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地

雷正响

<p class="ql-block"> 桑叶地</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我逝去的先人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阴阳先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记忆仅止于我的太爷爷 再上面先祖的故事我就一无所知了。我的太爷爷生于清朝光绪年间 卒于民国初年。我对太爷爷的印象都来自于上几辈人的口耳相传。 据说他是我们县西远近闻名的大阴阳先生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掐会算 看风水吉凶 测生辰八字 懂奇门法术 会阴阳八卦 江湖人称“赛诸葛”。可惜的是 人算不如天算 我太爷爷在为自己造房子做奇门法术时 没有对上时辰 遭遇天劫 过不了多久 他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阿公 我爷爷排行老二)因旅途夜归 撞见白衣幽灵 惊吓过度 英年早逝 遗下两个女儿(我的大姑二姑)。 再过不了几年 我太爷爷也因鬼魅附身 抱病西去 那时 我爷爷才十五六岁 跟我奶奶才婚配不久 。由于房子不利于居住 被周围邻居视为“鬼宅” 别人都不敢前来串门, 我太奶奶常常拿着炒熟的槐豆 招来小孩子逗留 直到太奶奶去世 “鬼宅”始终没有改观。 于是我爷爷决定带着我的小公和我大公的两个女儿 举家迁到我奶奶的老家—湖头隔篱村。</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父亲的出世 我爷爷决定迁回店后村居住 为了摆脱“鬼宅”困扰 我们一大家族做出两个重大决定 改换房子正栋梁 改信佛教为天主教 ,我爷爷奶奶日日诵经祈福 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从此老宅也渐渐人丁兴旺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祸福相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爷爷在世时 我们家可谓是十里八乡的富户 据说还有良田五六十亩 。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 在旧中国那个农耕时代里 为了补贴家用开销 我爷爷只好变卖一些田产。 好在我爷爷也是勤俭持家 教子有方的人 直到解放初年的土地改革时 我们还有良田二三十亩 。然而 历史跟我们家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由于我们家田亩数比村里周姓人家少了几亩 虽然我爷爷没有被评上地主 也幸运地躲过批斗和枪毙 但最后还是以富农定性 家中田产悉数被共了产。</p><p class="ql-block">  早在抗战后期 日本人宣布投降撤离中国时 曾经在我们湖头山暂避一段时间 ,一天我爷爷在山上挖番薯时 突然挨了鬼子一冷枪 幸好是打在腋下 没有生命之虞。也许这就是宿命 这一枪替下了人民政府的那一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寒门学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我打小记事起 就知道奶奶说话的声音哑哑的 特别小 如果不走近她 就听不到她的说话声。 据我母亲说 我奶奶是因为伤心过度 哭坏了声带的。而这一切的变故都源于我三叔的死。</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一年 我三叔考入了浙江大学。 一个农家子弟 能走进那么大的高等学府 即使现在都是万里挑一的 何况是在五十多年前 整个温州也是凤毛麟角。你想那时我的爷爷奶奶脸上有多么的荣光。 可恨 命运弄人! 入学后第二年 文革风暴席卷全国 高等院校更是首当其冲 我三叔也被突如其来的洪流所裹挟 很快成为红卫兵小将 誓死保卫毛主席。 在一次师生冲突中 身体被人群猛烈撞击 落下病根 因没有及时就医 仅凭顽强的意志同病魔做斗争 直到毕业前夕 我爷爷我爸爸才发现他的病情 送去就医 此时已肝癌晚期 无力回天。据我二姐说 我三叔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 依然坚强乐观 他用毛笔写下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以示自勉。出殡当天 毕业证书寄到,上面写着 “郑加绪 一九七0年六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一柱国之栋梁就这么轰然倒下 何其心痛 !何等悲哀!可谁又能感受到爷爷奶奶的当时的撕心裂肺。</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上大学时 爷爷非要送我去 我当时也不会揣摩爷爷的心境 现在想起来 爷爷在心里一定是将我的破大学跟三叔的浙大在做比较 爷爷为我考上大学应该是会高兴的 但为三叔和爸爸的过早离世 更会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去隔壁村公园溜达 我无意中看到“某某某院士故居”和“纪念碑” 触景生情 不免感慨 ,想我三叔跟此院士年龄相仿 就读大学也同类 人家是何等的光耀门庭。 如果我三叔还健在 凭他的智质和好学 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怕是早有他的一席之地了 我们店后村老旧的房子也被改造成院士故居 供人瞻仰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可怜三叔早已化成一堆枯骨 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正如《红楼梦》好了歌所道:古往将相今何在 荒冢一堆草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村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湖头店后人 店后村的每一点发展 我们时刻关注。若我二哥泉下有知 看到店后村今天的变化 定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我二哥18岁就光荣参军 由于在连队表现优异 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该三年退伍复员 却被部队破格留用 干了五年才退役。退役回家后不久 受当时湖头乡政府党委推荐 选举为店后村支部书记 成为当时柳市地区最年轻的村书之一 时年28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 我二哥带领村干部 进农户 蹲田头 对村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 规划并建设湖头庆旺北路以及柳白公路(柳市到白石)店后过境段 。二哥对于家乡建设虽不敢说居功至伟 但也付出不少心血; 虽不敢说两袖清风 但至少无愧于心。由于基层农村工作的复杂与艰难 加上年龄不大 干满一届支书的二哥 执意不肯留任 后去创办电气公司。</p><p class="ql-block">  随着德力西工业园区进驻店后 庆旺北路热闹异常 堪比柳市最繁华的闹市区, 而柳白路 因为直通乐清动车站 更是车流如织 成为全柳市车流量最大的公路 。而这一切变化 我二哥再也无法看到。 2006年的一场医疗事故 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这个年龄上。人们常常感慨生命无常 但老天对我们家太过于残忍 让我们一次次地上演着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 。我们悲痛万分 !想起可怜的母亲才走出中年丧夫的阴影 再要承受老年丧子的巨大痛苦; 想起自己无父的少年 看着两个尚未成人的侄儿, 我长跪不起 不住地痛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叫人伤心难过的地方 可又是一片难舍难离的故土 因为我们爱得深沉!我太爷爷是个阴阳先生 何等聪明之人 难道他还看不出我们湖头后这个地方的风水?从我们湖头凤凰山往西北看 此地极像一片桑叶 我们知道桑叶是盛不了水的 按风水论此地留不得人 也留不得财。当年我太爷爷知道天命不可违 还是想通过做奇门的方式 破解其中玄机 终人未胜天 故此不幸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我大公郑集涛 我三叔郑加绪 我堂叔郑加池 我二哥郑祥衡 都是英年早逝 我父亲郑尧明又遭遇意外 终结在知天命的年龄 这一连串亲切又鲜活的名字 曾给我们的家族带来太多的荣耀 也让我们一次次地陷于悲伤痛苦之中。 </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曾试着逃离 一大家子人都迁往乐清 柳市居住, 可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更是几百年来祖辈繁衍生息的故土 我人离开 心依然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愿生者坚强 死者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