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电1651班同学聚会

王晋平

<h3>庆西军电1-651微信QQ群开通<br>分别离校几十载,梦里依稀总不安。<br>上海潘兄帷幄运,杭州楼弟友情连。<br>手机微信传佳境,电脑Q群展盛颜。<br>雁塔巍巍齐召唤,来年只盼大团圆。</h3> <h3>庆西军电1-651班入学五十周年同学聚会<br> 一<br>考入军庠喜若狂,五十年后忆沧桑。<br>人生易老心难老,万里鹏程再启航。<br> 二<br>红色帽徽红领章,歌声嘹亮进学堂。<br>蒲阳军训野营练,眉县农场种菜忙。<br>北上榆林来社教,南回西电斗双张。<br>古稀盛世归吾校,欢庆团圆共举觞。<br>  </h3> <h3>我主要是给老伴看看,让他乐一乐。这两天他因为到外面医院复查一下,回来被隔离,不能到院子里活动,有点闷。<br><br>慷慨激昂评时事,指点江山论短长,莫道岁月铸沉稳,老来也发少年狂。<br><br>我家老王正在扛,肺部边治边白,现在改用美平希望能扛过去。<br><br>谢谢鼓励!好在我们住在燕园里的医院,这里还有透析中心,老王现在已经用上了美平,这算是最好的抗菌素了,因为要输液,现在每周透析4次<br>下面就要看他自己的免疫力和运数了[加油][脸红][社会社会][拳头]<br><br>真真是令人不敢相信,薛兴昌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新冠中招的,能熬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就都能过关了,连我家老王,身上种基础病,还透析,12月18号中招后,发烧不止,药物退烧后一透析就再烧,反反复复。肺部感染,一边治一边白,医生也是几次找我谈话。就这样治着熬着,也熬到了今天准备出院了。<br>薛兴昌的离开太意外了!<br>现在,只要提起咱们班的同学,尽管有的毕业后也见过,但是脑子里反映出来的还是在学校时的形象,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唉,再美好的过往,也难抵岁月的侵蚀啊!廉颇老矣!望各位老同学、老战友,各自珍重,熬着、老着,活着就是胜利!<br>愿薛兴昌一路走好,家属亲友节哀顺变!<br>呜呼哀哉!<br><br>诸位老同学,今中午我跟薛兴昌的夫人耿秀梅通了电话,现把具体情况简要说一下::<br>薛在21年1月因胆管癌做了手术並化疗,后来恢复得不错,还出去旅游了一下。到去年3月,病情复发並转移又得了腹膜癌,经化疗,服各种药_包括从国外购买的药,效果都不明显。<br>去年年底,也得了新冠,身体就更虚弱了。今年一月病情加重,卧床,最后吃不下东西,靠输蛋白支撑着,在昨天_元月30日中午离开了我们。<br><br>转自薛手机:<br>支部通告<br>  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通告 原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原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原金自天正公司副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冶金领域轧钢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带头人薛兴昌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2023年1月30日12点15分逝世,享年78岁。<br>  薛兴昌同志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长期在冶金领域现场研究解决前沿课题,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宽厚待人,深受大家的信任。是大家学习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的学术带头人,他的精神永存!愿他一路走好,望家属节哀保重身体!<br><br> 第二党支部<br> 2023年2月1日</h3> <h3> 抖空竹<br>空竹飞舞喜翩翩,上下随心一线连。<br>相聚时光相聚地,光瑶伴你上青天。</h3> <h3> 访延安<br>造访杨家岭,穿行到枣园。<br>山沟出马列,窑洞著雄篇。