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足音】白驹嘶鸣,新春奋蹄——书苑“传统文化的源与流”茶话会侧记(Z005GX005)

皎皎书苑

<h3> 辛丑年正月初三下午,春寒料峭,梅枝吐蕾,文礼荟萃,年味浓烈。白驹镇皎皎书苑落成暨“唤我皎皎白驹”文展中的重头戏——“传统文化的源与流”新春茶话会隆重“献映”,来自上海、南京、盐城、大丰等地20余位文化同好,畅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源流,介绍各自对挖掘、发现、整理、提升传统文化的所得和成果,寄语书苑“以皎皎书苑为载体,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突破;以乡梓文化为纽带,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王艮学派为榜样,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如此厚爱,让书苑的创立者们备受鼓舞。文人相聚,以文会友,以书结缘,与会人员在活动临近结束时向书苑赠送书籍和为书苑挥毫泼墨,将这次新春文化联谊活动一次次推向了高潮。</h3> <h3>(茶话会现场)</h3> <h3>(书苑“苑主”陈慧峰,一位“中年”文青,热诚欢迎与会者)</h3> <h3>  中国水浒研究会副会长,文化学者浦玉生对书苑定位于文化传承和普及大为赞赏,针对书苑“唤我皎皎白驹”的文展中白驹之源说,浦玉生认为,白驹归属兴化应当自明中叶之后,范仲淹题关帝圣庙记的真伪存有争议,他提出的“文展需要有学术支撑”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浦玉生还向书苑赠送了他的新著—报告文学《黄海明珠》。</h3> <h3>(浦玉生在会上发言)</h3> <h3>(浦玉生向书苑赠送图书)</h3> <h3>  中国水浒研究会会员、白驹施耐庵纪念馆副馆长、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地负责人、书法家丁日旭是书苑建设的参与者和热心人,书苑门匾上的“皎皎书苑”正是出于他的手笔,他说,我有幸在古镇白驹工作,前后近16个春秋。受白驹古镇深厚的文化蕴藏濡染,从水浒文化与地方方言语言环境研究的角度,写了1800多篇小文章,求证施耐庵、《水浒传》与白驹源流关系。我还采写了“白驹古镇话繁荣系列”等专题,记忆白驹古往今来的文化厚重与繁荣发展。借用一副对联:“白驹自古有灵气,众星降临。范仲淹筑堤捍潮,张士诚担盐举义,施耐庵著书处馆,孔尚任言志宿场,郑板桥茅舍摘句,真人真事诸君可考;《水浒》至今无妄言,孤月为证。串场河摇撸追梦,西河嘴吞云吐雾,花家垛捉管招魂,狮子口射日会师。实景实地各位且看。”皎皎书苑的诞生,无疑是增加了古镇文化厚重感。它虽是“私家制作”,但契合了文化大发展需求,必将引领诸元文化共同繁荣。</h3> <h3>(丁日旭在会上发言)</h3> <p class="ql-block">  白驹文化研究者董绍华赋诗一首《七律•书苑翰墨香》,㊗️贺书苑落成和茶话会的召开 : </p><p class="ql-block"> 范堤烟柳托春阳, </p><p class="ql-block"> 南浦渔舟荡碧浪。 </p><p class="ql-block"> 银鼠挺身驱疫祟, </p><p class="ql-block"> 金牛昂首接丰祥。 </p><p class="ql-block"> 白驹皎皎诗经唱, </p><p class="ql-block"> 书苑芬芬翰墨香。 </p><p class="ql-block"> 茶室会商谈振兴, </p><p class="ql-block"> 追源溯远探流长。 </p><p class="ql-block"> 董绍华还将他的诗文集《韶华心语》和随笔集《白驹茶话》赠送给了书苑。</p> <h3>(董绍华在茶话会上)</h3> <h3>  资深媒体人、南通大学口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家乡书》总策划韦晓东先生在深情回顾2020年8月以来,他及他的团队在责任、情感驱使下完成了新丰镇和平街的口述史的过程后,颇有感触的说,做传媒、做文化,需要有真切的人文关系和底层意识,为普通人发声,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辛酸苦辣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口述史的尝试就是让普通人的描述成为历史和文化的组成部分,从中去寻找历史之源,不可或缺。