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泉说来历史悠久,但究竟有多久。</p> <p class="ql-block">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沙粒发了光芒。</p> <p class="ql-block"> 孙翼如(1848年—1898年), 原名贻谷、字兆燕、号翼如,清道光28年11月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孙湘湄是清嘉庆年间的少司马奉政大夫,父亲孙光璋是清道光年间的武翼都尉。翼如自幼聪慧,研习经史、能诗善文,23岁中副榜举人,村口古凉亭还高悬着举人榜;30岁考取八旗官学教习,例选知县。翼如忠孝厚道,侍奉双亲不远游,朝廷多次下旨催他赴任,他都以丁忧未赴任,留在村私塾任教。</p> <p class="ql-block"> 他与罗泉有缘是从1895年春开始,他的父母去世且丧期已满,在故友时任四川按察使万培英的保荐下,到了我们四川任资州罗泉井分州别驾。</p> 别驾就是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负责全盘的人物。 在孙翼如的家乡,福建周宁中国传统村落——洋中村中依然传颂着孙别驾的美德。 我们来新拾取那段往事。 孙翼如自幼聪慧,研习经史、能诗善文,23岁中副榜举人,30岁考取八旗官学教习,例选知县。他忠孝厚道,为了侍奉双亲,从不远游。双亲辞世后,朝廷多次下旨催其赴任,他都坚持丁忧在家。 <br><br> 期间,他在村私塾任教,主持修缮洋中村文昌阁,并亲自在阁内天井边种银杏树一株,希望学子潜心修炼、学有所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br><br> 1895年春,父母丧期已满,在故友时任四川按察使万培英的保荐下,孙翼如赴四川任资州罗泉井分州别驾。任职期间,体察民情、整顿吏治、规范盐政、劝课农桑、下令禁赌、禁令扰民。 <br><br> 1897年当地饥荒,孙翼如下令开仓赈济、减价粜粮,救济灾民,还鼓励百姓克服困难,因地制宜生产自救。该州虽久旱歉收,而饥民得以赈济。 <br><br> 当时,还发生两村争水,群起械斗。孙翼如亲临断事,晓以理法,明示利害,引导群众兴修水利、解决用水,两村村民皆受其益,且不伤邻里之谊。 村民感激,以当地土特产上品“甘脯”(莽蛇肉制品)馈赠,他却婉言谢绝,并告诫僚属不得收礼。故此,村民倍感翼如公之廉洁。 <br><br>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孙翼如病逝官邸,届时家无余粮,身无积蓄。有感于百姓的请求,万培英上奏朝廷,光绪皇帝敕“白龙伞”,资州状元骆成骧赠“莲鹤双清”德政牌,同僚及资州百姓捐资治丧、载道泣拜,赠送“万民伞”,均表其德政廉洁。 查阅《孙氏族谱·翼如公赞并引》可见:<div>公是嵩岳所降生,深目长腰器宇清。</div><div>少日骚坛成倚马,掷地惯作金石声。</div><div>俊逸词华评月旦,贯通经术贡王庭。</div><div>士元之才非百里,服官州判从此始。</div><div>借问资州政何如,父老称之不胜纪。</div><div>迄今幸见德政牌,莲鹤双清堪仰止。</div><div><br></div> 孙翼如堂孙、福建日报社原总编辑孙子清说:“如今,洋中村已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迎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文昌阁等传统文化设施,激励子孙后代弘扬民族美德,继续传承祖训家风。”<div> 我们作为孙别驾工作的地方,我们能做的还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还是有个好官,可以留芳百世的人物。</div> 孙别驾来我们罗泉前,在其家乡已“清同治5年(1866年)主持修缮洋中村文昌阁,讲授经书长达28年。大门高悬‘藻发儒林’牌匾,意为传承儒学、教育贤达,是建阁的宗旨;阁内设‘格物致知’书房,意为学子只有博览群书,方能知行合一;阁中间立孔子雕像,供学子朝夕朝拜;正厅设‘修身齐家’殿堂,实为经书讲学堂。翼如亲自在阁内天井边种银杏树一株,即把讲学堂称为‘杏坛’,有三层寓意:银杏果实丰硕,希望学子获得多方智慧的成果;银杏挺拔直立,希望学子养成守正规直的品格;杏仁药食结合,希望学子潜心修炼、学有所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p class="ql-block">编者按:罗泉现在完全可以与孝廉文化,以孙翼如为榜样修建一个主题公园在珠溪河边某处,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孙翼如在老家福建(闽东)是个宝,而在其任的地方却无人知晓,这不悲哀么?</p>