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记忆

👧🏿我不是空姐

小村里,还有很多间被一幢幢气派洋房遮拦着的老屋,不走进村子是看不见它们的。 老屋在初建的时候,铺上黑黑的鱼鳞瓦,黄泥墙上刷上白石灰,木门、木窗。门楣上写上“莺歌燕舞”、“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或“热爱祖国”等字样,窗楣上会画上梅兰竹菊松,大小笔法都一样,我想是当时的匠人用模子印着描起来的吧,白底黑字,倒也醒目。 老房日久没人住了,尽显出颓败模样来。大片的白灰剥落,露出黄土。有瓦碎裂了,雨水渗漏,顺着墙头流下,裹上黄泥,墙上剩余的白灰上就画出一道道泥浆印渍来,那是一道被定格了的瀑布。经年累月,土墙被剥蚀得坑坑洼洼的,被剥蚀得裂开宽宽的缝,甚至塌下一角墙头来。透过那一角,可以看见黑魆魆的瓦、檩子或梁子。 木门被挂锁锁住,门板显着阴暗暗的黑,显着清晰的木纹,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贴上的春联,也显着灰白色,支离破碎地在风中微颤。也有讲究的人家,每年照样贴上门神和春联,鲜红的纸片,给老屋添了不少活的气息。有的人家,大门上还挂着镜子和剪子,据说是可以辟邪。门前的石阶和过道的石块间,杂草和青苔绿着,挤着,那是因为少有人路过,少有人打扰,它们就得以恣意生长了么?<br> 现在的老屋,用处不大了,最多堆些柴草与杂物。<br> 走在老屋之间,就能想起谁家院里有李子桃子,谁家屋角还种着栀子月季,这些不知道牵了儿时的我多少神思,总是动着脑筋想:要得到这些宝贝,什么时候出手比较合适?怎样和小伙伴打配合比较稳妥?得费好一番纠结、斗争与冒险,才可以得些李子桃子,摘一两朵栀子月季。 其实不是这家主人小气,舍不得那些果子花儿,而是这家的小主人护地盘,得和他关系处得贼好,和可以得些恩赐。<br> <br> 当时村里有一幢最大的房子,据说有八大间。楼上摆着一溜的棺材,这是家有老人的儿孙会早早准备好的棺材,说这是孝道。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喜欢在这里捉迷藏。顺着黑暗的木楼梯往上走,“咯吱咯吱“木板呻吟的声音很阴森恐怖。但我们不怕,藏在棺材之间,胆大的甚至掀开盖板躺进棺材里,玩得不亦乐乎。 麻雀最喜在这样的鱼鳞瓦下或泥房檐下挖墙洞筑巢。于是,我就跟着村里的男孩子们偷扛了长长的木梯,架上墙,去掏鸟窝,掏得一窝蛋,或一窝刚孵化的小麻雀,就是最值得欢呼庆幸的事了。虽然我不曾亲自上过墙,也没尝到过掏得的美味,但就那样跟着看,就已经是很快乐的了。 桃子李子的味道,栀子月季的香气早已消失,放棺材的老屋也已经拆除,甚至麻雀们也改了栖息的习性——不在墙洞里筑巢,窝也懒得再垒,爪子抓住树枝,直接蹲着就可以过夜了。但儿时那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惊肉跳的兴奋还是被老屋唤起,如昨日一般,新晰可辨,仿佛我一抬手,就可以拉住眼前跑过的一个小伙伴来,一声唤,就可以喊出老屋门里的甜而脆的应答声和一张如花的笑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