书苑植根于小镇,植根于普罗大众之中,做这样的努力,功德无量。韦晓东给书苑带来了两套《家乡书》精装六册丛书,这真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h3> <h3>(韦晓东在会上发言)</h3> <h3>(韦晓东在会后与陈慧谷畅谈未来)</h3> <h3>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葛海燕在苏轼的研究上成果颇丰。白驹镇出生的她,对于白驹书苑的“出世”颇感兴奋。她深情地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涓涓细流,百川到海。彼时的每一片热土,亦是此时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眼前这座书苑,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溪,可是如果途经此地的你,撷取了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欣赏它曼妙的姿态,汲取它独特的营养,那么,它不正变成传播古镇文化的源头?它是载体,你是使者,共同完成中华文化的接力。天地悠悠一白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皎皎白驹,正踏春而来。会后,她文思泉涌,挥笔写下“皎皎白驹,踏春而来”,文章经书苑“美篇”(见“皎皎书苑”美篇005)发布后,得到迅速传播,人们从她的美文中感受到了她对家乡的挚爱。</h3> <h3>(葛海燕在会上发言)</h3> <h3> 大丰区妇联原主席,大丰区作协主席冯晓晴是一位唯美唯善的追求者。她长期笔耕不辍,在她的笔下,发现美、表达美,随处可见,读她的散文,一朵花,一片水,一段际遇,一次对话,那些细节描写,细腻、自然,温润如玉,读者能感受到惬意和舒适。而她所主持的大丰明德书院则将这种美呈现出来,她说,明德书院致力于文化和读书,引导人们读好书,书院就是她心中的一盏灯,虽算不上灯火通明,但灯火摇曳而长明,它就可以照亮追求美和善的心灵,我所作的就是坚守,因为它的存在,给了别人希望和力量,诚望书院和“皎皎书苑”一起携手走过,成为文化人精神的家园。冯晓晴带来了她的几本散文集,将她对美和善的理念带进了书苑。</h3> <h3>(冯晓晴在会上发言)</h3> <h3>(冯晓晴向书苑赠书)</h3> <h3>  《人民作家》栏目主编陈劲松是一位将文字、文化、文学与自己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女性,她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编辑《人民作家》,从中,她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价值。她非常认同书苑的创意和定位。她说,文字是文化和文学的载体,诞生了施耐庵和《水浒传》的这块土地就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源泉之一。能在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吸取养料和得到文化滋养是一种幸福,更有一种责任。“书苑”这个名字也起得好,这个“苑”字,不是一般的“院”。用这个“苑”,具有开放性,可以有多种选择。既可以成为千万个游走他乡的游子带着妻儿寻找自己文化之根的一个窗口,也可以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还可以是青少年接受乡情教育的一个载体。</h3> <h3>(陈劲松在会上发言)</h3> <h3>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馆长王继虎在介绍了纪念馆获颁国家文博馆的历程后,提出了“定位”的重要性,他说,我在白驹工作5年,倍受古镇人文眷顾;通过编辑校本教材,对白驹红色和传统文化粗浅认知。一个多世纪前张謇先生首创“博物苑”,令我们对“苑”,对“皎皎书苑”有了若干期许。从今天起,又多了个来白驹的理由;对展馆对文旅有一丁点了解的我,倾听召唤,不遗余力。