<br>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br>红歌千百首,齐唱颂延安。</h3> <h3>看了小力同学👩‍🎓👨‍🎓的文章,也写几句凑个趣。<br>  入学后,感受最大的是吃饭不限量,可以随便吃。我从小喜欢运动,中学时打篮球练田径,到西军电后又参加了学校篮球🏀队,每天运动量大,特别能吃,一顿饭吃半斤是小菜一碟。记得🈶️一次吃包子,一个同学提出大家比赛,我一口气吃了18个包子,也算创了一项纪录。听说班里有一个上海来的女同学👩‍🎓一顿饭吃不了一两粮食,我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是哪个女生,可一直不认识,毕业后也没有见过面。想一想,同学五年,没说过一句话,也不知道长什么样,的确有点不可思议。<br> 脱军装后,自己在食堂买饭,最盼望的是每周四中午吃饺子。一到那天,同学都早早到食堂排队,生怕买不到。一次因为排队,我还和一位同学发生了一点小争执,现在想想,真🈶️点不值得。记得有一天为了打牙祭,我和肖海、徐中利到一家锅贴馆吃锅贴,那天人特别多,我们只好站在一旁等位置。那天我们三人因为衣服穿得又脏又破,别人以为我们是要饭的,一位好心人剩下几个锅贴,拉拉衣服让我们吃,弄得我们好不尴尬😅。<br>  68年,工人宣传队进学校后,我进了系专政队。那时我们等到大家买完饭后才能进食堂买饭,每顿都只能买点剩菜剩饭,根本吃不到一点肉,真是几个月不知肉味。一天,樊昌信老师偷偷把我和萧淮海叫到一旁,拿出几块钱让我们去服务社偷偷买两个罐头拿回来分着吃。后来没被发现,我们胆子越来越大,过一段时间就偷偷买一次。也是一段趣话。<br>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想想在学校的一些人和事,还真🈶️点怀念。——梁宣虎<br><br>  喝酒趣事<br>  我喜欢喝酒 ,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br>  高考结束后不久,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学校取录取通知书,结果一个清华,一个哈军工,一个西军电。高兴之余,我们在学校旁边的小酒铺买了一瓶葡萄酒以示庆祝。那是我第一次喝酒,半瓶下肚,只觉得头晕脑涨,没办法,在马路边坐了个把小时才骑车回家。<br> 在西军电,记得唯一一次喝酒是在65年的国庆节会餐上。那时年轻好胜,喝着喝着就和同学比了起来,结果大醉,被周小力几位同学搀扶回宿舍,半天才缓过劲来。<br><br>  毕业分配到青海工作,慢慢学会了喝酒。到同事家作客,常常是给你倒一大杯白酒,也没什么菜,边喝边聊。两年过去,我已经有了喝一瓶白酒的酒量,回到北京已经少有对手。<br> 同学聚会,常常要喝点酒助兴。毕业后我参加过两次全班聚会,第一次是2000年毕业30周年回西安学校,第二次是2007年在济南,有几位同学酒量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在西安,陈雪梨居然拿白酒和我干杯,让我刮目相看。<br><br> 退休后在家,每天中午吃饭都要喝点小酒,或一瓶啤酒,或二两白酒,或一杯红酒,餐餐不拉。<br> 白居易诗曰“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br> 汪曾祺先生说老人有三乐,一曰喝酒,二曰穿破衣,三曰无事可做。<br> 正合我意。<br> 疫情在家,无事可做,胡乱几笔,一笑。<br>  <br>@老虎 ,好酒量[强]<br><br>[强][强][强]老虎,值得敬佩!<br><br>能喝酒,有福气。健康长寿!<br><br>@周茂生<br> 谢国国我印象很深,我始终对他中途退学表示遗憾,使国家少了一个技术人才。同时我也理解他想回上海的做法,因为在文革大乱时期,我们都不知道将来自己的命运和将去何处,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做法。<br> 很多刚入学的照片我都没有了,这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谢谢。<br><br>穿军装的老照片弥足珍贵<br>二000年吋我们回校看过,虽然一切都不错,但觉得是我们刚进校时,那种军校气氛再也没有了<br>(这几张照片唤起了我们对军校气氛的回忆〉<br><br>这要感谢高晶,是他的相机拍的照,不像現在手机照相方便,拍了后还要冲洗胶卷…<br><br> 高考回忆<br>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开始了,我想起了57年前参加的高考。