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 交股曲环青铜剪 长12㎝</p><p class="ql-block">此青铜剪历经二千多年,未遭毁损,十分不易。通体黑漆古包浆(也称皮蛋包浆),因两剪头呈两腿交叉形,剪尾为曲环形,故称“交股曲环剪”。</p> <p class="ql-block">此剪的曲环横断面呈菱形,菱角规正,有楞手感,尚存战国器物的遗风。</p> <p class="ql-block">剪头与剪环交接处设计成简约的莲花瓣形,是汉唐典型的造型纹饰。我们惊叹二千年前古人对一把小小剪刀也倾注了如此地心思。</p> <p class="ql-block">"交股曲环‘’是中国最早的剪刀形制,那么这种剪刀是怎么发明的?笔者认为中国战国的削刀两刀相交而切是剪刀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为了腾出一手,古人将两柄削刀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曲环的弹性,一手即可一张一合地剪切东西,于是剪刀就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在延用了近一千年后,古人(五代北宋年间)发现交股曲环剪仍有局限性,剪头张不大,剪硬物用不出力,弹性会消退,于是聪明之人将其改革,将连接两刀的曲环分开,并装上销钉样支轴,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双环,这样剪刀就能更有力地开合。这种支轴式剪刀直至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仍在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刀嬗变为剪刀是人类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是工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造。</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剪历经多少古人的摩挲,今又复出来到我们的手中,虽已失去当年灿亮锋利的风采,但它规正简约、科学实用的本质仍表露无遗。它们是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冶金、纺织、铸造等技术领域的历史贡献,也为今人研究古代工具的种类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实物凭证。</p> <p class="ql-block">小小剪刀,它在中国的成长历史却不短。从两把削刀合二而一,成为汉唐交股曲环剪,到五代两宋又一分为二再嬗变成支轴双环剪刀。剪刀型制的演变与自然社会现象一样,也遵循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汉代交股曲环青铜剪是中国古代剪刀的鼻祖,是汉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实物凭证,是二千年的历史遗存。那为什么呢?因为历年专业考古在汉代古墓中发掘出不少此类交股曲环剪,经过比对,题图青铜剪定为汉代是确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