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浪:多元时代引思维碰撞

夜色怡痕

<p class="ql-block">  <b>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B站发布了《后浪》宣传片,一时引起巨大反响。视频,配音,都激情慷慨,正能量满满,对当代年轻人不吝赞美之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小人同而不合,君子美美与共。”本以为会让人热血沸腾的词汇,却遭受巨大的质疑与否定。互联网碎片信息的流动,让越来越多不同的思想引起碰撞,也正是因碰撞才引起社会的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浪》所阐释的年轻人世界是过于美好,幸运的,因为与当代年轻人生活现状的巨大反差而引起不满。所展现的似乎是一个更高阶级与层次的人生,更有质量与水准的生活。与之相反,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仍有大量年轻人过着温饱不足,灰头土脸的生活。在校园的某些地方,仍展现的是放荡不羁,挥霍无度的青春。科技繁荣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不能忘记,在这个世界上,有享有科技的人,就有被科技所驾驭的人;城市繁荣带来喜乐笙歌的同时,不能遗忘,在这个地球上,有被光芒环绕的人,就有被光明所遗忘的人。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世界所需要去接受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涌入,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与此同时,年轻人仍面临新的诱惑与挑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碎片式信息大量流通,也是对自制力与辨析能力的一种深刻考验。但也正是因为多元的网络文化,才可开拓眼界,尝试不同的生活,学习更新的知识;正是因为互联网信息的不断融合,才有更多不同声音的出现,越来越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启迪对当下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眼下对后浪的讨论亦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万物皆有对立面,因为有了讨论,有了质疑与不和谐的声音,对问题的考虑就会有更多不同的角度,社会便在不断改进中增强人文底蕴。这是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价值与意义。也是当今年轻人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大量网络信息的植入,我们听惯了所谓“鸡汤文”“励志篇”,对于《后浪》这样热血励志的短片,自然起不到醍醐灌顶的效果了,甚至会反感,厌烦。很多年轻人面临的是当下的社会现状与生存压力,才会出现“佛系”“丧”这样的词汇。影片展现的能量过于“积极”,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深刻的是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读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仰头望月,饮酒悲叹的苏东坡形象一下映入脑海。课堂上讨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形象是否与苏轼乐观豁达的品质相违背呢?最后老师说:“纵使是乐观豁达的苏轼,也会有消极悲观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积极向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的,对于当下竞争力激烈,淘汰率高的时代,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丧的背后,仍然藏着的是我们热爱生活,阳光的一面。在沮丧之后,继续正视鲜血淋漓,面对惨淡人生,这才是现代年轻人的姿态,年轻的灵魂在奔涌的浪潮上追逐,永不退缩。</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既扩大了优点又放纵了缺陷,多元的世界,让无数人对《后浪》引发关注思考。我想,“后浪”本身没有错,它弘扬的是社会正能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所应有的姿态。“奔涌吧,后浪!”也寄托着“前浪”的殷切期盼。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曾遭受过质疑与批判,但是每一代人都未曾让世界失望。中国女排,前线医者,边疆战士,他们是时代最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浪与前浪从来不是靠年龄来定义的,年轻的灵魂在奔涌的浪潮上往前去,永远不受言语阻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