<br>  1965年,全国共有高中毕业生35万多人,高校一共录取了17万名。<br>  那时由于信息少,学校只张贴了北京几所大学的招生简章,除了北大、清华、科技大、人大、北航、北师大等几所大学,我对外地的大学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有什么哈军工、西军电。<br> 因为在1963年的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我获得三项全能亚军(百米11秒7、跳高1米70、铅球12米)和4乘100米接力冠军(42秒),北大、清华一直动员我报考。北大特地邀请我们师大附中多名校队运动员参加北大的运动会,我投掷的铅球比他们的第一名成绩远近两米。北大教育长运动会后接见我们,欢迎我们报考北大。清华更是直接要走了我的报考号,答应一定录取。没想到西军电在北京的招生老师直接到附中找到校长动员我报考西军电,我最后按顺序填了西军电、清华、北航。<br> 考试时我还发生了两点小意外。<br> 一是考物理时,因为天气太热我出了不少汗,结果眼镜掉在地上摔断了一条腿,我只好一手扶眼镜,一手答题,影响了成绩。<br> 二是考数学时,我用了过多时间思考难题,结果只做了七道题,得了60分。<br> 我如愿考上了西军电。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很高兴,特地照了一张全家福,并嘱咐我好好学习,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br><br> 爬华山<br> 知道华山的险峻,是看了电影《智取华山》之后,因此心中一直有一个爬一次华山的愿望。<br> 我第一次爬华山是在1967年的5、6月份,同去的还有肖海、史志强等几位同学。<br> 我们是在西安火车站扒货车到达华山车站,那时天还没有亮。我们摸黑沿着山间小路走了十几里路,才到达华山脚下。说是爬华山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上山的路险象环生,只能手脚并用慢慢爬行。到达北峰时,天已大亮。记得北峰有一座寺庙,里面有粥卖,5毛钱一碗,我们囊中羞涩只能看看,这个价钱在西安可以买三两锅贴或一屉小笼包了。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继续向南峰爬行。在南峰最险的“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我不由得背生虚汗,因我有恐高症,只能做壁上观,倒是肖海胆大,翻下“鹞子翻身”,又挑战“长空栈道”,看的我心惊肉跳。当站在南峰的峰顶,看着四面高耸入云的山峰,听着耳边呼啸的风声,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br> 爬山是一种修行,你经历过了,开阔了眼界,更会感到生活的美好。<br><br> 昨天看了王晋平同学转发的一篇有关樊昌信老师的文章,想起了文革中的一段经历。<br> 1968年国庆节前后工宣队进入我院,领导“斗批改”。为了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院和各系都成立了专政队,对揪出来的“阶级敌人”实行群众专政。我系的专政对象是:走资派赵文海,反动学术权威胡征、樊昌信、郭梯云,红卫团黑干将王振宇,地主阶级狗腿子王某(食堂职工),反动学生我和肖淮滨。参加了几次系里的批斗会,我了解了每个人的所谓罪行。<br> 赵文海在一次战斗中撤退时脱离了大部队,是“逃兵”。<br> 胡征留学美国,“崇洋媚外、里通外国”。 <br> 郭梯云在北大和胡启立是同班同学,是“走资派的黑爪牙”。<br> 樊昌信是白专典型,他的夫人陆老师是“资产阶级臭小姐”。<br> 王振宇在刚入伍谈思想认识时“美化蒋介石”。<br> 王某解放前给地主当长工,说地主和他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并且让长工吃饱饭。<br> 肖淮滨因担任文化部长的父亲肖望东被打倒,毕业分配到无锡某单位被退回,系里把他放专政队“代为管理”,他毫不在乎。他和我聊天讲了许多许世友和他父亲的趣事,并在我被批斗游街后,劝我想开点,让我少了许多烦恼。