把人家猪打死了”!我楞楞地站在那里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只知这下闯祸了,脑袋一片混乱,什么时候到了老师办公室也不知。</p><p class="ql-block"> 直至大家都放学后,范老师把我护送到家。和爸妈一阵唠叨后,爸爸扳着脸,一把拧着我胳膊按到堂前八仙桌下方,要我面对中堂跪着,不许吃饭,好好反思。</p><p class="ql-block"> 我跪在地上,浑身抽泣发抖,犯下这么大错,不知道爸爸还要怎么惩罚我,弄不好还少不了一顿毒打,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身体越发抖。母亲见状心痛我,几次走过来要我站起,向爸爸认个错。我想起爸爸刚才那幅严肃相,不敢见,怕再惹他生气。一直跪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父亲上楼睡觉了,母亲悄悄地把我拉起,进了橱房,偷偷地盛了一碗饭,要我快点吃掉。我饿坏了,一边端着碗吃着,一边两行眼泪直躺,心知我错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那只小猪只7斤8两,爸爸当时赔了人家7元8角钱,一个多月随你怎么叫他都没理我,心疼呀!那时要在生产队干廿多天呢!</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祖源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屋一石都给我留下美好的童年童趣回忆。如游戏类:猫捉老鼠(走屎缸棋)、抓特务(捉谜藏)、打砣啰、爬竹梢和稻田学游泳。劳作类:打猪草、采毛栗、摸泥鳅和小放牛等,由于篇幅关系,留在我的《童年童趣集》中见,这次就此打住。</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 祖源山人</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一年二月于休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① 文中部分照片是来自网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② 欢迎您在下面留下诚恳的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意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