王继虎带来了知青纪念馆的珍本图书,作为对书苑的支持,而对于将知青文化纳入自己的视野的书苑来说,与知青纪念馆的深度合作,会撞出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br></h3> <h3>(王继虎在会上发言)</h3> <h3>(王继虎向书苑赠书)</h3> <h3>  在会上未及发言的大丰诗画社秘书长王宏程不仅早就向书苑赠送了书画集整套书籍,还在会后以“白驹,呼我还乡”(见“皎皎书苑”美篇006)为题,抒发了他对乡愁、乡情的深情。</h3> <h3>(王宏程在会上,右)</h3> <h3>  《人民作家》总编辑骆圣宏说,白驹是大丰重要的文化源头,从《水浒》这部巨著的影响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交流当中,发现海内外好多作者,并不知道这里是施耐庵的故里,煌煌巨著是从这里诞生。书苑的策划者们读书多、走得远、站得高,回头来再搭建这样的文化交流平台,是一种大情怀。古往今来,每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次的文化顶峰,无不是一群充满文化大情怀之士的执着追求。我们不一定能创造历史,但至少可以为每一次的文化发展发一份光。骆主编表示,《人民作家》将尽力支持书苑的活动,为文化传播贡献力量。</h3> <h3>(骆圣宏在会上发言)</h3> <h3>  盐城市水浒学会会长,施耐庵二十二世孙施长华在会上以“感谢、 感恩、 感悟”描述了他的参会感受。他说,首先是感谢,在我的故乡增添了一处人文景点,皎皎书苑举动为我们带了一个好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盐城市水浒书画院也将在白驹古镇立足。其次是感恩,人们在温饱需求满足之后,要有精神的追求,大家要回馈社会,唤起皎皎白驹的乡愁,我们感恩一切文化媒体、载体,让大家记住了乡愁。最后是感悟,作为施耐庵的后裔,我们有责任弘扬好施氏家风,让施耐庵《水浒传》经典名著传承下去,发扬光大。</h3> <h3>(施长华在会上发言)</h3> <h3>  书法家徐中林在会上挥毫泼墨,为书苑留下了他的墨宝。徐先生书写的是白驹文化站原站长谢天德老先生为书苑题写的诗。</h3> <h3>(徐中林先生准备挥毫)</h3> <h3>(徐中林先生在墨宝上留印)</h3> <p class="ql-block">  徐中林先生书谢天德诗《咏皎皎书苑》:皎皎白驹出《诗经》,悠悠天地越古今;书苑泉涌添胜境,古镇乡愁又一吟。</p> <h3>(诗作者谢天德先生近照)</h3> <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的源与流”新春茶话会由陈慧谷主持。陈慧谷对与会者充分肯定书苑的创意、创设和定位表示感谢,更对各位的建设性的意见表示认可。感动于与会者在文化事业的成就和持续不断的努力,陈慧谷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默默守护的事业,文化绵延和文脉相传是文化人的责任、使命和荣幸。皎皎书苑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留住历史记忆,搭建文化平台。陈慧谷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书苑的布展计划和研究主题,并希望有更多的策展人加入到这个平台,更多的文化人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p><p class="ql-block"> 最后,书苑还受白驹籍军旅作家陈贻林委托向与会者赠送他的长篇小说《白驹镇》,赠送了书苑策划出版的《皎皎书苑丛书》两种——《唤我皎皎白驹》和《口述:白驹镇“沙家浜红灯记”排演记》。 </p><p class="ql-block"> 会后,与会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书苑首个文化展——“唤我皎皎白驹——千年水乡古镇的自然人文和历史”。三位策展人陈慧谷、陈慧峰、王月辉向大家作了讲解。 </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声“书苑美不美”的问话,大家齐声说“美”,与会者在书苑留下了一张笑意盈盈的集体照,新春茶话会在一片互道新春快乐和祝福中结束。 </p><p class="ql-block"> 书苑的历史上,这次活动是值得书写的一笔和新的起点。</p> <h3>(陈慧谷主持茶话会)</h3> <h3>(与会者参观展览)</h3> <h3>(与会者在书苑门口合影)</h3> <h3>(与会者在书苑庭院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