<br> 在我的印象中,樊昌信老师是一个性格开朗、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他和陆老师在系里和教研组虽多次遭到批判,但我从来没见到过他垂头丧气。在专政队里,他的衣服一直干净整洁,保持着应有的风度。因为我们每天在食堂只能买些剩菜剩饭,一直吃不到肉,他就拿出钱来,让我和肖淮滨偷偷跑到服务社买回猪肉罐头给我们解馋(他在自述文章中还曾提到过此事)。解除专政后,我常去他家聊天,还向他学习摄影技术和放大照片。在他的影响下,我学会了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了只有自愈能力强的人才能走的更远,活得更明白。<br><br> 重返榆林<br> 一个人一生会有许多难忘的事情,1966年的榆林“四清”就是如此。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的农村社会,农村的贫困,农民思想的守旧,使我感到震惊。我怎么也想不到解放17年了,广大农民还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许多人在贫困中煎熬。<br> 我所去的牛家梁农场孟家湾分场恍惚兔大队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由于缺水,沙土地只能种点土豆玉米稗子,一年四季吃不上一顿饱饭。为了防止四清队员饿倒,我们每周到队部学习一天,吃三顿饱饭,再带一点炒面回去。<br> 我所住的老贫农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老两口加两个女儿只有两床破棉被,四人睡一个土炕,晚上睡觉个个脱的一丝不挂,闹得我不知所措。我使用的洗衣粉他们没见过,我使用的手纸他们感到奇怪,我生病了家里寄了点糖他们没吃过,想想都心里难过。就连四清的重点对象大队长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和存粮,这个四清怎么搞,我一点儿也不清楚,我们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开会动员或到群众家了解情况,揭所谓阶级斗争的盖子。<br> 没想到没过两个月,文革开始了,作为班里的两名学生代表之一,我于6月底7月初提前返回了学校, 离开了榆林,离开了牛家梁。<br> 1967年在学校闲着没事,我决定回榆林看一看。我一个人坐了两天汽车,先到延安,再到榆林,住进了红卫兵接待站。<br>  休息了一天,我去了“四清”时的恍惚兔大队,这里一切都没有改变,即没有“四清”留下的痕迹,也没有文革的喧闹,人们像过去一样平静的生活,虽然仍然贫穷和寂寞。我在村里走了一圈很快离去,因为没有人认识我。我有些失望也有些感慨,我们心中怀念的东西其实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除了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任何人任何东西,许多事情刚开始时还印象强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就风轻云淡,甚至忘记。我们还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h3> <h3>十天以前,我们一家六口全阳了,但都挺过来了,我和老伴甚至都没治疗,只是睡了几天。相信子皿老伴几天后一定会痊愈。<br><br>  目前已进入靠自身免疫力生存的时代,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实力、魄力、魅力、财力、领导力,没有免疫力一切都无能为力。<br>  善待自己,保重身体!</h3> <h3> 父苦谣<br>初为人子,不知父苦;待己为父,方有感楚;<br>婴儿出生,伺侯产母;随儿起夜,把尿喂乳;<br>买菜做饭,换洗尿布;接送入托,风雨无阻;<br>小学初中,甘为教辅;高中陪读,不为寒暑;<br>大学付费,割肉卖股;子女就业,求人相辅;<br>孩子结婚,累把血吐;待儿生子,始为人祖;<br>精心育孙,不敢叫苦;从小到大,循环往复;<br>孙儿成人,自己入土!<br>祝天下已为父的父亲们,父亲节节日快乐!</h3> <h3>梁说,1967他又返榆林,对榆林这么怀念!<br><br>又,朱仕朴一次说:1947年他们部队行军去打榆林,艰苦,烈曰,干渴,无水,喝尿<br><br>榆林煤多,现在是日子好了,上次呂德宽去看看,当年的房东大娘硬要塞给他五百元<br><br>说:靠了煤,我们日子好了!</h3> <h3>奥运将开。想起七一年秦安县运动会。七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秦安县七四九厂当工人。七一年秦安县开运动会。这两年秦安建设了三个大型国营企业。数万名来自全国的工人。大学生。中专生。聚集在这个山沟里的小县城。还有数万来自上海的建筑工人。秦安县自古藏龙卧虎。予计今年所有的纪录都将刷新。车间主任要我带头报名。我除了兰足球之外没有什么特长。报个冷门男子标枪。不久体委通知因为报标枪的人少。我直接进入决赛,比赛这天县里人山人海。下午三点跑步项目结束后。开始标枪比赛。我从没有扔过标枪。参加比赛的还有一个我厂动力车间的老宋。在兰球队认识。年轻时正宗的标枪运动员。教了一下。七步一交叉。四十五度角扔出。一共十个人。第一个叫到老宋。他一个七步一交叉。标枪直飞四十米綫外。裁判个个兴奋得不得了。破县纪录了。不一会儿轮到我了。八枝银灰色的标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七步一交叉我用力扔出。只听得砰的一声。标枪在二十米处平落下。摔成二节。裁判跑过来说你会扔吗?这个标枪可是化二十八元从西安买回来的。那个年代二十八元可是一笔大钱。老宋说那个标枪比赛不摔坏几个标枪。没事。紧接着第二轮比赛又是紧张。砰的标枪又断了。裁判几乎要哭出来了。第三轮。我剛站在比赛线上。裁判拿着剛才我摔断的半截标枪说你用这个扔。祘成绩吗?老宋问。当然祘。裁判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接过半截标枪,那可真是轻了好多。七步一交叉。四十五度角奋力一扔。标枪直奔四十米线而去。天色已晚。便立即赶回工厂吃晚饭。工厂广播里正在播放县运动会。突然一个不可思议的声音传来:七四九周小力三十八米五获得第三名。如今已然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回忆青春岁月是多么美好!祝奥运成功!<br><br>西安军电回忆<br>六五年高考结束没有几天。就收到西军电的录取通知书,七月二十七号在省军区报到。三十号到西安军电。发军装。开始军训,后来在野外拉练中不幸感染了痢疾。一开始是风伍得的。派我照顾他。他好了。我病了。后来高烧不退。王克应班主任要了一辆车连夜送我回西安军电医院治疗。打针吃药后要住医院治疗。第二天早上醒来竟然是个男护士来量体温。第一次看到男护士。同房间还有一个高大的青年。似乎认识。他问我可以走路吗?我头晕目眩的走了几步。他就扶着我去医院食堂吃饭。<br>这是六十年代见到的最好的食堂。早餐各种稀饭和面点。甚至有蛋糕。随便吃不要钱。中晚餐是各种面食炒菜水果。顿时感觉好了很多大吃一顿。进来的人呼喊那高大青年叫王教练。才想起来这是院兰球队的小王教练。<br>六五年西安军电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峰。高考录取分数线超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院兰球队战胜了陝西省队。兰球队三王。都是来自八一兰球队。<br>小王教练是打的最好的兰球队员。能够和他住一起真的是很高兴。没事就一起聊兰球。听说我中学时代当过兰球队长。为什么不来报考院队。我说一看介绍。我想不夠水平。剛好在兰球场傍院排球队在招聘。就去了排球队。主教练是八一女排来的扬教练。高大美貌。一下子就看上了我。所以在院排球队。<br>除了兰球他讲的故事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去西北打黄羊。六一年困难时期。他带军体教员和汽车连去大西北。带着一点馒头。转了几天终于找到黄羊聚会地。白天埋㐲在那里。半夜三更黄羊聚集在一起吃草喝水。一声令下车灯大亮。机关枪突突的扫过去。黄羊跑汽车追。打了几百只黄羊。连夜送回西军电。终于所有人吃了一顿羊肉。<br>身体恢复很快。但是不准出院。早上和小王聊天。下午潘力华准时来给我补课。这天晩上。吃饭后。小王让我带上军装去院门口等。一阵喇叭。我们坐上来接的车。直奔西北工业大学。<br>车上穿上军装。下车一看原来是西军电对西北工业大学的兰球比赛。小王让我上去活动下。拉肚子十几天还是跑不动。<br>小王是陝西兰球名人。后来几天晚上几乎每天都有人接。去各大学或者体育馆看兰球。他总是带着我。<br>日子飞快,一天王克应来看我。说身体好了吗。我说好了。王说边走边说。班委会成立。卢道才任班长。我仼军体委员,原来是班里在学院工厂实习今天要𡧳兰球。所以要我参加。到了实习工厂。同学们已经整齐地排列球场两边。主力队员是老虎梅林江和我。不过这时候身体好了跑的飞快。<br>回来时小王已经出院。留言务必去院足球队报道。<br>第二天我也出院回去上课。排球队杨教练也让我去足球队。只是未能代表院排球队出战。略带遗憾。<br>在院足球队报了到。教练也姓王。也是来自八一足球队。院足球队太差。我竟然排在第三。教练。王忠本。就是我了。训练很辛苦。常常一身大汗来不极擦干就要上课。关节炎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禍根。院队和西北工业大学和交大比赛过。我担任主力后卫。视力下降。水平不如中学时代。两场比赛都输了。所以学校里也有没人知道。足球队低调。一天看到徐志义。风伍和几个东北同学踢足球。我也上去踼了一下。记得徐志义还问踢的这么好。怎么不去院队。我说早就是院队了。可见一般人都沒看过院足球队比赛。<br>七零年在眉县西军电农场劳动时间再次见到小王教练。他说下午院兰球队在眉县和红旗渠建设大军比赛兰球。要我和老虎一起去参加。<br>文革后期西军电兰球队已经没有人。老王大王已经离开,小王教练一人支撑着。终于我有机会代表院兰球队出场。<br>红旗渠有三十万农民工。号称打遍陜西无对手。比赛打的很激烈。我顶替小王教练打后卫。小王和老虎打双中锋。虽然赢了。小王教练却受伤了。比赛结束就回西安了。<br>和院队相反班里兰球涌现出来许多后起之秀。象徐中利、肖申昌,戍朝鼎,刘宪武,陈伯安,施振东一一,<br>班队最后一战对4642班。打的激烈。最后终于赢了二分。成为最强的班级队。紧接着就大家各奔东西了。<br>五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在轮椅上看电视里中国女兰精彩的表演。回忆当年。青春万岁!<br><br><br><br></h3> <h3>刚收到周小力女儿发给我的微信,转发给同学群。<br><br>周叔叔,我爸礼拜五走啦,心梗发作,非常突然,倒也没有什么痛苦。我和我妈会安排好好送他走。你们也都保重身体[拥抱][拥抱]<br><br>原来指望疫情过后能再回杭州会会,可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吗?陆军走了,小力也走了。杭州人又走了一个,好孤单呀![流泪]愿小力同学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也望小力家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br><br>沉痛哀悼周小力大哥。[流泪][流泪]毕业后多次见面,音容笑貌就在眼前,彻夜长谈,铭记在心。也请茂生通过小力女儿转告小力夫人黄向群,我和付丽茹向她问侯,节哀保重。<br><br>小力兄离世,令人想起“人生几何”,“转眼就是百年”的古语,生老病死谁也挡不住,无奈啊,珍惜当下是唯一正途。<br><br>因有些同学没参加本群,但与有些同学有单聊可转告一下,如有回复的话可转发到本群,我们过几天会编一个专辑,让周茂生转发给周小力的家人,表达大学同学的追思。如能收集一点有意义的老照片和回忆文章更好!<br><br><br>我对小力同学之印象:小力同学面善,人缘好,常有一群同学围在他身边,听他摆龙门阵,笑声不断。<br><br>美国为周小力开追悼会,为悼念小力同学前二天我委托他家人办理送花圈,vh表我们全班同学的哀思。</h3> <h3>同学相聚(我看了小力的回忆录,有感而发。—袁春树)<br>五载同窗学文攻,<br>一朝分别各西东。<br>风尘仆仆争先胜,<br>人海茫茫竞华风。<br>相聚难觅青豆蔻,<br>对凝都是白头翁。<br>但愿长健常相见,<br>各自珍重夕阳红。<br><br>2015年5月我们班同学在西电重聚,写了这篇同学聚会感。我们在校五年,1965年下半年上了一学期课,1966年3月即去陕北榆林搞“社教”,到8月28日回西安即参加文化大革命,至1970年7月工作分配,其中文革四年。文革时期最有名的口号之一是“文攻武卫”,这里的文攻即指文革。<br><br>国家大事要关注,革命初心不能忘。<br>激情岁月己逝去,老来莫发少年狂。<br>中央自有安国策,我輩难以论短长。<br>兴昌正明都有理,出发之点不一样。<br><br>新年再感<br>西电毕业以来,<br>天南海北分开,<br>感谢国良同学,<br>搭建微信平台,<br>大家参与群聊,<br>作为联系纽带。<br>打开尘封记忆,<br>勾出逝去年代,<br>回顾少时美梦,<br>细说往事由来,<br>交流生活乐趣,<br>探寻夕阳丰采,<br>化解彼此纠结,<br>释放各自情怀。<br>快到兔年春节,<br>谨祝健康愉快!<br>(2023.01.14)</h3> <h3>诉衷情.纪念西军电转业五十周年<br> 瑞金红电起风雷,粉碎蒋重围。顺风耳破敌阵,千里眼呈威。 脱战甲,去戎徽,泪花飞。厚德求梦,勤奋求真,再鋳光辉。</h3> <h3> 访一大会址<br>炮声马列传,石库聚英贤。<br>星火井冈路 ,明灯遵义帆。<br>初心筑新梦,矢志谱华篇。<br>百载辉煌史,九州天地翻。</h3> <h3> 瞻仰陈毅元帅铜像<br>巍巍铜像入云端,大雪压松腰不弯。<br>文武双全经百战,一生浩气后人瞻。</h3> <h3>  和上海同学聚会<br>欢聚陆家嘴,喋喋语不休。<br>明珠留倩影,何日再申游?</h3> <h3>小力的军电回忆,把我们带回了那亇年代。使我们又年轻了几十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矢志军营,立志报国。同学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不知不觉,五年即过。一纸令下,奔赴边防,接受再教育,扎根守南疆。一眨眼间,黒头皆白发。战斗生活五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人生是多么短啊!各位大哥大姐,望左右切切多多保重身体!祝全体节日快乐!——戎朝鼎<br><br>认真拜读追思纪念,深受教育和启发。西军电的每一位战友都是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兴昌战友尤为突出。他是难得的国家钢铁战线上栋梁之才,优秀的行业家和劳动模范。他的逝世我们同学全体战友感到十分悲痛。向秀梅战友及其亲人再次表达最诚挚的慰问!兴昌战友永垂千古!</h3> <h3>唉,人生如梦!<br>按我当时毕业时的心情,一心想到四机部的厂,说不定我会分到秦安去!其实当时我给王克讲过自己的愿望,而且分秦安的名额也绰绰有余,所以我内心一直有王x存心整我的想法,现在说出来也无妨,否则埋在心里一辈子!其实我与他没有什么过节,他与系里的王玉成关系很好,王玉成在社教时与我一个小队,都很熟,一直到他调到北京六机部管人事教育司都常有来往,他老婆在五院我也认识,三里河家里也去过几次。说实话,毕业分配时我还是有几种选择的可能,至少可以不去五机部华亭那个无论从专业和生活条件都很差的地方!王振宇在后来聚会时私下和我说,我分到那个厂“可惜了”。人生就是一个直播剧,没有彩排,不可能“悔棋”重新来过!我写了那篇自传,是我中学毕业五十周年时应中学同学的邀请写的,很多是几十年近一辈子的老同学,老朋友,老知己。他们都对我的人生唏嘘不已,人生没有后悔药,我至今觉得没有遗憾!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十全十美,事事称心如意,我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虽不能说知足了,但多少还有点成绩吧!<br>今天看了小力的回忆,也勾起我当年的一段埋在心底的思虑,好在这个群里都是经历相似的老同学,发发一点感慨而已,无意伤害任何人。<br><br>当年军校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是公开招生,由高考成绩取决于录取资格,那年全校共录取六百名左右,在以上四地各录取八十名,占一半人数。实际公开招生,相当于艺术类特招一档,排在清,北第一张志愿表和地方院校第二张表之前先招,因政审较严,所以不能进军校而进清华北大都是有机会的。当年我校录取生的平均考分达76分多,比清华北大还高一点。数学分是最低的,即使录取生也有一半多不到六十分,物理,化学,外语普遍都在九十分以上。数学虽然满分有120分,但大部分人都没做完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这题就占三十分,时间来不及了,其实不复杂,就是解题过程太繁琐,就是现在拿出来我们也不一定都能做出来。<br>虽然高考在我们人生中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但即使关上了这道门,一定还会给打开另一扇窗,照样可以翱翔广阔的天地!<br><br>六五年实际经济状况刚从三年困难时期恢复过来,大学招生也从六三年以后才逐步正常化,说实话就是上海生活困难的家庭仍不少,初中毕业时有不少很有天赋的同学都没考高中,选择了中专和技校,因为不收学费,还免费吃住。考大学时不少同学也选择了師范学校,也是同样为了想享受这样的待遇。<br>我家经济条件也不宽余,四个孩子上学我是老大,所以我首选的是军校,想减轻一点父母的负担。我们中学每年有好几个进哈军工的,进其他军校较少,我们高中班好几个报了军工,班主任给我说军电也不错,让我报这个学校,她教我们物理,知道我喜欢无线电,所以就报上西军电了。这一步之差就来到了西北,一眨眼就过了半辈子!从小没离开过家,走出这一步后就再没拿家里的钱,靠的就是学校里发的助学金,一直熬到毕业。<br><br>现在登华山是一种美好的旅游,三个峰都有索道,步行上山的路也修得很安全,近几年都没出什么事故。我在2019年8月坐索道上过北峰,游人太多了!<br><br>虽然同窗只有五年,但正值人生青春年华,总算是有缘分一场,现虽分居天南海北,总算还有网络相联,还能给晚年带来一缕快乐。<br><br>薛兴昌1月14日还在群中发帖,1月1日还说坚持就是胜利,看样子是新冠感染,这次第一波冲击还没过去,大家还是要小心谨慎,新冠后遗证确实存在!我有个深圳的高中同学刚熬过了年三十就撒手人寰。<br><br><br>记录同学微信发言:<br><br>身体健康最重要,身外之物无关要。<br><br>曾经想要的东西很多,却发现最好的礼物是平安和健康,其他一切只是锦上添花。<br><br>完全正确!你还年轻,再活500年!~不种庄稼的刘宪武。<br><br>我的目标是80岁,快到了。<br><br>能自理,钱夠花就好好话,不能自理了,就快快的有点尊严的走。不是活多久,主要是怎样活<br><br>80岁的目标现在看来是低了。我们还是不定目标,好好活,健康地活,高兴地活!<br><br>专家说,再过二十年,在医学发达地区,一百岁以上人会相当多<br>我们班上,好几位女生的母亲都接近一百岁<br>这归因于好的医疗条件,生活条件<br>但男性寿命比女性短五六岁<br>有病耍治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人是可以长寿的!<br><br>现在生活条件,医疗服务好了,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习惯,长寿是可能的。我们应该有:80岁是起点,90岁是过程,100岁是目标,我们一起努力吧!<br><br>赞同这个标准切合实际<br>(不过,男女寿命的差別仍然存在,男性朋友要格外当心自己的健康)<br><br>[强][强][强]天天活好当下,争取百岁。<br><br>@史兄,这首歌令人感慨,甚至令人心酸,我们90人(记不准了)的1-651已经走了五六个了吧,其他圈里朋友也走了一些了,再过10年不知什么状况 ,真是人士如梦。我们余年有限,一定要珍惜当下,倍加保重,欢乐平和,高质量度过人士后期。<br><br>我们班同学有88人班干部3人,己知的走了10人。<br>走了的有:胡复兴.张不止.王水金.吴诗才.潘力华.周小力.陆修贵.苏永基.薛兴昌.宋光瑶<br><br>惊悉薛兴昌同学于1.30日下午永远离开了我们。最深情的悼念薛兴昌同学。愿他一路走好!家人节哀顺变。<br><br>消息确实。详细情况不清楚。</h3> <h3>谢谢潘国良!谢谢潘国良写的追思苏永基的文章。1651的同学们给予苏永基生平很高的评价,我十分欣慰。苏永基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你们的。愿大家各自珍重!<br><br>看了潘国良所写追思纪念苏永基老同学的配图文章,万分感慨!苏永基走得太早了!愿我们大家都好好保重。<br><br>沉痛追思苏永基同学,战友[合十][合十]<br><br>我是蒋光洪的爱人李萍。爱我、宠我、容我一辈子的丈夫,在经历了五年多与病魔顽强的抗争后于3月10日22:51分与世长辞驾鹤西去了!愿我亲爱的丈夫在西方极乐世界再没有病痛!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永远永远想念他![流泪][流泪][流泪][合十][合十][合十]同时感谢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亲人朋友们!愿大家永远幸福安康!<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